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侏羅紀世界》:觀眾難以取悅
侏羅紀世界 Jurassic World
2015年,這是一個「恐龍」出現在電影上已經沒辦法給觀眾太多驚喜的年代,而《侏羅紀世界》這部電影的出現,有一部份原因是強烈的表達向1993年初部《侏羅紀公園》電影致敬的態勢。觀眾熟悉的音樂、熟悉的場景,及劇情的連結,都一再強調這是《侏羅紀公園》的正宗續集電影,失落了22年的侏羅紀公園,要活生生的回到觀眾眼前。《侏羅紀世界》嚴格說來是直接複製《侏羅紀公園》的成功模式,但是這樣的模式不見得所有觀眾都買單,但是在我目前看來《侏羅紀世界》整個劇情的豐富度是比《侏羅紀公園》來得好,特效方面經歷了22年的科技水平,也沒有比較差的理由,只是現在的觀眾比較難取悅,《侏羅紀世界》料想不會成為經典,批評它的相信也不在少數。
小朋友看雷龍就像看大象一樣
現在的電影、電視、媒體大放異彩,真的要找個大家沒看過的東西,難度還真的很高。就像電影中Jurassic World的老闆說的「小朋友看雷龍就像看大象一樣」,Jurassic World不是一個可怕、危險,遊園手冊上必須載明「你隨時會被恐龍吃掉」的冒險場地,它被定位為一個遊樂園,就像環球影城那樣的存在,一個滿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的遊樂園,看上去其實一點也不真實。看滄龍吃掉大白鯊有什麼了不起,暴龍的餵食秀也稀鬆平常,就像現在的電影,到底什麼東西才入得了觀眾的眼啊?我想導演柯林.崔弗洛(Colin Trevorrow)在編寫劇本的時候也一直在思考這一點。
這個句話似乎正給了電影中為何出現「混種基因恐龍」一個非常好的說詞,而我也非常喜歡這個呈現方式。當《侏羅紀公園》獲得空前的成功之後,到底還有什麼可以吸引觀眾,那解答就是「混種恐龍」,這個解法還算合理,無論是這部電影或是在Jurassic World中都實現了。另一方面,這樣的設定是將在前作《侏羅紀公園》中對於恐龍誕生方式與原作【侏羅紀公園】小說的精神中省略的部份拉回,更進一步闡述小說內的精采情節,甚至是幫《侏羅紀公園》在這方面做補充說明。
為什麼說是補充說明?對於一般觀眾而言,對於如何讓恐龍復活這件事,多數人是比較能接受第一集那種從數億年前保存下來的蚊蟲化石中提取到恐龍的DNA,而從DNA利用生物基因複製的方式誕生恐龍,但其實第一集在這方面並沒有著墨太多,雖然如此,還是讓觀眾死忠這樣的說法,認為這是一個完美理論,不管需要多強運才有辦法把一個真實的恐龍擺到人類面前,更遑論可以「輕而易舉」弄出那麼多種恐龍出來,以上這些電影都沒演到,都是觀眾腦補的。反而在《侏羅紀世界》中比較多探討到這部份,恐龍培育的方式,其實是用基因修補來完成復育整隻恐龍,也比較貼近原作小說的說法,而既然劇組非常用心的找了同一位演員來演出主持這場研究的吳博士(Herney Wu),所以我們也自己腦補《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也是如此而來的。
----- 開始有小雷 -----
原作小說的恐龍故事
在原作中,恐龍復育的方式是利用當前的「基因」技術去完成的。由於得到的恐龍DNA斷層太多,所以用現代生物的基因去修補,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製造出來的恐龍也不再是遠古滅絕的那種恐龍,不管是不是混種基因製造出來的恐龍,還是園內其他我們在百科全書上看熟的恐龍,嚴格講來都是「人造龍」。也因為沒人知道遠古恐龍的真實樣貌,我們所知道的都是透過研究化石等古生物考古學而來的資料,所以這種「人造龍」是依人類對恐龍的印象而生,至於真不真實,永遠也沒有解答,但是精神是「用基因修補方式創造出來的恐龍其實是缺乏真實性的」。在了解這樣的原作精神後,其實對於《侏羅紀世界》許多劇情的編排會了解很多,也激起不少對於這部電影的讚賞。
恐龍已經絕種,無論科技如何進步都沒有辦法製造出真正的恐龍,人類為了滿足私慾,依然要如此做。此部份的批評在《侏羅紀公園》中就顯得十分薄弱,《侏羅紀世界》裡卻是無時無刻不在強調這一點,Jurassic World的老闆其實是把它當動物園在經營,基於人道的立場,園內每一隻「動物」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但是他們是已經滅絕的恐龍,我當下有一個想法就是「誰會下輩子投胎變恐龍,那一定超瞎」。為了保證營收,推陳出新的必要的,一隻「混種恐龍」由此而生,或許有些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如此「瘋狂」的計畫難保不被有心人士覬覦,不論是對資本主義的評論,或是基因工程科學的隱憂都在《侏羅紀世界》中呈現,還不知道哪來的創意,想要用迅猛龍來支援軍事行動,好像真有那回事一樣。這樣挖骨頭一百年也及不上基因工程十年的研究成果,其實早已把真實性扭曲,就算做出像恐龍的東西,他也不是恐龍,但是基因工程學科本來就是雙面刃,學科本身沒有問題,端看應用的人如何做。
關於帝王暴龍(IndominusRex)的存在
Jurassic World裡有混種恐龍的出現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遊樂園,就好比遊樂園推出的新設施一樣,在一般觀眾對於「基因工程」都不甚了解的時候,電影的篇幅依舊非常有耐心的說明,從電影一開頭就看到兩個恐龍蛋,說明了島上又有新生命誕生。還記得在《侏羅紀公園》中,到島上做客的葛蘭博士初次見到從蛋裡初生的迅猛龍,從出生的樣子來看,觀眾隱約可以猜到這兩隻恐龍可能不簡單。從小養在寵子裡的混種恐龍,為她取了一個簡單好記又威武的名字 - 帝王暴龍(IndominusRex)。培育與飼育分離,給予他生命的吳博士似乎從來沒有走出過實驗室,既然是混種而來,但是所有人卻沒想到這隻帝王暴龍有與其他恐龍不一樣的東西。
同樣是一隻兇狠的恐龍跑出來咬人,但是本作的緊湊感卻是《侏羅紀公園》所沒有的。從帝王暴龍的疑似失蹤,其實是一連串逃出寵子的計謀,逃出來的過程中就連吃兩個人,觀眾一點一滴在接受這隻恐龍的與眾不同,她聰明、兇狠,但其實懵懂無知,從蛋裡出來之後就只待在寵子裡,靠著生存的本能,她連自己兄弟姊妹也照吃不誤,是從生物競爭的天性中生存下來的物種。外面的世界對她而言是陌生的,就如同男主角說的,她在試驗自己處於食物鏈的何處?也是最本能的生存方式,所以在草原上她殺了所有的雷龍只是為了玩,而不是需要食物的狩獵。放隻這種恐龍亂跑,感覺比殭屍還有恐怖。(有人拿這東西來比的嗎?)
這是完完全全由實驗室所「創造」出來的恐龍,所以他的DNA序列是商業機密。可能有人覺得,有這麼機密嗎?都死了那麼多人了,為什麼還不能公佈?其實這牽涉到極為龐大的商業利益,當然不能說,由Jurassic World的老闆是世界第八有錢的富人來看就可以解釋了,創造出來的恐龍,是極為值錢的「商品」,這隻龍的成本就花了2600萬美金。但是基於劇情後面吳博士與「國際基因」公司的人合作,所以懷疑吳博士在創造帝王暴龍的時候加入樹蛙DNA避免被紅外線偵測、加入烏賊DNA使恐龍擁有偽裝能力,及加入迅猛龍的速度以平衡雷克斯龍速度慢的缺點,其實是在實驗製造武器。
觀後感
《侏羅紀世界》做為一部「爽」字級的商業片,能有上述的表現我已經滿足,也比舊作的《侏羅紀公園》系列出色不少,不過在看的時候,我的重點主要放在恐龍與Jurassic World的關係,還有男主角超帥(誤),跟小藍好萌(無誤)。不過當Jurassic World來了超過兩萬名遊客,接觸到恐龍的人越來越多時,在劇情上也改變某些人與恐龍之間的關係,當人與恐龍排在一起的時候,恐龍就一定是食物鏈頂端的那個嗎?草食性恐龍對於人類的威脅較小,大型恐龍可用於觀賞,小型恐龍則可以讓民眾近距離接觸,小馬騎過不少,小恐龍可能還沒人嚐試過,甚至吳博士的基因改造研究可以繼續創造其他的新品種「恐龍」,有朝一日,恐龍成為民眾的寵物也不是幻想。
此部份的重責大任就交給男主角歐文.格雷迪(Chris Pratt飾),角色設定是前海軍人員,所以擁有一定的軍事能力,雖然他在島上的工作是訓練迅猛龍,但是我不認為他是訓獸師,他訓練的方法是在與迅猛龍相處的過程中找到彼此的信任,老實說,一個軍人為什麼懂動物心理學,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他帶領迅猛龍小隊的時候真是帥呆了,為了這個男主角,我超願意買票進場的。但是相對的,電影中其他角色之間的情感處理就沒那麼出色,男女主角之間的發展?兩兄弟及家庭問題,感覺像是被忽略過去,並沒有著墨太多,反倒人與龍之間的情感給觀眾的感覺更為深刻,包括男女主角在哀悼即將死去的雷龍,當然最重要的是男主角與他的迅猛龍小隊之間的情誼,突顯出人類想要將肉食恐龍當寵物那樣馴養,必定還有著很大的一段距離,比養獅子、老虎的難度還要高上許多。
2015年,Jurassic World再度開幕,對於曾經被《侏羅紀公園》憾動過的觀眾可能只是一件喜憂滲半的事,因為好萊塢電影在續集的表現中並不是那麼穩定,而真的能夠超越首集作品的更是寥寥可數,但是我對於《侏羅紀世界》的喜愛並不亞於《侏羅紀公園》,劇情的豐富是一大重點,如果要拍續集,相信還有發展的可能,只是目前的情況來看,《侏羅紀世界》的續作問世的機會不高,至少導演已經說明不會再繼續執導下一部。(2015/06/15:已確定本作會有續集,但是導演柯林不續導,男主角則有很大機會回歸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