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摺疊手機體驗:一塊不無聊的大屏,還有這些隱藏玩法


華為 Mate XT,全球首台商用三摺疊手機,也是今年期待和爭議最大的科技產品。

今天我們從輕薄機身、摺疊體驗和應用適配三個方面,再來了解一下,這個搶走科技春晚風頭的新玩意兒。

輕薄,超薄,真的很薄

Mate XT 完全展開後有 4.1mm 和官方的 3.6mm 有些許出入是因為,我們把屏幕邊緣防刮花的凸起部分也算了進去。


和目前市面上主打輕薄的摺疊屏放在一起,Mate XT 薄的很顯眼,連老大哥 Mate X5 也被遠遠超越。

這個厚度無限逼近 Type-C 口的尺寸,以至於接口都要往機身背面延伸,做出點妥協。


機身的平整度和重量控制,也從視覺和觸覺上,促進了薄的展現,把 Mate XT 扣在桌子上,可以完全和桌面貼合。

和手機比起來 307g 的確重了點,但把一個接近平板尺寸的設備控制在 300g 左右 ,「輕」就變得尤為明顯。


不過機身的輕薄,反而讓攝像頭有點尷尬。雖然華為通過工藝和設計,讓這個鏡頭模組看起來沒那麼重,但握在手上還是能明顯感覺到鏡頭的位置。


平衡是門藝術,也是道難題。

超級變換形態

聊完輕薄 再來看「摺疊」

首先是怎麼折?最推薦的開合方式是:左手上頂、右手下壓、一氣呵成。如果想一步步來,官方建議是先動右邊再動左邊,但最好別反着來。


因為內折結構可以把多出的屏幕藏在水滴結構中,但外折為了保持平整度,只能採用伸縮的方式,展開後多出的一小部分屏幕會縮進右邊框,因此先展開右邊的鉸鏈才能讓屏幕流暢進出。如果長期強行先開左邊,可以看看官網的換屏報價。

比起積勞成疾的打開順序,我覺得牢記摺疊方向可能更重要。Mate XT 共有「單-雙-三」屏,三種摺疊形態。


單屏態就是普通手機,Mate XT 沒有因為新形態而讓外屏尺寸讓步,不會像早些年外屏過窄的摺疊屏,總是被迫讓你展開手機用大屏,但是你很難忽略單屏態下 13cm 的厚度,加上三百多克的重量。

而且你得注意外折處,避免劃傷。雖説官配的手機殼專門做了個擋板。但看看這個厚上加厚的厚度,並不推薦。

雙屏態的 Mate XT 和一眾傳統摺疊屏的體驗基本持平,特別是和 Mate X5。右側的兩面屏剛好和左邊鏡頭的重量抵消,拿在手上不會一邊倒。


而且內外兩個鉸鏈都能實現多角度懸停,所以理論上 Mate XT 自帶一個史上最貴的手機支架。

應用放大器

顯示面積最大的三屏態,也是這台手機最大的亮點。10.2 寸的觀感,真的很驚豔,基於鴻蒙系統的響應式佈局,大部分應用都能適配到這塊 16:11 的屏幕上。


和接近 1:1 的傳統摺疊屏相比,16:11 的橫屏模式更適合看大盤、打遊戲、看電影。

上下的黑邊非常窄,甚至只剩邊框。而豎屏模式看小説、看文章也能顯示更多信息,全展開的屏幕很像應用放大器:小紅書變大紅書、微信變巨信、b 站變 B 站。即使沒有自適應拉伸的軟件,也能變成平行視界。


16:11 的第三個好處是:分屏得當。它相當於用一台標準機和一台摺疊屏,來運行不同的軟件,顯示比例也不會失衡,即便是平均分顯示的內容也比一般手機更多。不過目前僅支持應用雙開,我挺期待後續有三開的升級。


而且在單雙三屏切換時,過渡動畫也很絲滑,無縫適配到不同大小的屏幕。

上手 Mate XT 的這兩天,我發現它比我當初的預期值,要高一點。不是因為新的形態和體驗,反而是讓我覺得它很成熟,成熟得不像一個新品。

  • Mate X 的外折嘗試
  • Mate X2 的內折方案
  • Mate X5 的輕薄突破
  • 各類 MatePad 的適配模式
  • 還有設備數量超過 9 億台的鴻蒙生態


當這一切聚焦在 Mate XT 上時,它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當然,遙遙領先的手機形態,也帶來了遠遠超越的價格高度。而大多數對於 Mate XT「沒人買 沒有用」的爭論,也正是源於 2 萬的價格。


2019 年華為推出首款摺疊屏 Mate X,起售價同樣是 19999 元,同樣充滿爭議,同樣未來成迷。

這五年裏,各大廠家都做出了自家的摺疊屏(除了蘋果),還一連更新了好幾代,價格也逐漸跌破萬元,有些甚至和普通手機的售價持平。


而現在的 Mate XT,只是回到了 5 年前的風口浪尖,至於它以後會怎樣,對於你我來説,其實也沒那麼重要。起碼在千機一面的無聊當下,華為用三摺疊證明了,手機的形態,還在也還能發展。

這種嘗試本身,就挺有趣的,不是麼?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華為三摺疊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