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nd, Explained》─ 多點認識自己

其實在近些年各類媒體的科普之下,我們對大腦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祛魅了,但是學者對大腦的研究卻沒有就此止步,《腦內解碼》每集的時長在20分鐘左右,短小精悍;而這部紀錄片每集都有一個主題,分別是記憶、夢境、焦慮、正念、迷幻。


記 憶
或許大多數人會認為記憶是對過去的事情的完美覆刻,但實際上你的記憶就像假酒,一喝就上頭,從大腦的結構上來看,記憶並不是儲存在特定的位置,因為記憶並不止是記憶,它其實包括了很多感覺。

所謂的回憶其實是把經歷時的感覺進行分解,在回憶時再進行重組的操作,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在經歷某些重大事件時,許多的細節在日後隨著時間流逝而發生潛移默化,自己卻仍然堅信的原因。記憶的不可靠性,可以借由一個實驗更進一步的了解。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編造了一些青少年可能犯的罪行,讓他們記住,接著再不斷的對他們進行誘導性的提問,結果有七成的實驗對象認為自己確實犯下了這些罪行,甚至還自行腦補出了細節,使這些記憶更加豐富真實。

記憶雖然不怎麽可靠,但是卻能夠連接回憶與未來,它能夠通過這些碎片拼接出未來的幻想,這能夠幫助我們產生願景。回憶的存在和未來的聯想,同樣也是自我意識產生的重要基礎。


創造了三項健力士紀錄的記憶大師,回答了一位熱心觀眾的提問:「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少喝點酒,健康生活。」

她說的這些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記憶,要說比較實用的方法也有:
一是情感。因為當我們有情感經歷的時候,大腦中海馬體的鄰居杏仁核就會活躍起來,於是它影響了海馬體,使其進行正向調節,從而使我們形成更加詳細、強烈的記憶。

二是地點。在海馬體中存在某種「地點細胞」,它與各個地點相連接,隨著地點的轉移,這些細胞就會激活,當你回憶時,它們就會進行快速連續的驅動。

三是故事。將一連串無意義的數字,賦予它們存在和被記住的意義,以自己獨特的代碼,運用聯想,形成故事。故事,就是記憶。


夢 境
第二集夢境所講的概括起來,無非就是夢境是情感和記憶的加工、做夢的時候理性邏輯降低、眼動快速睡眠、清醒夢之類的老生常談的東西。因為夢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自然對它的興趣會大一些,於是各類對夢境的科普也隨之出現。


對於夢境,大多數人不陌生,也對它有明確的認知。而很多研究是已經有了結果,卻沒有被大眾所知的。

焦 慮
第三集的焦慮,應該是大部分人比較感興趣的一個主題。片中說,焦慮大概能夠分為四種:

一是「災難焦慮」,害怕不幸的事情發生。比如害怕分離、害怕自己傷害親人、害怕被鯊魚吃掉等等。

二是「社交焦慮」,這種在社交中害怕被監視和評判的持續性恐懼,會使人慢慢衰弱,比較嚴重的表征是在特定情況下無法開口說話的選擇性緘默癥。
三是「失控焦慮」,害怕失控,同時伴有恐慌。它會讓你擔心某些場景會觸發負面情緒,於是刻意避開某些場合。

四是「不確定性焦慮」,它的表現形式包括強迫症(OCD),必須重覆某些行為特定的次數,或者無法將某個想法驅除等等。


不要看完這四種分類,就覺得自己是焦慮患者了。

分清焦慮情緒和焦慮症還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們都能讓你很難受;焦慮情緒是一種危機意識,也可以說是生存本能。而焦慮癥是一種廣泛性的焦慮障礙,經常性的和恐慌一起出現。兩者最直接的區別在於,焦慮情緒是爆發一陣子的衝刺型選手,焦慮症是能讓你焦慮六個月以上都輕輕松松的持久型選手。


焦慮是非常常見的精神疾病,大概30%的人都會受到焦慮的嚴重影響。那麽,它是從何而來的呢?

一種可能是因為遺傳,如果你的直系親屬患有焦慮,你大概率也會有焦慮,還有一種可能是身體內血清素的含量,有研究認為它的不平衡導致了焦慮;另外還有研究表明,有抑鬱症的人通常也會焦慮,但這兩者究竟有何關聯尚未可知。

除此之外,一些慘痛的經歷也會導致焦慮,像是小時候被大白鯊的電影嚇到過,於是將鯊魚和水聯系起來,對水相關的事物會產生恐懼,大多數人面對焦慮的處理辦法是置之不理,而不是就醫尋求幫助,不過相較於老一輩的人,年輕人似乎更認為尋求幫助是一種勇敢的體現,這是一種進步。


現在很多文章在制造焦慮,也有很多看似很科學的數據支撐著「網絡導致焦慮」這一觀點,我們好像陷入某種「焦慮流行病」的麻煩當中了,但很難說焦慮真的和網絡的發展有關系,因為我們定義和研究焦慮的方式一直在變化。

對於焦慮癥的治療手段有服藥、鍛煉、冥想、綜合治療等等,這些手段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各有不同,像是服藥的話,某些藥性強烈的藥物確實能夠很好的緩解焦慮,但同時它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顫抖、增加體重等等,可這些治療手段並不能真正的「治好」焦慮,它只能緩解輔助。

片中還介紹了一種主流的治療方式—「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通過和治療師聊天談話,改變消極的想法和行為模式。


對於焦慮症患者,「暴露治療」是比較常用的一個手段。制造某些場景來激發恐懼,直到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可以控制這種恐懼的想法,進而把這種連接給切斷。其實我們也許沒辦法治愈焦慮,但是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如何經歷焦慮,建立起一個有效的支撐系統,告訴自己可以挺過去,達到和焦慮的共生,可能是更切合實際的做法。

正 念
第四集的正念冥想是冥想中的一個分支,片中說明了它的緣由和發展,在這裏就不贅述了。


許多人第一次接觸正念冥想的時候,是很懷疑的:什麽?你和我說只要註意自己的呼吸就可以改變大腦變得更好?開什麽玩笑?

事實上,冥想確實能影響大腦功能區的活躍。很多時候,大部分是不知道自己思維在做些什麽,我們被周圍的各種東西所吸引,做出自己渾然不覺的事情,再由此產生反應。

正念冥想能夠讓你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到底在做些什麽,進行正念冥想能夠改變我們與自身情感的互動關系,進而改變我們和世界的互動關系。這個世界可能很糟糕,你改變不了你的處境,但是你可以改變你和它的關系,這就是正念冥想的作用所在;在高度緊張時,它會成為很好的工具。在作出重大決定時,它也能給予你更多的選擇。


冥想的另一個作用是能夠降低自我的死板性,跳出自我局限。我們的自我感來自我們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這形成了一種預設模式網絡。焦慮和抑鬱症患者的預設是非常強的,而冥想能有效減弱這種功能,這也是冥想對治療它們有效的原因之一。

冥想是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它需要你不斷的去鍛煉,就像一種運動一樣。

迷 幻
服用迷幻藥之後,腦部會產生什麼變化?在這趟旅程中領會開啟覺知、 萬物合一與自性超脫,探討改變精神的藥物有何歷史及效果。這裏說的是非成癮性的處方藥,由專業的醫生用來做醫療。

譬如讓身患癌症的患者,對死亡的焦慮狀況緩解,使他們更平靜,並且這種效果持續的時間長達六個月之久。不論是吸煙酗酒,還是焦慮抑郁,本質上都是一種成癮行為,一種固定的行為/思維習慣,而某些藥物可以幫助人體去克服。當然,雖然是非成癮性,但也需要醫生來把控劑量,嚴格按照有關規定。

而且在臨床實驗之外,藥物的獨特性,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算特別成熟。在此也再次警告,不能離開醫生的指導和規定,一切都要尊重專業的學術研究。而不是網上的營銷和民間科學。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比較基礎向的入門科普短紀錄片,優質的動畫、舒服的配音以及適宜的時長,當然還有石頭姐的旁白。雖說沒有什麽非常新穎的知識,但動畫表現力不錯,內容又嚴謹充實,實用性和科普性兼顧,信息量也適中,對於入門選手來說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科普。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