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NW-ZX700 體驗:更便攜的「小黑磚」,隨身醇音的工程級進化
「音樂生生不息」是蘋果在其官網向世人宣佈告別 iPod 生產線時,所選的標題。2022 年,在 iPod 誕生 21 年之後,蘋果宣佈將 iPod 產品線停更。
而同樣將音樂傾注至企業內核的索尼,早在 iPod 之前就已經推出了 Walkman 這個隨身聽品牌,並一路拓寬和更新旗下產品線,延續至今。
相較於過去隨身聽需要導入音樂再進行播放,現在的隨身聽設備更傾向於連接到互聯網來獲取音源來聆聽,尤其是近年來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均加強了高質量乃至無損音源的分發,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都開始喜歡上流媒體數字音樂。
所以,新時代的 Walkman 已經開始擁抱數字流媒體,同時在新浪潮下也延續了對高音質的需求,讓純粹的音樂播放器繼續煥發着它獨特的魅力。
儘管索尼 Walkman 醇音系列的播放器更新得相對緩慢,但在 CES 2023 之後,索尼依然更新了兩款定位入門和進階的 Walkman 播放器。其中就包括了被視作「小黑磚」的 NW-ZX700 系列。
該系列同樣有兩個型號,分別是 32GB ROM 的 ZX706(5499 元),以及 64GB ROM 的 ZX707(5999 元)。
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體驗之後,我覺得 ZX700 系列從內到外,都更貼近於 WM1AM2。它既有剋制,也帶來了可以隨身而行的好聲音。
外觀繼承了黑磚的精緻,亦有輕巧便攜的身板
外觀方面,ZX700 系列較前代(ZX500 系列)有了較大的變化,從圓滑温潤的設計轉變成更接近於金黑磚的方正樣式。
若是要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對它的初印象,那麼我想説的是:ZX700 看起來真的很像有着「黑磚」稱謂的 NW-WM1AM2,只不過 ZX700 更像是 mini 款,或者按索尼的慣常定義應該叫 Compact 款。所以將 ZX700 稱作「小黑磚」,我認為是恰當的。
事實上,索尼團隊自己也承認,ZX700 系列的外觀其實是延續了金黑磚新品的設計語言,崇尚簡約和純粹。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要讓人從外觀就能辨識到 ZX700 系列對高音質的追求。
可見,ZX700 的機身頂部依然對稱分列了 3.5mm 耳機口和 4.4mm 平衡口,只不過金色點綴不再侷限於頂部的耳機孔位置,而是進一步延伸至機身的兩側中框之上。
這意味着人們不單可以從機身頂部看到這抹金色,而且還可以在機身平放的時候,從機身兩側的金屬中框上看得見,視覺觀感上更加立體。
這也是整機最能凸顯 ZX700 系列對高音質追求的地方,標誌性的「BALANCED」平衡口字樣也被篆刻在側面。
值得留意的是,索尼為了實現更好的質感,這塊 L 型的鋁合金元件並非直接彎折加工而成,而是使用了成本更高的 CNC 銑削方式,從而實現了一體成型的平整度。並且在側面和頂部,分別使用了噴砂處理和旋切處理 2 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體現了細節之處的匠心.
追求極致這一點也和黑磚很相似,同樣地,ZX700 的機殼使用了一整塊鋁材銑削而成,內部預留了固定和支撐電路板的位置,嚴絲合縫,在保持較高剛性強度的同時,也實現了輕量化的兼顧。
一體成型的機身帶來了非常平整的觸摸質感,相比起頂部的直邊直角處理,底部考慮到握持的需要,則轉變成圓潤的曲角。中框位置也有一圈凸起的直邊包圍,除了可以柔化手感,還可以進一步鞏固機身剛性,並帶來更加輕薄的感覺。
機身背面和黑磚一樣獲得了一個略帶弧度的凸起位置,主要目的是給內部元器件留出更多的空間,並且減少厚重的感覺,這點對於 ZX1 老用户們來説應該非常熟悉。
ZX700 在機身的右側放置了一排熟悉的實體按鈕,包括可滑動的 HOLD 鍵在內,這些控制按鈕的佈局都沒有變化過。
機身的左側較為簡潔,僅有一個配以防塵塞的 microSD 卡槽。
平整的機身底部放置了一個 USB-C 接口和一個掛繩孔。
相較於 ZX500 系列,ZX700 系列進一步增大了機身和屏幕的尺寸,正面這塊電容式觸控屏尺寸也增進到 5 英寸,與黑磚看齊。產品工程師也終於意識到,Android 系統還得在大屏上才能跑得更加暢快。
雖然尺寸得以增大,但 ZX700 依然保持了單手可掌控的輕巧身材,227g 的重量和 16.9mm 的厚度讓它保持了系列一直以來的便攜性,比起定位旗艦的黑金兩磚,ZX700 會更加適合 Walkman 隨身聽這個名號,我也更願意將 ZX700 放進衣服口袋裏攜帶出門。
就外觀而言,ZX700 既繼承了輕巧便攜,也獲得了黑金磚的那份精緻,既有乍見之歡,亦會久處不厭。
用旗艦硬件的堆料,營造出旗艦般的高級聲音
ZX700 的外在很像一部「小黑磚」,其實它的內在也非常接近「黑磚」。
作為並行開發的機型,NW-ZX700 使用了為去年春季發佈的旗艦機型 NW-WM1ZM2 和 NW-WM1AM2 新開發的 「含金無鉛焊料」,還有與「黑磚」同規格的 8mm 大型固體高分子電容,以及最新一代的聚合物電容器 FT CAP3。
另外還有 8mm 線圈電感的 LC 濾波器,雙重低相噪晶體振盪器(兼容 100MHz)等硬件的更新,旨在提升聲音解析力和還原聲音的透明度。
既然用料相似,那麼 ZX700 的製作過程也得以和「黑磚」看齊,例如使用無鉛焊錫來焊接 S-Master HX 芯片;將含金無鉛焊料用於耳機輸出等可以手動焊接的部分以及迴流焊。目的是降低電路阻抗,實現平滑的信號流動。
同樣地,ZX700 也實現了為追求高音質而進行的電路優化,電路設計直接將音頻模塊和數字模塊進行了分離,並使用了 CNC 加工而成的高精度無氧銅屏蔽罩來覆蓋數字模塊部分,將 SoC 和閃存顆粒可能會出現的噪聲屏蔽起來,讓聲音輸出得更加乾淨。
簡單來説,新款黑磚上用到的新技術,ZX700 都能夠享用到,ZX700 的升級方向和黑金兩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只是元件的堆料數量上會有些許差異,這也是定位上的一個區分。
▲ 為了塞入這顆高容量的固態聚合物電容,機身背面不得不採用了微微凸起的設計
軟件方面的更新在豪華硬件的襯托下反而顯得較為常規,這次 ZX700 支持了 DSEE Ultimate 和 DSD 母帶重製引擎技術。
我們對 DSEE Ultimate 已經比較熟悉,系統可以通過 AI 算法來將普通音源提升至更高品質,通過算法去豐富高頻段的樂器和女聲,還原更多的聲音細節。
DSD 母帶重製引擎可將 PCM 文件轉化為 11.2MHz 的 DSD,也是索尼 ZX 系列首次配備這個技術。索尼在此加入了自研的一套算法,轉換過程會由 FPGA 電路完成,兩者配合之下就可以實現音頻信息的增益。
在耳機搭配上,我用的是索尼 IER-M9 耳機來連接 4.4 平衡口,雖然一開始會覺得 ZX 系列比較對應的是 IER-M7,但接上 M9 之後,發現 ZX700 也能很好地驅動更高一級的入耳式旗艦耳機,只是我的音量需要開到了 90 的位置,所以不能説是遊刃有餘,但它的聲音輸出也足夠平穩。
既然 ZX700 的硬件規格和黑磚相近,那麼它的聲音取向也很像黑磚,整體呈現出來的聲音很明顯會有「高級感」,它同時也提供了以往 ZX 系列從來未有過的聲音細節,尤其是打開 DSD 母帶重製之後,聲音的質感已經無限接近於黑磚。
即便是有着複雜樂器呈現的曲目,ZX700 都能處理得非常好,較好的分離度呈現了一個舒適的空間感,聲音的厚度得到了自若的詮釋,而且它的深度感不單單來自於前後的關係,更是有上下的寬度。
試聽較高規格的音源後可以發現,ZX700 在音樂細節的亮麗度相較上代機身有了比較明顯的修飾,而且也更加乾淨。所謂「高級感」的聲音,意味着它能夠帶來舒適耐聽的聆聽感受。
若是打開「Direct 直接源」功能的話,那麼所有的音染都會止步,它輸出的是音源原本的聲音,可以部分還原出類監聽的環境,我瞭解到部分音樂從業者是很喜歡索尼這個功能的。
當然 ZX700 無法直接挑戰價格近乎翻倍的黑磚,但考慮到它的便攜性尤其是重量,我會更喜歡長時間使用 ZX700。
至於 3.5mm 耳機孔方面,我使用的是個人特別喜歡的魅族 Live 耳機,這是一條很容易驅動的四單元動鐵耳機,所以我可以將 ZX700 的音量調低。整體感覺會偏暖一些,流行取向會更加明顯。
可能受限於體積和硬件配置,ZX700 的平衡口功率僅有 230mW*2,所以用它來單推一些大阻抗的耳機還是會比較有難度,不過大阻抗的耳機還是建議上耳放比較好。但對於我手裏的耳機來説,ZX700 的推力已經算是超出預期。
得益於 Android 12 系統的開放性,我可以在 ZX700 裏愉快地使用 Apple Music,當無損規格開啓之後,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音頻信息量有所增加。所以我覺得,可以用更好的有線耳機來聆聽更高規格的流媒體音樂,這也是 Android 旗艦播放器的一個優勢。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 Android 系統的 SRC 問題,索尼工程師在訪談中表示,ZX700 在 48kHz 之外加入了兩個從 CD 衍生出來的 44.1kHz 時鐘,使得任何音源都可以(在 Walkman app 裏)作為一個完整的時鐘來播放。
一個比較有趣但對我來説用得比較少的功能是「黑膠唱片處理器」,索尼的工程師憑藉他們的經驗,將黑膠唱片機裏極具辨識度的三種聲學現象,通過調音的方式來還原,分別是唱臂共振、音紋雜音、唱片共振。我將 ZX700 借給了一個常聽黑膠唱片的同事,試聽之後他的反饋是「有內味兒了」。
而我用得比較多的一個功能可能是 USB-DAC,我最近回到辦公室就會習慣性地將它與我的 Mac 相連,在獲得更高品質的聆聽體驗之餘,還能及時為 ZX700 補充電量。下班的時候拔走帶在路上,ZX700 自然是一個滿電的舒心狀態。
擁抱流媒體的 Walkman UI,既有傳承也有突破
相較於上一代 3.6 英寸的屏幕,ZX700 搭載了一塊 5 英寸的亮面屏幕。同時得益於核心配置的增強,我們能夠在這塊「大屏」上體驗到更加流暢的操作交互。
這塊 5 英寸 TFT 屏幕的亮度和 720P 分辨率基本上能滿足我的日常使用所需,儘管亮度需要手動調整,但屏幕的觀感依然能夠令我滿意。
可能對於智能手機來説,5 英寸應該要被歸類到「小屏」的尺寸,但對於一個音樂播放器來説,5 英寸反而是大屏的尺寸。一掌見方,剛好能夠單手掌控,單頁可見的信息變得更加豐富,手指滑動的行程也恰到好處。
擁抱流媒體時代的 Android 12,仍保留了老派們坐在沙發上去聆聽音樂的使用習慣。
索尼為 Android Walkman 設計了一款名為 W.Music 的 UI/UX,並且遵循了「Sofa Logic」(沙發邏輯)的設計邏輯,讓用户在聽音樂的時候也能直觀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索尼把「正在播放」放在了中間,然後在其上下左右的四周分列各項功能。
這樣做是為了模仿用户坐在沙發上聆聽房間裏的音樂為基礎,四個方向的功能也是仿照了房間裏的功能佈局。
比如我向上滑動,顯示的「庫」是伸手到沙發上方的 CD 架,取出我想要播放的碟片的畫面。位於播放屏幕左側的「播放列表」是夾克的封底,我可以在其中查看即將要播放的曲目列表,任我挑選。在右側,我可以伸手從邊桌上堆疊的 CD 裏找到我最喜愛的歌曲和專輯。而在我的腳下,也就是從下向上滑動之後,我可以想象這裏有一套音響設備,可以調節各種聲音的設備堆積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音質設置」。
這樣的交互方式在簡單體驗之後就會變得熟悉,保留了老派的那種品鑑腔調,也符合了人們的直觀認知,並且適應了這個時代的觸控交互,得以讓我在海量的樂庫裏肆意遨遊。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 UI 也被應用在 WM1ZM2 和 WM1AM2 裏。
不過我在 ZX700 的播放界面裏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小變化,在播放按鈕附近向左或向右滑動,現在可以執行歌曲上一首/下一首的操作。
懷舊的細節不止一處,索尼工程師們還磁帶式屏幕保護程序帶到了 ZX700 當中,Walkman app 會根據播放音源的質量去呈現多達 9 種不同的磁帶樣式,它和過去索尼的 CD 磁帶設計一致,可惜屏幕的常亮時長最多隻能設置為 30 分鐘,這點也和之前一樣。
索尼工程師告訴我們,這個磁帶動畫並非 CG 製作,而是將真實的舊磁帶放在了第一代 Walkman 隨身聽(TPS-L2)當中,然後邊播放邊進行實景錄製的。這也是磁帶動畫如此惟妙惟肖的秘密,因為它——真的是真的。
另外,在 Walkman app 的設置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播放時間計數器」在列表的最底部,它會顯示 3.5mm 和 4.4mm 接口分別用來播放的時間。雖然這是新時代的播放器,但它依然想要強調過往『煲』出好音質的發燒友玩法。
索尼播放器 UI/UX 團隊負責人 Terai 在開發者訪談中表示:「購買後煲機會帶來一些儀式感,但我們希望人們享受它,這需要時間。為了讓播放器能夠發揮出它本來的音質,有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通電,使得電容器穩定下來,這個標準是 200 小時。」
在這裏,他們還透露了一個「小彩蛋」,當播放時間達到 200 小時之後,它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但由於體驗時間還是有限,我們暫時未能親眼看到這個需耗時 200 小時的「彩蛋」。
在 Walkman app 之外,可以看到 ZX700 所搭載的完整 Android 12 系統。
比起市面上部分採用「定製」方式去搭載 Android 系統的播放器來説,ZX700 繼承了 ZX500 身上的那股自由勁兒,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按自己的習慣去安裝所需的 Android app,盡情地去擁抱各類流媒體服務。
在 ZX700 的國行系統裏,預裝的 app 非常少,不但沒有提供瀏覽器,輸入法也只有原生的英文輸入法。好在,它預留了一個騰訊的「應用寶」應用商店程序,連上 WiFi 之後就可以下載安裝。
於是我將常用的幾個流媒體播放平台,包括 Apple Music、Spotify、網易雲音樂都安裝到 ZX700 當中,甚至還安裝了一些娛樂用的軟件,包括微博、微信讀書、嗶哩嗶哩和抖音,它們都能流暢地運行。
核心配置方面,ZX700 系列自然有所提升。這次的處理器基本和驍龍 665/662 相近,而且這顆處理器對於 ZX700 來説尤為合適。
按照索尼的説法,這是一枚低功耗和高性能兼備的 SoC。低功耗是 ZX700 的剛需,可以延長播放器的續航時間,同時高性能也是相對於同類產品而言,ZX700 保有了良好的系統流暢度。
相比起我手裏的 ZX507 和 A100 來説,ZX700 算是做到了媲美中端 Android 智能手機的系統流暢度,我可以在多個流媒體 app 裏自如切換,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未曾遇到過卡頓的情況。
另一方面,續航表現是 ZX500 系列備受詬病的地方,除了帶來了一顆功耗優秀的 SoC 之外,索尼還實現了針對性的系統調優,在各個環節裏都延緩了電池和電源 IC 的功耗需求。參照官方數據,ZX700 系列採用了和上一代相當容量的電池,但最長的續航時間可以達到 25 小時,用平衡口輸出 DSD 也能實現約 13 小時的續航,並且支持快充功能,基本能夠滿足日常所需。
按照我的使用習慣,基本上是 3~4 天才需要充一次電。更讓我欣喜的是,這次 ZX700 待機時的電耗非常低,每次隨手從口袋裏拿出播放器的時候,都會有充足的電量。從而也印證了低功耗的 SoC ,確實有效改善了 ZX700 的續航表現。
小黑磚,名不虛傳
獲得了全新設計的 ZX700 系列,似乎可以用脱胎換骨來形容這代的內外變化。
體驗過之後我會更加認可,ZX700 系列的確獲得了來自 Sony Walkman Signature Series 的醇音能力。它可以呈現出我想要的那種高階聲音,這一點也是索尼醇音旗艦一直以來的優勢。
但 ZX700 系列對用户最大的意義,我認為是索尼終於完成了將黑磚輕便地帶出門這件事情,很適合那些面對音質和便攜性都不想妥協音樂愛好者。
而且 SoC 和電池的功耗優化,也為 ZX700 系列長時間的使用提供了基礎;更新一代的 Android 12 引入了全新設計的 Walkman UI/UX,得以積極地擁抱流媒體時代。
將好音質隨時帶在身上,這應該是索尼 Walkman 一貫的魅力所在,由此來看,ZX700 系列在方方面面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而同樣將音樂傾注至企業內核的索尼,早在 iPod 之前就已經推出了 Walkman 這個隨身聽品牌,並一路拓寬和更新旗下產品線,延續至今。
相較於過去隨身聽需要導入音樂再進行播放,現在的隨身聽設備更傾向於連接到互聯網來獲取音源來聆聽,尤其是近年來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均加強了高質量乃至無損音源的分發,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都開始喜歡上流媒體數字音樂。
所以,新時代的 Walkman 已經開始擁抱數字流媒體,同時在新浪潮下也延續了對高音質的需求,讓純粹的音樂播放器繼續煥發着它獨特的魅力。
儘管索尼 Walkman 醇音系列的播放器更新得相對緩慢,但在 CES 2023 之後,索尼依然更新了兩款定位入門和進階的 Walkman 播放器。其中就包括了被視作「小黑磚」的 NW-ZX700 系列。
該系列同樣有兩個型號,分別是 32GB ROM 的 ZX706(5499 元),以及 64GB ROM 的 ZX707(5999 元)。
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體驗之後,我覺得 ZX700 系列從內到外,都更貼近於 WM1AM2。它既有剋制,也帶來了可以隨身而行的好聲音。
外觀繼承了黑磚的精緻,亦有輕巧便攜的身板
外觀方面,ZX700 系列較前代(ZX500 系列)有了較大的變化,從圓滑温潤的設計轉變成更接近於金黑磚的方正樣式。
若是要用一句話來總結我對它的初印象,那麼我想説的是:ZX700 看起來真的很像有着「黑磚」稱謂的 NW-WM1AM2,只不過 ZX700 更像是 mini 款,或者按索尼的慣常定義應該叫 Compact 款。所以將 ZX700 稱作「小黑磚」,我認為是恰當的。
事實上,索尼團隊自己也承認,ZX700 系列的外觀其實是延續了金黑磚新品的設計語言,崇尚簡約和純粹。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顯,就是要讓人從外觀就能辨識到 ZX700 系列對高音質的追求。
可見,ZX700 的機身頂部依然對稱分列了 3.5mm 耳機口和 4.4mm 平衡口,只不過金色點綴不再侷限於頂部的耳機孔位置,而是進一步延伸至機身的兩側中框之上。
這意味着人們不單可以從機身頂部看到這抹金色,而且還可以在機身平放的時候,從機身兩側的金屬中框上看得見,視覺觀感上更加立體。
這也是整機最能凸顯 ZX700 系列對高音質追求的地方,標誌性的「BALANCED」平衡口字樣也被篆刻在側面。
值得留意的是,索尼為了實現更好的質感,這塊 L 型的鋁合金元件並非直接彎折加工而成,而是使用了成本更高的 CNC 銑削方式,從而實現了一體成型的平整度。並且在側面和頂部,分別使用了噴砂處理和旋切處理 2 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體現了細節之處的匠心.
追求極致這一點也和黑磚很相似,同樣地,ZX700 的機殼使用了一整塊鋁材銑削而成,內部預留了固定和支撐電路板的位置,嚴絲合縫,在保持較高剛性強度的同時,也實現了輕量化的兼顧。
一體成型的機身帶來了非常平整的觸摸質感,相比起頂部的直邊直角處理,底部考慮到握持的需要,則轉變成圓潤的曲角。中框位置也有一圈凸起的直邊包圍,除了可以柔化手感,還可以進一步鞏固機身剛性,並帶來更加輕薄的感覺。
機身背面和黑磚一樣獲得了一個略帶弧度的凸起位置,主要目的是給內部元器件留出更多的空間,並且減少厚重的感覺,這點對於 ZX1 老用户們來説應該非常熟悉。
ZX700 在機身的右側放置了一排熟悉的實體按鈕,包括可滑動的 HOLD 鍵在內,這些控制按鈕的佈局都沒有變化過。
機身的左側較為簡潔,僅有一個配以防塵塞的 microSD 卡槽。
平整的機身底部放置了一個 USB-C 接口和一個掛繩孔。
相較於 ZX500 系列,ZX700 系列進一步增大了機身和屏幕的尺寸,正面這塊電容式觸控屏尺寸也增進到 5 英寸,與黑磚看齊。產品工程師也終於意識到,Android 系統還得在大屏上才能跑得更加暢快。
雖然尺寸得以增大,但 ZX700 依然保持了單手可掌控的輕巧身材,227g 的重量和 16.9mm 的厚度讓它保持了系列一直以來的便攜性,比起定位旗艦的黑金兩磚,ZX700 會更加適合 Walkman 隨身聽這個名號,我也更願意將 ZX700 放進衣服口袋裏攜帶出門。
就外觀而言,ZX700 既繼承了輕巧便攜,也獲得了黑金磚的那份精緻,既有乍見之歡,亦會久處不厭。
用旗艦硬件的堆料,營造出旗艦般的高級聲音
ZX700 的外在很像一部「小黑磚」,其實它的內在也非常接近「黑磚」。
作為並行開發的機型,NW-ZX700 使用了為去年春季發佈的旗艦機型 NW-WM1ZM2 和 NW-WM1AM2 新開發的 「含金無鉛焊料」,還有與「黑磚」同規格的 8mm 大型固體高分子電容,以及最新一代的聚合物電容器 FT CAP3。
另外還有 8mm 線圈電感的 LC 濾波器,雙重低相噪晶體振盪器(兼容 100MHz)等硬件的更新,旨在提升聲音解析力和還原聲音的透明度。
既然用料相似,那麼 ZX700 的製作過程也得以和「黑磚」看齊,例如使用無鉛焊錫來焊接 S-Master HX 芯片;將含金無鉛焊料用於耳機輸出等可以手動焊接的部分以及迴流焊。目的是降低電路阻抗,實現平滑的信號流動。
同樣地,ZX700 也實現了為追求高音質而進行的電路優化,電路設計直接將音頻模塊和數字模塊進行了分離,並使用了 CNC 加工而成的高精度無氧銅屏蔽罩來覆蓋數字模塊部分,將 SoC 和閃存顆粒可能會出現的噪聲屏蔽起來,讓聲音輸出得更加乾淨。
簡單來説,新款黑磚上用到的新技術,ZX700 都能夠享用到,ZX700 的升級方向和黑金兩磚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只是元件的堆料數量上會有些許差異,這也是定位上的一個區分。
▲ 為了塞入這顆高容量的固態聚合物電容,機身背面不得不採用了微微凸起的設計
軟件方面的更新在豪華硬件的襯托下反而顯得較為常規,這次 ZX700 支持了 DSEE Ultimate 和 DSD 母帶重製引擎技術。
我們對 DSEE Ultimate 已經比較熟悉,系統可以通過 AI 算法來將普通音源提升至更高品質,通過算法去豐富高頻段的樂器和女聲,還原更多的聲音細節。
DSD 母帶重製引擎可將 PCM 文件轉化為 11.2MHz 的 DSD,也是索尼 ZX 系列首次配備這個技術。索尼在此加入了自研的一套算法,轉換過程會由 FPGA 電路完成,兩者配合之下就可以實現音頻信息的增益。
在耳機搭配上,我用的是索尼 IER-M9 耳機來連接 4.4 平衡口,雖然一開始會覺得 ZX 系列比較對應的是 IER-M7,但接上 M9 之後,發現 ZX700 也能很好地驅動更高一級的入耳式旗艦耳機,只是我的音量需要開到了 90 的位置,所以不能説是遊刃有餘,但它的聲音輸出也足夠平穩。
既然 ZX700 的硬件規格和黑磚相近,那麼它的聲音取向也很像黑磚,整體呈現出來的聲音很明顯會有「高級感」,它同時也提供了以往 ZX 系列從來未有過的聲音細節,尤其是打開 DSD 母帶重製之後,聲音的質感已經無限接近於黑磚。
即便是有着複雜樂器呈現的曲目,ZX700 都能處理得非常好,較好的分離度呈現了一個舒適的空間感,聲音的厚度得到了自若的詮釋,而且它的深度感不單單來自於前後的關係,更是有上下的寬度。
試聽較高規格的音源後可以發現,ZX700 在音樂細節的亮麗度相較上代機身有了比較明顯的修飾,而且也更加乾淨。所謂「高級感」的聲音,意味着它能夠帶來舒適耐聽的聆聽感受。
若是打開「Direct 直接源」功能的話,那麼所有的音染都會止步,它輸出的是音源原本的聲音,可以部分還原出類監聽的環境,我瞭解到部分音樂從業者是很喜歡索尼這個功能的。
當然 ZX700 無法直接挑戰價格近乎翻倍的黑磚,但考慮到它的便攜性尤其是重量,我會更喜歡長時間使用 ZX700。
至於 3.5mm 耳機孔方面,我使用的是個人特別喜歡的魅族 Live 耳機,這是一條很容易驅動的四單元動鐵耳機,所以我可以將 ZX700 的音量調低。整體感覺會偏暖一些,流行取向會更加明顯。
可能受限於體積和硬件配置,ZX700 的平衡口功率僅有 230mW*2,所以用它來單推一些大阻抗的耳機還是會比較有難度,不過大阻抗的耳機還是建議上耳放比較好。但對於我手裏的耳機來説,ZX700 的推力已經算是超出預期。
得益於 Android 12 系統的開放性,我可以在 ZX700 裏愉快地使用 Apple Music,當無損規格開啓之後,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音頻信息量有所增加。所以我覺得,可以用更好的有線耳機來聆聽更高規格的流媒體音樂,這也是 Android 旗艦播放器的一個優勢。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 Android 系統的 SRC 問題,索尼工程師在訪談中表示,ZX700 在 48kHz 之外加入了兩個從 CD 衍生出來的 44.1kHz 時鐘,使得任何音源都可以(在 Walkman app 裏)作為一個完整的時鐘來播放。
一個比較有趣但對我來説用得比較少的功能是「黑膠唱片處理器」,索尼的工程師憑藉他們的經驗,將黑膠唱片機裏極具辨識度的三種聲學現象,通過調音的方式來還原,分別是唱臂共振、音紋雜音、唱片共振。我將 ZX700 借給了一個常聽黑膠唱片的同事,試聽之後他的反饋是「有內味兒了」。
而我用得比較多的一個功能可能是 USB-DAC,我最近回到辦公室就會習慣性地將它與我的 Mac 相連,在獲得更高品質的聆聽體驗之餘,還能及時為 ZX700 補充電量。下班的時候拔走帶在路上,ZX700 自然是一個滿電的舒心狀態。
擁抱流媒體的 Walkman UI,既有傳承也有突破
相較於上一代 3.6 英寸的屏幕,ZX700 搭載了一塊 5 英寸的亮面屏幕。同時得益於核心配置的增強,我們能夠在這塊「大屏」上體驗到更加流暢的操作交互。
這塊 5 英寸 TFT 屏幕的亮度和 720P 分辨率基本上能滿足我的日常使用所需,儘管亮度需要手動調整,但屏幕的觀感依然能夠令我滿意。
可能對於智能手機來説,5 英寸應該要被歸類到「小屏」的尺寸,但對於一個音樂播放器來説,5 英寸反而是大屏的尺寸。一掌見方,剛好能夠單手掌控,單頁可見的信息變得更加豐富,手指滑動的行程也恰到好處。
擁抱流媒體時代的 Android 12,仍保留了老派們坐在沙發上去聆聽音樂的使用習慣。
索尼為 Android Walkman 設計了一款名為 W.Music 的 UI/UX,並且遵循了「Sofa Logic」(沙發邏輯)的設計邏輯,讓用户在聽音樂的時候也能直觀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索尼把「正在播放」放在了中間,然後在其上下左右的四周分列各項功能。
這樣做是為了模仿用户坐在沙發上聆聽房間裏的音樂為基礎,四個方向的功能也是仿照了房間裏的功能佈局。
比如我向上滑動,顯示的「庫」是伸手到沙發上方的 CD 架,取出我想要播放的碟片的畫面。位於播放屏幕左側的「播放列表」是夾克的封底,我可以在其中查看即將要播放的曲目列表,任我挑選。在右側,我可以伸手從邊桌上堆疊的 CD 裏找到我最喜愛的歌曲和專輯。而在我的腳下,也就是從下向上滑動之後,我可以想象這裏有一套音響設備,可以調節各種聲音的設備堆積在一起,這就是我的「音質設置」。
這樣的交互方式在簡單體驗之後就會變得熟悉,保留了老派的那種品鑑腔調,也符合了人們的直觀認知,並且適應了這個時代的觸控交互,得以讓我在海量的樂庫裏肆意遨遊。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 UI 也被應用在 WM1ZM2 和 WM1AM2 裏。
不過我在 ZX700 的播放界面裏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小變化,在播放按鈕附近向左或向右滑動,現在可以執行歌曲上一首/下一首的操作。
懷舊的細節不止一處,索尼工程師們還磁帶式屏幕保護程序帶到了 ZX700 當中,Walkman app 會根據播放音源的質量去呈現多達 9 種不同的磁帶樣式,它和過去索尼的 CD 磁帶設計一致,可惜屏幕的常亮時長最多隻能設置為 30 分鐘,這點也和之前一樣。
索尼工程師告訴我們,這個磁帶動畫並非 CG 製作,而是將真實的舊磁帶放在了第一代 Walkman 隨身聽(TPS-L2)當中,然後邊播放邊進行實景錄製的。這也是磁帶動畫如此惟妙惟肖的秘密,因為它——真的是真的。
另外,在 Walkman app 的設置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播放時間計數器」在列表的最底部,它會顯示 3.5mm 和 4.4mm 接口分別用來播放的時間。雖然這是新時代的播放器,但它依然想要強調過往『煲』出好音質的發燒友玩法。
索尼播放器 UI/UX 團隊負責人 Terai 在開發者訪談中表示:「購買後煲機會帶來一些儀式感,但我們希望人們享受它,這需要時間。為了讓播放器能夠發揮出它本來的音質,有必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通電,使得電容器穩定下來,這個標準是 200 小時。」
在這裏,他們還透露了一個「小彩蛋」,當播放時間達到 200 小時之後,它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但由於體驗時間還是有限,我們暫時未能親眼看到這個需耗時 200 小時的「彩蛋」。
在 Walkman app 之外,可以看到 ZX700 所搭載的完整 Android 12 系統。
比起市面上部分採用「定製」方式去搭載 Android 系統的播放器來説,ZX700 繼承了 ZX500 身上的那股自由勁兒,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按自己的習慣去安裝所需的 Android app,盡情地去擁抱各類流媒體服務。
在 ZX700 的國行系統裏,預裝的 app 非常少,不但沒有提供瀏覽器,輸入法也只有原生的英文輸入法。好在,它預留了一個騰訊的「應用寶」應用商店程序,連上 WiFi 之後就可以下載安裝。
於是我將常用的幾個流媒體播放平台,包括 Apple Music、Spotify、網易雲音樂都安裝到 ZX700 當中,甚至還安裝了一些娛樂用的軟件,包括微博、微信讀書、嗶哩嗶哩和抖音,它們都能流暢地運行。
核心配置方面,ZX700 系列自然有所提升。這次的處理器基本和驍龍 665/662 相近,而且這顆處理器對於 ZX700 來説尤為合適。
按照索尼的説法,這是一枚低功耗和高性能兼備的 SoC。低功耗是 ZX700 的剛需,可以延長播放器的續航時間,同時高性能也是相對於同類產品而言,ZX700 保有了良好的系統流暢度。
相比起我手裏的 ZX507 和 A100 來説,ZX700 算是做到了媲美中端 Android 智能手機的系統流暢度,我可以在多個流媒體 app 裏自如切換,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未曾遇到過卡頓的情況。
另一方面,續航表現是 ZX500 系列備受詬病的地方,除了帶來了一顆功耗優秀的 SoC 之外,索尼還實現了針對性的系統調優,在各個環節裏都延緩了電池和電源 IC 的功耗需求。參照官方數據,ZX700 系列採用了和上一代相當容量的電池,但最長的續航時間可以達到 25 小時,用平衡口輸出 DSD 也能實現約 13 小時的續航,並且支持快充功能,基本能夠滿足日常所需。
按照我的使用習慣,基本上是 3~4 天才需要充一次電。更讓我欣喜的是,這次 ZX700 待機時的電耗非常低,每次隨手從口袋裏拿出播放器的時候,都會有充足的電量。從而也印證了低功耗的 SoC ,確實有效改善了 ZX700 的續航表現。
小黑磚,名不虛傳
獲得了全新設計的 ZX700 系列,似乎可以用脱胎換骨來形容這代的內外變化。
體驗過之後我會更加認可,ZX700 系列的確獲得了來自 Sony Walkman Signature Series 的醇音能力。它可以呈現出我想要的那種高階聲音,這一點也是索尼醇音旗艦一直以來的優勢。
但 ZX700 系列對用户最大的意義,我認為是索尼終於完成了將黑磚輕便地帶出門這件事情,很適合那些面對音質和便攜性都不想妥協音樂愛好者。
而且 SoC 和電池的功耗優化,也為 ZX700 系列長時間的使用提供了基礎;更新一代的 Android 12 引入了全新設計的 Walkman UI/UX,得以積極地擁抱流媒體時代。
將好音質隨時帶在身上,這應該是索尼 Walkman 一貫的魅力所在,由此來看,ZX700 系列在方方面面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