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劇評]《少年神探狄仁傑》:心得簡評
劇名:少年神探狄仁傑
年份:2013(拍攝)/2014(播出)
評價:IMDb 8.1
主演:黃宗澤、戚薇、馬天宇、孫驍驍、林心如、袁弘
陸劇很少在片單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又臭又長,動輒40集以上的集數,就算一次看完都是一種很虐的行為。(謎之聲:2x集的美劇看半年有比較不虐嗎?)這次會選中《少年神探狄仁傑》是因為主角黃宗澤(Bosco)也算是一位北漂的香港藝人,早年看港劇的時候跟他很熟,時常在戲裡面演些表裡不一的角色,正經時很帥,搞笑起來更是討喜,本來想輕鬆看一下就好,沒想到一看就沒辦法停,硬是把40集一口氣看完。
《少年神探狄仁傑》於2013年1月在橫店低調開拍,三個月拍攝完成,到2014年的6月在浙江電視頻道首播,台灣和香港則是2015年6月及10月才播出。負責製作本劇的是林心如工作室,是林心如離開華誼兄弟後成立的個人工作室,而林心如自然也在本劇中串一角,飾演的是曾在感業寺出家,後重回皇宮的武媚娘(武則天),有了這層背景存在,多多少少對本劇的劇情結構有些影響。
因為這部劇主是講狄仁傑年輕時尚未作官而四處遊歷的故事,許多場景都不在皇宮內,但林心如飾演的武媚娘、袁弘飾演的唐高宗李治都被掛上特別演出之名,所以兩條故事線雙重並進的感覺很重。雖然比例上還是狄仁傑這邊比較多,而且故事上還是做到將兩邊前後交錯,雖然中間覺得皇宮線看得很無趣想快轉,但整個故事架構並不算太差,將狄仁傑本身的遊歷與皇宮鬥爭連結在一起,只是兩線並進這樣的處理手法,還是給人一種要給武媚娘很多戲的違和感,因為她是老闆啊!
除了「老闆」之外,來講講其他演員。近幾年追劇有個心得,那就是「賞心悅目的演員是追劇的一大動力」,好劇本難尋不單是電影上的問題,電視劇也一樣嚴重,而且電視劇劇本不好可能就直接棄追,還可能被冠上「狗血」之名,因為長又難忍。《少年神探狄仁傑》的四位年輕主角完全符合賞心悅目的條件,是這齣戲可以一口氣看完的最大原因,當然還有編劇賦予他們討喜的性格,也是吸引觀眾的條件之一,其實用這種方式引起觀眾的興趣比真正編個好劇本容易多了。
本以為黃宗澤演狄仁傑會有點怪怪的,畢竟狄仁傑的故事近幾年被改編很多次,劉德華和趙又廷都在電影中都分別扮演過中年及年輕的狄仁傑,但兩位狄仁傑都沒有這次的角色來得討喜,或者說這版電視劇將幾個狄仁傑的優勢放大,反而滿足觀眾對狄仁傑這個角色的憧憬。狄仁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聰明的智慧,這些是他能夠在案情中洞燭先機的致勝關鍵,還有高強的武功根底,應該只有本劇的大魔王在他之上,這些優勢變成狄仁傑破案的要件,缺一不可,反倒電影版的狄仁傑沒有突顯這些優勢。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戀愛的點綴,電影中無論中年或少年的狄仁傑都沒有碰觸這塊,而是著重在案件本身的刻畫,所以電影版的破案細節幾乎可說勝電視版百倍。少年人的傾慕愛戀為本劇加分不少,追劇的目的也是希望看到有情人是不是真能終成眷屬,但狄仁傑是真正出現於歷史上的人物,關於情感上的刻劃可能稍微有點綁手綁腳,要有個圓滿的結局好像也不是容易的事…。
在電視與電影中對於狄仁傑這個角色的刻劃,已經成功將他塑造為一代神探,連這齣劇的英文名都直接取為「Young Sherlock」,同樣是斷案,狄仁傑與包公、施公那樣坐在公堂裡朝廷命官又有不同。反而比較像之前的連續劇《少年包青天》,是說包拯在還沒做官之前的故事,只是狄仁傑的個人魅力比較強,因為包拯還要靠展昭來解決武力問題,狄仁傑自己就一個打十個。
以探案劇來說,案件本身的內容就很重要,十幾年前在看《少年包青天》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像在看《金田一》了,案件幾乎完全照抄,連手法都一樣,改個故事背景,我從第一集就知道兇手是誰了,讓人覺得無趣。這次《少年神探狄仁傑》使用手法我會說是「參考」了《金田一》某些手法,而且沒有那麼明顯了,但案件的細膩度和合理性都屬不及格,讓神探狄仁傑在這方面的特長給人營造得很刻意的感覺,靠旁人的吹捧和台詞撐起包的。不過每個案件的故事鋪陳的都還不錯,只是還在「參考」《金田一》的情節讓人感覺在編劇在這方面完全沒有長進,反倒狄仁傑的遊歷和唐皇室的鬥爭倒是增加不少本劇的可看性。
最後總結一下,《少年神探狄仁傑》這部劇整體來說還不到傑出的地步,但四位年輕男女主角的襯托下要追完不是難事,以故事本身而論,個人覺得前幾年看的《新施公案》更好。雖然本劇結局令人不甚滿意,但可能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女主角李婉青的特殊身份讓他們兩個也難有好結局,另外就是虎頭蛇尾的毛病依然很嚴重,都是結局急轉直下的太快,給人一種要迅速結束的感覺,因為沒有續訂下一季了嘛!而且不管是陸劇、港劇、台劇,會出第二部的並不多,就算出了,也不見得是原班人馬、接續前作繼續演出,總是給人斷在不該斷的地方的錯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