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包精神科住院 院私院病床僧多粥少有段故?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在追求物質及經濟需要的同時,難免會忽略精神及心理健康。去年,公立醫院精神科日間醫院年度就診人次超過二十二萬,較六年前急增近一成九,可見精神科治療服務愈趨緊張。自四月份政府推出自願醫保計劃後,身邊不少朋友關心:「聽講自願醫保包精神科治療喎!」不過,大家又是否已理解有關的條款細節呢?

自願醫保只包精神科住院治療 門診心理輔導未必賠!

無錯,自願醫保「標準計劃」轄下所有產品,須涵蓋每保單年度最少三萬元的「精神科治療」。但大家須留意,根據食衞局的認可產品保單範本,「只會賠償受保人在專科醫生建議下,在香港境内住院接受精神科治療所收取的合資格費用。」換句話說,保單只會承保因精神科治療而入私院的醫療支出;其他治療開支如日間門診及心理輔導等,若果不涉及住院治療,則很大機會不符合申索資格。既然自願醫保只包精神科住院保障時,大眾不禁要問:香港有哪些私家醫院提供住院治療呢?

全港僅一間私院設有精神科病房 兼且只收輕微精神病患者!

縱觀全港私家醫院,暫時只有港怡醫院設有名為「行為健康科」的精神科專科病房,提供心理評估、個人輔導、藥物及心理行為等治療。有關病房於今年二月底開設,設有四間雙人房、共八張加入防自殘設計的病床。

不過要留意,有關病房初期只接收經專科醫生轉介的輕微精神病患者,如抑鬱、焦慮、驚恐、強迫症、早期認知障礙、早期思覺失調及飲食失調等人士;有嚴重暴力或自殺傾向,以及狂妄症等重症病人,港怡基於人手不足暫不接收。

私院精神科病床僧多粥少原來有原因?

正所謂有市有價,為何面對愈來愈多精神者病患者,私家醫院仍然拒收精神病患者留院治療?事源須回溯至2000年,其時一名患有產後抑鬱症的女人,在某間私家醫院精神科留醫期間,從平台墮地重傷導致全身癱瘓,家屬遂向院方及主診醫生提出民事索償。案件擾攘11年後終庭外和解,涉事醫院及醫生要向當事人賠償龐大金額。

自此基於風險管理,很多私家醫院開始不收精神病患者,而精神科醫生也只能將病人直接轉介至公立醫院。加上過去市民對精神健康認知及關注度沒現在那麼高,本身已不多私家醫院提供精神科住院服務。久而久之,就形成今日「有錢冇掟醫」的局面。

私院精神科病房不足 隨時侷限自願醫保發揮效用

因此,就算各位買了自願醫保,基於病情嚴重程度及私院病房不足等因素,或要繼續忍受於公立醫院長期輪候的煎熬。不過行前一小步,總好過沿地踏步。若市場有足夠誘因,吸引其他私家醫院或療養院仿傚,增設精神科住院服務固然最理想。否則政府與持份者未來如有足夠條件,將自願醫保保障範圍擴展至門診及心理輔導,甚或將設立精神科病房列為私院續牌條件,長遠亦有助擴大自願醫保的效益,令精神病人獲得更全面保障。


*本文章內容只供參考,imSure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精神科  自願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