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他創造台灣馬拉松紀錄 也曾贏得全日本大學驛傳
許績勝是台灣馬拉松傳奇人物,22年前他創造的台灣紀錄保持至今;他也曾贏得日本三大大學驛傳之一,並在一支實業團中擔綱主力。
希望能借機採訪到許績勝教練,是促使筆者跑今年金門馬拉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許績勝是台灣馬拉松傳奇人物,22年前他創造的台灣馬拉松紀錄2小時14分35秒,至今巋然不倒。
事實上,台灣馬拉松跑進2小時15分的,迄今只有他一個。進2小時18分總共有4人13次,他一人獨佔5席;第四位是他的同鄉兼門下高足:現役第一高手何盡平。 除全馬之外,許績勝還擁有台灣10000米和半馬紀錄。前者同樣保持至今,後者直到前年才被打破。
你覺得台灣地區的總體跑步水平相對一般?在高手如雲、競爭異常激烈的日本,他也曾贏得三大大學驛傳之一,而且在一支名企實業團中擔綱主力。
1月14日星期六,也就是2017金門馬拉松的前一天,筆者在金門縣政府對許績勝教練進行獨家專訪。
跑出金門,見識世面 今年的金門馬拉松,許績勝只參加第一天的5公里健康跑——陪母親完成的。到縣政府與筆者會合之前,他先送母親回家。
“我高中畢業一年後就到台灣,後來又到日本10年半,回來後一直在台灣任教,能回來的機會非常少。所以利用這次機會陪我媽媽走一走,邊走邊聊。”他顯然是個孝順的遊子。
1964年出生於金門金城鎮(位於面向大陸的西南部)官裏村的許績勝是個農家子弟,從小就喜歡撒開腿跑步。
他在幫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餘,每天天黑後都出門跑個三五公里,儘管當年的金門鄉間沒有路燈。
因為有這個愛好兼特長,他經常被選派參加比賽。“我這個人就是,被派出去比賽,就要負起責任,加緊練習,所以就良性循環。” 許績勝參加的比賽包括10公里路跑和每年的太武山登山賽。海拔253米、山頂巨石刻有蔣介石題字“毋忘在莒”的太武山是金門最高峰,登山賽路線雖然只有1公里多,但“蠻陡的”;他是這些比賽的常勝將軍。
他最初練的是800和1500米;“在地區我1500米都拿冠軍,800米都拿第三。”(笑)因為耐力比較強,速度能力差一點,所以就往長的方面發展。
他説自己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國中(初中)留級過一年。學電機的高職畢業後,喜歡跑步的他決定去台灣念體專——現在的“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這是台灣最老牌的體育院校,迄今歷史已達53年。
為籌措學費,他先在剛蓋好的金門縣立體育場找了份工作,第二年終於東渡台中去讀體專。此時他已經20歲,比其他同學大兩歲。
許績勝的第一個全馬,就是進體專的第一年跑的。那是在台灣最北部舉行的金山馬拉松,最早的“全國性”馬拉松賽,也有來自日本等國的選手。
當時他經過選拔,即將於1985年3月赴葡萄牙征戰世界越野錦標賽。出國比賽前,他和隊友進行一個半月集訓,大家通過參加大型馬拉松賽的方式備戰,有的跑半程,有的跑全程。
雖然首馬前他沒作過馬拉松針對性訓練,心想跑完半程再看;“結果折返後感覺還不錯,就真的跑回來了。”他還記得那次的成績是2:28:55,第五名。 葡萄牙之行讓在國內經常拿冠軍的許績勝見了世面,大受震撼,感慨自己以前只是“井底之蛙,天就這麼小”。
那次越野世錦賽在一個賽馬場舉辦。台灣選派7名男選手參賽,他已經算是其中實力最強的。
“槍響後,我幾乎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去跑那個400公尺直道,但是所有國際選手都在我前面。我回頭一看:後面沒幾個人,只有隊友和香港、澳門選手!”
意識到自己和世界水平的巨大差距,回國後許績勝練得更努力了。
鏖戰全日本大學驛傳
三年體專畢業,許績勝遇上一個赴日本留學的機會。
名古屋商科大學通過中華田徑協會發布消息,要招7個留學生,希望其中之一是擅長跑步。
眾所周知,日本經常舉辦校際路跑接力賽,而且大多會有實況轉播。每逢比賽日,喜愛長跑的日本民眾會守在電視機前看,這些場合也就成為各所學校宣傳自己的良機。
“學校給我的條件蠻優渥的”——學雜費、食宿和訓練費用全免,提供服裝費和每月四萬日元零用金,外加每年一趟返台來回機票。
許績勝也算不辱使命,為學校吸引到不少關注:“有留學生跟我講:你知道嗎,我來念這個學校是因為你,你跑步很有名。”(笑) 由於台灣的學年6月截止,9月開始,而日本要到4月才開學,因此赴日之前,他被徵調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參加訓練。
他有一點失策:“我日文都沒學就過去了。”為此本來可以插二年級的他,只能從一年級開始念,學滿四年。
關於他的日語速成經歷,台灣“運動筆記”網站2015年刊登的《台灣馬拉松傳奇 許績勝的驛傳之路》如此描述:
大學四年(1988至1992),許績勝每年都被選中出戰這一大賽,而且都跑難度較大的第一棒,距離14.6公里。他回憶説:
“第二年教練本來想安排我跑最後一棒,因為距離比較長,成績比較好的可以幫學校縮短差距。
後來我們的慄本校長認為,第一棒比較有在鏡頭前露出的機會,所以還是跑第一棒。因為都是實況直播,如果你在第一集團,攝影機可以照到的話,對學校的宣傳效果更好。”
第一年他成績不算突出,第二年升至第二名,第三年更以43分46秒奪得第一,榮獲區間賞。
第四年他雖然未能蟬聯區間賞,但名古屋商科大學仍保住前一年的名次:第12名,這是該校史上的最好名次。
此後該校節節敗退至2002年的第22名,自翌年起甚至再也無法入圍這一賽事。
實業團歲月
由於大三那年勇奪全日本大學驛傳區間賞,1992年許績勝大學畢業前,已經有佐川急便、豐田汽車、NTT等實業團有意邀請他加盟,他的日文老師則積極推薦他去實力最強的旭化成。
他最終選擇了佐川急便,原因是其他家強手如林,自己未必會受重用;而佐川急便的實業團比較年輕,1987年才成立;“雖然它的公路接力賽實力不怎麼樣,但在馬拉松等單項上有不錯的成績。”
由佐川清創業於1957年的佐川急便除貨運之外,還涉足眾多其他領域,包括印刷、旅遊等等。
許績勝當時其實是希望繼續深造,指導教授也已經幫他寫好推薦函,無奈礙於囊中羞澀:畢業時他已經年滿28歲,讀碩士必須自費,不能再申請獎學金。
“之所以進公司,是想籌學費再回去唸書。因為大學四年,學校給我獎學金,我必須為學校做一點事:參賽、訓練、作宣傳,所以沒辦法去外面打工掙錢,也就沒有積蓄。”
佐川急便實業團的運動員都是男性,共有15名隊員——組接力隊需要的人數。許績勝的馬拉松排名第二,僅次於小他兩歲的隊長大家正喜(Oya Masaki)。關於許績勝在實業團的工作、訓練和生活,“運動筆記”網站的那篇文章寫道:
1993年他不僅以14:24刷新5000米PB,而且打破兩項台灣紀錄:半馬1:04:05(直到22年後的2015年,才被蔣介文以1:03:46改寫);10000米29:12。
後者和1995年1995年2月他創造的台灣馬拉松紀錄2:14:35,一直保持至今。
“之所以能夠有這個成績,是因為日本的訓練和競賽環境。訓練長跑要有一個team,你累了別人可以幫你帶。”他告訴筆者。
許績勝和大家正喜也為佐川急便實業團帶來黃金時代,1996年該隊雙喜臨門:
此後直到16年後的2012年,佐川急便才有另一名選手山本亮入圍倫敦奧運會。退役歸國
許績勝滿心以為自己一年前剛創造個人最佳,在亞特蘭大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可惜兩人的成績都令人失望:他2:23:04,第57名;大家2:22:13,第54名。
“那年天氣比較熱,賽道高低起伏也比較大。我去那邊調整得不很理想。練習上不像在日本,有教練在旁邊幫你按表、供水,當時台灣馬拉松選手只有我一個,也沒有教練,只能自理,所以沒法如願跑出好成績。”
許績勝奧運會只參加過那一屆,亞運會有廣島和曼谷兩屆,世錦賽參戰最多:羅馬、斯圖加特、雅典等四五屆。
日本馬拉松他還跑過東京、琵琶湖等大賽,只有福岡例外;台灣的包括台北馬拉松,最好名次是第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10月,許績勝在高雄慶豐馬拉松以2:20:07奪冠。“以往我們辦比賽好像是為外國人辦的一樣,那一年我第一次把大型國際比賽的冠軍盃留在國內。”
他在大陸沒跑過全馬,只參加過與北京馬拉松同時舉行的國際公路接力賽。
那次佐川急便作為北馬的贊助商組隊參賽。比賽總共7棒:5、10公里交替。該隊拿了第二名,第一名是大陸的。
許績勝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過後退役。“最主要是自己身體先天的缺陷:我的左膝蓋骨分裂,這裏一直痛。我找不出原因,後來照X光才看到有個裂縫。骨頭本來自己會癒合,但你肌肉越強,又把它拉扯開。它承受不了,所以會痛,沒辦法再創造好成績,我就因為這樣退下來了。”他指着左膝蓋處的骨頭突起解釋道。
退役後他馬上回台灣。他向筆者坦言:
名師高徒
旅日歸來後,許績勝先到“國立體育大學(以前叫學院)”的教練研究所念兩年碩士。
他希望當教練,但因為台灣沒有實業團,如果要把他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傳承下去,只能在大學裏面——台灣田徑運動員大多都出自校園。而要在大學裏面任教,必須擁有碩士學位。
1999年許績勝碩士畢業,進彰化大葉大學任教;“這也是圓了我的夢:希望能把自己學的東西帶給年輕一代,也希望為國家做一點事。”
他負責教前幾年學校招收的體育質優生。後來學校沒有再招收這類學生,他只能指導水平一般的乙組學生。
在大葉大學10年之後,許績勝又在“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謀了份助理教授的職位,今年已是第六個年頭。
“我們是公立學校,沒辦法在外面兼職。我們這邊跟大陸不同:大陸的教練是專職教練,我們也是學校的老師,除了訓練,還要上學科和一些相關的術科。”他告訴筆者。
他負責帶中長跑運動員,教的學科是訓練法和田徑課;後者是體大學生的必修公共術科。
他居然還教羽毛球課。“以前我只會跑,退下來因為教職的需要,我就去學很多:羽球、籃球、游泳、保齡球。因為在學校上體育課,你必須要多元。”
他執教的運動員包括台灣現役第一高手何盡平。32歲的後者自從高中畢業後,就拜他為師。
他還有一個女弟子游雅君,這次剛以1:20:28在金門馬拉松半程實現三連霸,馬拉松實力2小時48分左右,目前在台灣排名前三,正在準備今夏將在台北舉辦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許績勝也是左營訓練中心“國家集訓隊”的教練,會帶隊員直到8月比賽結束;明年還要出征雅加達亞運會。
前年的北京田徑世錦賽、去年的里約奧運會(下圖)他都擔任中華台北隊教練,率領何盡平等一男二女選手參加馬拉松比賽。
戰爭陰影下的童年
對於自己小時候兩岸對峙的歷史,許績勝記憶猶新:“我們金門人16歲就開始拿槍,男女都一樣。全島全民皆兵——都是自衞隊。”
當時的縣民每人發一把三菱步槍,剛開始還發子彈。後來因為大家忙於務農,沒時間擦槍,槍會生鏽,就交由村公所統一保管,派人定期擦拭。 金門人如果去台灣去,每半年還要回來接受民防訓練和軍事教育,否則就要把户籍遷到台灣,這意味着也要服義務役。許績勝的户籍一直在金門。
民防訓練一次10天左右,內容包括分解槍支,歸零(校準)射擊和50、75、100米射擊。除了三菱,還要學會操作可以連發的“五七式”和機槍、手槍。投擲手榴彈必須先能將模擬彈投出50米以上,才可以扔實彈。
在他小時候,大陸的打炮是單打雙不打。逢單號固定在晚上7點打,持續一小時左右。落點不固定,每次忽東忽西,以擴大宣傳覆蓋面。打過來的都是宣傳彈。
儘管彈頭沒裝炸藥,但夾傳單的兩塊鋼片和其他彈體部分仍有相當的殺傷力。
“那個時候的生活就是這樣。我到台灣一陣子之後,就沒有再打炮了。”
這位台灣馬拉松第一高手如今只跑5到10公里的健康跑,跟別人邊跑邊聊天。“其實我本身不喜歡跑比賽,只喜歡跑步。”
2012年,許績勝和家人蔘加台北3公里親子跑
他的其他休閒活動包括打羽毛球和籃球,主要是為了維持體能和身材;“有時候你必須作示範。言教不如身教,你講一大堆,他們可能沒法理解,如果你示範的話,就可以一目瞭然。”
有趣的是,家鄉的金門馬拉松辦了10屆,他一次都沒跑過:“退下來後我只跑過一次馬拉松:一個好朋友辦比賽,請我去捧個場。十二三年前的事了——我剛退下來的時候。” (圖片來源:除前兩張由楊水詠先生及筆者拍攝之外,其餘來自unbrokenrunner.tumblr.com、東森新聞雲和Asics台灣等網站)
資料來源:愛燃燒
希望能借機採訪到許績勝教練,是促使筆者跑今年金門馬拉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許績勝是台灣馬拉松傳奇人物,22年前他創造的台灣馬拉松紀錄2小時14分35秒,至今巋然不倒。
事實上,台灣馬拉松跑進2小時15分的,迄今只有他一個。進2小時18分總共有4人13次,他一人獨佔5席;第四位是他的同鄉兼門下高足:現役第一高手何盡平。 除全馬之外,許績勝還擁有台灣10000米和半馬紀錄。前者同樣保持至今,後者直到前年才被打破。
你覺得台灣地區的總體跑步水平相對一般?在高手如雲、競爭異常激烈的日本,他也曾贏得三大大學驛傳之一,而且在一支名企實業團中擔綱主力。
1月14日星期六,也就是2017金門馬拉松的前一天,筆者在金門縣政府對許績勝教練進行獨家專訪。
跑出金門,見識世面 今年的金門馬拉松,許績勝只參加第一天的5公里健康跑——陪母親完成的。到縣政府與筆者會合之前,他先送母親回家。
“我高中畢業一年後就到台灣,後來又到日本10年半,回來後一直在台灣任教,能回來的機會非常少。所以利用這次機會陪我媽媽走一走,邊走邊聊。”他顯然是個孝順的遊子。
1964年出生於金門金城鎮(位於面向大陸的西南部)官裏村的許績勝是個農家子弟,從小就喜歡撒開腿跑步。
他在幫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餘,每天天黑後都出門跑個三五公里,儘管當年的金門鄉間沒有路燈。
因為有這個愛好兼特長,他經常被選派參加比賽。“我這個人就是,被派出去比賽,就要負起責任,加緊練習,所以就良性循環。” 許績勝參加的比賽包括10公里路跑和每年的太武山登山賽。海拔253米、山頂巨石刻有蔣介石題字“毋忘在莒”的太武山是金門最高峰,登山賽路線雖然只有1公里多,但“蠻陡的”;他是這些比賽的常勝將軍。
他最初練的是800和1500米;“在地區我1500米都拿冠軍,800米都拿第三。”(笑)因為耐力比較強,速度能力差一點,所以就往長的方面發展。
他説自己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國中(初中)留級過一年。學電機的高職畢業後,喜歡跑步的他決定去台灣念體專——現在的“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這是台灣最老牌的體育院校,迄今歷史已達53年。
為籌措學費,他先在剛蓋好的金門縣立體育場找了份工作,第二年終於東渡台中去讀體專。此時他已經20歲,比其他同學大兩歲。
許績勝的第一個全馬,就是進體專的第一年跑的。那是在台灣最北部舉行的金山馬拉松,最早的“全國性”馬拉松賽,也有來自日本等國的選手。
當時他經過選拔,即將於1985年3月赴葡萄牙征戰世界越野錦標賽。出國比賽前,他和隊友進行一個半月集訓,大家通過參加大型馬拉松賽的方式備戰,有的跑半程,有的跑全程。
雖然首馬前他沒作過馬拉松針對性訓練,心想跑完半程再看;“結果折返後感覺還不錯,就真的跑回來了。”他還記得那次的成績是2:28:55,第五名。 葡萄牙之行讓在國內經常拿冠軍的許績勝見了世面,大受震撼,感慨自己以前只是“井底之蛙,天就這麼小”。
那次越野世錦賽在一個賽馬場舉辦。台灣選派7名男選手參賽,他已經算是其中實力最強的。
“槍響後,我幾乎用百米衝刺的速度去跑那個400公尺直道,但是所有國際選手都在我前面。我回頭一看:後面沒幾個人,只有隊友和香港、澳門選手!”
意識到自己和世界水平的巨大差距,回國後許績勝練得更努力了。
鏖戰全日本大學驛傳
三年體專畢業,許績勝遇上一個赴日本留學的機會。
名古屋商科大學通過中華田徑協會發布消息,要招7個留學生,希望其中之一是擅長跑步。
眾所周知,日本經常舉辦校際路跑接力賽,而且大多會有實況轉播。每逢比賽日,喜愛長跑的日本民眾會守在電視機前看,這些場合也就成為各所學校宣傳自己的良機。
“學校給我的條件蠻優渥的”——學雜費、食宿和訓練費用全免,提供服裝費和每月四萬日元零用金,外加每年一趟返台來回機票。
許績勝也算不辱使命,為學校吸引到不少關注:“有留學生跟我講:你知道嗎,我來念這個學校是因為你,你跑步很有名。”(笑) 由於台灣的學年6月截止,9月開始,而日本要到4月才開學,因此赴日之前,他被徵調到“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參加訓練。
他有一點失策:“我日文都沒學就過去了。”為此本來可以插二年級的他,只能從一年級開始念,學滿四年。
關於他的日語速成經歷,台灣“運動筆記”網站2015年刊登的《台灣馬拉松傳奇 許績勝的驛傳之路》如此描述:
引用“許績勝進入名古屋商大,選擇了產業經營學系就讀,與一般大學生一樣上課,每天學校課程在三點以前結束,之後就開始展開體能訓練。每年11月在名古屋熱田神宮和伊勢神宮之間舉行的全日本大學驛傳,與關東的箱根驛傳和西部的出雲驛傳齊名,並稱日本三大大學驛傳。
初到日本時,許績勝連五十音不會,但他下定決心要苦讀日文,以最快速度融入日本社會。校方為了這七名台灣留學生提供每週一次的一對一日文老師會話教學、還有一週一次的共同日文課。
除此之外,許績勝認為讓他日文快速進步的因素是,每天一大早,陸上競技部的監督(田徑隊教練)開車到宿舍載他到學校,途中邊開車邊用日文問他路上招牌、左右轉怎麼説等等生活問題,強迫他回答,訓練完畢回宿舍後,又安排一個學長,強制許績勝與他聊天兩小時。
再加上許績勝隨身攜帶筆、紙與字典三大法寶不離手,一抓到機會就苦讀,這樣密集的日文學習環境,讓許績勝從第一天到學校,在校長召見時一句日文都聽不懂,經過三個月之後,已經可以跟校長對話。”
大學四年(1988至1992),許績勝每年都被選中出戰這一大賽,而且都跑難度較大的第一棒,距離14.6公里。他回憶説:
“第二年教練本來想安排我跑最後一棒,因為距離比較長,成績比較好的可以幫學校縮短差距。
後來我們的慄本校長認為,第一棒比較有在鏡頭前露出的機會,所以還是跑第一棒。因為都是實況直播,如果你在第一集團,攝影機可以照到的話,對學校的宣傳效果更好。”
第一年他成績不算突出,第二年升至第二名,第三年更以43分46秒奪得第一,榮獲區間賞。
第四年他雖然未能蟬聯區間賞,但名古屋商科大學仍保住前一年的名次:第12名,這是該校史上的最好名次。
此後該校節節敗退至2002年的第22名,自翌年起甚至再也無法入圍這一賽事。
實業團歲月
由於大三那年勇奪全日本大學驛傳區間賞,1992年許績勝大學畢業前,已經有佐川急便、豐田汽車、NTT等實業團有意邀請他加盟,他的日文老師則積極推薦他去實力最強的旭化成。
他最終選擇了佐川急便,原因是其他家強手如林,自己未必會受重用;而佐川急便的實業團比較年輕,1987年才成立;“雖然它的公路接力賽實力不怎麼樣,但在馬拉松等單項上有不錯的成績。”
由佐川清創業於1957年的佐川急便除貨運之外,還涉足眾多其他領域,包括印刷、旅遊等等。
許績勝當時其實是希望繼續深造,指導教授也已經幫他寫好推薦函,無奈礙於囊中羞澀:畢業時他已經年滿28歲,讀碩士必須自費,不能再申請獎學金。
“之所以進公司,是想籌學費再回去唸書。因為大學四年,學校給我獎學金,我必須為學校做一點事:參賽、訓練、作宣傳,所以沒辦法去外面打工掙錢,也就沒有積蓄。”
佐川急便實業團的運動員都是男性,共有15名隊員——組接力隊需要的人數。許績勝的馬拉松排名第二,僅次於小他兩歲的隊長大家正喜(Oya Masaki)。關於許績勝在實業團的工作、訓練和生活,“運動筆記”網站的那篇文章寫道:
引用許績勝每天與一般職員一樣,必須定時上下班。一個星期上四天班(除週三和週末),一天兩練:早上六點訓練完後去上班,午休後一點到兩點再工作一小時後就下班,下午三點起開始訓練。週三與週六是全日練習,一日三練,週日則外出比賽或休息。工作內容是最基本簡單的傳票錄入,隊員如外出比賽,可由他人代勞。在實業團的6年半光陰,使許績勝登上跑步生涯的巔峰。
隊員集中住一棟宿舍的單身套房,已婚者有房租津貼可在外租屋。除了每月固定薪資外,還有各種津貼,多寡按成績表現分等級論功行賞。以許績勝1995年創下台灣紀錄、獲得第六名的別府大分馬拉松為例,他當天出賽,佐川急便發給10萬日元出場費,另外再發給80萬獎金。
1993年他不僅以14:24刷新5000米PB,而且打破兩項台灣紀錄:半馬1:04:05(直到22年後的2015年,才被蔣介文以1:03:46改寫);10000米29:12。
後者和1995年1995年2月他創造的台灣馬拉松紀錄2:14:35,一直保持至今。
“之所以能夠有這個成績,是因為日本的訓練和競賽環境。訓練長跑要有一個team,你累了別人可以幫你帶。”他告訴筆者。
許績勝和大家正喜也為佐川急便實業團帶來黃金時代,1996年該隊雙喜臨門:
- 元旦在新年驛傳中收穫隊史最佳的第七名;他負責跑10公里的第四棒。
- 這兩員主將也因為一年前創造的馬拉松PB(大家正喜2:09:33)達到奧運會A標,雙雙代表各自國家和地區出征亞特蘭大。
此後直到16年後的2012年,佐川急便才有另一名選手山本亮入圍倫敦奧運會。退役歸國
許績勝滿心以為自己一年前剛創造個人最佳,在亞特蘭大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可惜兩人的成績都令人失望:他2:23:04,第57名;大家2:22:13,第54名。
“那年天氣比較熱,賽道高低起伏也比較大。我去那邊調整得不很理想。練習上不像在日本,有教練在旁邊幫你按表、供水,當時台灣馬拉松選手只有我一個,也沒有教練,只能自理,所以沒法如願跑出好成績。”
許績勝奧運會只參加過那一屆,亞運會有廣島和曼谷兩屆,世錦賽參戰最多:羅馬、斯圖加特、雅典等四五屆。
日本馬拉松他還跑過東京、琵琶湖等大賽,只有福岡例外;台灣的包括台北馬拉松,最好名次是第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10月,許績勝在高雄慶豐馬拉松以2:20:07奪冠。“以往我們辦比賽好像是為外國人辦的一樣,那一年我第一次把大型國際比賽的冠軍盃留在國內。”
他在大陸沒跑過全馬,只參加過與北京馬拉松同時舉行的國際公路接力賽。
那次佐川急便作為北馬的贊助商組隊參賽。比賽總共7棒:5、10公里交替。該隊拿了第二名,第一名是大陸的。
許績勝在1998年曼谷亞運會過後退役。“最主要是自己身體先天的缺陷:我的左膝蓋骨分裂,這裏一直痛。我找不出原因,後來照X光才看到有個裂縫。骨頭本來自己會癒合,但你肌肉越強,又把它拉扯開。它承受不了,所以會痛,沒辦法再創造好成績,我就因為這樣退下來了。”他指着左膝蓋處的骨頭突起解釋道。
退役後他馬上回台灣。他向筆者坦言:
引用“要去日本之前,我就想清楚:我父母都沒有念過書,但他們的身教告訴我,一個人不能忘本。我去日本唸書是因為要創造成績、學習外國語言和他們的訓練方法,同時擴大視野,而不是為了工作。不管怎麼樣,我一定會學成歸國來服務,雖然聽起來好像是給自己戴高帽。據他所知,有類似經歷的台灣高手還有一個,叫王珍輝。此人在台灣跑800、1500米,到日本改跑5000和10000米。雖然首馬就跑出2:21,但他不想跑那麼長,加上畢業後好像在日本實業團生活不習慣,沒待多久就回來了。
我進公司最後幾年的月薪是45萬日幣,因為我是運動員,還有很多福利,生活很好過。但是我在那邊不是為了找一個穩定的工作、有一份穩定的薪水收入,不管怎麼樣,我一定會回來的,幫國家一點忙,盡一己之力。特別是我生長在金門戰地,受到過軍事教育和父親的灌輸。”
名師高徒
旅日歸來後,許績勝先到“國立體育大學(以前叫學院)”的教練研究所念兩年碩士。
他希望當教練,但因為台灣沒有實業團,如果要把他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傳承下去,只能在大學裏面——台灣田徑運動員大多都出自校園。而要在大學裏面任教,必須擁有碩士學位。
1999年許績勝碩士畢業,進彰化大葉大學任教;“這也是圓了我的夢:希望能把自己學的東西帶給年輕一代,也希望為國家做一點事。”
他負責教前幾年學校招收的體育質優生。後來學校沒有再招收這類學生,他只能指導水平一般的乙組學生。
在大葉大學10年之後,許績勝又在“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謀了份助理教授的職位,今年已是第六個年頭。
“我們是公立學校,沒辦法在外面兼職。我們這邊跟大陸不同:大陸的教練是專職教練,我們也是學校的老師,除了訓練,還要上學科和一些相關的術科。”他告訴筆者。
他負責帶中長跑運動員,教的學科是訓練法和田徑課;後者是體大學生的必修公共術科。
他居然還教羽毛球課。“以前我只會跑,退下來因為教職的需要,我就去學很多:羽球、籃球、游泳、保齡球。因為在學校上體育課,你必須要多元。”
他執教的運動員包括台灣現役第一高手何盡平。32歲的後者自從高中畢業後,就拜他為師。
他還有一個女弟子游雅君,這次剛以1:20:28在金門馬拉松半程實現三連霸,馬拉松實力2小時48分左右,目前在台灣排名前三,正在準備今夏將在台北舉辦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許績勝也是左營訓練中心“國家集訓隊”的教練,會帶隊員直到8月比賽結束;明年還要出征雅加達亞運會。
前年的北京田徑世錦賽、去年的里約奧運會(下圖)他都擔任中華台北隊教練,率領何盡平等一男二女選手參加馬拉松比賽。
戰爭陰影下的童年
對於自己小時候兩岸對峙的歷史,許績勝記憶猶新:“我們金門人16歲就開始拿槍,男女都一樣。全島全民皆兵——都是自衞隊。”
當時的縣民每人發一把三菱步槍,剛開始還發子彈。後來因為大家忙於務農,沒時間擦槍,槍會生鏽,就交由村公所統一保管,派人定期擦拭。 金門人如果去台灣去,每半年還要回來接受民防訓練和軍事教育,否則就要把户籍遷到台灣,這意味着也要服義務役。許績勝的户籍一直在金門。
民防訓練一次10天左右,內容包括分解槍支,歸零(校準)射擊和50、75、100米射擊。除了三菱,還要學會操作可以連發的“五七式”和機槍、手槍。投擲手榴彈必須先能將模擬彈投出50米以上,才可以扔實彈。
在他小時候,大陸的打炮是單打雙不打。逢單號固定在晚上7點打,持續一小時左右。落點不固定,每次忽東忽西,以擴大宣傳覆蓋面。打過來的都是宣傳彈。
儘管彈頭沒裝炸藥,但夾傳單的兩塊鋼片和其他彈體部分仍有相當的殺傷力。
引用“如果你倒黴,就會被砸到。有些人在路上走,被夾傳單的鋼片砸死。也有炮彈打到電影院屋頂,導致鋼筋混凝土散落下來砸死人。後來我們單號就沒有放電影。”許績勝記得,掉得最近的炮彈離他家大約20米。“人家講説,老兵怕機關槍,新兵怕炮彈,因為沒有經驗,覺得聲音很大、很恐怖,很危險;其實機關槍更恐怖(打仗時)。”
“夏天是高粱和大麥收成的時候,當時沒有碾米機和脱粒機,就鋪在路上讓汽車碾,傍晚大家要把那些打掃收回家。逢單號炮彈打過來,我們就聽聲音。如果炮聲遠,就繼續工作,近的話就趕快躲,拿起蠟燭躲進防空洞,用大碗公裝好飯菜到裏面吃。每個村都有防空洞,我們村的離我家只有10公尺。下雨天防空洞積水,沒辦法還是要進去躲。”
“那個時候的生活就是這樣。我到台灣一陣子之後,就沒有再打炮了。”
這位台灣馬拉松第一高手如今只跑5到10公里的健康跑,跟別人邊跑邊聊天。“其實我本身不喜歡跑比賽,只喜歡跑步。”
2012年,許績勝和家人蔘加台北3公里親子跑
他的其他休閒活動包括打羽毛球和籃球,主要是為了維持體能和身材;“有時候你必須作示範。言教不如身教,你講一大堆,他們可能沒法理解,如果你示範的話,就可以一目瞭然。”
有趣的是,家鄉的金門馬拉松辦了10屆,他一次都沒跑過:“退下來後我只跑過一次馬拉松:一個好朋友辦比賽,請我去捧個場。十二三年前的事了——我剛退下來的時候。” (圖片來源:除前兩張由楊水詠先生及筆者拍攝之外,其餘來自unbrokenrunner.tumblr.com、東森新聞雲和Asics台灣等網站)
資料來源:愛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