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日本馬拉松之父:金慄四三

(原文來自:iranshao.com)

他是日本奧運會的第一人,他用一生跑完了一場馬拉松,也將長跑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中。

熊本來的glico男

説起熊本,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大概非Kumamon莫屬了。不過,從今以後,你應該知道除了他,原來glico男也是從熊本來的。
大阪市的道頓堀上矗立着一塊超大的glico招牌,招牌上的人物高舉着雙手,像是在眾人的歡呼下通過終點線。來到大阪的遊客,一定會在底下照相留念,這樣才感覺自己真的到過大阪。
招牌上的跑男是誰呢?雖然glico男的形象幾經變化,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是以金慄四三為原型的。
金慄四三是一名馬拉松運動員,他參加過三次奧運會。在退役之後,他致力於日本田徑事業的發展,推動了箱根接力和福岡馬拉松的舉辦,因此,他被稱為“日本馬拉松之父”。
年輕時候的金慄
金慄出生於九州的熊本縣玉名郡,小學的時候,他就踏上了長跑之路。每天往返學校就要跑12公里。從舊制玉名中學畢業後,他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現筑波大學)學習。
當時的校長是剛剛在一年前獲選為國際奧委會的第一位亞洲委員,有“柔道之父”之稱的嘉納治五郎。嘉納治五郎除了規定柔道和劍道為校內必修科,又鼓勵學生參與網球、足球、游泳和田徑等等,這些項目對明治時期的日本人而言仍然是非常陌生的運動項目。在大學期間,金慄加入了田徑隊(陸上競技部),在刻苦的努力之下,金慄也收穫了喜人的成績。
金慄之後還當過熊本縣初代教育部長,與現在幸福部長的Kumamon相比,Glico男雖然沒有那麼萌,但是跑得快呀!不管怎樣,他們都是熊本的驕傲。
完賽時間最長的馬拉松
在1911年11月舉辦的斯德哥爾摩奧運選拔賽上,金慄四三以2小時32分45秒打破了馬拉松世界紀錄(當時馬拉松的賽道只有40公里多)。當地的媒體一下子把這位寂寂無名的大學生捧至天上有地下無,似乎奧運金牌已是十拿九穩。
雖然選拔賽中亦有跳遠、跳高等其他田徑項目,但礙於財力有限,政府最後決定只派出金粟和短跑代表三島彌彥出戰奧運,在其他項目中勝出的運動員只能望洋輕歎了。當時的航空交通並不發達,由日本到斯德歌爾摩需要經水陸兩路,花二十天時間,而且還非常昂貴。此行每人的旅費要1800日圓,相當於名校早稻田大學三十六年的學費。
1912年奧運會入場式,舉着NIPON牌子的為金慄四三
第一次站在奧運舞台上的金慄只有21歲。手持日之丸國旗走進運動場的選手只有兩人,但他們卻揹負着全國上下的期盼。
可惜事與願違,連日來的舟車勞頓、水土不服加上缺乏比賽經驗,令三島和金粟負上沉重代價。率先出戰的三島在100米和200米的分組賽中均名落孫山,400米項目雖然進入決賽,但卻因為腳傷而棄權。望着隊友離開運動場,金粟肩上的擔子登時變得更加沉重。
馬拉松比賽按照往屆的慣例在下午才開始進行,那天的天氣酷熱異常,到達了40攝氏度,大多數的選手中途棄賽,參賽的64名選手有一半中途退賽,還有一人因為脱水而死亡。(葡萄牙代表Francisco Lazaro為了防曬而將蠟塗滿全身,結果因為無法排汗而導致分泌失調,在30公里左右倒下,送院後不治身亡)
金慄四三穿過的馬拉松鞋
金慄四三在比賽中途失也去了意識,當地的一家農户把他撿回了屋裏,當金慄從農户家中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比賽結束後了。
總之,金慄四三消失在了比賽中。當時大會擔心選手出意外,曾出動許多警車搜尋他的下落,但直到傍晚都沒有找到。可能是覺得“出師不利”有辱眾望,金慄四三在沒有通知比賽官員的情況下就返回了日本。
1912年奧運會所用的鞋“金慄足袋”
現在看來,三島和金粟表現有失水準是情有可原的,但在當時要取得國民的諒解並不容易。在一年前還對二人讚不絕口的媒體知道他們的表現強差人意後,筆鋒一轉,毫不留情地對他們口誅筆伐。面對這樣的壓力,金慄在日記中寫道:“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一日。失敗乃成功之母。面對旁人嘲笑,也就以笑響應吧。就像雨降之後,鬆軟的地面終會變得更牢固一樣,終有一日,我會抹去這份恥辱。”
接着,金慄四三又參加了1916年奧運選拔賽,但這次的比賽由於一戰而取消。之後,金慄四三參加了1920年安特衞普奧運會,以2小時48分45.4秒的成績完成了比賽,排名第16。金慄的最後一次的奧運會是在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可惜,金慄沒能夠完成比賽。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瑞典的官員們直到五十多年後才發現金慄還在日本好好地活着,而且還參加了其他幾屆奧運會。1967年,瑞典電視台就邀請他故地重遊。在奧林匹克運動場,他終於象徵性地跑到了終點。如果從1912年7月14日13時48分算起,他跑完這次馬拉松整整用了54年2個月6天再加上8小時32分20秒,這是史上完賽時間最長的紀錄了。
金慄風趣地説:“這真是一次很長很長的長跑,但確實是值得的。在這半個多世紀中我找到了妻子,有了6個孩子和10個孫子。這些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日本馬拉松之父
在完成那麼長時間的“一場”馬拉松的過程中,金慄成為了日本馬拉松發展的領路人。
他不斷地從自身參加奧運的失敗經驗中反省,最後制定出了讓日本馬拉松走向世界的計劃。這其中就誕生了著名的箱根驛傳。
當時,金慄還在東京高等師範大學任職,因此1920年的第一屆大會就在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以及東京高等師範大學四所學院之間展開,因此早期的箱根又名“四大校驛傳賽跑”。
箱根就像作為精英選手的成人禮,為日本馬拉松的發展提供了可觀的後備人才,也使得日本馬拉松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之上。
1947年箱根恢復舉辦的同一年,首屆福岡馬拉松也在金慄四三的組織下揭幕了。第一屆的名稱為金慄杯朝日馬拉松,地點就在金慄的故鄉熊本縣。從第九屆開始,舉辦的地點才確定在了福岡。福岡馬拉松的前7屆參賽者都只有日本人,直到1954年才開始邀請國外選手參加,創當時日本馬拉松賽之先。
福岡馬拉松的門檻極其嚴苛。A組的條件是兩年內全馬時間少於2:27:00,或者30K時間少於1:35:00,或者半馬時間少於1:05:00;B組的條件是兩年內全馬時間少於2:42:00。
福岡馬拉松的每個獲勝者都會留下腳印
顯然,福岡馬拉松是以家門口的世界頂級比賽為目標而設計的。“日本馬拉松之神”瀨古利彥、已故的京奧男子馬拉松金牌萬吉魯、功成名就的埃塞俄比亞名將格佈雷塞拉西,4屆紐約馬拉松冠軍Bill Rodgers和慕尼黑奧運馬拉松金牌得主,引發美國馬拉松熱潮的Frank Shorter都曾在福岡留下他們的足跡。
在石碑上的銘牌正來源於金慄四三的題字,就像是他寫給所有日本馬拉松的後輩們的箴言,這也成為了金慄最好的墓誌銘。金慄的一生似乎就跑了一場馬拉松,他對馬拉松的熱愛已經熔鑄在每個後輩的血液中,更多的年輕人踏上了金慄所設計的走向世界的征途。

引用參考:
マラソンの父 金慄四三さん
日本「馬拉鬆之父」金粟四三(一)


資料來源:愛燃燒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