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決戰中途島》:戰事的無奈與個人勇氣的展現

決戰中途島 | Midway
曾執導《天煞-地球反擊戰》的導演Roland Emmerich這次決定重現的是二戰時期太平洋上翻轉戰局的重要戰役 – 中途島海戰。在過去一連串強烈愛國主義下誕生的戰爭電影,敵我立場分明,主觀意識強烈,只是現今好萊塢電影似乎已經漸漸脫離那種思潮,雖然是一場主打美日決戰的關鍵海戰,其中的雙方付出的代價並不比任何一場歷史之戰來得少,但整部電影述事中庸,將不少環節脈絡一一代入,走的平穩也令人投入。

中途島戰役約發生於「珍珠港事件」的六個月後,日軍在成功奇襲珍珠港後,想要進一步瓦解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勢力,因此策畫了中途島戰役。如果你看慣了《超級戰艦:異形海戰》(Battleship)或是影集《末日孤舟》(The Last Ship)這類展現現代化海軍實力的爽片,只能說《決戰中途島》當中的海空大戰與之是完全不同的作戰方式,前者是現代驅逐艦的戰力演示,後者的戰力則是著重在航空母艦的艦載實力,因為殲滅敵人的方式不是飛彈打來打去,而是航空母艦上的各式戰機直接飛去執行的轟炸任務,看上去會稍微覺得作戰方式「落伍」了點,但其中更強調的是美軍個人主義的展現與其令人意想不到的勇氣與愛國心。
如果你是一個戰爭迷,或是對中途島戰役的來龍去脈有濃厚興趣的人,那就別錯過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整體敘述算是相當完整,是從當時美軍在太平洋上其中一艘航母「企業號(CV-6 USS Enterprise)」為主要觀點來做描述,電影開頭就帶到企業號上官兵平常的訓練日常與生活,沒多久就發生了珍珠港事件,激起軍人失去袍澤的憤怒,與沉浸在慘痛失敗的氛圍中,這對官兵在後續作戰中的情緒牽引有決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珍珠港事件後美軍要立刻重整太平洋的軍事戰力,珍珠港被偷襲的教訓成了美日雙方爾虞我詐的情報戰開端,也是美軍能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當然這部份在《決戰中途島》也有完整的被呈現出來,也是中途島之戰最戲劇化的地方。

劇情的完整,與多線劇情的描述固然是這部電影的優點,因為它對於中途島戰役的描繪是完整且中肯的,但畢竟是好萊塢的電影,當然是美軍的角度做為出發點。然而,對於另外一方的日本,在本片中也有不少詳細的描述,像一開頭就是美國情報官與日本二戰時期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豐川悅司 飾)的對話就略為提到山本五十六因曾留學美國,因此對於美國軍事實力的了解,到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發起首波回擊的東京大轟炸(也稱「杜立德事件」,在電影《珍珠港》中有較詳細的說明,本片亦有帶到相關劇情),對日本海軍行動的後續影響等。在演員方面除了飾演山本五十六的豐川悅司之外,另外也找來淺野忠信飾演另一位日本海軍大將山口多聞,珍珠港事件中的指揮官南雲忠一則由國村隼飾演。
從歷史上來看,中途島戰役與珍珠港事件息息相關,不但牽動美日兩國海軍的實力消長,也象徵太平洋戰爭的勝敗關鍵。若是從歷史脈絡去了解,中途島之戰當中的過程確實比珍珠港事件要精彩得多,也暴露美日兩國國力與之軍事實力的差異。2001年由麥可貝(Michael Bay)所執導的《珍珠港》(Pearl Harbor),其實是帶觀眾了解事件始末相當好的初級素材,當中的重頭戲就是1941年12月7日早晨那場空襲,在電影中則是歷經超過四十分鐘的轟炸場面,將珍珠港事件中慘烈的一面表露無遺。這部電影當時以主角三人之間的三角戀與戰爭時的陰差陽錯做為一個重要的編排,在敘述真實事件始末之下做了當時堪稱「狗血」的改編,也被認為不及早幾年同樣是真實事件改編的《鐵達尼號》(Titanic)。

但在看過《決戰中途島》之後,卻覺得當時《珍珠港》的狗血反而成了日後吸引觀眾的一個看點,因為有明確的主要角色帶起故事前進,讓觀眾著眼於主角身邊發生的事,而不是在珍珠港事件本身。在真實呈現珍珠港的慘痛經歷之後,故事後半段又順勢加入「杜立德空襲」事件的悲壯之舉,反而讓原本好像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三角戀更深化了劇情而讓觀眾產生共鳴,也因為《珍珠港》中的這一段,才了解《決戰中途島》裡面那群由大黃蜂號(CV-8 USS Hornet)起飛的陸軍轟炸機是在什麼樣的困局下出發的,主角還跟人打賭10美元他們是否可以從甲板上起飛,殊不知這些陸軍轟炸機為了起飛在背後做了多少努力。這樣的感情描繪《決戰中途島》也不是沒有,只是比較像隔靴搔癢,全面的講完了戰爭的始末,在人人有戲份的狀況下到底誰是主角?並不是十分明顯,是關鍵性決策的指揮官?還是在情報戰出力最多的情報官與破譯人員?又或者是在戰場前線奉獻生命與勇氣的飛行員?電影中的拍攝手法固然讓觀眾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身先士卒的勇氣,但多點發散之下,自然而然就缺少了些許情感牽絆的凝聚力。
雖然在劇情的敘事上相比之下趨於平淡,但《決戰中途島》的戰爭場面拍攝的相當震憾,多次戰機俯衝、子彈橫飛的場面讓人驚心動魄,完全可以體會這些飛行員在當時的裝備下,那種生死懸於一線的致命感,也將這些飛行員的英勇事跡提升不少層次。尤其是在一般人眼中可能覺得美國人大多比較重視個人利益,所以也有不少畫面帶到日本將領對於美國飛官近乎自殺式的攻擊表示讚嘆。劇情中也調侃了一下美軍的裝備無法與當時世界聞名的零式戰鬥機相比,乍看之下好像日本的國力、財力與軍備實力都在美國之上,但實際上日本在中途島戰役損失了加賀號、赤城號、蒼龍號、飛龍號四艘航母,也讓日本海軍在此之後難以翻身,反觀美國於珍珠港事件中損失慘重,中途島戰之前還在珊瑚海戰役(Battle of the Coral Sea)中折損了「約克鎮號(CV-5 USS Yorktown)」航空母艦,但在指揮官尼米茲(Chester Nimitz)的要求下在72小時內讓約克鎮號重返戰場,日本方面則以為約克鎮號需三個月的修復時間而錯估戰情,成為中途島戰其中一個關鍵因素。不過,另一位海軍大員山口多聞(淺野忠信 飾)在這一戰殞命,這段情節在電影中也有演出來,電影中不少台詞甚至與史實相去不遠,也算是另類的「忠於原著」,不少細節更是突顯美日兩軍在作戰策略與軍隊氛圍上的不同,深入去探討,或許就是中途島戰役決定了雙方勝負的因素。

雖然在大多劇情太過聚焦戰爭敘述,而缺少些更為個人情感面的情節,甚至不少情感連結需要一些「背景知識」,不知道大多數的觀眾是否能體會?不過《決戰中途島》其中戰爭細節與武力裝備確實都有詳盡的描述,美日軍的航母艦隊、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TBD蹂躪者式魚雷轟炸機也都真實呈現,這點倒是相當難得。
《決戰中途島》這部電影對於想要知道戰爭始末的觀眾有強烈的吸引力,如果可以對中途島戰有些許了解,或許更能體會電影中的某些深意。本片中對於美日軍事上的立論感覺令人非常舒服,以卡司的選擇就可以看出導演對於這部電影的用心,所有演員都是一時之選,連可能偏反派的日本這邊也找來實力與魅力兼備的演員擔任,不過中途島戰的始末當然不是光從戰爭開打那刻講起,其中可能關係到沉重複雜的前因後果,特別的是《決戰中途島》並沒有刻意將日方太過「反派化」,更多時候是在講述面對戰爭開打的無可奈何,由於兩方民族性的差異,在戰爭過程中展現英勇作戰的氣勢也自然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風貌,反而這部份的情緒刻畫是相當成功的。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