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薄 iPad 之後,蘋果被曝正在研發超薄 iPhone
在最新的 Power On 時事通訊中,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表示,蘋果公司正在努力生產「明顯更薄」的 iPhone 17,致力於將 iPhone 打造成一款更輕薄的手機。
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聽説蘋果正在努力使 iPhone 17 更纖薄。今年 10 月,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將採用更薄、更輕的新主板技術。
除了 iPhone,古爾曼還稱,蘋果也正在努力對 MacBook Pro 和 Apple Watch 進行「瘦身處理」,並計劃讓最新款 iPad 成為同類產品中最薄、最輕的設備。
曾幾何時,輕薄一度是手機潮流的風向標。各家手機廠商一直在突破「世界最薄手機」的極限。
當時風頭正盛的金立,成功將智能手機的厚度降至 5 毫米。金立 ELIFE S5.1 出現,帶來了 5.15 毫米的超薄機身,一度問鼎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機。
vivo 在這場競賽中也不甘示弱,隨後很快就推出了 X5 Max。這款手機的機身厚度為 4.75mm,也就只有兩枚半一元硬幣的厚度。
vivo X5 Max 刷新了全球最薄智能手機的記錄。從發佈到現在已過去十年多的時間,它所保持的世界紀錄也至今無機打破。
iPhone 5S 的一句「超前,空前」,是很多人的經典記憶。其所帶來的 112 克重量,也幾乎無法在當下的智能手機上覆現。
但不知何時,輕薄這一潮流逐漸變得「黯淡無光」,蘋果也同樣如此。
2019 年 6 月 27 日,蘋果公司在官網發佈了一則官方聲明,宣佈了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的離職消息,蘋果產品的設計趨向也開始逐漸發生改變。
自 2020 年 iPhone 12 發佈以來,蘋果就常因每年只對 iPhone 的設計進行微小改動而受到批評。史蒂夫·喬布斯的女兒伊芙·喬布斯也曾在 Instagram 上發文,調侃 iPhone 14 的設計與 iPhone 13 幾乎相同。
iPhone 7 似乎是蘋果設計團隊在手機上「最後的狂歡」。
亮黑色 iPhone 7 通過精緻的工藝,帶來了渾然一體的視覺和手感,成為了 iPhone 史上的一代巔峯。不過,前提是你不去高頻使用。
從此之後,iPhone 不再主打輕薄,iPad Air 也不再「Air」。
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在日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實用性的重要程度也是如此。大電池、大屏幕等,一切都需要設計和手感來妥協。
因此各個品牌都在瘋狂的堆料,打造儘量完美的「水桶型」手機。但是,手機終歸還是在手上用的,手感、厚度和重量等通過手感知的體驗,正在慢慢被「忽視」。
很久之前,「索半斤」還只是手機圈的一個梗。但是環顧當下,伴隨着摺疊屏和各種堆料機型的出現,很多旗艦機的厚度開始逼近 9mm,重量超過 200 克也成為了常態。
當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徹底陷入硬件競賽和 AI 競賽的漩渦時,蘋果現在在嘗試突圍,並在另一個風平浪靜的港口拋出了船錨,這個港口就是重回輕薄。
全新的 iPad Pro,薄至 5.1 毫米,只有兩個 Type-C 接口厚,成為了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的產品。
愛範兒在專訪 iPad 團隊時,蘋果工業設計團隊的 Molly Anderson 告訴愛範兒,十多年來,iPad 的設計初衷從未改變: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技術允許我們重新探索美觀與實用的平衡。在接受愛範兒的採訪時,蘋果人機交互團隊的 Steve Lemay 提到:「iPad Pro 能一步步向靠近初衷,背後是蘋果的核心優勢,即擅長跨學科、跨部門合作。」
表面上看,2024 款 iPad Pro 變薄的核心因素,是換了一塊 OLED 顯示屏。OLED 自發光的特質,讓它比需要一層背光板的 LCD 屏幕,佔用的空間更小。
但換屏的背後並不簡單。為了保證媲美 Mini-LED 的屏幕亮度,蘋果沒有采用傳統的 OLED 屏幕,而是重新設計了雙層串聯式 OLED 屏幕,向供應商定製。
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更加纖薄的顯示面板、即將取消的實體按鍵……這方方面面的創新,都為未來更加輕薄的機身鋪平了道路。
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在發佈全新 iPad Pro 之後,還要推出更加輕薄的 iPhone 和 MacBook。
雖然當下輕薄已經不再是主流方向,但看到旗艦機一個個都做成了「磚頭」之後,我們還是會懷念當年的小屏手機和輕薄手機了。
我們喜歡這樣的創新,也希望看到這樣的創新。希望這能為現如今「沉悶」的手機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
蘋果在 2016 年出版了《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其中記錄了蘋果 1998 年到 2016 年的產品設計。在這本書的簡介中,Jony Ive 説道:
輕薄、手感等話題很難引起大眾討論,它們沒法用誇張的功能和技術去奪人眼球。但當手機比拼完所有的功能性之後,這些直接與人相關的交互體驗設計,毫無疑問將會是旗艦手機的一個重要角力點。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性能要有所下降,而是在性能優的前提下,做到重量輕、手感好。這對於各個廠商而言,亦是下一輪的新考驗。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聽説蘋果正在努力使 iPhone 17 更纖薄。今年 10 月,分析師郭明錤預測,蘋果將採用更薄、更輕的新主板技術。
除了 iPhone,古爾曼還稱,蘋果也正在努力對 MacBook Pro 和 Apple Watch 進行「瘦身處理」,並計劃讓最新款 iPad 成為同類產品中最薄、最輕的設備。
曾幾何時,輕薄一度是手機潮流的風向標。各家手機廠商一直在突破「世界最薄手機」的極限。
當時風頭正盛的金立,成功將智能手機的厚度降至 5 毫米。金立 ELIFE S5.1 出現,帶來了 5.15 毫米的超薄機身,一度問鼎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機。
vivo 在這場競賽中也不甘示弱,隨後很快就推出了 X5 Max。這款手機的機身厚度為 4.75mm,也就只有兩枚半一元硬幣的厚度。
vivo X5 Max 刷新了全球最薄智能手機的記錄。從發佈到現在已過去十年多的時間,它所保持的世界紀錄也至今無機打破。
iPhone 5S 的一句「超前,空前」,是很多人的經典記憶。其所帶來的 112 克重量,也幾乎無法在當下的智能手機上覆現。
但不知何時,輕薄這一潮流逐漸變得「黯淡無光」,蘋果也同樣如此。
2019 年 6 月 27 日,蘋果公司在官網發佈了一則官方聲明,宣佈了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的離職消息,蘋果產品的設計趨向也開始逐漸發生改變。
自 2020 年 iPhone 12 發佈以來,蘋果就常因每年只對 iPhone 的設計進行微小改動而受到批評。史蒂夫·喬布斯的女兒伊芙·喬布斯也曾在 Instagram 上發文,調侃 iPhone 14 的設計與 iPhone 13 幾乎相同。
iPhone 7 似乎是蘋果設計團隊在手機上「最後的狂歡」。
亮黑色 iPhone 7 通過精緻的工藝,帶來了渾然一體的視覺和手感,成為了 iPhone 史上的一代巔峯。不過,前提是你不去高頻使用。
從此之後,iPhone 不再主打輕薄,iPad Air 也不再「Air」。
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在日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實用性的重要程度也是如此。大電池、大屏幕等,一切都需要設計和手感來妥協。
因此各個品牌都在瘋狂的堆料,打造儘量完美的「水桶型」手機。但是,手機終歸還是在手上用的,手感、厚度和重量等通過手感知的體驗,正在慢慢被「忽視」。
很久之前,「索半斤」還只是手機圈的一個梗。但是環顧當下,伴隨着摺疊屏和各種堆料機型的出現,很多旗艦機的厚度開始逼近 9mm,重量超過 200 克也成為了常態。
當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徹底陷入硬件競賽和 AI 競賽的漩渦時,蘋果現在在嘗試突圍,並在另一個風平浪靜的港口拋出了船錨,這個港口就是重回輕薄。
全新的 iPad Pro,薄至 5.1 毫米,只有兩個 Type-C 接口厚,成為了蘋果有史以來最薄的產品。
愛範兒在專訪 iPad 團隊時,蘋果工業設計團隊的 Molly Anderson 告訴愛範兒,十多年來,iPad 的設計初衷從未改變:
引用我們的目標,一直是打造一片神奇的玻璃,就像一張「數字紙」。這張紙要儘可能輕薄,讓你在創作時,不會意識到這會一款「產品」。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技術允許我們重新探索美觀與實用的平衡。在接受愛範兒的採訪時,蘋果人機交互團隊的 Steve Lemay 提到:「iPad Pro 能一步步向靠近初衷,背後是蘋果的核心優勢,即擅長跨學科、跨部門合作。」
表面上看,2024 款 iPad Pro 變薄的核心因素,是換了一塊 OLED 顯示屏。OLED 自發光的特質,讓它比需要一層背光板的 LCD 屏幕,佔用的空間更小。
但換屏的背後並不簡單。為了保證媲美 Mini-LED 的屏幕亮度,蘋果沒有采用傳統的 OLED 屏幕,而是重新設計了雙層串聯式 OLED 屏幕,向供應商定製。
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更加纖薄的顯示面板、即將取消的實體按鍵……這方方面面的創新,都為未來更加輕薄的機身鋪平了道路。
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在發佈全新 iPad Pro 之後,還要推出更加輕薄的 iPhone 和 MacBook。
雖然當下輕薄已經不再是主流方向,但看到旗艦機一個個都做成了「磚頭」之後,我們還是會懷念當年的小屏手機和輕薄手機了。
我們喜歡這樣的創新,也希望看到這樣的創新。希望這能為現如今「沉悶」的手機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
蘋果在 2016 年出版了《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其中記錄了蘋果 1998 年到 2016 年的產品設計。在這本書的簡介中,Jony Ive 説道:
引用我確信人類對在意(care)的感知同我們對草率(carelessness)的察覺是一樣的,我認為我們所感知察覺到的東西 —— 也許不是有意識地 —— 遠超出物品本身,我們能感知到物品背後的那一羣人,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是讓某個東西發揮功用,他們誠摯地在意那些小到看不見的細節,也同樣在意那些大想法和首要功能。
輕薄、手感等話題很難引起大眾討論,它們沒法用誇張的功能和技術去奪人眼球。但當手機比拼完所有的功能性之後,這些直接與人相關的交互體驗設計,毫無疑問將會是旗艦手機的一個重要角力點。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性能要有所下降,而是在性能優的前提下,做到重量輕、手感好。這對於各個廠商而言,亦是下一輪的新考驗。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