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分鐘搞定、比 iPhone 還輕,為什麼奧運會的最大黑馬是這雙鞋

北京時間 7 月 27 日凌晨 1:30,隨着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在塞納河邊的餘暉之下拉開帷幕,標誌着第 33 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開始。

時隔正好 100 年,屬於體壇的盛事,再一次在巴黎上演。

在往後的 17 天時間裏,來自 206 個國家及地區的 10500 運動員,全力衝擊 32 個體育項目。

在這個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頂級賽事舞台上,和全世界的觀眾一同期盼着,見證更多記錄被刷新、更多人類極限被超越。


奧運會,是一個運動員不斷突破人類極限的賽場,也是一個運動品牌競相引領技術潮流的練兵場。

巴黎奧運會,第一個衝出來的是 On 昂跑。


3 分鐘即可噴織一隻鞋面,整鞋比 iPhone 還要輕

回顧那些「超越極限」的經歷,背後很多時候伴隨着一些巧妙、有趣,甚至帶一點點大膽的故事而發生。

很巧,On 昂跑也正好有一個。

這個故事的起源是一個萬聖節裝飾的製作視頻。那發生在某年萬聖節的前夕,當時還只是學生的 Johannes,正為節慶裝飾而努力準備。觀看到某一段展示熱膠槍製作蜘蛛網的視頻時,突發奇想 ——

「把織物迅速粘合到複雜形狀的過程,是不是可以運用到鞋履生產技術上?」


説幹就幹,Johannes 拿來視頻中的手持熱膠槍,開始製作簡單的鞋面模型,並把它拿到設計週上展示。這個創新的理念迅速吸引來 On 昂跑的創新團隊。

雙方一拍即合,伴隨着一句「這就是未來!」的響起,On 昂跑正式發起一場面向傳統制鞋工藝的革新。


編程、開發、設計、調整,熱膠槍慢慢地演變成能夠連續產生連續纖維、形成工程結構的裝置。又經歷了一個個日與夜的研發,最終,熱膠槍變成機械臂。


僅需一步即可實現噴織成型。

而這,就是 On 昂跑在不久前重磅發佈的高性能鞋面革新科技 LightSpray™。


説完故事,我們來談談 LightSpray™ 的表現。

如果説,運動賽場上「超越極限」的具象化,體現在一組組的數據上。那麼,LightSpray™ 可以説頗具潛力。

總的來説,可以歸納為 4 大突破:

首先是速度上的突破。

提到「跑鞋」和「速度」,可能很多人已經在想:穿上是能跑多快?

先緩緩。LightSpray™ 的速度,率先體現在製鞋速度上。

3 分鐘製成鞋面,6 分鐘做好一雙鞋。

開個玩笑,從運動員熱身到上場的時間裏,大概率已經足夠 On 昂跑做好一雙新鞋了。


速度的背後,離不開製造工藝的突破。

噴織工藝,嚴格來説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

在兩年前的巴黎時裝週上,法國時尚品牌 Coperni 就曾現場演示了一件噴織連衣裙的製作。
不同於當時更為隨機性的噴織,LightSpray™ 能夠精準控制纖維的厚度和走向,甚至能通過設置留出專門的透氣區等功能。


再回到「速度」這個層面上。

反觀過往數十年,跑鞋一直都以相同的方式製造和生產,一個鞋面從組裝到縫製大約需要 3 小時。

由 On Labs 獨創的機械臂進行獨立自動化噴織操作後,省去了傳統鞋面製造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紗線擠出整理、部件組裝縫製等多個步驟,一步到位。


就連圖案製作都交給計算機和機器人編程處理,同樣幾個小時,現在已經足夠支撐創意想法轉化為實際產品。

提到計算機編程處理,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近年不少運動品牌都在嘗試的 3D 打印技術。

當然!在製作過程中,兩者確實都會根據計算機模型逐層堆疊結構。區別在於,LightSpray™ 由靜止的噴織裝置,搭配機器人移動鞋楦,使噴織材料呈現出螺旋或環狀。

憑藉這些特性,LightSpray™ 也在製鞋材料和速度上,擁有更廣泛和更快的可能性。


化繁為簡之下,不僅提升了製作鞋面的效率,更造就了 LightSpray™ 第三項突破 —— 輕便

有多輕?精密噴織的超薄鞋面重量僅僅 30g,製成整鞋的重量也不過 170g。

這些數據,對於很多人可能沒有什麼感覺。

但要知道,一台 iPhone 15 Pro 的重量便已經達到了 187g,假如要找 30g 的參照物,大概就只有 7-8 張打印用的 A4 紙重量而已。


當然,除了性能與工藝上的突破。在全球共同面臨環境問題和能源危機的今天,可持續發展也成為了每個品牌的使命。

對於 On 昂跑也一樣。

早在 2 年前,他們已經推出過生物基環保跑鞋 Cloudneo 以及採用「跑步、回收、重複」模式的 Cyclon 項目,鼓勵用户以舊換新,將廢舊跑鞋回收製作成跑鞋部件。

來到今年新發布的 LightSpray™ 技術,則在鞋面製作過程中,最大化地減少生產廢料。對比品牌過往的生產模式,更是直接減少了約 75% 的碳排放量

成為了 LightSpray™ 的第四項突破。


簡而言之,就是更快、更輕、更強,而且更環保。

可以説,LightSpray™ 不僅是一次面向專業賽事的技術革新,更是獻給世界上所有運動愛好者的禮物。

專注跑步的雲朵鞋,馬拉松冠軍也愛穿

正如運動員需要一場賽事,向全世界展現實力所在。LightSpray™ 也需要一雙鞋子,讓跑者們感受到它的創新。

這雙鞋子就是和 LightSpray™ 一同誕生的、首款應用該革新科技的競速跑鞋 Cloudboom Strike LS。


從名字不難看出 On 昂跑決心打造一款「堪比雲朵般輕便」的跑鞋,170g 的整鞋重量是品牌迄今最輕便的跑鞋。


但你以為它只有輕,那就錯了。

輕,只是這雙雲朵鞋的其中一個優點。

採用 LightSpray™ 科技精密噴織達到渾然一體的超薄鞋面,沒有鞋帶、沒有縫隙、沒有任何多餘的設計,盡最大努力減少對於跑者的干擾。


雙層的 Helion™ hyper foam 泡棉中底,搭配含有超過 40% 的生物基原材料的 Pebax® 聚合物選材,則提供了柔軟的觸地感,給予雙腳足夠且穩定的支撐以及必不可少的推進力。

除了材質和設計,還有計算機輔助工程帶來的外底優化,使鞋身更加輕便的同時,還增加了地面接觸面積,讓你跑起來更踏實。


種種專利技術,只服務一個目標:讓所有跑者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在「跑步」這件事上。


從研發階段開始,On 昂跑便邀請到專業運動員密切參與到 LightSpray™ 科技以及 Cloudboom Strike LS 鞋的測試當中。

有人説:穿着像第二層皮膚

有人問:下週有比賽,能把鞋子直接穿走嗎?

最多人的感受是:輕!真的太輕了!


最後,On 昂跑選擇了一場馬拉松比賽,作為 Cloudboom Strike LS 的終極測試。

他們在今年 4 月,把鞋子的測試款交給了曾四度榮膺世界競標賽、波士頓馬拉松和紐約馬拉松女子組冠軍的 Hellen Obiri,見證她憑藉一次精彩的絕殺衝刺,成功衞冕第 128 屆波士頓馬拉松冠軍。


無數跑者運動員的積極反饋,再加上一次至關重要的比賽勝利,給了 On 昂跑足夠的信心和底氣。

難怪他們會直接在官網上放話:

想知道 LightSpray™ 科技有多快嗎?一起去領獎台瞧瞧!

更快、更高、更強,是不止於賽場的追求

給予 On 昂跑信心的,並不只有這一場馬拉松比賽。

實際上,從品牌創立至今,On 昂跑可以説是助力過不少運動員贏得好成績。

像 Ironman 世界冠軍得主 Frederik Van Lierde,以及曾創下過鐵人三項世界紀錄的 Matt Hanson,在奪冠和破紀錄時都正好穿着 On 昂跑。


當然,還有網球天王費德勒。

以聯合設計師及企業家身份加入 On 昂跑的費德勒,回想起當初兩者的結緣,大概也會覺得很有趣。

當時已經拿下過多個温布頓獎盃的費德勒,早已是家喻户曉的著名運動員,沒曾想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被 On 昂跑的舒適腳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冠軍變成了小粉絲,穿着跑鞋滿世界跑,引來了不少人的好奇。

到了這會,On 昂跑才意識到是個好機會,雙方也才姍姍來遲地聯繫上了。


這背後,離不開 On 昂跑專注運動的品牌基因

On 昂跑是由鐵人三項世界冠軍得主 Olivier Bernhard 與兩位跑步運動員 David Allemann 和 Caspar Coppetti 共同創立的。


最初,退役了的 Olivier Bernhard 想從另一個角度打開運動 —— 創造一款革新性的跑鞋。

世界上的跑鞋有很多,可是多數都針對跑道或者馬路這種相對平滑堅硬的路面設計,這對於從小愛好越野跑的 Olivier 而言,顯然是難以滿足腳感需求的。


為什麼不能有一雙跑鞋,兼顧競速和緩震呢?

為什麼不能有一雙跑鞋,觸地柔軟又能強力回彈呢?

他找來了兩位好友,劍走偏鋒地從橡膠水管中獲得靈感,像把水管黏在鞋底一樣,設計出品牌核心技術 CloudTec® 的原型。


LightSpray™、CloudTec® 這些顛覆性的設計,放在 On 昂跑裏,絕不算稀奇。

像經常和 CloudTec® 搭配出現的 Speedboard® 利用了運動時產生的能量,並將它轉化為動能,隨着你雙腿的彎曲和伸展推動你更快向前。

也有更針對於越野場景的 Missiongrip™,全程在阿爾卑斯山開發,測試了不同的地形、坡道、天氣環境……目的只有一個:讓你在野外行走的時候更安全一些。


又或者是 CloudTec® 的特別版 CloudTec Phase®,加入了計算機輔助優化,更加強調觸地時從腳跟到腳尖無縫銜接的重量轉移,讓你跑得更舒適


不是強行地為了創新而創新,On 昂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你運動起來更快、更輕便、更安全、更舒適 —— 更專注於運動本身,從而實現屬於自己的更快、更高、更強。

正如他們的品牌使命:通過運動點燃人類精神。

1924 年,皮埃爾·德·顧拜旦創辦奧林匹克運動會,提出「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也是一種純粹的追求。

我們關注奧運,是因為在賽場上不斷被刷新的成績與記錄、不斷被挑戰的人類極限就足夠動人。

無論是賽場上還是賽場外,都是對自我極限的不停探索,也是人類對進步的自我追求。

體育如此,科技也一樣。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