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sommar》─ 沒有鬼的恐怖片
放眼近幾年的北美恐怖片市場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只會用一驚一乍的Jump Scare類拍法,筆者相信無論是多熱愛恐怖類型的影迷,都會對此產生審美疲勞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個相當有個性的電影公司A24,則產出了幾位非常“獨樹一幟”的恐怖片導演,生於1986的年輕導演Ari Aster可能是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位。
與其說是恐怖片,不如說是邪教科普片 ─ 沒有鬼,沒有嚇人的畫面,甚至沒有夜景,全是白天的戲。導演的意圖,就在於拍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白天,一個世外桃源風景獨美的村莊,一群看上去樸素美好,陽光快樂的人是怎麽行使邪教的罪惡,怎麽給人洗腦。
電影開頭氣氛就很詭異,更是用了一段倒置的鏡頭,來進入正題。簡單來說,就是表面看似美好,背後其實毛骨悚然,驚世駭俗。導演把北歐諸多的邪教元素,雜糅在一起。又把邪教吸納、洗腦一個人的過程,一點點的拍給你看。
在去年,他憑借著處女長片《Hereditary》(宿怨)驚艷亮相聖丹斯電影節。看過此片的觀眾都會感受到此片與近來充斥的電影所完全不同的風格,細致的情節鋪陳、對角色的認真塑造、不追求驚嚇而著力於氛圍,都讓該片成為去年的一匹大黑馬,得到了一片好評。僅時隔一年,他就帶著新片《Midsommar》(仲夏魘)回歸,來勢洶洶。從前期海報與預告就開始弔足了胃口。隨即在爛番茄拿到了83%的新鮮度以及IMDb 7.3分。
本作的氛圍與他的前作截然不同。如果說前作意圖塑造原生家庭的黑暗,場景大量在室內以及黑夜環境下發生。那麼本片則在著力於一個“孤兒”的邪教重生,場景大量在室外,且是一個明媚的仲夏季節。從基調上開始,就註定了本片的特別,在營造“恐怖”感上,對導演也是一次相當具有難度的挑戰。
故事從主角Dani的家庭遭遇意外的序幕開始:她的妹妹精神崩潰,殺死了她的父母,並吸尾氣自殺了。同時引入了他的男朋友Christian與他的一眾朋友,並就此踏上了瑞典之旅。
序章的主要功能是介紹人物,並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內容提供一個源動力。與此同時,這部分也給出了豐富的信息:女主的狀態是孤獨且悲傷的,缺乏安全感的,並且隱約中帶著些許神志不清。而他的男友同樣也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可以說,正是這種糾結的境地才會導致意外的產生,因此後面種種詭異的事件則來的更加順理成章。導演將他精密的細節鋪陳這一優點成功的延續了下來。
序章結束之後,是一個連續的開車行進部分,在這裡出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180°顛倒鏡頭,不僅象徵之後故事的詭異展開,也似乎在暗示一切都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更可能隱藏著豐富的多面性。而本片的發展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一切都存在著強烈的反差。
其後的故事,則更像是一則童話,只不過不那麼“美好”。這是個錶面如同世外桃源的村落Hårga,隨著主角一行人的步入,一切都開始慢慢變得詭異起來,內核也慢慢清晰起來。在視覺風格上,導演可能很大程度上參考了1973年的英國影片《The Wicker Man》。諸如在草地上的儀式,以及那種狂熱的信仰。
在極其重口味的血腥場面之外,本片呈現的世界卻是個由綠與黃所構成的和煦秩序的世界。在攝影機幾近過曝的拍攝手法下,溫暖的扭曲。在多人調度鏡頭上,各種規矩構圖以及對於幾何圖案(尤其是三角形)的捕捉下,越發的覺得寒氣透骨。甚至看完此片,再去看那些絢爛盛開的鮮花,都心有餘悸起來。具體到文本上,導演構築了大量的細節,來讓觀眾相信這一切似乎真的存在。無論從場景設計到服裝設計再到片中涉及到的諸多符號。都有所取材於北歐歷史或者北歐神話。
比如:老教徒在懸崖跳下自殺的儀式,是全片的第一個小高潮,相當駭人且尺度極大。這項儀式在電影裡叫做attestupa,而這個名稱是瑞典許多懸崖的名字,在古代瑞典,當年老者無法照顧自己時,就會在attestupa懸崖上跳崖自殺。
比如:May Day則是一個被古歐洲普遍慶祝春天的一個節日,用來紀念May Queen戰勝了Dark Queen或者Winter queen帶來溫暖和豐厚的希望,正如他們對於生殖的崇拜。
再比如他們的衣服胸口部位的符號,如果仔細註意的話,有“ᛏ”、 “ᛟ”、 “ ᚨ”、 “ᚱ ᛞ”等,第一個符號象徵了男性力量,第三個則又是統治者的象徵,而最後兩個符號出現在女主角Dani的裙子上,則暗示著女主在故事中的經歷。如果喜愛這種“解謎游戲”般的符號植入,我想在觀看此片的過程中會非常的激動。
另一方面,片中的各種畫作以及室內裝飾暗示了諸多情節的發生。諸如吃帶有陰毛的食物,喝加入經血的茶,體現了這群人對於生殖的崇拜,為最後震撼的交媾儀式做鋪墊。之後的柱下舞蹈與火把燃屋也都被一一預告。一如《Hereditary》中的微縮景觀,導演真是相當執著於主動“劇透“這件事啊。
作為外來者的主角一行人作為新鮮血液被引入,又因為無法認同這裡的價值從而真正地融入這個群體(比如英國情侶的激烈反應)而被殘忍殺害。不管是對社區信仰的褻瀆(Mark對神樹小便),還是試圖以某種形式掠奪和輸送當地文化(Josh偷拍社區的宗教典籍或者是社會學的學生試圖就這個村落寫論文),這些試圖用看待“他者”的眼光評判當地文明的人,終歸難逃一死。
本片中的邪教徒,所追求的像是一種整體化,或者類似公社的理念,他們打破了家庭為單位的界限,追求同質,思想滲透,追求整齊的秩序,他們有一致的服裝、一致的思想。於是本片的又一個沖突來源便是主角這群“闖入者”。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例如Mark的幼稚與不成熟、Christian的迷茫、Josh的狡猾等。於是因為無法融入,他們的死亡無論如何都是註定的。邪教徒目的有三個:一個是借種,這個鄉村內部近親不能互相通婚,會產生癡呆兒,所以要定期找來外人借種,逼迫他們交配;另一個是吸納新成員。第三個就是祭祀,也就是活人祭。90年一次,9個人燒死掉。(已經死的做成人皮袋子)主角一行人,從騙進了這個村子起,就只有兩條路,要麽被拿去祭祀,要麽被吸納。
邪教徒把人的一生分為春夏秋冬四季。一季18年。也就是72歲的時候,四季就走完了。Dani他們問,那四季走完了之後會怎麽樣?做了個劃脖子死掉的手勢,女主他們以為他開玩笑。沒想到第二天村子裏9天的儀式正式開始,第一天就是兩個72歲的老人,從懸崖上跳下去自殺,而其他人就在下面觀摩。
日本有部特別出名的電影,叫《楢山節考》,也是把沒有勞動力的老人背到山上等死的故事。美其言山神會照顧老人,其實就是等死。在過去的歷史裏,生產力不足以養活人口的時候,這種遺棄老人,送老人等死的文化,可以說遍布所有文明。然而如今的邪教,還在搞這種無謂的犧牲,為的只是控制人心。在北歐文化中,3是個好數,9是個大圓滿的數。所以72也好18也好,都是9的倍數。90年一次大獻祭,要找9個人犧牲。其中就包括自己村子的這兩個老人;另外,還有兩個志願者,自願獻給神,最後被活活燒死的那一刻,才開始慘叫。而另外5個,都是村子外面騙回來的。
當Dani因為無法接受Christian與它人發生性行為,再加上她內心一直以來的創傷,導致她精神崩潰,而趕來安慰她的村落女性們,並未給予Dani擁抱或是安慰,而是跟著Dani一起痛哭,仿佛她的痛被共用到了她們的身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她們都是一樣的個體。這種駭人的詭異感,不斷的傳遞,強烈的共情也將觀眾深深震撼。
電影裏出現了好幾次“共情”的情節,比如跳舞、狂歡、嗑藥。女主就是通過贏得了跳舞比賽,而最終被確認吸納進組織。他們跳舞的方法,其實就是縱欲和共情。這不僅是邪教,也是心理行為和社會心理學一個著名的研究。
古時候的人怎麽排除孤獨?就是集體嗑藥(草藥),然後喝酒,圍著篝火跳舞、縱欲。雖然這是一種來自消費的快樂,而不是成熟獨立的快樂,但因為處在集體之中,所以可以極強的排除孤獨感空虛感。現在的消費主義,縱欲、占有欲,其實也包含如此原理,但是因為少了集體的狂歡,所以少了一種歸屬感。不如直接嗑藥來產生幻覺。
所以粉絲文化,飯圈為什麽吸引人?因為粉絲文化是消費、占有、集體歸屬、偶像崇拜融為一體的,所以特別吸引人。特別給人一種幸福感和安全感。但是這種歸屬感是網絡化的,是虛無的,和圍著篝火跳舞不一樣,所以劃不來。人們基本上,是通過幻覺,來排除孤獨。還有各種音樂節、電音節,也是包含類似的原理來發泄情緒和縱欲。當然還有藝術。
電影最後,女主嚎啕大哭,周圍的人都和她一起哭,一起嚎叫。這就是共情的手段,純情緒發泄,而且是陪著你發泄。心理咨詢師其實也一樣,接待求助者,一開始就是共情建立聯系,安慰、傾聽,然後慢慢給出建議。因為直接給出建議沒用,人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陪著你一起哭,關系來的緊密。所以那些邊緣的人,才會被邪教吸引,緩解痛苦,找到集體歸屬。共情之後,女主也就加入組織了,放棄了所有思考,放棄了文明世界,回歸野蠻的懷抱。
村子裏還有一本聖經,特別諷刺,筆者覺得真的是畫龍點睛的存在。而這本聖經,是這個信仰的指導,裏面用各種符號來記錄情緒,也就是說,書裏沒有道理、沒有理性,全是符號表達情緒。那麽誰來負責記錄這些情緒呢?─ 一個近親通婚生出來的癡呆兒。也就是說,村子會定期制造一個有缺陷的人,純粹的沒有理性和文明,由他來記錄所有的情緒,引導全村的人。
宗教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神的崇拜和傳播,這是非理性的;一部分是哲理性的人生教條,這是思考性的,理性的。學習哲理的部分,就是筆者對所有宗教的感興趣的部分。但是你想想,如果一個組織沒有理性,純情緒輸出,可怕不?
電影裏映射了非常多真實的邪惡組織的元素,看看他們的記錄,就覺得簡直不可理喻。而真正恐怖的,是失了理智的人心。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一個鮮花爛漫,陽光美好,世外桃源的地方,一群情緒飽滿的人,做著世上最可怕的事。這種恐怖片有爭議,但也有點意思。
同時也正是因為Dani所經歷的一切,以及她內心深處的某種瘋狂,她在這個地方活了下來,並成為最後的Queen。並在最後的燃燒儀式中徹底融入,在疊化鏡頭中以一個耐人尋味的笑容結束。
所以本片所意圖探討的可以理解為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衝突,主角是遭受現代文明創傷的人(因為現代個體內心的高牆),於是最終回歸了這種“傳統文明”。盡管它是邪惡的、詭異的,但電影內容畢竟只是表面和象徵,內在能傳達給我們的,才是值得思索。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與其說是恐怖片,不如說是邪教科普片 ─ 沒有鬼,沒有嚇人的畫面,甚至沒有夜景,全是白天的戲。導演的意圖,就在於拍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白天,一個世外桃源風景獨美的村莊,一群看上去樸素美好,陽光快樂的人是怎麽行使邪教的罪惡,怎麽給人洗腦。
電影開頭氣氛就很詭異,更是用了一段倒置的鏡頭,來進入正題。簡單來說,就是表面看似美好,背後其實毛骨悚然,驚世駭俗。導演把北歐諸多的邪教元素,雜糅在一起。又把邪教吸納、洗腦一個人的過程,一點點的拍給你看。
在去年,他憑借著處女長片《Hereditary》(宿怨)驚艷亮相聖丹斯電影節。看過此片的觀眾都會感受到此片與近來充斥的電影所完全不同的風格,細致的情節鋪陳、對角色的認真塑造、不追求驚嚇而著力於氛圍,都讓該片成為去年的一匹大黑馬,得到了一片好評。僅時隔一年,他就帶著新片《Midsommar》(仲夏魘)回歸,來勢洶洶。從前期海報與預告就開始弔足了胃口。隨即在爛番茄拿到了83%的新鮮度以及IMDb 7.3分。
本作的氛圍與他的前作截然不同。如果說前作意圖塑造原生家庭的黑暗,場景大量在室內以及黑夜環境下發生。那麼本片則在著力於一個“孤兒”的邪教重生,場景大量在室外,且是一個明媚的仲夏季節。從基調上開始,就註定了本片的特別,在營造“恐怖”感上,對導演也是一次相當具有難度的挑戰。
故事從主角Dani的家庭遭遇意外的序幕開始:她的妹妹精神崩潰,殺死了她的父母,並吸尾氣自殺了。同時引入了他的男朋友Christian與他的一眾朋友,並就此踏上了瑞典之旅。
序章的主要功能是介紹人物,並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內容提供一個源動力。與此同時,這部分也給出了豐富的信息:女主的狀態是孤獨且悲傷的,缺乏安全感的,並且隱約中帶著些許神志不清。而他的男友同樣也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可以說,正是這種糾結的境地才會導致意外的產生,因此後面種種詭異的事件則來的更加順理成章。導演將他精密的細節鋪陳這一優點成功的延續了下來。
序章結束之後,是一個連續的開車行進部分,在這裡出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180°顛倒鏡頭,不僅象徵之後故事的詭異展開,也似乎在暗示一切都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更可能隱藏著豐富的多面性。而本片的發展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一切都存在著強烈的反差。
其後的故事,則更像是一則童話,只不過不那麼“美好”。這是個錶面如同世外桃源的村落Hårga,隨著主角一行人的步入,一切都開始慢慢變得詭異起來,內核也慢慢清晰起來。在視覺風格上,導演可能很大程度上參考了1973年的英國影片《The Wicker Man》。諸如在草地上的儀式,以及那種狂熱的信仰。
在極其重口味的血腥場面之外,本片呈現的世界卻是個由綠與黃所構成的和煦秩序的世界。在攝影機幾近過曝的拍攝手法下,溫暖的扭曲。在多人調度鏡頭上,各種規矩構圖以及對於幾何圖案(尤其是三角形)的捕捉下,越發的覺得寒氣透骨。甚至看完此片,再去看那些絢爛盛開的鮮花,都心有餘悸起來。具體到文本上,導演構築了大量的細節,來讓觀眾相信這一切似乎真的存在。無論從場景設計到服裝設計再到片中涉及到的諸多符號。都有所取材於北歐歷史或者北歐神話。
比如:老教徒在懸崖跳下自殺的儀式,是全片的第一個小高潮,相當駭人且尺度極大。這項儀式在電影裡叫做attestupa,而這個名稱是瑞典許多懸崖的名字,在古代瑞典,當年老者無法照顧自己時,就會在attestupa懸崖上跳崖自殺。
比如:May Day則是一個被古歐洲普遍慶祝春天的一個節日,用來紀念May Queen戰勝了Dark Queen或者Winter queen帶來溫暖和豐厚的希望,正如他們對於生殖的崇拜。
再比如他們的衣服胸口部位的符號,如果仔細註意的話,有“ᛏ”、 “ᛟ”、 “ ᚨ”、 “ᚱ ᛞ”等,第一個符號象徵了男性力量,第三個則又是統治者的象徵,而最後兩個符號出現在女主角Dani的裙子上,則暗示著女主在故事中的經歷。如果喜愛這種“解謎游戲”般的符號植入,我想在觀看此片的過程中會非常的激動。
另一方面,片中的各種畫作以及室內裝飾暗示了諸多情節的發生。諸如吃帶有陰毛的食物,喝加入經血的茶,體現了這群人對於生殖的崇拜,為最後震撼的交媾儀式做鋪墊。之後的柱下舞蹈與火把燃屋也都被一一預告。一如《Hereditary》中的微縮景觀,導演真是相當執著於主動“劇透“這件事啊。
作為外來者的主角一行人作為新鮮血液被引入,又因為無法認同這裡的價值從而真正地融入這個群體(比如英國情侶的激烈反應)而被殘忍殺害。不管是對社區信仰的褻瀆(Mark對神樹小便),還是試圖以某種形式掠奪和輸送當地文化(Josh偷拍社區的宗教典籍或者是社會學的學生試圖就這個村落寫論文),這些試圖用看待“他者”的眼光評判當地文明的人,終歸難逃一死。
本片中的邪教徒,所追求的像是一種整體化,或者類似公社的理念,他們打破了家庭為單位的界限,追求同質,思想滲透,追求整齊的秩序,他們有一致的服裝、一致的思想。於是本片的又一個沖突來源便是主角這群“闖入者”。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例如Mark的幼稚與不成熟、Christian的迷茫、Josh的狡猾等。於是因為無法融入,他們的死亡無論如何都是註定的。邪教徒目的有三個:一個是借種,這個鄉村內部近親不能互相通婚,會產生癡呆兒,所以要定期找來外人借種,逼迫他們交配;另一個是吸納新成員。第三個就是祭祀,也就是活人祭。90年一次,9個人燒死掉。(已經死的做成人皮袋子)主角一行人,從騙進了這個村子起,就只有兩條路,要麽被拿去祭祀,要麽被吸納。
邪教徒把人的一生分為春夏秋冬四季。一季18年。也就是72歲的時候,四季就走完了。Dani他們問,那四季走完了之後會怎麽樣?做了個劃脖子死掉的手勢,女主他們以為他開玩笑。沒想到第二天村子裏9天的儀式正式開始,第一天就是兩個72歲的老人,從懸崖上跳下去自殺,而其他人就在下面觀摩。
日本有部特別出名的電影,叫《楢山節考》,也是把沒有勞動力的老人背到山上等死的故事。美其言山神會照顧老人,其實就是等死。在過去的歷史裏,生產力不足以養活人口的時候,這種遺棄老人,送老人等死的文化,可以說遍布所有文明。然而如今的邪教,還在搞這種無謂的犧牲,為的只是控制人心。在北歐文化中,3是個好數,9是個大圓滿的數。所以72也好18也好,都是9的倍數。90年一次大獻祭,要找9個人犧牲。其中就包括自己村子的這兩個老人;另外,還有兩個志願者,自願獻給神,最後被活活燒死的那一刻,才開始慘叫。而另外5個,都是村子外面騙回來的。
當Dani因為無法接受Christian與它人發生性行為,再加上她內心一直以來的創傷,導致她精神崩潰,而趕來安慰她的村落女性們,並未給予Dani擁抱或是安慰,而是跟著Dani一起痛哭,仿佛她的痛被共用到了她們的身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她們都是一樣的個體。這種駭人的詭異感,不斷的傳遞,強烈的共情也將觀眾深深震撼。
電影裏出現了好幾次“共情”的情節,比如跳舞、狂歡、嗑藥。女主就是通過贏得了跳舞比賽,而最終被確認吸納進組織。他們跳舞的方法,其實就是縱欲和共情。這不僅是邪教,也是心理行為和社會心理學一個著名的研究。
古時候的人怎麽排除孤獨?就是集體嗑藥(草藥),然後喝酒,圍著篝火跳舞、縱欲。雖然這是一種來自消費的快樂,而不是成熟獨立的快樂,但因為處在集體之中,所以可以極強的排除孤獨感空虛感。現在的消費主義,縱欲、占有欲,其實也包含如此原理,但是因為少了集體的狂歡,所以少了一種歸屬感。不如直接嗑藥來產生幻覺。
所以粉絲文化,飯圈為什麽吸引人?因為粉絲文化是消費、占有、集體歸屬、偶像崇拜融為一體的,所以特別吸引人。特別給人一種幸福感和安全感。但是這種歸屬感是網絡化的,是虛無的,和圍著篝火跳舞不一樣,所以劃不來。人們基本上,是通過幻覺,來排除孤獨。還有各種音樂節、電音節,也是包含類似的原理來發泄情緒和縱欲。當然還有藝術。
電影最後,女主嚎啕大哭,周圍的人都和她一起哭,一起嚎叫。這就是共情的手段,純情緒發泄,而且是陪著你發泄。心理咨詢師其實也一樣,接待求助者,一開始就是共情建立聯系,安慰、傾聽,然後慢慢給出建議。因為直接給出建議沒用,人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陪著你一起哭,關系來的緊密。所以那些邊緣的人,才會被邪教吸引,緩解痛苦,找到集體歸屬。共情之後,女主也就加入組織了,放棄了所有思考,放棄了文明世界,回歸野蠻的懷抱。
村子裏還有一本聖經,特別諷刺,筆者覺得真的是畫龍點睛的存在。而這本聖經,是這個信仰的指導,裏面用各種符號來記錄情緒,也就是說,書裏沒有道理、沒有理性,全是符號表達情緒。那麽誰來負責記錄這些情緒呢?─ 一個近親通婚生出來的癡呆兒。也就是說,村子會定期制造一個有缺陷的人,純粹的沒有理性和文明,由他來記錄所有的情緒,引導全村的人。
宗教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神的崇拜和傳播,這是非理性的;一部分是哲理性的人生教條,這是思考性的,理性的。學習哲理的部分,就是筆者對所有宗教的感興趣的部分。但是你想想,如果一個組織沒有理性,純情緒輸出,可怕不?
電影裏映射了非常多真實的邪惡組織的元素,看看他們的記錄,就覺得簡直不可理喻。而真正恐怖的,是失了理智的人心。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一個鮮花爛漫,陽光美好,世外桃源的地方,一群情緒飽滿的人,做著世上最可怕的事。這種恐怖片有爭議,但也有點意思。
同時也正是因為Dani所經歷的一切,以及她內心深處的某種瘋狂,她在這個地方活了下來,並成為最後的Queen。並在最後的燃燒儀式中徹底融入,在疊化鏡頭中以一個耐人尋味的笑容結束。
所以本片所意圖探討的可以理解為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衝突,主角是遭受現代文明創傷的人(因為現代個體內心的高牆),於是最終回歸了這種“傳統文明”。盡管它是邪惡的、詭異的,但電影內容畢竟只是表面和象徵,內在能傳達給我們的,才是值得思索。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