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側面看霍金 ─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作為一個科幻電影迷,霍金的著作《時間簡史》可以說是我這個文科生在物理學方面的啟蒙和辭典,打開了自少讀四大名著的筆者之腦洞,亦令自己更加了解到人類的渺小。我們常常看到的霍金都是在一些科學頻道,討論黑洞、維度或多重宇宙;當然,他也會作出很多預言去提醒世人關於氣候、外星生命甚至是A.I.人工智能對於我們的影響。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於2018年3月14日在睡夢中去世,各個領域以不同方式發文悼念這位物理學家及科學大使。
“他對科學無與倫比的貢獻被人們銘記,他讓普通人也能理解複雜的理論和概念。他的精神和對宇宙的不懈追求也將被銘記。” ─(Satya Nadella, CEO of Microsoft);這一段很好地說出霍金將科學帶到人群的實績。
霍金本身充滿表演慾,曾經演出過不少影視作品,改編霍金人生故事亦不計其數。很多關於霍金生平的記錄片也陸續被製成,包括有《真實的霍金》(2001)、《霍金簡介》(2002)、《霍金的故事》(2004)、《霍金:宇宙大師》(2008)、《霍金:我的簡史》(2013)。
而電影《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原著:Travelling to Infinity: My Life with Stephen, Jane Wilde的自傳)說的是霍金(Eddie Redmayne 飾)和他第一任太太Jane(Jane Wilde)(Felicty Jones 飾)之間的故事。兩人在劍橋大學的宴會上相遇而一見傾心。但好景不長,霍金很快被診斷身患重症,生命堪虞。Jane毅然決定嫁給霍金,奉獻自己。在Jane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霍金憑藉堅強的毅力,頂著病痛,在研究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生活至此是一篇可歌可泣的美好詩卷,而電影本身也盡力將基調定性於此,然而無法迴避的是生活本身的沉重。
電影中隱晦的提及Jane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參與教堂唱詩班尋求精神上的安慰,並由此發展出與音樂家Jonathan之間的柏拉圖之戀。霍金對此心知肚明,選擇迴避和容忍。然而這段婚外情無法避免地為兩人的關係蒙上一層陰影,在新來的護士Elaine面前,霍金得到短暫的安慰。導演(James Marsh)異常克制地表達兩人無可奈何地看著一段曾經親密無間的關係走向死亡。在接近尾聲的時候,Jane受邀陪霍金授勳,此時兩人雖然尚未離婚但已然分居。Jane微笑對霍金說,謝謝你,我的榮譽同伴(My Companion of Honour)。這個稱呼,從一個妻子對於一個丈夫的角度,是多麼地生疏、客氣和無奈。
作為一個稱職的觀眾,筆者很好奇地想要挖掘導演不忍挖掘的兩人現實生活中的命運糾結究竟如何。電影本身是基於Jane的自傳而成的,所以Jane對影片本身和兩人關係的真相有她的解釋。霍金是一如既往的拒絕解釋,但不解釋的本身也是一種解釋。霍金從20歲出頭得病,繼而完成學業,並在研究工作上做出長足貢獻,雖然離不開Jane的照顧,但是也完全證明其意志力的堅定,相信人定勝天,付出必有回報。對於上帝,霍金是不相信也不承認的,並以他的理論挑戰上帝的存在。
他沒有正面解釋過為甚麼他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選擇新來的護士Elaine,而不是相伴20餘年的妻子Jane。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個決定很陳世美,但是以霍金的個性來看,這麼驕傲的一個人,多年以來看到妻子的付出而無以為報,啞忍妻子精神出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Jane在這方面雖然愛情已然被消磨成親情,但是憑藉著宗教的力量,多年的忍耐和付出,最後被霍金如此難堪的背棄,情何以堪!兩人在90年代的分手並不如影片中的脈脈溫情,而是跟所有原配離婚小三扶正的故事一樣狗血。離婚官司從90年打到95年。離婚之後,霍金跟Elaine再婚,但之後一直有報導指責Elaine有虐待霍金之嫌,朋友和Jane以及他們的子女相信霍金的離婚是受到Elaine的挑撥和利用,並且婚後生活受到Elaine的控制。 2000年後,警方兩度介入調查,但都被霍金直接否認而沒有了下文。但2006年,霍金和Elaine低調離婚,之後和Jane以及子女的關係有所修復,這對前任夫妻在2014年電影上映之際聯手出席了倫敦的首映禮。
科學家的工作從某個角度來說,就是要努力而不停地尋求證據以表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而前人(或旁人)的理論是需要修正的。這需要強大的自信心。霍金,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無疑是自信的更或者是自傲的。Jane曾經形容有段時間她的工作便是要告知霍金他其實並不是上帝。這樣一個驕傲的人在生活中卻事無鉅細,統統要靠著妻子的協助完成,進而隱忍妻子精神出軌,想必一定是尷尬的。以我的看法,兩人之間的分手,不過是霍金為了證明自己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而非事事需要依靠妻子的窩囊丈夫,所做出的任性的決定。這個決定不見得正確,但是對於Jane來說卻是一個解脫。Jane不見得會感激Elaine的第三者插足,她也確實在離婚這件事上一度受到非常大的打擊,但事實是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終於可以在沒有精神負擔的情況下離開霍金,選擇更適合她的音樂家Jonathan共度餘下的人生。對於Jane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告訴我們,宇宙從一個密度和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爆發出來,誕生了時間和空間,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恆星,恆星內核的能量抗拒著引力維持著恆星的生命,直到有一天恒星能量耗盡無法抗拒引力的時候,恆星會向內縮塌,變成奇點成為黑洞直到消失,如果恆星的體積十分巨大,他會爆炸為超行星,超行星的塵埃成了創造行星的材料。然而在微觀的意義上,我們的人生不也如此麼,從無到有,在愛的引力下結合,Jane這個了不起的女人一直用自己隱忍的能量抗拒著生活的引力,可也有一天,愛意會耗盡,愛情也會消散,也終有一天,生命也會消失。 “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如果弄明白了這個,這將會是人類理性的終極勝利,到那時我們會知道上帝的真實想法。”霍金的這個提問讓Jane很欣慰,他以為霍金終於靠近了上帝,遺憾的是這不過是一個出於尊敬的比喻。
霍金的一生充滿戲劇性也最沒有戲劇性,這樣一個在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保持著一個姿勢,腦子裡時刻都裝著宇宙的人,電影最不容易表現出他生活跌宕感和內心的複雜,因此有人說本片的人物塑造扁平,這是我聽過最不負責任的評論。這是一部靠情感推動的電影,不溫不火的敘事下兩位主角都暗藏著強烈的人物性情。霍金的塑造一方面得力於Jane這個角色的側面烘托,在霍金絕望的時候,是Jane讓他重拾信心,在病床上危機的時刻靠的是Jane的果敢決斷;再就是飾演霍金的Eddie Redmayne,一度讓你忘了演員的存在,相信這就是霍金本人,那張極力想表達的痙攣的面孔的讓人感同身受,Eddie從一個全身都不許有“戲”的人的身上,不動聲色的展現出了豐富的情感,完全是抗拒“引力縮塌”般的表演,並憑藉此電影奪得奧斯卡影帝。
永遠懷念這一代的科學巨人,願你在浩瀚的宇宙中繼續任意鸄翔
**圖片採自於網絡**
“他對科學無與倫比的貢獻被人們銘記,他讓普通人也能理解複雜的理論和概念。他的精神和對宇宙的不懈追求也將被銘記。” ─(Satya Nadella, CEO of Microsoft);這一段很好地說出霍金將科學帶到人群的實績。
霍金本身充滿表演慾,曾經演出過不少影視作品,改編霍金人生故事亦不計其數。很多關於霍金生平的記錄片也陸續被製成,包括有《真實的霍金》(2001)、《霍金簡介》(2002)、《霍金的故事》(2004)、《霍金:宇宙大師》(2008)、《霍金:我的簡史》(2013)。
而電影《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原著:Travelling to Infinity: My Life with Stephen, Jane Wilde的自傳)說的是霍金(Eddie Redmayne 飾)和他第一任太太Jane(Jane Wilde)(Felicty Jones 飾)之間的故事。兩人在劍橋大學的宴會上相遇而一見傾心。但好景不長,霍金很快被診斷身患重症,生命堪虞。Jane毅然決定嫁給霍金,奉獻自己。在Jane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霍金憑藉堅強的毅力,頂著病痛,在研究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生活至此是一篇可歌可泣的美好詩卷,而電影本身也盡力將基調定性於此,然而無法迴避的是生活本身的沉重。
電影中隱晦的提及Jane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參與教堂唱詩班尋求精神上的安慰,並由此發展出與音樂家Jonathan之間的柏拉圖之戀。霍金對此心知肚明,選擇迴避和容忍。然而這段婚外情無法避免地為兩人的關係蒙上一層陰影,在新來的護士Elaine面前,霍金得到短暫的安慰。導演(James Marsh)異常克制地表達兩人無可奈何地看著一段曾經親密無間的關係走向死亡。在接近尾聲的時候,Jane受邀陪霍金授勳,此時兩人雖然尚未離婚但已然分居。Jane微笑對霍金說,謝謝你,我的榮譽同伴(My Companion of Honour)。這個稱呼,從一個妻子對於一個丈夫的角度,是多麼地生疏、客氣和無奈。
作為一個稱職的觀眾,筆者很好奇地想要挖掘導演不忍挖掘的兩人現實生活中的命運糾結究竟如何。電影本身是基於Jane的自傳而成的,所以Jane對影片本身和兩人關係的真相有她的解釋。霍金是一如既往的拒絕解釋,但不解釋的本身也是一種解釋。霍金從20歲出頭得病,繼而完成學業,並在研究工作上做出長足貢獻,雖然離不開Jane的照顧,但是也完全證明其意志力的堅定,相信人定勝天,付出必有回報。對於上帝,霍金是不相信也不承認的,並以他的理論挑戰上帝的存在。
他沒有正面解釋過為甚麼他在功成名就的時候選擇新來的護士Elaine,而不是相伴20餘年的妻子Jane。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個決定很陳世美,但是以霍金的個性來看,這麼驕傲的一個人,多年以來看到妻子的付出而無以為報,啞忍妻子精神出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Jane在這方面雖然愛情已然被消磨成親情,但是憑藉著宗教的力量,多年的忍耐和付出,最後被霍金如此難堪的背棄,情何以堪!兩人在90年代的分手並不如影片中的脈脈溫情,而是跟所有原配離婚小三扶正的故事一樣狗血。離婚官司從90年打到95年。離婚之後,霍金跟Elaine再婚,但之後一直有報導指責Elaine有虐待霍金之嫌,朋友和Jane以及他們的子女相信霍金的離婚是受到Elaine的挑撥和利用,並且婚後生活受到Elaine的控制。 2000年後,警方兩度介入調查,但都被霍金直接否認而沒有了下文。但2006年,霍金和Elaine低調離婚,之後和Jane以及子女的關係有所修復,這對前任夫妻在2014年電影上映之際聯手出席了倫敦的首映禮。
科學家的工作從某個角度來說,就是要努力而不停地尋求證據以表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而前人(或旁人)的理論是需要修正的。這需要強大的自信心。霍金,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無疑是自信的更或者是自傲的。Jane曾經形容有段時間她的工作便是要告知霍金他其實並不是上帝。這樣一個驕傲的人在生活中卻事無鉅細,統統要靠著妻子的協助完成,進而隱忍妻子精神出軌,想必一定是尷尬的。以我的看法,兩人之間的分手,不過是霍金為了證明自己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而非事事需要依靠妻子的窩囊丈夫,所做出的任性的決定。這個決定不見得正確,但是對於Jane來說卻是一個解脫。Jane不見得會感激Elaine的第三者插足,她也確實在離婚這件事上一度受到非常大的打擊,但事實是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終於可以在沒有精神負擔的情況下離開霍金,選擇更適合她的音樂家Jonathan共度餘下的人生。對於Jane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告訴我們,宇宙從一個密度和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爆發出來,誕生了時間和空間,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恆星,恆星內核的能量抗拒著引力維持著恆星的生命,直到有一天恒星能量耗盡無法抗拒引力的時候,恆星會向內縮塌,變成奇點成為黑洞直到消失,如果恆星的體積十分巨大,他會爆炸為超行星,超行星的塵埃成了創造行星的材料。然而在微觀的意義上,我們的人生不也如此麼,從無到有,在愛的引力下結合,Jane這個了不起的女人一直用自己隱忍的能量抗拒著生活的引力,可也有一天,愛意會耗盡,愛情也會消散,也終有一天,生命也會消失。 “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如果弄明白了這個,這將會是人類理性的終極勝利,到那時我們會知道上帝的真實想法。”霍金的這個提問讓Jane很欣慰,他以為霍金終於靠近了上帝,遺憾的是這不過是一個出於尊敬的比喻。
霍金的一生充滿戲劇性也最沒有戲劇性,這樣一個在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保持著一個姿勢,腦子裡時刻都裝著宇宙的人,電影最不容易表現出他生活跌宕感和內心的複雜,因此有人說本片的人物塑造扁平,這是我聽過最不負責任的評論。這是一部靠情感推動的電影,不溫不火的敘事下兩位主角都暗藏著強烈的人物性情。霍金的塑造一方面得力於Jane這個角色的側面烘托,在霍金絕望的時候,是Jane讓他重拾信心,在病床上危機的時刻靠的是Jane的果敢決斷;再就是飾演霍金的Eddie Redmayne,一度讓你忘了演員的存在,相信這就是霍金本人,那張極力想表達的痙攣的面孔的讓人感同身受,Eddie從一個全身都不許有“戲”的人的身上,不動聲色的展現出了豐富的情感,完全是抗拒“引力縮塌”般的表演,並憑藉此電影奪得奧斯卡影帝。
永遠懷念這一代的科學巨人,願你在浩瀚的宇宙中繼續任意鸄翔
**圖片採自於網絡**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延伸閲讀:
《A Ghost Story》─ Timeless
《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連鎖蝶變》)
經典硬科幻電影:《2001: A Space Odyssey》
《21 Grams》─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A Ghost Story》─ Timeless
《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連鎖蝶變》)
經典硬科幻電影:《2001: A Space Odyssey》
《21 Grams》─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