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被列為過時產品,是什麼讓耐用品變成了消耗品?

iPhone X,初代 HomePods 和初代 AirPods,被蘋果列為了「過時產品」,這聽起來是一個挺矛盾的事情。


在我看來,即便到了 iPhone 15 這一代,其大致形態依舊沿用了 iPhone X 的樣子。

而 AirPods 更是如此,初代的和最新的,用起來的體驗相當接近,包括 HomePods 也是,音質依舊能打,根本看不出「過時」的樣子。

但蘋果定義中的過時,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在保修期過後為你的 Apple 產品獲取服務 – 官方 Apple 支持 (中國)


根據蘋果的分類標準,停售超過五年但不到七年的產品會被歸為「過時產品」,這就意味着它們可能無法獲得蘋果官方的維修服務,但如果仍有零件可用,蘋果仍會提供最多兩年時間的維修服務。

若是超過了七年,官方只能給你一句:自求多福,各自安好。

過時的悖論:一損俱損

音樂人李榮浩最近因為還在使用帶線的 EarPods 耳機而登上熱搜,因為帶線的耳機如今看起來像是上個世紀的老舊物件,不科技也不時尚,不方便還很鬧心。

每每從口袋或包包裏掏出這一團雜亂無章,有時甚至還會打死結,越解越緊,越緊越急。

▲ 圖片來自:Google

霎時間想聽歌的心情不知道跑去了哪裏,轉而就想拿剪刀和它做個瞭解。

但抵不住,它耐用啊。


李榮浩的迴應也是如此:

引用跟音質沒關係,我聽歌時間久,EarPods 不需要充電而已。

有線的煩惱被 TWS 耳機連根拔起,我們曾經都認為這種極簡化是產品的最佳形態,更是從用户視角出發的人性設計,但誰又能想到,為了給方便、簡潔的功能設計讓路,反而掉進了無線的陷阱。

當廠商以輕薄,防水和美觀之名,將電池設計成不可拆卸之後,用户幾乎就沒法自己更換電池。

電池的壽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

當異形電池,還有集成度更高、unibody 程度更高的產品出現,成為如今消費電子市場的主流後,這也恰恰意味着,它們的維修難度在指數級上漲,部分一體化產品在設計之初,就沒想着讓你打開,廠家彷彿對自家產品有絕對的信心,能一直用到全產品週期的結束。

▲ 圖片來自:iFixit

比如 AirPods 這類,維修拆解網站給初代 AirPods 的可維修指數是 0 分:考慮到拆解風險、維修成本、過程繁瑣度和零部件稀缺性(特別是電池)等等因素,有這閒錢和時間,不如換一副。

看看這篇「AirPods 電池更換」帖子的評論區,果然,全球很多網友都想修好自己久經沙場的初代 AirPods,但大部分人遇到的問題也很一致:去哪買電池?

這就是優雅的代價:追求 unibody 和 seamless 的蘋果,引領了極簡的潮流,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圖片來自:iFixit

比如初代 Apple Pencil,更是隻能破壞性拆解,拆了就裝不回去。

即使有了如上困擾,我依然很難説這樣的設計,是道非錯即對的選擇題。

因為就使用體驗,它們很實用,也很方便。不用擔心有線纏繞問題,極簡化的產品變得更好看,一體化也減少了產品上的縫隙,使用場景變寬了很多,比如洗澡刷劇、游泳聽歌。

很大程度上,你我都是新式設計的得利者。

但前提是,它們得足夠耐用,別出岔子,不然 unibody 和 seamless 的反噬效果,無論從金錢還是時間成本上,都會「加倍奉還」。

反過來説,在「大家都這樣做」的市場中,你非要來個復古——比如 3.5mm 耳機孔和可拆卸電池——亦或反骨的設計,都先不談消費者會不會買單,光是找到供應鏈,都是個問題。

除此之外,我是説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一切都是計劃的一部分。


美國加州利弗莫爾市東大道的利弗莫爾-普萊森消防局裏,有一顆特殊的燈泡,自從 1901 年裝設完成後,它就一直亮着(期間因兩次停電滅掉過,但不是其本身質量問題造成的),算上今年,它已經連續工作了 123 年,具體能要亮多久,沒人知道。

因此,這顆長明燈也被人們稱為「百年燈泡」,還順帶創下了「最長壽的燈泡」這項小眾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百年燈泡由手吹制,是名副其實的手搓工藝,其背後的製造商是謝爾比電氣公司,很有戲劇效果的是,謝爾比燈泡廠在 1925 年就正式宣佈倒閉了。

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它們燈泡的質量過硬,以至於許多人買了一次之後根本不需要買第二個。

高質量,最後成為了謝爾比燈泡廠的「掘墓人」。

在謝爾比倒閉後的數十年裏,依然有許多家庭都在用着他們的產品,儘管當時也有很多生產燈泡的廠家,但人們普遍反映別家的根本不夠用,壽命大約在 2500 小時左右。

反觀百年燈泡,壽命已經達到一百多萬個小時,而且還在不斷刷新記錄。

當燈泡普及為大眾產品時,生產燈泡的廠家從中發現了新的商機:

引用生產一次性燈泡,並將置換費用轉嫁給消費者可以獲取更大的商業利潤。

上世紀 20 年代,控制全球白熾燈生產的「太陽神卡特爾聯盟」,就誕生在這樣的邏輯陰謀下,它們合謀將燈泡使用壽命限制在 1000 小時。

▲ 1917 年飛利浦電燈廣告.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而這,也是「計劃報廢」起源實例。

雖然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會承認,但計劃報廢依然廣泛存在,也時刻影響着你我,即使你一台手機能用三五年,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耗電怎麼這麼快?屏幕怎麼有重影?按鍵怎麼失靈了?系統怎麼這麼卡?

你也許可以説「計劃報廢」是個陰謀論,但真實的情況就是這樣:許多因為無線化,一體化和無縫化的產品,因為電池壽命的原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使用兩三年之後,變成了廢品,留之無用棄之可惜。

▲ 圖片來自:Hardware libre

我那台諾基亞 N93,找到適配的充電頭依然能開機,但另一台 iPod Touch 4,卻難逃一劫——鼓起的電池硬生生地把後蓋頂飛,它的背板還很鋥亮,但我很清楚這種情況只要放在家裏,就時刻有危險。

話説回來,一個只能支持 30 分鐘音樂播放時間的 AirPods 過時了嗎?它的發聲單元,藍牙連接芯片,麥克風都好好的,完全沒有過時,只是電池快要壽終正寢而已。

比如我的同事劉學文,正在大規模地經歷這種痛苦:他擁有十多個真無線藍牙耳機,但不少兩三年前的產品在最近開始大規模地出現電池和電源問題:

  • 1 個單邊耳機無法充電
  • 1 個單邊耳機電池電量只夠 30 分鐘音樂播放
  • 1 個耳機倉無法充電
  • 1 個充電觸點因為天氣潮濕生鏽結膜而無法充電,需要清潔

而他的有線耳機,有服役達到 10 年的。

簡言之,因為電池,以及產品設計和製造的原因,不少本可以是耐用品的電子產品,開始變成了消耗品。

▲ 圖片來自:我愛音頻網

編輯部的同事有過很切身的體會:以前 D11 小蜜蜂電池沒了,換一個五號電就能繼續用,現在換電池還要寄回去。感覺廠家正在用一種神奇的方式培養消費者的完美主義:

可拆卸電池是落後的,嚴絲合縫的才是高級的,原廠的才是最好的,能換的絕對別修它。

更諷刺的是,消耗品的售價,比耐用品高得多。

因為想智能,結果變智障

所謂禍不單行,就是我的同事何宗丞在升級了 SONOS 的新 App 之後,整套音響全部癱瘓,5.1 立體聲變成了六塊磚。


感性地回覆完朋友後,他也理性地對此做了分析:

引用一般來講,音響是個可以傳給孫子的耐用品,但這幾年音響高度依賴 app 和組網,如果軟件層面無法向下兼容,硬件就提前退役了。

而在同一時間,倒黴同事劉學文家裏的 B&W 音箱,也完全連不上,變成了一塊優雅的磚。

不少音頻廠商,長於硬件,但軟件短板明顯而且基於擁抱智能化推出 App,幾乎無一例外,尤其是海外音頻廠商的手機 App 使用體驗堪稱災難。

以往只需要長按藍牙按鈕,等待藍燈閃爍,然後打開手機或者電腦連接音箱播放音樂的體驗,開始變得極其複雜,並且中間要踩無數的坑。

其中我遇到過最令人費解的是一些獨立品牌的迷之操作,除了要在手機設置裏連接藍牙,還要再到耳機專門的 App 裏面,把每隻耳機逐個匹配,才能正常使用,如果你要換了其他設備,上述的過程就得重來一遍。

App 設計不合理,連接耗時長,失敗率高,斷連幾率大,時延明顯,左右聲道不同步……

放以前要是説有線比無線方便,我直接一句倒反天罡就扔回去了,但把這無線的渾水蹚了個遍後才發現:線是沒了,但麻煩也多了。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踩到過類似的天坑,如果有,請移步評論區。

並且,不少音箱開始去掉 3.5mm 接口以及基礎的藍牙直連功能,只能通過 App 連接,問題是,這些 App 好用易用的概率,和刮刮樂中大獎的概率差不多。

▲ 圖片來自:Google

如果説 3.5mm 接口和藍牙直連是鄉村小路的話,通過 App 設置連接就是一條高速公路,能走帶寬更大的 Wi-Fi 通道,也能組 Mesh 聯動各個房間的多個音箱,但事實卻是,這條高速公路處處塌方。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經歷過或還記得,兩年前「米家 App 大規模宕機」事件。


22 年的 4 到 6 月,有大量米家用户在網上反應他們的 App 崩掉了,還是兩次。包括燈泡、洗衣機、電視、路由器、空調在內的所有關聯設備都沒法控制。

讓大部分網友最崩潰的是,為了實現智能互聯、增加用户粘性,這些傢俱大部分都沒有配備專屬遙控器,手機裏的 App 就是唯一的開關。

這次宕機事件影響之大和深,還和米家的用户基本盤有關。


根據小米 2021 年財報,米家 App 的月活用户達 6390 萬,小米 AIoT 連接設備有 4.34 億件,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小米 AIoT 平台設備的用户數達到 880 萬。

大幾千萬人的衣食住行,因為一個軟件,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並不覺得 App 不好,有了應用的產品有了線上互聯的能力,比如在 7 月份的廣州,下班一進家門空調就早都開好的感覺,不要太好。

但放眼當下,萬物都在談智能,全員都有 App,甚至連枕頭、牙刷、水杯都有了專屬 App 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到底變簡單了,還是更復雜了?到底是減少了誰的成本,還是拉開了誰的代溝?


這很難評,但能看到的是,許多產品的智能化體驗還不夠好,甚至還會遇到非常不好的。廠家在製作產品時的「結果導向」思維很重要,你想做出怎樣的產品決定了你實現它的方式。

這個結果在很多廠家的眼中,只是因為「別人都在做」,而不是為了把產品變好用。


愛範兒辦公室附近的一個早餐店旁邊,經常有一羣老者坐着閒聊,旁邊有一台鏽跡斑斑的老風扇給他們送風,風扇的使用年紀很可能比屏幕前的你還要大。

它沒電池,也沒法聯網,手機無法操控它,但它能用 30 年,甚至更久,我也不知道它是過時產品,還是永不過時產品。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iPhon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