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北壁的呼喚,艾格峯超馬越野賽

艾格峯(Elger),你是敬畏它還是嚮往它?

如果你看過電影《北壁》,那麼你一定對這座矗立在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可怕的大牆心驚膽顫。如果你稍微瞭解現代登山運動的簡史,瞭解登山運動的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那麼你又會對艾格北壁,這座象徵榮譽與“高度”的山峯充滿嚮往。敬畏它,但是又嚮往它。這是大部分登山者對艾格北壁的第一印象。

我們今天要説的不是登山,而是越野。艾格峯超馬越野賽,這項最近加入2015年UTWT全球越野巡迴賽之一的超馬賽事,顧名思義,就與艾格峯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然而在一開始,必須要説明的一點是,用“艾格峯”來冠名一項賽事,並且聘用Ueli Steck——以“瑞士機器”的外號享譽全球的前艾格北壁速登紀錄保持者——作為賽事大使,多多少少會給人一種誤解:“WTF?難道這個比賽是艾格峯的速登賽嘛?”簡單看過地圖後,我們才會稍微冷靜下來。其實艾格峯超馬賽事跟登山的關係不大,嚴格意義上講,賽道本身跟艾格峯這座獨立的山峯並沒有直接關係,最接近的賽道部分也只是在艾格峯的山腳下跑過。之所以命名為艾格峯,是因為在部分賽道隨處都可以望見艾格峯,而在原有的經典徒步路線基礎上而設計的E101賽道路線,本身就有着“艾格峯徒步路線”的稱呼。大概的路線如下圖所示。

呈蝴蝶狀的E101在艾格北壁的西北方向張開。

其實仔細想想這也不足為奇。首先艾格峯超馬的本質是一場越野賽,如果涉及艾格峯的登山路線,而且是這種需要一定技術(小冰鎬、冰爪、路繩、頭盔、鎖具)的登山路線,那麼它真的就是登山而非越野了;其次,作為UTWT世界越野賽巡迴之“旅”的賽事之一,它必須要滿足於UTWT的基本性質之一,即是“旅”為核心的賽事,這些UTWT賽事至少對大部分參賽者來講都必須能享受當地自然環境(UTWT對艾格峯越野賽的解釋為:“是伯爾尼高地的第一個超馬越野賽事,賽道先後經過福爾山地客棧、希尼格山等景觀,最後會以艾格北壁為中心穿越過去。他會給你一種獨特、驚豔的難忘體驗。”),而非殘酷地鏖戰,如果要是涉及技術登山,請出門左轉找skyrunning;最後,也是最顯而易見的一點是,賽事組委會當然要考慮到參賽者安全啊!
那麼你或許會問,既然這個艾格峯越野賽不爬艾格峯,那麼它還有什麼難度呢?舉個例子,安納普爾娜百公里越野賽也沒有攀登安納普爾娜(不然完賽率幾乎可以替換成死亡率了),可是當你置身其中,發現身邊全是尼泊爾的廓爾喀士兵時,才體會到賽道的難點。同理,艾格峯越野賽雖然不涉及艾格峯,但是賽事組委會一直借用Ueli的一句話標榜自己的難度:“對我來説,艾格峯超馬越野賽的難度絲毫不亞於solo艾格北壁的難度”。雖然這句話未免有點言過其實,畢竟solo艾格北壁的風險太大了,solo不成如同“萬丈高樓失腳,揚子江斷纜崩舟。”但Ueli真正想表達的無非是它的難度,在精神上的付出,艾格峯越野賽絲毫不亞於solo艾格北壁。

艾格峯越野賽主要有由三個子賽事組成,分別為101公里6700米爬升的E101,51公里3100米爬升的E51,16公里爬升960米的E16,此外還有350米和850米的兒童組。從數據上看,E101的難度確實略大,但並不至於難道神鬼莫測,可是如果再考慮到阿爾卑斯地區多變的山區氣候,較高的海拔和技術地形,E101的整體難度確實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比賽的第一個難點,海拔2680米的“福爾山地客棧”處(如上圖)將設置一個額外的獎項。各組別第一個達到此CP點的男女第一名(包括couple組),將獲得賽事贊助商尼康提供的相機一台!理論上,萬一哪個淘氣的選手一開始就衝在最前面在第一個山頭拿台相機,後面再變身成旅遊型選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説到旅遊型選手,貌似這屆艾格峯超馬越野賽又有什麼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沒錯!關雅荻君繼5月份的澳洲TNF藍山站後,繼續發功參加這個UWTW之一的艾格峯越野賽,並且依舊“百折不撓”地穿“睡衣”參賽!作為本次比賽中僅有的一枚大陸選手,讓我們祝福他不要高原反應,順利完賽。

One more thing, 艾格峯越野賽還專門為了賽事譜寫了一首《艾格峯越野賽之歌》,説實話竟然還有點好聽呢,歌詞也比較勵志,感興趣的朋友請戳:https://soundcloud.com/grindelwald-events/soundtrack-eiger-ultra-trail 。演唱者為艾格峯的當地歌手Daniel Kandlbauer。部分歌詞筆者摘錄如下:

“…under the light, get ready to fight., the battle is on.
This is your dream, so reach for the sky…and now it’s the time.
Hey, are you ready to win the race, your heart is popping at the fast face.
Now you give out what you got, and reach for the top, get up again…”


資料來源:愛燃燒,作者:小明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