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膠

by 魚游呢bean

眾所周知,這是文具,但對於學生來說是一件容易消失的玩具。

大概是初小時,爆旋陀螺大行其道,結果大家都模仿它,善用筆袋內的文具製造一個。脫去擦膠的衣服,用釘書機釘上十字,另一面用七彩繽紛的螢光筆和原子筆畫上圖案,一件玩具就是這樣大功告成了。小息時大家紛紛拿出自己身經百戰的「武器」,預備在書桌上一決高下。由比試擦膠陀螺的持久度,到想盡辦法把對手的擦膠彈走,掉下桌子。這玩意陪伴了我們數百個寒暑,為數千節沉悶課堂帶來樂趣,望著眼前螢光點在灰白色的擦膠上由模糊逐漸清晰,時針慢慢轉動,一抬頭,咦,距離下課時間又近了一點。後來老師受不了我們在課堂上不斷地玩擦膠,沒收了不少件精心設計的法寶,並教訓我們擦膠的正確用途是用來改錯,不是讓我們在它身上「紋身」,更不是可以用來釘上耳環臍環,弄得千瘡百孔,像豆腐卜一樣。真是「猶有蓬之心」,受世俗固有的思想觀念所限。

玩厭了陀螺,便開始玩擦膠碎屑。把碎屑黏在一起,手指頭慢慢地由一條條的碎屑搓成一個小黑球。這種奇怪的小動作就像感冒流行,由一個人開始搓,傳染給隔壁的同桌、四方八面的鄰舍,最後差不多全班都在玩。大家集腋成裘,把和尾指指甲大小相約的黑球黏在一起,再搓七七四十九次,積少成多,一個名為「小黑」、約有一個乒乓球那麼大的黑色再生擦膠便形成了,後來大家甚至研究哪款擦膠的碎屑黏性最高、最適合為小黑「增肥」。說是「擦膠」,但其實它只是比鉛筆筆頭的紅色軟膠好一點,偶爾還是會在紙上留下灰色的痕跡,令全世界都知道你曾經犯錯,所以沒有人會用它來擦鉛筆痕。可是基於它沒有固定形狀的特質,同學都把當成泥膠般玩,製作不同的模型。怎料傳著傳著,「小黑」就不知所蹤了。

不只是「小黑」這種娛樂性質的變形擦膠,擦膠就是一件「不知道何時何地為甚麼毫無預兆地消失」的東西。一不留神掃跌了擦膠,它在地板上彈著彈著,你一低下頭橫顧四周,它消失了,不管是剛剛新買雪白的擦膠,還是剩下一小角的,都如被吸入黑洞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候,明明記得自己把擦膠安放在筆袋裡,下一刻就找不到了;或是小息時把它放在桌子上,上課時它已不知所蹤。幸運的話,過幾天你會在課室的失物認領籃子裡找到你那像火場出來、佈滿灰塵的擦膠。不過大多數情況都是輕輕的走了,沒有再回來。

你有沒有成功地用完一塊擦膠?若有的話,你大概可以申請加入健力士世界記錄了。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