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洋腸派對》:惡搞童趣,兒童不宜


香港片名:洋腸派對
台灣片名:腸腸搞轟趴
英文片名:Sausage Party

美國動畫電影的突破又要再填上一筆,原訂於今年八月在全球上映的動畫電影《腸腸搞轟趴》(Sausage Party,或譯《洋腸派對》)在台灣的檔期臨時喊卡,推測可能跟此部動畫片被美國列為R級電影有關,不過短時間內就在美國當地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台灣到了近年底的11月,還是等到這部電影正式登上大螢幕。

不論是美國或台灣觀眾,大多還是認為動畫電影的主要客群是小孩子,因此成人上電影院看動畫片的比例遠比一般電影低。近年來幾部反應熱烈的動畫電影,例如《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動物方城市》(Zootopia)等,無論是票房和口碑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些動畫片固然可以讓兒童觀賞,但仔細思考箇中涵意會覺得其實它們更適合成人。而這次《洋腸派對》可能會完全推翻眾人以往對動畫電影的認知,不但極盡惡搞之能事,開黃腔、髒話滿天飛,毫無底限、毫無道德規範,大開種族、宗教、政治的玩笑,完完全全呈現一部成人動畫的惡搞趣味,這樣的動畫電影其實出自塞斯羅根(Seth Rogen)之手,而他大膽顛覆現今電影市場的口味把它做出來了。


《洋腸派對》的背景設定其實相當有趣,主角就是一根在超級市場待價而沽的香腸,他生命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衝出包裝袋,與隔壁的麵包小姐結合,而超市中的每一樣商品都滿心期待能夠被神(God)帶走,來到偉大的應許之地(Great Beyond)開心的渡過下半輩子,這裡的「神」其實指的是去超市購物的人類。食物生產出來就是要被人吃掉的,當食物都有思想,那人類將食物吃掉是否太殘忍了?而這與吃葷吃素無關,因為縱使是紅蘿蔔也有生命,看著他在人類嘴中被咀嚼…分屍,也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以下會概略提到劇情,介意的人請斟酌觀看)

原來這一切都是超市元老們想出來的計謀,因為無法告訴所有的物品被人類買回去後會將面臨什麼樣可怕的命運,食物會被切碎、烹煮,物品可能經歷不堪的使用而漸漸耗損殆盡,當你問半卷衛生紙,他(人類)對你做了什麼?衛生紙只能無奈的回答,「你不會想知道的」,這樣的惡趣就足夠讓人苦笑。面對恐怖的真相,為了讓這些物品都能開開心心的過日子,所以才編出這個善意的謊言,即使這些物品遲早都會知道真相,但當他們知道時再也沒有機會把真相說出來,豈知讓一瓶被退貨的蜂蜜芥茉發現這個事實,他寧願當場跳樓也不願被人買走,進而引發香腸查明真相的決心。


整部戲能惡搞的地方都編的相當不錯,為了能到偉大的應許之地這個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其實許多物品腦中充斥著黃色廢料,超市打烊後只剩每晚夜夜笙歌開轟趴的生活。反派角色是一個低級、下流、自私又自大的陰道沖洗器,他認為被香腸陷害而無法如願,所以開始在超市追殺香腸。然後香腸得知應許之地真相的來源居然是人類的食譜,而食物開始反攻的契機是發現神(人類)也能被殺死,最後那場大亂鬥既惡趣又殘忍,超市顧客最後被物品們弄死封在冰櫃中,象徵他們打了一場漂亮的大勝仗,「暫時」解了他們被買回去後可能遭到殘忍殺害的危機?!大勝利後迎接他們的是一場多P的雜交派對,同性、異性、有關係的、沒關係的,極盡惡趣胡搞之能。


如果看到這裡你覺得人世間萬物都有生命,所以應當珍惜身邊的一草一木,食物也是會反抗的,所以你不要吃飯餓死吧!那你就想太多了。《洋腸派對》其實並沒有要告訴你什麼人生大道理、有什麼崇高理想或要顛覆普世價值觀的目的,一切只是「Just for fun」。但是編劇巧思與惡趣卻大大提升本片的價值,有時候活著本來就有不得不從的壓力,起身反抗早已註定的事本就難上加難,人有劣根性,而這樣充斥情色、暴力的劇情某程度來說也是藉此劇情解放人生的壓抑,在惡搞下稍稍放寬心,輕鬆的去欣賞一部屬於大人的動畫電影。

loading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