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爾》─ 謊言的代價
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點 23 分,位於普里比亞特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裡,運行只有三年的第四號核反應堆,發生了大爆炸。簡單概括,這是一部災難歷史劇,講述的就是33年前的那場歷史級核爆炸事件─切爾諾貝爾事故。

說是部歷史災難劇,但其實看完前兩集感覺完全不亞於一部驚悚片。鬼故事固然恐怖,可我們知道它是虛假的。
筆者認為最好最真實的恐怖感是那種讓你嚇得想要吶喊,但張開口卻又鴉雀無聲,HBO的《切爾諾貝爾》做到了。
從背景音效到整部劇的節奏把控,都把那段歷史的壓抑,緊迫,充斥著死亡的完整的呈現了出來。很多觀眾都表示在屏幕前似乎都感受到了核輻射。
一組數據先帶你快速瞭解一下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非自然災害:
1986年4月26日,隨著一聲巨響,8噸多強輻射物質洩露。
其輻射量相當於400顆美國投在廣島的原子彈。
31名消防員犧牲,50萬軍民參與緊急搶救。
6000平方公里變成危險地帶,320萬人受到核輻射的危害,2294個居民受到核污染,800萬公頃的土地成為放射性塵埃降落區。作品第一集,開局即高潮,直接核爆。
而作品的表現力,恐怕不及歷史十分之一。現實中,事故發生之後僅兩天,輻射雲就飄散開來影響到了周邊的歐洲國家 。
4 月 28 日,遠在 1600 多公裡外的瑞典核工程們,上班的時候甚至發現自己無法通過核電站的輻射監控安監系統,這說明他們已經受到了污染。
時至今日,有27萬人因切爾諾貝爾的核洩漏患上了癌症,其中已經致死9.3萬人。
據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受到了切爾諾貝爾事故的影響,相當於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何將這場影響如此之大的災難客觀的呈現出來,這並非易事。
雖然《切爾諾貝爾》從導演,編劇到演員,基本都是英國和美國人,劇中有他們對這段歷史的解讀和側重,但是無論是節奏還是劇情都很有紀錄片的寫實感。

夜,一個被監視的男人,上吊自殺。在死前,作為這場災難的目擊者,他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都錄成磁帶保存下來;緊接著就是核電站的爆炸。
沒有任何鋪墊贅述,開頭便是直接高潮,毫不拖泥帶水。
這是一次對核電站的停電模擬中的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意外。
當日凌晨1點23分,一聲巨響打破了這個小鎮的寧靜,隨後一道微藍的光柱直衝雲霄,曾號稱蘇聯最安全最可靠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爆炸了。
工作在一線的核電站的人員,在第一時間就向上級反應了爆炸情況。 
但是如果他們所說的反應堆爆炸是真的,那他們所面臨的情況將是他們無法控制和難以承受的。所以,即使看著工人們不斷出現被核輻射後的不良反應,嘔吐,咳血,皮膚潰爛;核電站的主管仍堅信關於反應堆爆炸的事情是搞錯了,而非事實。
他不斷的自欺欺人,甚至開始為了維護自己對這件事虛假解釋而大發雷霆。他用力的說著他的謊言,不止是勸別人相信他,他也在勸自己相信這個謊言,直到他站在屋頂直視4號核反應堆爆炸後的殘骸,鏡頭下他的背影彷彿在風中顫慄。
回過頭他的皮膚已經因為過高的核輻射而變得赤紅。這,便是人類的普遍心理保護機制——否認。
一旦有嚴重到無法接受的事情發生,人類就會退化成動物,失去理智。開始否認事情的發生,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心理創傷。
否認,謊言,自欺欺人,是人類面臨災難的第一反應,只因現實殘忍;但事情比想象中的還要不受控制,隨著事態的不斷惡化,情況逐級向上彙報。但是彙報的內容節本都是災情得到了控制這樣的屁話,但實際上,他們似乎還沒有認清真正的災情惡化到了什麼程度。
用來測試輻射的儀錶盤已達到上限3.6倫琴,他們繼續自我欺騙,不好也不壞—才3.6,不是大事。
後來又借來200倫琴量程的儀器,結果,再次爆錶…
 消防人員第一時間毫無保護措施的衝進現場,對於到場的他們來講,認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工廠失火。
但是隨後出現的大規模的輻射症狀:嘔吐,皮膚潰爛;或許也讓他們意識到這場滅火的危險性。但是他們的使命就是在任何危險面前打頭陣。他們的職業其實就意味著,在必要關頭,選擇用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換取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在《切爾諾貝爾的悲鳴》這本獲得諾貝爾獎的書中,一位消防員的太太有一段見證,她描述了,在她的丈夫不幸去世之後,她是如何用一個「他們」提供的碩大塑料袋,去太平間里把她丈夫的遺體收拾包裹起來。
他們給他穿了禮服,頭盔放在胸前。鞋穿不上,因為腳腫了。雙腿腫得像炸彈。禮服也剪開了,因為穿不進去。軀體已經不完整了,全身都是滲血的傷口。在醫院的最後兩天……我抬起他的手臂,骨頭松松垮垮,晃晃蕩蕩的,身體組織已經與它分離。肺的碎塊,肝的碎塊從嘴裡湧出來…他常被自己的內臟嗆著…我手纏繃帶伸進他嘴裡,把東西摳出來…這沒法說!也沒法寫!甚至讓人難以忍受…然而這些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這就是犧牲的消防員瓦西里的妻子,她所見證的死亡。

沒人願意負責人,沒有人發出警告或者撤離群眾,甚至沒有人願意相信。附近的居民也只覺得這是一場普通的火災,
第一集結尾的一個鏡頭,男人勸慰女人,女人說爆炸的核電站很美,慢鏡頭下,孩子們在放射性的粉塵下奔跑嬉戲。美麗的慢鏡頭描繪著殘酷的死亡氣息,這樣的反差營造出了一種異常的恐怖感。

事實上,在這次事故的中心,核洩漏量已經達到了12000 倫琴。只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倫琴,是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Wilhelm Röntgen (威廉 倫琴)命名,他發現和定義了X射線,可以拍X光。
X射線等各種放射性的單位,是倫琴和西弗。一倫琴,等於10毫西弗。1毫西弗什麼概念?拍一次X光,才0.1毫西弗。
雖然正常生活中,食物、水、大氣等等都有輻射,但是正常情況下,大氣放射量只有 0.000012 倫琴的放射量,忽略不計。致死,需要4000——6000毫西弗。那麼,切爾諾貝爾洩露的12000倫琴,也就是12萬毫希。超過致死標準幾十倍。

隨著災難的大規模升級和不斷惡化,越來越多的管理層開始參與結局方案的制定中,在這樣大型的災難面前,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選擇用謊言自欺欺人和獲取暫時的安定。在這場小型會議中,有人提到了撤離的解決措施,但很快就被否定了。
每個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官位。
一個年邁的長官提醒大家切爾諾貝爾原本的名字(列寧‧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來警示各位,這是核電站,這是軍事機密;這個地方的安全和保密才是優先級中最高級。

最後他用了一段聽起來極為振奮人心的話為這場災難的開始奠定基調:我們封城,切斷電話線,控制謠言,這樣才不會讓人民的工作成果毀於自己手裡。
這場的會議就在這個荒誕激昂的演講中,在全體會議人員的掌聲中結束了。封鎖消息,不准傳播,為了「更大的利益」掩蓋真相。
甚至,《真理報》3天後,還發了個小報道,說是小事故。
但是這個威力相當於400顆原子彈的真相是不可能被謊言掩蓋太久的。在強烈的核輻射下,人們不斷的倒下,不斷的死去,鳥兒開始無端的裝向車窗自殺。這些都是真相在說話。

領導們撒布一切都在掌控中的謊言,一個接著一個謊言,可是核能科學家們的警覺驅使她們去尋找事情的真相。
該劇為了劇情的明確發展,塑造了一個女科學家的形象來代指當時成百上千為了找出真相和解決措施不顧一切威脅和阻擋的科學家們。在她們的努力下,謊言被一點點揭開,真相開始浮出水面。但是更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她們眼前這個前所未有的災難。
為了控制4號核電站爆炸引發的大火,當天消防隊用來滅火的水全部儲存在了反應堆底下,加上爆炸引發的底下水管的炸裂,在反應堆下面的水量高達兩萬噸。這意味著,隨著爆炸的反應堆不斷融化,不斷下沈,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會接觸到這個高達兩萬噸的地下水,隨著什麼反應,會引發第二場爆炸,而這場爆炸的規模將是毀滅級別的。

超級英雄電影中常常出現的拯救地球的場面就這樣戲劇性的發生在了這裡。唯一的解決措施就是三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到地下,開啓防水閘,將這些水盡快放出。劇中在科學家向上級申請這個任務的時候,對白的台詞簡單卻直擊人心:
你要我批准什麼?─請你批准結束這三個生命

於是,這三個核電廠的工人帶著所有人的希望,抱著必死的決心下到反應堆地下完成作業。
在一片混亂昏暗的鏡頭中,三位英雄在地下慌亂的摸索,隨著鏡頭的不斷切換,只有手電筒照到的地方會反射出一點光亮,其他的地方一片漆黑。壓抑黑暗的寫實鏡頭彷彿讓我們也置身其中。體會那種無助,絕望,死亡,慌亂的氣氛。
導演在片尾也說了,讓他感興趣的不是切爾諾貝爾的爆炸,而是謊言的代價,當人們選擇謊言的時候,每個人都在以一種消極的方式維護謊言的時候,我們確實可以逃避很久。
很多人無法去面對血淋淋的真相,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勇敢的。
但真相是無情的,你最終是會被反噬的。你可以逃避,但是你跑不掉。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不是我們錯把謊言當成真相,真正的危險在於如果我們聽信了太多謊言,就難以辨別真相了。」

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充滿正義感的光明騎士,因為受到小丑的影響,墮落成雙面人,蝙蝠俠打到他後說,光明騎士不能以這種形式倒下,他是正義的希望,所以他不能這樣倒下。
最後蝙蝠俠承擔了所有惡性,他讓人們派惡犬追他,他攬下全部罪行。
人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有時候,真相還不夠好。
之所以需要謊言,原因大抵都是因為真相還不夠好。
我們不喜歡真相,我們無法面對真相,我們對此無能為力,於是我們捏造出美麗的謊言,粉飾這個殘酷的真相。但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它終究會打敗謊言赤裸裸的站在人們面前,即使再不堪,我們終將面對他。
但說實話,筆者覺得這件事情的關鍵並不在於謊言本身,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各種各樣大小謊言的時代,重要的是,這個謊言背後在保護的是人民,還是說謊者自己。

蝙蝠俠的謊言是為了人民,保護人民的信仰。
顯然,切爾諾貝爾的謊言,保護的並不是人民。
事故發生後,有赴死保護人民的英雄。有無辜受害的群眾。有搶救群眾,結果自己倒下的急救人員。有拼死尋找真相,擴散真相的記者和科學家。也有,一群掩蓋真相,對人的死傷視若無睹,然後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安慰自己,甚至給自己鼓掌的小丑。可笑他們還自詡正義,聰明。
仕途、遮掩、推諉,甚至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就拒絕相信。這所有人的,都是社會的一份子。

如果追究起來,我們生活在一個瀰漫謊言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相,我們看到的事實是被粉飾過故事。但是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被欺騙,是因為我們還不足夠好足夠強大去面對真相。社會建立在虛構之上,而很多時候,人們無法分辨,哪些謊言是在愚弄傷害你,哪些謊言是在保護你。
比如,美國不再大肆報道911類似事件的細節和人員傷亡,是因為避免更多二次傷害。
媒體壓下很多惡性案件,自殺案的大篇幅報道是為了避免模仿。 對一些案件的報道,不過分的煽動情緒,是一個客觀媒體的責任。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一個媒體客觀的利處,那麼這個人是傻的,容易被利用的。
因為客觀理性的信息,才是對人們最大的保護。故意製造恐慌,挑起事端新聞的人,甚至無腦吹捧的人,其實都只是為了中飽私囊。我們被堅定的告知這個世界正義一定會得到伸張,被教導善良一定會被善待,罪惡一定會得到懲罰。很多時候,這都被粉飾過的真相,這些都是謊言;這個世界並沒有好到所有正義都被伸張,所有善良都被善待,所有罪惡都能得到懲罰。但是,給人們以希望,這很重要。因為人們值得比真相更好的事實。也就是理性和遠見的背後,依然堅持信仰和希望。
 所以,切爾諾貝爾整件事情或許錯不在謊言,而是謊言背後的自私。那種將自己的仕途看的比人民生命還重要的自私。這才是最令人深惡痛絕的。那些散布謊言的當權者,本該是在危難關頭第一時間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利益的人,他們此時卻在擔心自己是否會承擔責任。
其實,從最優的撤離方案來講,讓人民在不知道事情真相之前撤離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暴亂。但是這個謊言初衷背後保護的群體並非是人民,謊言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官員逃脫責罰。所以,這項罪責,早已凌駕在謊言之上。
在災難面前,在危機面前,最能看到人性,是選擇面對真相,捨命拯救他人還是自欺欺人拖延時間;是選擇犧牲自己拯救人民,還是選擇保全自我得過且過。
做個好人不容易,尤其是在災難面前。
我們無法苛責和要求每一個人都能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捨己為人,但是如果作為領導和指揮災難的群體都無法再第一時間將人民的安危置於最高級,那麼災難又改讓誰來控制?每次都靠幾個英雄挺身而出犧牲自我嗎?然後用更多的生命以前僕後繼的方式去清理殘骸嗎?
作為核洩漏和核輻射的歷史,這雖然是傷害最大的,但這絕不是唯一的一樁。美國的三里島核事故,日本的福島核洩漏。這些災難的危害都不容小覷。
切爾諾貝爾的災難是個警鐘。它是文明的斷點,是一面扭曲的鏡子,它也是人類反思自己的一個機會。時代的聯繫被割裂了,過去突然變得軟弱無力,令人無所依託,無所不在的人類檔案中找不到開啓這扇門的鑰匙。

直到現在那片土地上的一切都還被那段歷史定格;
這個摩天輪的竣工日期,與核電站爆炸是同一天,它還沒來得及運營,就已經被歷史定格。

但後來他們遭遇了什麼,現在又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
如今的切爾諾貝爾,可算是妖美之地。人們甚至可以在導遊的陪同下進去參觀。
長滿了草木、叢林,各種鮮花、動物穿梭。而其中的廢墟裡,還有拿著輻射探測器的遊客偶爾鳴叫。直到現在,工作人員仍舊大批量的輪換,每工作15天,這一波人就必須撤走。五年之後,才可以再回來工作。
 Emmanuel Lepage 切爾諾貝爾之春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絕望和災難過後,謊言與自欺之下,能否迎來新生和救贖?
你可以愚弄一部分一輩子,你可以愚弄所有人一陣子。
但你不可能愚弄所有人一直到永遠。
你也不可能靠著自欺欺人的活一輩子,否則從你欺騙自己的那一刻,你就已經死了。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說是部歷史災難劇,但其實看完前兩集感覺完全不亞於一部驚悚片。鬼故事固然恐怖,可我們知道它是虛假的。
筆者認為最好最真實的恐怖感是那種讓你嚇得想要吶喊,但張開口卻又鴉雀無聲,HBO的《切爾諾貝爾》做到了。
從背景音效到整部劇的節奏把控,都把那段歷史的壓抑,緊迫,充斥著死亡的完整的呈現了出來。很多觀眾都表示在屏幕前似乎都感受到了核輻射。
一組數據先帶你快速瞭解一下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非自然災害:
1986年4月26日,隨著一聲巨響,8噸多強輻射物質洩露。
其輻射量相當於400顆美國投在廣島的原子彈。
31名消防員犧牲,50萬軍民參與緊急搶救。
6000平方公里變成危險地帶,320萬人受到核輻射的危害,2294個居民受到核污染,800萬公頃的土地成為放射性塵埃降落區。作品第一集,開局即高潮,直接核爆。
而作品的表現力,恐怕不及歷史十分之一。現實中,事故發生之後僅兩天,輻射雲就飄散開來影響到了周邊的歐洲國家 。
4 月 28 日,遠在 1600 多公裡外的瑞典核工程們,上班的時候甚至發現自己無法通過核電站的輻射監控安監系統,這說明他們已經受到了污染。
時至今日,有27萬人因切爾諾貝爾的核洩漏患上了癌症,其中已經致死9.3萬人。
據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受到了切爾諾貝爾事故的影響,相當於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何將這場影響如此之大的災難客觀的呈現出來,這並非易事。
雖然《切爾諾貝爾》從導演,編劇到演員,基本都是英國和美國人,劇中有他們對這段歷史的解讀和側重,但是無論是節奏還是劇情都很有紀錄片的寫實感。

夜,一個被監視的男人,上吊自殺。在死前,作為這場災難的目擊者,他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都錄成磁帶保存下來;緊接著就是核電站的爆炸。
沒有任何鋪墊贅述,開頭便是直接高潮,毫不拖泥帶水。
這是一次對核電站的停電模擬中的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意外。
當日凌晨1點23分,一聲巨響打破了這個小鎮的寧靜,隨後一道微藍的光柱直衝雲霄,曾號稱蘇聯最安全最可靠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爆炸了。
工作在一線的核電站的人員,在第一時間就向上級反應了爆炸情況。 
但是如果他們所說的反應堆爆炸是真的,那他們所面臨的情況將是他們無法控制和難以承受的。所以,即使看著工人們不斷出現被核輻射後的不良反應,嘔吐,咳血,皮膚潰爛;核電站的主管仍堅信關於反應堆爆炸的事情是搞錯了,而非事實。
他不斷的自欺欺人,甚至開始為了維護自己對這件事虛假解釋而大發雷霆。他用力的說著他的謊言,不止是勸別人相信他,他也在勸自己相信這個謊言,直到他站在屋頂直視4號核反應堆爆炸後的殘骸,鏡頭下他的背影彷彿在風中顫慄。
回過頭他的皮膚已經因為過高的核輻射而變得赤紅。這,便是人類的普遍心理保護機制——否認。
一旦有嚴重到無法接受的事情發生,人類就會退化成動物,失去理智。開始否認事情的發生,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心理創傷。
否認,謊言,自欺欺人,是人類面臨災難的第一反應,只因現實殘忍;但事情比想象中的還要不受控制,隨著事態的不斷惡化,情況逐級向上彙報。但是彙報的內容節本都是災情得到了控制這樣的屁話,但實際上,他們似乎還沒有認清真正的災情惡化到了什麼程度。
用來測試輻射的儀錶盤已達到上限3.6倫琴,他們繼續自我欺騙,不好也不壞—才3.6,不是大事。
後來又借來200倫琴量程的儀器,結果,再次爆錶…
 消防人員第一時間毫無保護措施的衝進現場,對於到場的他們來講,認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工廠失火。
但是隨後出現的大規模的輻射症狀:嘔吐,皮膚潰爛;或許也讓他們意識到這場滅火的危險性。但是他們的使命就是在任何危險面前打頭陣。他們的職業其實就意味著,在必要關頭,選擇用犧牲自己的方式來換取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在《切爾諾貝爾的悲鳴》這本獲得諾貝爾獎的書中,一位消防員的太太有一段見證,她描述了,在她的丈夫不幸去世之後,她是如何用一個「他們」提供的碩大塑料袋,去太平間里把她丈夫的遺體收拾包裹起來。
他們給他穿了禮服,頭盔放在胸前。鞋穿不上,因為腳腫了。雙腿腫得像炸彈。禮服也剪開了,因為穿不進去。軀體已經不完整了,全身都是滲血的傷口。在醫院的最後兩天……我抬起他的手臂,骨頭松松垮垮,晃晃蕩蕩的,身體組織已經與它分離。肺的碎塊,肝的碎塊從嘴裡湧出來…他常被自己的內臟嗆著…我手纏繃帶伸進他嘴裡,把東西摳出來…這沒法說!也沒法寫!甚至讓人難以忍受…然而這些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這就是犧牲的消防員瓦西里的妻子,她所見證的死亡。

沒人願意負責人,沒有人發出警告或者撤離群眾,甚至沒有人願意相信。附近的居民也只覺得這是一場普通的火災,
第一集結尾的一個鏡頭,男人勸慰女人,女人說爆炸的核電站很美,慢鏡頭下,孩子們在放射性的粉塵下奔跑嬉戲。美麗的慢鏡頭描繪著殘酷的死亡氣息,這樣的反差營造出了一種異常的恐怖感。

事實上,在這次事故的中心,核洩漏量已經達到了12000 倫琴。只是當時的人們不知道。倫琴,是第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Wilhelm Röntgen (威廉 倫琴)命名,他發現和定義了X射線,可以拍X光。
X射線等各種放射性的單位,是倫琴和西弗。一倫琴,等於10毫西弗。1毫西弗什麼概念?拍一次X光,才0.1毫西弗。
雖然正常生活中,食物、水、大氣等等都有輻射,但是正常情況下,大氣放射量只有 0.000012 倫琴的放射量,忽略不計。致死,需要4000——6000毫西弗。那麼,切爾諾貝爾洩露的12000倫琴,也就是12萬毫希。超過致死標準幾十倍。

隨著災難的大規模升級和不斷惡化,越來越多的管理層開始參與結局方案的制定中,在這樣大型的災難面前,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選擇用謊言自欺欺人和獲取暫時的安定。在這場小型會議中,有人提到了撤離的解決措施,但很快就被否定了。
每個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官位。
一個年邁的長官提醒大家切爾諾貝爾原本的名字(列寧‧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來警示各位,這是核電站,這是軍事機密;這個地方的安全和保密才是優先級中最高級。

最後他用了一段聽起來極為振奮人心的話為這場災難的開始奠定基調:我們封城,切斷電話線,控制謠言,這樣才不會讓人民的工作成果毀於自己手裡。
這場的會議就在這個荒誕激昂的演講中,在全體會議人員的掌聲中結束了。封鎖消息,不准傳播,為了「更大的利益」掩蓋真相。
甚至,《真理報》3天後,還發了個小報道,說是小事故。
但是這個威力相當於400顆原子彈的真相是不可能被謊言掩蓋太久的。在強烈的核輻射下,人們不斷的倒下,不斷的死去,鳥兒開始無端的裝向車窗自殺。這些都是真相在說話。

領導們撒布一切都在掌控中的謊言,一個接著一個謊言,可是核能科學家們的警覺驅使她們去尋找事情的真相。
該劇為了劇情的明確發展,塑造了一個女科學家的形象來代指當時成百上千為了找出真相和解決措施不顧一切威脅和阻擋的科學家們。在她們的努力下,謊言被一點點揭開,真相開始浮出水面。但是更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她們眼前這個前所未有的災難。
為了控制4號核電站爆炸引發的大火,當天消防隊用來滅火的水全部儲存在了反應堆底下,加上爆炸引發的底下水管的炸裂,在反應堆下面的水量高達兩萬噸。這意味著,隨著爆炸的反應堆不斷融化,不斷下沈,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會接觸到這個高達兩萬噸的地下水,隨著什麼反應,會引發第二場爆炸,而這場爆炸的規模將是毀滅級別的。

超級英雄電影中常常出現的拯救地球的場面就這樣戲劇性的發生在了這裡。唯一的解決措施就是三個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到地下,開啓防水閘,將這些水盡快放出。劇中在科學家向上級申請這個任務的時候,對白的台詞簡單卻直擊人心:
你要我批准什麼?─請你批准結束這三個生命

於是,這三個核電廠的工人帶著所有人的希望,抱著必死的決心下到反應堆地下完成作業。
在一片混亂昏暗的鏡頭中,三位英雄在地下慌亂的摸索,隨著鏡頭的不斷切換,只有手電筒照到的地方會反射出一點光亮,其他的地方一片漆黑。壓抑黑暗的寫實鏡頭彷彿讓我們也置身其中。體會那種無助,絕望,死亡,慌亂的氣氛。
導演在片尾也說了,讓他感興趣的不是切爾諾貝爾的爆炸,而是謊言的代價,當人們選擇謊言的時候,每個人都在以一種消極的方式維護謊言的時候,我們確實可以逃避很久。
很多人無法去面對血淋淋的真相,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勇敢的。
但真相是無情的,你最終是會被反噬的。你可以逃避,但是你跑不掉。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不是我們錯把謊言當成真相,真正的危險在於如果我們聽信了太多謊言,就難以辨別真相了。」

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充滿正義感的光明騎士,因為受到小丑的影響,墮落成雙面人,蝙蝠俠打到他後說,光明騎士不能以這種形式倒下,他是正義的希望,所以他不能這樣倒下。
最後蝙蝠俠承擔了所有惡性,他讓人們派惡犬追他,他攬下全部罪行。
人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有時候,真相還不夠好。
之所以需要謊言,原因大抵都是因為真相還不夠好。
我們不喜歡真相,我們無法面對真相,我們對此無能為力,於是我們捏造出美麗的謊言,粉飾這個殘酷的真相。但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它終究會打敗謊言赤裸裸的站在人們面前,即使再不堪,我們終將面對他。
但說實話,筆者覺得這件事情的關鍵並不在於謊言本身,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各種各樣大小謊言的時代,重要的是,這個謊言背後在保護的是人民,還是說謊者自己。

蝙蝠俠的謊言是為了人民,保護人民的信仰。
顯然,切爾諾貝爾的謊言,保護的並不是人民。
事故發生後,有赴死保護人民的英雄。有無辜受害的群眾。有搶救群眾,結果自己倒下的急救人員。有拼死尋找真相,擴散真相的記者和科學家。也有,一群掩蓋真相,對人的死傷視若無睹,然後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安慰自己,甚至給自己鼓掌的小丑。可笑他們還自詡正義,聰明。
仕途、遮掩、推諉,甚至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就拒絕相信。這所有人的,都是社會的一份子。

如果追究起來,我們生活在一個瀰漫謊言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真相,我們看到的事實是被粉飾過故事。但是有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被欺騙,是因為我們還不足夠好足夠強大去面對真相。社會建立在虛構之上,而很多時候,人們無法分辨,哪些謊言是在愚弄傷害你,哪些謊言是在保護你。
比如,美國不再大肆報道911類似事件的細節和人員傷亡,是因為避免更多二次傷害。
媒體壓下很多惡性案件,自殺案的大篇幅報道是為了避免模仿。 對一些案件的報道,不過分的煽動情緒,是一個客觀媒體的責任。
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一個媒體客觀的利處,那麼這個人是傻的,容易被利用的。
因為客觀理性的信息,才是對人們最大的保護。故意製造恐慌,挑起事端新聞的人,甚至無腦吹捧的人,其實都只是為了中飽私囊。我們被堅定的告知這個世界正義一定會得到伸張,被教導善良一定會被善待,罪惡一定會得到懲罰。很多時候,這都被粉飾過的真相,這些都是謊言;這個世界並沒有好到所有正義都被伸張,所有善良都被善待,所有罪惡都能得到懲罰。但是,給人們以希望,這很重要。因為人們值得比真相更好的事實。也就是理性和遠見的背後,依然堅持信仰和希望。
 所以,切爾諾貝爾整件事情或許錯不在謊言,而是謊言背後的自私。那種將自己的仕途看的比人民生命還重要的自私。這才是最令人深惡痛絕的。那些散布謊言的當權者,本該是在危難關頭第一時間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利益的人,他們此時卻在擔心自己是否會承擔責任。
其實,從最優的撤離方案來講,讓人民在不知道事情真相之前撤離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暴亂。但是這個謊言初衷背後保護的群體並非是人民,謊言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官員逃脫責罰。所以,這項罪責,早已凌駕在謊言之上。
在災難面前,在危機面前,最能看到人性,是選擇面對真相,捨命拯救他人還是自欺欺人拖延時間;是選擇犧牲自己拯救人民,還是選擇保全自我得過且過。
做個好人不容易,尤其是在災難面前。
我們無法苛責和要求每一個人都能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捨己為人,但是如果作為領導和指揮災難的群體都無法再第一時間將人民的安危置於最高級,那麼災難又改讓誰來控制?每次都靠幾個英雄挺身而出犧牲自我嗎?然後用更多的生命以前僕後繼的方式去清理殘骸嗎?
作為核洩漏和核輻射的歷史,這雖然是傷害最大的,但這絕不是唯一的一樁。美國的三里島核事故,日本的福島核洩漏。這些災難的危害都不容小覷。
切爾諾貝爾的災難是個警鐘。它是文明的斷點,是一面扭曲的鏡子,它也是人類反思自己的一個機會。時代的聯繫被割裂了,過去突然變得軟弱無力,令人無所依託,無所不在的人類檔案中找不到開啓這扇門的鑰匙。

直到現在那片土地上的一切都還被那段歷史定格;
這個摩天輪的竣工日期,與核電站爆炸是同一天,它還沒來得及運營,就已經被歷史定格。

但後來他們遭遇了什麼,現在又是什麼樣子,沒人知道。
如今的切爾諾貝爾,可算是妖美之地。人們甚至可以在導遊的陪同下進去參觀。
長滿了草木、叢林,各種鮮花、動物穿梭。而其中的廢墟裡,還有拿著輻射探測器的遊客偶爾鳴叫。直到現在,工作人員仍舊大批量的輪換,每工作15天,這一波人就必須撤走。五年之後,才可以再回來工作。
 Emmanuel Lepage 切爾諾貝爾之春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絕望和災難過後,謊言與自欺之下,能否迎來新生和救贖?
你可以愚弄一部分一輩子,你可以愚弄所有人一陣子。
但你不可能愚弄所有人一直到永遠。
你也不可能靠著自欺欺人的活一輩子,否則從你欺騙自己的那一刻,你就已經死了。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延伸閲讀:
《Rambo: Last Blood》─ 最後一滴血
《追龍II:賊王》- 落入俗套
《Black Mirror:Season 5》─ 回歸平庸
《The Planets》─ 無我之境
《坡道上的家》─ 跳出輪迴,獨立思考
《Rambo: Last Blood》─ 最後一滴血
《追龍II:賊王》- 落入俗套
《Black Mirror:Season 5》─ 回歸平庸
《The Planets》─ 無我之境
《坡道上的家》─ 跳出輪迴,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