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推出全新 XR2 和 AR1 平台,變革空間計算正式上線
2021 年,視頻遊戲公司「Roblox」在紐交所上市,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開始在同一個平台上相互交流,這隻發行價格 45 美元的股票後來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同年 10 月 Facebook 改名為「Meta」,正式從社交公司走向了元宇宙公司。
而這一年,被社會和媒介稱為元宇宙的元年。
之後發生的事兒,似乎和這個「元年」所象徵着的開端,漸行漸遠:虛擬數字形象和虛擬貨幣先被炒成了天價,然後又頻頻暴雷,庫裏花 18 萬美元買猴子頭像的新聞到現在我都大為震驚;VR 眼鏡的實際體驗和電影裏所呈現的效果相差甚遠,只能反覆觀看《頭號玩家》給受傷的眼睛縫縫補補。
元宇宙,始於元年,也似乎終於元年。起碼在普通消費者的生活裏,「元宇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但從未實現。
和進公司的大門需要刷卡、按指紋一樣,進入虛擬世界也需要張通行證。而實際體驗欠佳的 VR 設備就像是手指脱了皮、卡片消了磁,都會影響我們的正常通行,因此在前面加一個「靠譜」才尤為關鍵。
前些年的 VR 終端總會因為形態重量、成像效果和適配程度等種種原因,勸退了一批批滿懷好奇的元宇宙探索者。商場裏要花上百元卻只有十分鐘體驗的 VR 遊戲,成為了為數不多鋪張開來的商業模式。
而高通公司在兩個時間點的重要技術突破,抵住了原本要關上的元宇宙大門,人們從門縫裏,看到了虛擬世界原本該有的樣子。
– 2022 年 10 月 12 號,高通發佈 AR / VR 芯片驍龍 XR2 + Gen1 ,續航提升 50%,散熱提升 30%,並且能夠實現全感官交互的功能。
– 2023 年 9 月 28 號,高通技術公司副總裁兼 XR 業務總經理司宏國正式宣佈,驍龍第二代 XR2 平台和第一代驍龍 AR1 平台發佈,專為 VR/MR 體驗和下一代智能眼鏡打造。
第二代 XR2 平台 讓流暢的沉浸式體驗走出宣傳片
想要通過智能設備來擁有沉浸式的體驗,有兩個重要前提:
- 智能設備接近無感的穿戴
- 顯示效果接近現實的呈現
這也是多年來 VR/MR 設備無法翻過的兩座大山,要接近逼真的成像效果就無法擁有輕便的體積重量,反之,我們就會看到一個類似於 PPT 翻頁的動態像素世界。
我們期盼的無感穿戴是不要太重,不要太大,不用插電源線,不用外接電池,簡單來説就是《復聯 3》裏鋼鐵俠在穿上「馬克 50」戰甲的同時,摘掉的那副智能眼鏡,當然這只是期盼。
而驍龍在把電影變成現實的這條路上,走在了行業前列,因為這一代平台的產品,真的不需要外接電池組!以後的 VR/MR 設備,從此刻開始,有了走出家門的可能性。二代驍龍 XR2 不僅在 GPU 的性能上相較於上一代提升了 2.5 w 倍,賦予設備更驚豔的圖形色彩和細節,還能在同樣的視覺效果下節省 50% 的功耗。
此外 3 k × 3 k 的分辨率是高通在新一代產品上更長遠的選擇:控制成本、增加續航,不過分溢出性能,又能保證當下和可預見的未來的使用體驗。開源節流的思想,體現在新平台的方方面面。
畫面更逼真了,但卻更省電了,還更輕便了,確信是外星科技了。
“此外,我們也需要對用户有充分的理解,來進行頭部追蹤、眼球追蹤、手勢追蹤、以及對全身的動作追蹤等。…… 第二代驍龍 XR2 的終端側 AI 能力相比第一代提升高達至 8 倍。” 這是司宏國在發佈會上對新平台 AI 領域性能的總結, 8 倍的提升依靠的是兩項核心的技術: INT8 和 6DoF(六自由度)。
INT8 這種計算方式不算是最精準的,但對於移動終端的端側運算,卻是性價比最高的。任何軟硬件的堆料一定要考慮的是應用場景,對於我們想要戴着眼鏡走出門去的願景,最適合的選擇才會有最正確的結果。
探測和追蹤頭部的六自由度(在前後、左右、上下六個方向的運動)是讓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融合的重要技術,大量的複雜運動分析會產生相當高的能耗。而第二代平台通過升級視覺分析的硬件,來平攤軟件計算的功耗。
裝備的升級,往往是劃時代的時刻。生產工具的更新會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這句話在 AI 領域,依然奏效
這一代平台的產品像一個觀察者,分析着你的一舉一動,觀察着環境的風吹草動,而他在中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媒介,既連接着此在的現實,又創造了彼岸的虛擬,當我們無法分清中間的界限時,AI 給予二代平台產品的性能提升,就達到了它的最高水準:
- GPU 性能提升 2.5 倍
- AI 每瓦特性能提高 8 倍
- 12ms 超低延時的視頻透視
第一代驍龍 AR1 平台 為解放雙手的智能眼鏡而生
VR / AR 眼鏡最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就是觀影和遊戲等娛樂領域,近些年在 5G 的加持下,不少醫生也完成了遠程實時手術。
但高昂的價格、笨重的穿戴、不堪入目的續航等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得智能眼鏡一直以來難以進入大眾市場,如果只是作為普通的娛樂終端,起碼於我自己而言,智能眼鏡相比拿起來就能用的智能手機,它的使用成本還是太大,使用場景的限制還是太多了。
如果説驍龍第二代 XR2 平台是為了更出色的 VR 和 MR 體驗,在技術端為硬件的誕生鋪平了坎坷的道路,那 AR1 平台就是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將實驗室和宣傳片中的未來科技,在現實生活中打造出來——第一代驍龍 AR1 平台專門為下一代智能眼鏡而打造。
和以往的智能眼鏡都不太一樣,第一代驍龍 AR1 上的拍攝功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升級。自動曝光、自動人臉檢測、人像模式等等的功能加入,再加上新一代平台 AI 能力的昇華,AR1 平台的智能眼鏡從拍攝質量,到通信水平,都會有質的飛躍。
説白了就是將手機的功能儘可能多的適配在眼鏡上。當功能適配的足夠多,那麼智能眼鏡終有一天會覆蓋到我們生後的全場景,並且悄無聲息地成為下一代民用終端,因為現在的手機,已經完全參與到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當我們假設智能手機和眼鏡的成本、續航、拍攝成像和適用場景這些因素都已經完全持平,那麼智能眼鏡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會對手機造成降維打擊,因為帶上眼鏡出門的我們,將會完全釋放自己的雙手。AR1 平台為了這個美好的願景已經奠基好了三根支柱:
- 虛擬助手
- 視覺搜索
- 平台拓展
通過 AI 虛擬助手,你能夠像和賈維斯對話一樣來檢索你的疑問,其實從當下這些偶爾翻車、總體好用的語音助手的表現來看,這項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比如小愛和小藝,nomi 和 siri。再加上視覺搜索,直接將城市街道信息呈現在你的眼前,不管是眼前餐廳的菜單,還是遠處商場的導航,都將一覽無餘。
並且更驚喜的是,AR1 是一個可拓展的平台,能根據不同需求為 OEM 廠商提供靈活的性能選擇。這種定製化的拓展能夠最大程度地為不同羣體提供不一樣的性能需求。
影院再也沒有最佳觀影位置,平權觀影不再是夢想;外賣小哥從此擁有千里眼,送貨地點直接按着眼鏡的投射走;各大平台的 Vloger 再也不用被諷刺 “攝像頭長在腦袋上”,人人的腦袋上都有攝像頭。
還擔心像當年的「Google 眼鏡」一樣翻車嗎?看看上面的「高清攝像」和 12ms 超低時延的「視頻透視」功能,掛在臉上的 HUD 終於在第一代 AR1 平台上,看見了曙光。
盼未來的到來 對到來的質疑
Ray-Ban Meta 系列智能眼鏡將帶着上述的技術,和過往的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和我們見面。從發佈會上 Ray-Ban 眼鏡的渲染圖來看,下一個終端時代,彷彿真的要到來了。
手機已經這麼好用了,且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個智能終端,它也已經深深嵌入到我們的生活裏了,為什麼還要費盡周折去尋找那個早被證明不合適,卻一直沒被放棄的道路呢?想了一個下午,分享一點淺見。
科技的發展就是在質疑和錯誤中前行,並最終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比如 2010 年廣州亞運會的時候,大家出門還會特地檢查身份證、門鑰匙和房卡這些隨身物品。而到了今年,只要手機在身上,去哪都不會慌張。
但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走過了 13 個年頭,手機的形態和功能迭代逐漸走向疲態,軟件交互的相互借鑑,外觀形態的大體趨同,讓每個人手中的智能終端走進了發展瓶頸。為了能更好的發揮出芯片、鏡頭和屏幕等硬件的溢出性能,智能眼鏡成為了當下,以及未來軟硬件着陸的最佳平台。
以上是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講的,下面這兩點,是基於我自己生活體驗的一點小私心。首先,把設備架在鼻樑上而不是拿在手上,能讓廣州地鐵 3 號線的車廂在早晚高峯的時候,裝下更多人。其次,放下手機能緩解腱鞘炎。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