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奧運女子馬拉松傳奇Rosa Mota

(原文來自:iranshao.com)

1982年莫塔在歐錦賽首馬奪冠,此後七戰七次改寫PB,2012年被評為“史上最佳女性馬拉松跑者”。

8月14日星期天,2016奧運會女子馬拉松比賽將在巴西里約發槍。咱們先回顧下奧運會女子馬拉松賽場上的風雲人物。

奧運獎牌最多,含金量最高
由於遲至1984年,奧運會才增設女子馬拉松項目——比男子整整晚88年!因此奧運女子馬拉松比賽歷史迄今只有32年,冠軍只出過8個,而且無人獲得兩枚及以上金牌。
拿過兩枚獎牌的人有四個,其中的俄羅斯人瓦倫京娜·葉戈若娃(Valentina Yegorova)和葡萄牙人羅莎·莫塔(Rosa Mota)分別獲得一金一銀和一金一銅,另兩位則與金牌無緣。
雖説莫塔獎牌的成色稍遜一籌,但她卻是一個更傑出的馬拉松運動員。且不提長期籠罩俄羅斯體壇的興奮劑烏雲,僅就兩人獲得奧運獎牌的成績而言,都是莫塔完勝:
葉戈若娃: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冠軍,2:32:41;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亞軍,2:28:05。
莫塔: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季軍,2:26:57;
1988年漢城奧運會冠軍,2:25:40。
而在奧運賽場之外,莫塔的成就更是遠在葉戈若娃之上。
去年7月,美國《Runner's World》雜誌發表一篇文章,題為《羅莎·莫塔:1980年代的嬌小女強人》(Rosa Mota: The Tiny Powerhouse of the 1980s)。
文章指出,1980年代湧現出一代偉大的女性跑者,她們熱切地抓住馬拉松這一新機會。這些璀璨明星包括:
美國人瓊·貝諾瓦(Joan Benoit Samuelson),1984年首枚奧運金牌得主;
挪威人格麗特·韋茨(Grete Waitz),1983年首屆世錦賽的冠軍;
挪威人英格麗·克里斯蒂安森(Ingrid Kristiansen,下圖),唯一同時獨攬5000、1萬米和馬拉松三項世界紀錄的人(不論男女);
新西蘭人艾麗森·羅(Allison Roe),1981年連中三元:波士頓、紐約馬拉松冠軍和馬拉松世界紀錄。
還有一個奇女子經常被人忽視:葡萄牙的羅莎·莫塔。雖然被更有魅力的貝諾瓦和韋茨籠罩在陰影下,莫塔的事業成就卻和她們的一樣輝煌:
9年內贏得14場大賽勝利,包括奧運會和世錦賽金牌;
歐洲錦標賽三連霸;一人獨得歐錦賽三金,至今沒有第二個;
波士頓、芝加哥、倫敦、大阪和鹿特丹馬拉松冠軍。
以上成就説明,莫塔絕不是陪襯性角色。事實上,2012年她還被國際馬拉松與長跑協會(AIMS)評選為史上最佳女子馬拉松選手(best woman marathoner of all time)。
很厲害的葡萄牙小女人
莫塔還佔據一個獨特的歷史地位:首場全女性馬拉松國際大賽——1982年歐洲田徑錦標賽的冠軍,早於1983年世錦賽冠軍韋茨和1984年奧運會冠軍貝諾瓦。
而且,她是在從馬拉松到雅典的經典賽道上獲勝的,打敗的對手是賽前最被看好的挪威名將克里斯蒂安森。
那場比賽也是莫塔的首馬。從那時起到1985年四年內,她總共參賽7場,每次都刷新個人最好成績——從2:36:04到2:23:29!
莫塔的頑強拼搏精神讓同行大為折服。1987年她在羅馬第二次參加世錦賽,英國男選手休·瓊斯(Hugh Jones)後來回憶説:
“比賽當天天氣酷熱,遠比一週後我們男子比賽時熱多了。但她還是一心只想盡全力發揮,一上來就跑得很猛,真是豁出去了。她是那種會讓你對我們這項運動感到自豪的人。她的最後衝刺不如一些人強有力,但她擁有無限的勇氣。”
那次莫塔以2:25:17的好成績奪冠,比來自蘇聯的亞軍伊萬諾娃(Zoja Ivanova)快7分多鐘。
1984年在洛杉磯舉行的首屆奧運會女子馬拉松,當時的世界一流高手悉數到場,競爭空前激烈。
此前在同一場比賽中,最多隻有兩名女性跑進2小時30分,而那天突破2:30大關的選手竟多達9個!莫塔雖然只拿到銅牌,其榮耀卻遠勝其他多數比賽的冠軍。
時隔僅兩個月,她又在芝加哥馬拉松以2:26:01摘得桂冠,不僅再次戰勝老對手克里斯帝安森,而且將自己保持的賽道紀錄大幅縮短5分11秒。
一年後,莫塔在芝加哥實現三連冠,並創下2:23:29的個人紀錄。她也是波士頓馬拉松的三冠王——1987,1988和1990年。
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女子馬拉松比賽,也在一個高温日展開。那次莫塔的最大對手是和她實力相當、年齡小兩歲的澳大利亞名將麗莎·馬丁(Lisa Martin)。
馬丁採取盯人戰術,緊跟在莫塔身後亦步亦趨,粘得讓對方怎麼也甩不開。
莫塔索性拖着這個“影子”跑,一直等到第40公里左右,才綿綿不斷地發力,和馬丁一點點拉開距離,最後以13秒的優勢勝出,時機拿捏得恰到好處。
她由此成為第一枚拿到奧運會金牌的葡萄牙女人,而且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歐錦賽、世錦賽和奧運會三大在位冠軍頭銜的女性。
1990年在南斯拉夫Split舉行的世錦賽,莫塔和俄羅斯的葉戈若娃狹路相逢。她從一開始就跑在最前面,到半程點時比其他人遙遙領先超過1分半鐘。
葉戈若娃越跑越快,終於在第35公里追上莫塔;此時的莫塔似乎無力招架,大勢已去。但令人吃驚的是,她居然發起絕地反擊,以5秒之差險勝對手。
“史上最佳女性馬拉松跑者”
1958年6月29日,莫塔出生在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爾圖的城區。
兒時就患有哮喘症(後來又患上坐骨神經痛)的她從高中時代開始跑步,1980年結識教練Jose Pedrosa,師徒倆從此一直合作到她退役。
她的5000米最好成績是15:22.97,10000米32:33.51,半馬1:09:23。
身材嬌小——身高1米57、體重45公斤的莫塔,在葡萄牙被很多人愛稱為“A nossa Rosinha”,即“我們的小玫瑰”(葡語Rosa相當於英文中的Rose)。
莫塔的馬拉松生涯跨度從1982到1992年。這11年間,她參賽21場,平均每年兩場,其中的14場獲勝,勝率正好是三分之二。
1989年大阪馬拉松,她因傷中途棄賽,隨後又忍痛參加洛杉磯馬拉松,以發揮失常的2:35:27不敵俄羅斯的伊萬諾娃,屈居亞軍。不過,第二年她就三戰全勝,包括在大阪的勝利迴歸。
1991年,莫塔在倫敦馬拉松最後一次拿到全馬冠軍。此後兩役——1991年的東京世錦賽和翌年的倫敦馬拉松,她都中途退賽,儘管1991年還獲得里斯本半馬冠軍,成績比PB只慢不到半分鐘。
1992年,36歲的莫塔正式退役。
1998年,莫塔被授予以埃塞俄比亞“赤腳大仙”比基拉命名的Abebe Bikila獎,表彰她對長跑訓練作出的貢獻。獎盃在聯合國主辦的國際友誼賽閉幕式上頒發。
2004年雅典第二次舉辦現代奧運會時,莫塔被邀請前去參加火炬接力。
2012年她榮獲AIMS頒發的“史上最佳女性馬拉松跑者”大獎,那一年正值她歐錦賽的首馬勝利30週年。還有比這更好的週年紀念禮物嗎?
這一頭銜或許不無爭議。不少人可能認為,至今仍無人能撼動的女子世界紀錄創造者、英國選手拉德克里夫更偉大,儘管她沒拿過任何奧運獎牌。但可以很肯定地説,莫塔至少是20世紀最偉大的馬拉松運動員之一。
(上圖為1989年巴拉圭發行的莫塔紀念郵票)


資料來源:愛燃燒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