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十年秘密研發的「全息眼鏡」,憑什麼叫板智能手機

復聯 3《無限戰爭》裏有這樣一幕,鋼鐵俠離開聖所上街查看情況,人羣四散,他戴上黑框眼鏡問助手「星期五」:「我在看什麼?」

當他的右手將眼鏡取下並變裝,眼鏡又能自然地融入納米戰甲之中。


這承載着我們對智能眼鏡的一種期待,它應當成為洞若觀火的「眼睛」,提供周圍環境的信息並實時應答,以融入日常穿搭的形態低調存在。

今天凌晨發佈的 Meta 首款 AR 眼鏡 Orion,至少在概念上很接近了。

與其説它是 AR 眼鏡,我們認為更應該稱 Meta Orion 為「全息眼鏡」。


Meta 希望讓用户多種體態、姿勢都能成為一種體勢語言,全方位參與到交互中。

在扎克伯格的藍圖裏,全息影像+眼鏡將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產品,全息眼鏡也是新一代計算終端。

首先,Meta 想要説服你,用智能眼鏡取代智能手機,不是天方夜譚。

請問你用 AR 眼鏡看到了什麼

十年前,當造型奇怪的 Google Glass 面世,大家最好奇的問題主要有三個:

引用你臉上戴的東西是什麼?這個東西有什麼用?你戴着它時看到了什麼?

Orion 不需要回答第一個問題,它看起來就是一款普通的黑框眼鏡,有點像化名克拉克·肯特的超人戴的那種。


扎克伯格希望你可以一直戴着它,平平無奇的設計或許是一個理由,更起決定作用的是,眼鏡的重量。

鏡框用了更輕的鎂材料,鏡片由碳化硅而非塑料或玻璃製成,本體只有 98 克,比普通眼鏡重,但比 Quest 和 Vision Pro 輕得多。


至於它能做什麼,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圍繞兩個關鍵詞展開:AR 加 AI。

先説 AR,AR 的核心是在現實世界中疊加數字信息,扎克伯格稱之為「全息圖」。

Orion 的特別之處在於,視場角高達 70 度,可能是行業內擁有最寬視野的 AR 眼鏡。

較窄的視場角,會限制用户的視覺範圍,沉浸感大打折扣。

反之,Orion 可以實現大屏幕娛樂,打開多任務窗口工作,和某人視頻通話時像在面對面。


按扎克伯格的話説,這叫「真實的臨場感」,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和想見的人在一起。

你隨時可以調出體育遊戲和朋友比賽,或者坐在咖啡店裏打開虛擬辦公桌,或者在飛機上全屏看電影。

不過,刷網頁可以,想看電影的話分辨率還有點低,視頻通話比 Vision Pro 的 Persona 少了點沉浸感。
在真機體驗中,The Verge 的編輯 Alex Heath ,通過 Orion 上的即時通訊軟件 Messenger 和他人視頻通話,對方漂浮在一個 2D 窗口裏。


然而,這個功能還不成熟,對方看不到 Alex Heath,未來,Meta 計劃呈現一個追蹤佩戴者面部動作的 avatar(數字化身),可能會是一個卡通全身形象。熟悉的感覺回來了,夢迴兩年前的元宇宙。

當然,Orion 還保留了 Meta 的基因——社交。兩個佩戴 Orion 的人,可以和相同的全息圖交互。

Alex Heath 和扎克伯格一起玩了 3D 乒乓球遊戲,他們先用掃描二維碼的形式配對眼鏡,然後使用手部追蹤打球,遊戲中幾乎沒有延遲。

至於 AI,可以看我們所看,並幫我們解決問題,像是我們的又一雙眼睛和外掛大腦。

比如,用 Orion 的 AI 助手 Meta AI 識別桌子上擺放的食材,然後讓 AI 給出一個製作冰沙的食譜。

AI 會先給食材們貼上數字標籤,再在上方的浮動窗口中給出食譜。不過,這個食材也擺放得太整齊了,給 AI 降低難度,但不夠接地氣。


回答了三個問題後,Meta 看好 AR 眼鏡的理由,可以總結為三點:

  • 不受智能手機的屏幕限制,物理世界就是畫布,滿足 2D 和 3D 體驗。
  • 集成 AI 功能,感知和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解決我們的需求。
  • 重量輕,適合隨時使用,戴着也能看到別人的臉和表情,不影響社交。

不是馬上取代手機,而是慢慢讓眼鏡代勞更多事情

這次的發佈會,Meta 的另一款智能眼鏡,和雷朋合作的 Meta Ray-Ban,也發佈了很多更新功能,接入 Llama 3.2 模型,擁有了更強的視覺能力。

「免提」加「長眼睛」,你走到哪裏,它也可以看到哪裏,幫你記錄車位號碼、掃描宣傳冊二維碼、搭配日常穿搭……

▲Meta Ray-Ban

之所以把 Meta Ray-Ban 拎出來説,是因為它也是 Orion 取代智能手機路上的重要一環。

Meta 認為,AR 眼鏡的發展路線是漸進的,而非異軍突起。

首先是沒有顯示屏的 AI 智能眼鏡,比如 Meta Ray-Ban,主打兩方面的功能,一是拍照、拍視頻甚至開啓直播,可以看成另類的 Go Pro,二是 AI 助手 Meta AI。

它仍然是比較傳統的可穿戴設備,使用完整的功能,需要用智能手機將眼鏡與 Meta View 應用程序配對。


再是帶有小顯示屏的眼鏡,比如 Meta 明年可能推出的 Hypernova,配備 HUD,而非 AR,可以顯示通知、掃描二維碼、實時翻譯文本等,也需要和附近的手機配對。

Orion 代表了終極形態:成熟的 AR 眼鏡,算力足夠,讓我們出門可以不帶智能手機。

Orion 的完全態分成三個部分:眼鏡本體,一個手勢追蹤腕帶,以及一個遙控器大小的「計算模塊」,三者無線連接。


所以,這款眼鏡不需要連接手機或者筆記本電腦就能正常運行,但不能離開計算模塊超過 12 英尺(約 3.7 米)。

在 Alex Heath 的體驗中,Orion 的多個功能還沒有被啓用,包括可以拍視頻的前置攝像頭、計算模塊中的 GPS,以及讓電子設備通過蜂窩網絡通信的蜂窩數據調制解調器。

可以看出,每次智能眼鏡形態的升級,都是在封裝更多的技術,花費更多的成本,對外形尺寸的限制也更大。

2021 年,扎克伯格將開發 AR 眼鏡的難度形容為:

引用將超級計算機安裝到眼鏡框內。

從 Orion 目前的原型來看,還有不少問題需要克服,遠遠達不到理想狀態。

它的續航只有 2 小時,雖然已經算很大的突破,但連大電影都看不到結局,有些勸退。
更別説每台的造價大概一萬美元,大部分成本在碳化硅透鏡上,目前 Orion 只有 1000 副,用於內部開發和外部演示。


總之,在真的加購物車之前,Orion 需要更小,亮度更高,分辨率更高,價格更便宜…… 這些都是工程問題,可以逐步解決。未來,這款眼鏡或者還能用腕式可穿戴設備供電。

Meta 表示,第二代 Orion 還要等待幾年,預計價格和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相當。

但作為用户,我們需要一款 AR 眼鏡的理由是什麼?

目前來看,相比手機,AR 眼鏡主要強在 AR 體驗和解放雙手,但很多 AI 功能,手機也可以做到。基於我們被手機養成的使用習慣,它更像輔助,而非主力。


扎克伯格清楚,AR 眼鏡不會很快把手機趕下舞台,就像當手機成為主流計算設備時,我們並沒有把電腦徹底束之高閣。

但他相信,未來我們可以用眼鏡做更多的事情,更經常地把手機放在一邊。

扎克伯格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經歷,2010 年代初,當他坐在電腦前時,會不自覺地掏出手機做事。

也許十年後的某一天,風水輪流轉,眼鏡就成為了主角,我們壓根不需要隨身攜帶手機,把它留在家裏也不會焦慮得滿頭大汗。

甚至,那些本來不戴眼鏡的人,也會需要一副智能眼鏡。但顏值即是正義,在這之前,可以把 Orion 設計得更時尚點。

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所以想定義下一代計算設備

雖然 Quest 頭顯在遊戲玩家羣體評價不錯,雷朋眼鏡也賣得超出預期,在主流的印象裏,Meta 仍然是一個做社交、燒錢搞元宇宙的互聯網公司,還稱不上一家主流硬件公司。

最近用精緻穿搭改頭換面、不再像機器人的扎克伯格,也想重新定義 Meta。

選擇 AR 眼鏡,是扎克伯克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亡羊補牢,説是他的二次創業也不為過。

Meta 的事業從 Facebook 開始,Facebook 最初基於網頁開發,移動平台的興起和社交媒體的早期發展又幾乎是同時進行。


這意味着,Facebook 在移動互聯網的轉型中就是個小透明,當時沒有參與感和話語權的扎克伯格,在建立自己的社交帝國之後,決定把目光放在未來。

通過爭搶下一代通用計算設備的定義權,扎克伯格也有意擺脱對智能手機的依賴,不再受 Google 和蘋果的控制,尤其是蘋果。

比如,蘋果的隱私設置——應用程序跟蹤透明度(ATT),規定應用程序在跟蹤用户行為、提供個性化廣告之前,必須獲得許可,一度打擊了 Meta 的廣告業務。


且不論扎克伯格的願望能否兑現,Orion 這種 AR 眼鏡,確實也讓我們看到了新的交互可能。

在手機觸摸屏統治世界之後,事情終於再次變得有趣起來了。

控制 Orion 的方式有很多,支持眼動追蹤、手部追蹤、語音交互,配套的腕帶通過肌電圖(EMG),實現更加精細的手勢操控。


拇指捏住食指,選擇內容;捏中指和拇指,調用或隱藏應用程序啓動器;用拇指抵住合攏的手掌做出拋硬幣的手勢,向上或向下滾動。

總之,都挺好記的,有點像掐指一算,忍不住照着學。

相比眼鏡上的傳感器和攝像頭,腕帶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我們不必在大庭廣眾之下手舞足蹈。把手放在背後或者插在口袋裏,手勢也可以起效。


眼睛、手勢、聲音,Orion 讓我們全方位、全身心地參與到交互中,不動聲色,卻又自在和自然。

它展現了一種新的數字生活方式:把傳感器戴在臉上、綁在手上,它可以為你收集環境信息,提供額外信息,和你多種方式溝通,讓你不用雙手也能完成很多事情,不刻意交互,又無處不交互,不會與周圍環境和他人斷聯。

Meta 發家的社交,核心是以技術連接人,而 AR 眼鏡延續了這一點,連接的是人與人,也是人與環境,讓我們看到更多的信息,豐富固有的現實,又不失去真實的世界。


資料來源:愛範兒(ifanr)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Meta  AR 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