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飢餓遊戲:自由幻夢 終結戰》:霸權的背後還是霸權?

飢餓遊戲:自由幻夢 終結戰 |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Part 2

2008年上映的首集《飢餓遊戲》開啟了21世紀「青少年類型」(Young Adult)的反烏托邦電影,接著上映的《戰爭遊戲》(Ender’s Game)、《分歧者》(Divergent)、《移動迷宮》(Maze Runner)、《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The Giver)都是吸引觀眾的題材,也獲得不錯的成績。「反烏托邦」(Dystopia)這個名詞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代表著人類對於未來社會的期望,既然名為「反」, 就是訴說著人們試圖反抗社會上看似和諧其實內地裡充滿不平與階級存在的假象,這類電影有趣的地方在於這個要被反的未來烏托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而世界會變,科技會進步,但是人性卻是永恆不變的,在描述社會陰暗面的同時也強調人心的陰惡,未必事事都能盡如己意。
《飢餓遊戲》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反烏托邦」電影,為何如此說?因為在我看來它包含著一股濃濃的政治味, 這卻是其他反烏托邦電影所沒有的。在《飢餓遊戲》所建構的世界中,這個要被反的「烏托邦」是一個高度政治化,威權當道的社會,有著極為殘酷的統治手段(飢餓遊戲),標準地將多數資源掌控在少數人手中,不但做到政治集權,也存在著資本主義發揮到極致的象徵 - 貧富差距過大。在階級化的統治下,以多數人的努力來維持少數人享樂的目標,嚴格上來說,它跟烏托邦根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可是卻是實實在在未來社會的投射。
從第一集到第四集,整個「飢餓遊戲」故事得到完整的闡述,從遊戲本身的鋪陳到實行背後所包含的社會關係,再到集權令人忍無可忍推翻霸權勢必走上「革命」一途。作為最終回的《飢餓遊戲:自由幻夢 終結戰》其實比前面幾集精采,也算是給了這個系列作品一個不錯的完結,但恐怕稱不上是happy ending,也算是另一種反應真實人生。

或許我們都活在令人不滿的霸權中,但是現實生活中要革命又哪裡是容易的事,凱妮絲挺身而出成為學舌鳥(Mockingjay),帶領人們有機會推翻霸權,過真正民主自由的生活,這一切看似美好的目標卻被一語道破。在霸權背後要推翻霸權的,難道不會是另一個霸權嗎?雖然了解這可能是個殘酷的真相,但並不代表年輕人就不需要推翻霸權。
政治是一連串的操弄與控制人心,這部份不得不提出來說,在充滿政治味的《飢餓遊戲》系列作中,媒體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這何嘗不是現代政治手段的一環,從宣傳「飢餓遊戲」本身,到後面宣揚革命理念試圖渲染人心,媒體在這之中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完全就是現代社會的縮影,這對於沒有看過小說的人來說,沒有原著的包袱或許更可以體會箇中政治陰暗面的發揮。


本文同步發表於 樂天生.電影世界 部落格
喜歡的人可以參觀 樂天生的粉絲專頁 隨時觀看最新的影劇消息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