世界首個人造子宮工廠,每年產 3 萬個嬰兒,人類的未來會是它嗎?

「世界首個人造子宮設施誕生」——這無疑是 2022 年底極具爭議性的話題之一,但還好目前只是一個概念項目。

它被稱為「Ectolife」,由來自也門的分子生物學家和電影製片人 Hashem Al-Ghaili 發起,該項目希望在人類子宮外的人造子宮中培育嬰兒,幫助女性避免分娩之痛,解決生孩子的各種問題。


雖説是概念項目,他們卻聲稱這個人造子宮基於「超過 50 年的開創性科學研究」,但我們暫未查詢到任何來源或引用。這個項目也因其大膽而前沿的想法,引起了巨大的輿論爭議。

Hashem Al-Ghaili 在自己的網站上稱自己為「科學傳播者」, 他的 Facebook 擁有超過 3300 萬粉絲,數百個原創視頻觀看量超過 170 億次。不僅創造科幻影視作品,他還寫科幻小説,並於 2023 年出版,可見其是一位對未來科學發展擁有極高興趣的探索者。

▲ 圖片來自:hashem-alghaili.com

那麼這個人造子宮到底有何創新?是否能落地?以及如何影響未來?下面我們就來盤一盤。

人造子宮的前沿主張和科學挑戰

在 Hashem Al-Ghaili  創作的 8 分鐘短片裏,Ectolife 為大眾全面展示了人體子宮的強大功能:75 個最先進的實驗室,每個實驗室多達 400 個人造子宮,完全複製女性體內環境,一個設施每年可以孵化 30000 名嬰兒。

我看完,只想説這個科學家可真會造烏托邦社會,整活一把手,處處是商機,但似乎看完總感覺不太道德也違背自然常理,背後的野心細思極恐,當然這僅僅是我的感受,大家先來看看他構建的烏托邦美夢吧!


1. 體外受精,告別分娩痛苦

有了 Ectolife,低精子數、流產、分娩之痛,全都會成為過去。

從受精卵開始,每個嬰兒都是通過體外受精 (IVF) 受孕,允許父母自由地「選擇最有活力和遺傳優勢的胚胎」,他們的嬰兒也將在沒有任何生物學障礙的情況下發育和生長。

可以説是真「從娃娃抓起」了。


2.定製自由,300+基因任你創造

不止可以選擇基因,你還可以直接創造嬰兒的基因。
想要自己的寶寶出類拔萃,他們提供了「Elite package」精英套餐服務給你選擇。

藉助 CRISPR-Cas 9 基因編輯工具,你可以通過 300 多個基因來編輯寶寶的任何特徵。只用對一組基因進行基因工程改造,就可輕鬆定製寶寶的眼睛顏色、頭髮顏色、膚色、體力、身高和智力水平。


這樣的服務,如果是你,你是更願意接受自然規律下誕生的嬰兒特徵,還是人為操控的基因序列呢?

當然也有生物學家對此持有懷疑態度,到目前為止人類也沒有全然把握影響這些特徵的基因,即使全然把握,CRISPR 也不夠準確,無法在單個胚胎中可靠地改變它們,而不會因脱靶效應而破壞基因組的其餘部分。


但從商業角度上來説,這可真是個牟取暴利的好手段啊,不過這似乎已嚴重背離自然規律,也可想而知會引發更強烈的社會矛盾。

3. 嬰兒無菌成長,實時檢測異常

這個項目中最特別之處,當然少不了他們的「人造子宮艙」。

這幾千個完全複製女性體內條件的設備,每個生長莢都配備了傳感器,可以監測心跳、氧飽和度、體温、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徵,背後的人工智能系統,可以監測身體特徵並當有任何潛在基因異常時立即報告。


不過從現實來看,如果我們創造一個無菌艙,檢測嬰兒的心跳或呼吸狀態是可行的,但人類子宮並非無菌,細菌生活在羊水中,甚至在胎兒出生前就在胎兒體內定殖,這是否和宣傳的模擬人類子宮有所出入?

同時,根據硅谷遺傳學博士,生物信息學家 Sam Westreich 也表示基因異常,並不是可真正監測到的,胎兒的基因序列不會隨着它的生長髮育而改變。

更尷尬的是,如果真有基因異常,用户會希望聽到這些麼?比如讓這個人造子宮設施告訴你:你的嬰兒四肢發育正常,或者你的嬰兒有四條腿兩個頭的潛在風險?


4. 實時陪伴成長,真正贏在起跑線

EctoLife 生長艙還配備了內置揚聲器,可為嬰兒播放各種單詞和音樂。父母可在手機端選擇給嬰兒聽的播放列表,或者直接唱歌給寶寶聽,以便在出生前熟悉父母的聲音。


這項服務,聽起來確實很不錯,這是自然受孕的媽媽無法超越的優勢,可輕鬆解放身體,無需靜坐聽早教。

而且,寶寶生長的每一刻,設備都能記錄下來,你想看隨時都可以回顧。當然,也可以滿足你提前朋友圈秀娃的需求了。


還有一項有趣的新技術是:你戴上 VR 眼鏡,就能實時「觸摸」到孩子。

雖然看上去有點驚悚,但不得不説,這個服務還是挺貼心的。


安裝在艙內的 360 度攝像頭,還能讓你體驗寶寶在裏面的感覺;使用連接到成長艙的無限觸覺套餐,就可以感受到寶寶在「子宮」中的踢動。


5. 人造臍帶,實現營養補給和循環使用

那麼艙裏的嬰兒,通過什麼長大呢?

艙裏的人造臍帶,能吸收綠色生物反應器裏的營養物質,產生的廢料(紅色)也將通過人造臍帶傳輸到第二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某種工程酶再轉化成有用的營養素,還實現了可持續可再生的理念。


簡單來説,就是嬰兒的營養供給,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

6. 家中即備,讓不育夫婦實現生兒育女夢

這個項目的初衷倒是非常正能量,他們希望讓所有不孕不育的夫婦都能有自己的親生兒女。


當一切流程結束後,羊水褪去,孩子就能從人造子宮裏出生。


為了避免你拿錯了孩子,手機上還可以進行「親子鑑定」。

如果你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工廠,他們甚至還準備了「家中培育版」,放在牀邊就可以。


但其實,並非所有不育患者都可藉助其實現生娃夢,它可能對於因癌症或其他併發症而切除子宮的女性來説是一個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它幫不了那些本身自帶畸形精子或卵細胞問題的人。

最終,項目團隊還希望這個人造子宮能挽救人口嚴重下降國家的人口出生率,比如韓國、日本等。


當你聽到「挽救」一詞,基本就知道是窮途末路了。

通過人造子宮設施批量產生新生兒,一方面有悖自然發展規律,另一方面並未解決導致人口下降的更大社會問題(撫養孩子的成本、缺乏經濟保障、周全的配套措施)。與其説是為挽救出生率獻上功勞,不如改成為「製造嬰兒」拉高 KPI 吧。


從人造子宮技術,窺見未來社會的發展走向

Hashem Al-Ghaili 並非世界上第一個構思體外孕育生命的科學愛好者。

早在上個世紀,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 1932 年創作的反烏托邦著作《美麗新世界》中便提出了胚胎試管受精的構想,但後者更多是在抨擊這種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

▲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

小説設定為公元 26 世紀,也就是距今 27 年後的社會。

《美麗新世界》諷刺新世界雖看似美麗,但科技並沒有令社會的人民精神進步,反而讓社會文化倒退。未來社會通過試管培植嬰兒,讓新生兒出生即被劃分等級和種姓,完成不同的社會分工。

個人與社會完全合併,個人不再具備思考力和獨處能力,也感受不到情緒的變化,一切都只為了塑造一個僅有享樂的穩定社會為目標。

▲ 圖片來自:美劇《Brave New World》

人造子宮被視為標誌着受科技影響而分層的未來社會。

在這樣的未來社會中,我們放棄了人類與進化歷史之間、與動物祖先之間以及與彼此之間最深刻的聯結。


對赫胥黎來説,人造子宮的發明是一種極為可怕的前景,但是對那些持有更激進觀點的人來説,情況恰恰相反。

女性的烏托邦,還是壓迫的温牀?

第一次對人造子宮進行的全面討論,在 1923 年由英國生物學家 J.B.S. 霍爾丹(J.B.S. Haldane)主持——他是最早提出卵子可以在子宮外受精的人之一。


霍爾丹認為,體外發育是科學如何引發徹底的社會變革的完美範例:將女性從孕育子女的需要中解放出來,性別與生殖便不再相互綁定,社會中現有的權力不平衡也會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 美劇《使女的故事》

從近年來全球人口出生率的增長頹勢便可知悉,或許科學技術的革新,也是女性得以解放,人類延續繁衍的途徑之一,而避免像《使女的故事》女性最終淪為生育工具的殘酷情景。

▲《送我上青雲》

人工妊娠的理念將允許女性設想一種不同的社會現實,她們不必以生兒育女為人生終極目標,因此也不需要再扮演母親的角色,她們將不再卑躬屈膝,被束縛在家庭裏,被排除在公共事務之外。

對於因身體原因無法自然受孕的女性而言,這也是一次寶貴的「生育」機會。

但同時,也有不同的聲音表示:體外繁殖技術會敗壞男性和女性在生物學上被賦予的角色,體外發育是「徹底實現了暗含在貶低身體觀念中的迫切需求」,並且聲稱人造子宮會導致性別的徹底消亡,甚至是家庭觀念的徹底瓦解。

▲《黑客帝國》

「機器妊娠」如是必然的趨勢,也要警惕這種技術為壓迫性的力量所利用,用它將人類劃分成「受改造的」和「未受改造的」兩個羣體。

在沃卓斯基兄弟(如今已變性成為姐妹)所執導的黑客帝國系列電影,便映射了科學技術的另一副面目:

科學並不是為了推動社會而存在的,而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統治秩序而存在;技術進步也不是為了推動產業的進步,而是為了打破現有遊戲規則從而獲得更多徵税權或者超額利潤。


科學技術本身無好壞,服務於誰才是關鍵

科學技術的革新,在每一個轉折點上都會引發道德上的驚懼,甚至恐慌。

對於人造子宮技術,這個近百年來極具爭議性的議題,初衷本是用於救治嚴重早產的人類胎兒的醫療設備,但隨着技術和人類發展進程的變化,胚胎學研究也在近年來進展顯著,去年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就成功令母體外的小鼠胚胎,能夠自己進行器官發育。

下一步,他們希望能用人類胚胎進行實驗——此時已在倫理道德的邊緣瘋狂試探。


另外,僅憑一項科學技術的革新,便給女性解放套上高帽,定論為時尚早。今天,女性解放已成為一個司空見慣的概念,它在本質上其實是整個人類(男人和女人)在挑戰以性別為基礎的自然分工,更深一層的是,女性解放並非讓一部分人統治另一部分人,而是以實現男女之間的社會平等為目標,從而開創整個人類覺醒和解放的全新歷史時代。

當然我們還要思考的是作為人,作為每個意識個體,如何在技術疾馳的未來,如何保有權利與自由,避免成為技術的奴隸,更要避免變成「工具人」的角色,學會客觀科學的駕馭技術,為個人命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正向的推力。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人造子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