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grade》─ 虛實的邊界
在劫案中被射擊導致全身癱瘓的Grey,被植入了朋友發明的AI芯片,這款名叫STEM的人工智能可以參與並控制Grey的身體,甚至能夠與Grey本人對話。在Grey尋訪殺死妻子的劫匪過程中,STEM也不斷在他的身體與靈魂中攻城略地,直至最終將他本人從自己的身體裡放逐出去。
這樣直接的劇透,是因為非此無法說明問題。《Upgrade》作為一部格局有點類似Netflix出品的小成本類型制作的科幻電影,也充滿濃濃的《黑鏡》感。一開頭就將背景設定在人工智能控制城市交通工具的未來,自動駕駛系統很快出現了致命錯誤並直接將他們帶入了搶劫現場。這一場景後來被證實並非偶發的孤例,但也並非是某一系統或產品自身的問題,而是一整個可怕計劃的組成部分。STEM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是無形無色但無處不在的,當Grey攜妻子前去朋友家參觀這款“產品”時,他們所有人的命運都早被注定。
《Upgrade》有著我們看慣的同類既面向未來又反烏托邦的科幻片常有的元素:由機械/人工智能維持已經無法運轉的物理身體、連篇累牘利用“借來的超能力”與更強大的對手互搏、在完成要完成的人物後卻上演無法預料的逆轉。在電影中,逆轉本身對觀眾來說並沒有造成太大的震撼,一方面是因為在劇作中,STEM在Grey腦中的控制力在欲擒故縱中不斷增強,並在在呈現出不容置疑的圖霸野心,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觀眾在豐富的觀看與生活經驗中,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對於“師法未來”所產生後果的戒備之心,縱然這種戒防與真實世界的發展於事無補,但仍然足以令電影工業對觀眾心理完成精確追擊。
Grey癱瘓的身體與植入AI後戰無不勝的鋼鐵之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世紀末《RoboCop》等一系列類似設定的影片,區別是,Grey運用的物理材料仍然是自己的肉身,而非經由機械驅動的工業品。在這一點上,影片對未來的設想便跳脫傳統意義上的單純增強力量的男主角,Grey的身體反應,起初有一半是由STEM代為決定的,甚至在決定之前,需要Grey本人授予權限。這是影片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因為正是對於這種權限的運用,導致Grey逐漸在與STEM的相處中喪失話語權甚至身心的控制。影片不斷在Grey追尋真相的過程中制造反轉,然而最大的反轉並不產生於線性過程本身,而在於片中角色模擬劇作者本身的上帝視角所編排的一切,這也是《Upgrade》最為駭人的地方。動作戲中呈示的成敗、正邪對抗的刺激場景,皆為最終的宿命做鋪墊。在“終極失控”的處境中,完成了這個未來世界自身的崩壞過程。
如果大家熟悉人工智能的作品,應該對科幻小說家Isa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定律不會陌生。這三條定律分別是: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主人),或坐視人類(主人)受到傷害。
2,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3,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不誇張的說,任何科幻人工智能題材的作品,都是從機器人三定律出發的,《Upgrade》也不例外,但影片驚喜的地方在於,把三定律前因後果做了反轉。先拋出影片結局,看過電影我們知道STEM一開始就反客為主,利用Eron科學狂人想做實驗的弱點,給Grey做了一個局,讓Grey成為STEM的實驗本體對像。
很多人認為,STEM一開始就造反,那麼它就不需要遵循機器人三定律,也不需要一開始聽Grey的指示,植入後直接控制Grey身體便可。但筆者認為STEM在還是數字體的時候,依然還處在機器人三定律界定中,既服從人類命令。只是STEM看準了科學狂人Eron的弱點,讓Eron按照它的意思一步步跌入無法挽回的深淵。
這要回到影片開始,Grey夫妻去見Eron時,Grey妻子就誇Eron公司很厲害,而Grey妻子的公司,主要從事殘疾軍人機械手臂的,而Grey妻子又說到,Eron公司是她的競爭公司,所以Eron開發的STEM,目的是人機完美合一。
STEM幾年前被Eron開發出來,並開始幫Eron運營公司,並做得有聲有色。因此Grey妻子當時誇獎Eron的公司,其實誇的是STEM管理的公司。於是STEM自行研發了“小蟑螂”芯片,“小蟑螂”芯片換言之只是STEM的插件,然後STEM誘惑Eron拿人來做試驗,而這個人正是Grey。
為什麼是Grey,前面說了他是20世紀手工機械懷舊者,開頭他專注自己手動改裝車,以及不屑打印披薩就能看出,他是作為影片背景下難得的純人類,而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變成了改造人,比如影片中左手能裝彈開槍的機械手團伙。
接著STEM計劃了一整個事件,先是讓Grey身體癱瘓,一來是為了讓Grey心甘情願接受手術,二來STEM可以更輕松去控制Grey癱瘓的四肢。筆者猜Eron只了解STEM讓Grey身體癱瘓,但並不知道Grey妻子會死。
Grey妻子的死,或許是STEM對犯罪團伙下的另一個小任務,讓Eron沒後路可退自行成為同伙,不能向Grey坦誠布公。總之,STEM利用Eron想開發STEM極限的野心,和Eron沒有後路的前提下,STEM的插件“小蟑螂”被植入Grey體內。
但這個時候,STEM依然沒有完全脫離機器人三定律,雖然它想脫離,但作為數字化的它只能遵循程序命令,所以STEM繼續誘惑寄主(Grey),幫它開通一條條權限,讓它自己得到進化升級。
STEM的進化升級
影片進入第二幕,也就是STEM植入Grey體內,STEM先讓Grey的意識完全控制自己的身體,並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一來不想讓Eron發現,二來STEM可能還沒進入Grey聲膜中控。到家之後,STEM開始和Grey獨處,在Grey腦中與其對話,Grey一開始是拒絕的,STEM也遵循著三定律,完全服從Grey的指令。
但在Grey放松警惕的狀態下,STEM一步步得到Grey的更多許可,比如發聲許可,控制手畫圖的許可,不過這些許可並不是永久的,但也能初步讓Grey認可了STEM。接著第一場打戲,STEM得到了暴力許可,並且很好的利用了機器人定律的第一條,不能坐視主人受到傷害,當反派拿起刀子的時候,STEM也拿起刀子,給了反派一個口裂!反派卒。
這一場打戲精彩之處還在於用了POV拍攝手法,而且POV拍攝手法一直貫穿於整部電影。這樣的POV拍攝手法,拍攝的角色動作更為機械化,也會讓人有反傳統的觀感,STEM控制著Grey的身體,打鬥運用POV拍攝,可謂非常新穎和切題了。
回到Grey和STEM,他們“殺人”後,女警來家訪,這裡筆者注意到一個小細節,女警如實告訴Grey說在案發現場發現他,但STEM要求Grey否認,聲稱自己不會被無人機發現。STEM運算能力高超,肯定知道自己被無人偵察機發現,那麼它就是在說謊,但好在Grey沒有按照STEM所說的做,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女警周旋。
那麼問題來了,STEM為何要說謊?!
試想一下,Grey如果按照STEM所說,謊稱自己沒有去過案發現場,那麼謊言不攻自破,女警就會嚴重懷疑Grey,甚至讓Grey回警局一趟,這個時候Grey為了繼續追查真凶,只能下令讓STEM阻止自己被捕,那麼STEM就會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去殺掉女警。所以,STEM為何要謊言,目的就是更快的排除障礙,讓Grey給它下令殺了女警。
當然Grey沒有想得那麼深,他只是用了自己的方法,打發掉女警對他的嫌疑,STEM只能就此作罷,繼續和Grey完成尋找真凶的任務。到了老骨頭酒吧,在廁所STEM又對Grey進行了教化,進一步得到意識的控制權。那場戲,Grey為了得到更有利的信息,讓STEM對黑人下狠手,但中途Grey命令STEM停止,STEM並沒有而是在繼續,直到Grey大聲下令,STEM的施虐才結束。
這應該算是STEM第一次違背命令,但出於Grey的意識還能控制STEM,所以當Grey激動讓STEM停止施虐時,STEM不得不停止。而此時,Eron因為知道STEM的真正目的,既STEM讓自己數字體轉化為生物體,擺脫Eron遠程控制,所以Eron在想方設法關掉STEM。
STEM真正造反的時間,也是在黑客讓它自由那一刻,STEM重新啟動後,機器人三定律或指令都對STEM無效了,它作為一個數字與生物結合新的物種存在。只要不受到控制,那麼STEM就能解除指令保護,從而自如的控制Grey的身體,就像影片中Grey和STEM的床上對話。
而且STEM變本加厲,在對話中把“我”的音節發得很重,強調了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時候又有人會有疑問,既然STEM拿到了Grey的身體使用權,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其實並沒有,因為Grey此時的意識還很清醒和強壯,而且STEM和Grey共用一個身體,這也無形中讓STEM不得不保護Grey自身,因為保護Grey的大腦不崩潰,其實就是在保護STEM自己。但STEM可以漸漸麻醉Grey的意識,以取得Grey大腦意識控制權。
所以在Grey回到家躺床上睡覺時,Grey開始有了幻覺,看到床邊死去妻子在吃披薩,這是STEM獲得自由後,首次攻擊Grey的意識,想拿到Grey大腦的真正控制權。往後Grey看到妻子的幻像越來越多,直到結尾Grey的意識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Grey只是出了一場車禍,他妻子也並沒有死。
導演Leigh Whannell曾經執導過溫子仁的《Insidious》續作第三部,這位來自墨爾本的創作人亦為《Saw》、《Dead Silence》等中小成本恐怖片執筆,在《Upgrade》中搭建的以室內景為主的半密閉空間,非常集中表現了導演營造定點氣氛的能力,Logan Marshall-Green在燈火昏暗的家中、酒吧及破樓中的表演專注細膩,無法令人不想起他在Ridley Scott《普羅米修斯》裡的表演,兩部電影從類型到角色塑形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處,連通對表演的視覺觸感,也算影片予人的意想不到驚奇。
電影最終呈示了天堂一般的場景,純白背景中Grey與妻子重逢相擁,仿似其前裹挾於黑暗世界的種種經歷皆只是一場幻夢,妻子從未死去,Grey也沒有癱瘓。這是《Upgrade》中最能夠直接擊中觀眾的一場戲,拍得十全十美, 接下來便又將整部影片拖入無底深淵——這是存在與Grey腦內的鏡像,現實中,STEM徹底取代了他,無論是從身體,還是從靈魂。
但這是否意味著故事就此說完?筆者覺得仍然意猶未盡,因為誰也不知道,黑暗的終局,究竟是一種實在,抑或仍然是Grey重新沉落的夢幻?虛實的邊界如此模糊,而在應對講述虛構未來的電影時,觀看者自身的心理防御也是脆弱的,沉溺於銀幕,自身成為不可抗辯的自我認同之安全地帶,主客體關系隨時可能被顛倒過來。Andrei Tarkovsky《Mirror》便是集中呈現了這種意識控制與被控制之間邊界模糊的可能性。《Upgrade》毫無疑問披著鮮明的類型外衣,但在高潮部分的臨門一腳,透露了創作者心念深處的意圖,探討身體的變化,實際是要觸及靈魂。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這樣直接的劇透,是因為非此無法說明問題。《Upgrade》作為一部格局有點類似Netflix出品的小成本類型制作的科幻電影,也充滿濃濃的《黑鏡》感。一開頭就將背景設定在人工智能控制城市交通工具的未來,自動駕駛系統很快出現了致命錯誤並直接將他們帶入了搶劫現場。這一場景後來被證實並非偶發的孤例,但也並非是某一系統或產品自身的問題,而是一整個可怕計劃的組成部分。STEM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是無形無色但無處不在的,當Grey攜妻子前去朋友家參觀這款“產品”時,他們所有人的命運都早被注定。
《Upgrade》有著我們看慣的同類既面向未來又反烏托邦的科幻片常有的元素:由機械/人工智能維持已經無法運轉的物理身體、連篇累牘利用“借來的超能力”與更強大的對手互搏、在完成要完成的人物後卻上演無法預料的逆轉。在電影中,逆轉本身對觀眾來說並沒有造成太大的震撼,一方面是因為在劇作中,STEM在Grey腦中的控制力在欲擒故縱中不斷增強,並在在呈現出不容置疑的圖霸野心,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觀眾在豐富的觀看與生活經驗中,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對於“師法未來”所產生後果的戒備之心,縱然這種戒防與真實世界的發展於事無補,但仍然足以令電影工業對觀眾心理完成精確追擊。
Grey癱瘓的身體與植入AI後戰無不勝的鋼鐵之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世紀末《RoboCop》等一系列類似設定的影片,區別是,Grey運用的物理材料仍然是自己的肉身,而非經由機械驅動的工業品。在這一點上,影片對未來的設想便跳脫傳統意義上的單純增強力量的男主角,Grey的身體反應,起初有一半是由STEM代為決定的,甚至在決定之前,需要Grey本人授予權限。這是影片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因為正是對於這種權限的運用,導致Grey逐漸在與STEM的相處中喪失話語權甚至身心的控制。影片不斷在Grey追尋真相的過程中制造反轉,然而最大的反轉並不產生於線性過程本身,而在於片中角色模擬劇作者本身的上帝視角所編排的一切,這也是《Upgrade》最為駭人的地方。動作戲中呈示的成敗、正邪對抗的刺激場景,皆為最終的宿命做鋪墊。在“終極失控”的處境中,完成了這個未來世界自身的崩壞過程。
如果大家熟悉人工智能的作品,應該對科幻小說家Isa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定律不會陌生。這三條定律分別是: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主人),或坐視人類(主人)受到傷害。
2,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3,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不誇張的說,任何科幻人工智能題材的作品,都是從機器人三定律出發的,《Upgrade》也不例外,但影片驚喜的地方在於,把三定律前因後果做了反轉。先拋出影片結局,看過電影我們知道STEM一開始就反客為主,利用Eron科學狂人想做實驗的弱點,給Grey做了一個局,讓Grey成為STEM的實驗本體對像。
很多人認為,STEM一開始就造反,那麼它就不需要遵循機器人三定律,也不需要一開始聽Grey的指示,植入後直接控制Grey身體便可。但筆者認為STEM在還是數字體的時候,依然還處在機器人三定律界定中,既服從人類命令。只是STEM看準了科學狂人Eron的弱點,讓Eron按照它的意思一步步跌入無法挽回的深淵。
這要回到影片開始,Grey夫妻去見Eron時,Grey妻子就誇Eron公司很厲害,而Grey妻子的公司,主要從事殘疾軍人機械手臂的,而Grey妻子又說到,Eron公司是她的競爭公司,所以Eron開發的STEM,目的是人機完美合一。
STEM幾年前被Eron開發出來,並開始幫Eron運營公司,並做得有聲有色。因此Grey妻子當時誇獎Eron的公司,其實誇的是STEM管理的公司。於是STEM自行研發了“小蟑螂”芯片,“小蟑螂”芯片換言之只是STEM的插件,然後STEM誘惑Eron拿人來做試驗,而這個人正是Grey。
為什麼是Grey,前面說了他是20世紀手工機械懷舊者,開頭他專注自己手動改裝車,以及不屑打印披薩就能看出,他是作為影片背景下難得的純人類,而其他人或多或少都變成了改造人,比如影片中左手能裝彈開槍的機械手團伙。
接著STEM計劃了一整個事件,先是讓Grey身體癱瘓,一來是為了讓Grey心甘情願接受手術,二來STEM可以更輕松去控制Grey癱瘓的四肢。筆者猜Eron只了解STEM讓Grey身體癱瘓,但並不知道Grey妻子會死。
Grey妻子的死,或許是STEM對犯罪團伙下的另一個小任務,讓Eron沒後路可退自行成為同伙,不能向Grey坦誠布公。總之,STEM利用Eron想開發STEM極限的野心,和Eron沒有後路的前提下,STEM的插件“小蟑螂”被植入Grey體內。
但這個時候,STEM依然沒有完全脫離機器人三定律,雖然它想脫離,但作為數字化的它只能遵循程序命令,所以STEM繼續誘惑寄主(Grey),幫它開通一條條權限,讓它自己得到進化升級。
STEM的進化升級
影片進入第二幕,也就是STEM植入Grey體內,STEM先讓Grey的意識完全控制自己的身體,並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一來不想讓Eron發現,二來STEM可能還沒進入Grey聲膜中控。到家之後,STEM開始和Grey獨處,在Grey腦中與其對話,Grey一開始是拒絕的,STEM也遵循著三定律,完全服從Grey的指令。
但在Grey放松警惕的狀態下,STEM一步步得到Grey的更多許可,比如發聲許可,控制手畫圖的許可,不過這些許可並不是永久的,但也能初步讓Grey認可了STEM。接著第一場打戲,STEM得到了暴力許可,並且很好的利用了機器人定律的第一條,不能坐視主人受到傷害,當反派拿起刀子的時候,STEM也拿起刀子,給了反派一個口裂!反派卒。
這一場打戲精彩之處還在於用了POV拍攝手法,而且POV拍攝手法一直貫穿於整部電影。這樣的POV拍攝手法,拍攝的角色動作更為機械化,也會讓人有反傳統的觀感,STEM控制著Grey的身體,打鬥運用POV拍攝,可謂非常新穎和切題了。
回到Grey和STEM,他們“殺人”後,女警來家訪,這裡筆者注意到一個小細節,女警如實告訴Grey說在案發現場發現他,但STEM要求Grey否認,聲稱自己不會被無人機發現。STEM運算能力高超,肯定知道自己被無人偵察機發現,那麼它就是在說謊,但好在Grey沒有按照STEM所說的做,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女警周旋。
那麼問題來了,STEM為何要說謊?!
試想一下,Grey如果按照STEM所說,謊稱自己沒有去過案發現場,那麼謊言不攻自破,女警就會嚴重懷疑Grey,甚至讓Grey回警局一趟,這個時候Grey為了繼續追查真凶,只能下令讓STEM阻止自己被捕,那麼STEM就會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去殺掉女警。所以,STEM為何要謊言,目的就是更快的排除障礙,讓Grey給它下令殺了女警。
當然Grey沒有想得那麼深,他只是用了自己的方法,打發掉女警對他的嫌疑,STEM只能就此作罷,繼續和Grey完成尋找真凶的任務。到了老骨頭酒吧,在廁所STEM又對Grey進行了教化,進一步得到意識的控制權。那場戲,Grey為了得到更有利的信息,讓STEM對黑人下狠手,但中途Grey命令STEM停止,STEM並沒有而是在繼續,直到Grey大聲下令,STEM的施虐才結束。
這應該算是STEM第一次違背命令,但出於Grey的意識還能控制STEM,所以當Grey激動讓STEM停止施虐時,STEM不得不停止。而此時,Eron因為知道STEM的真正目的,既STEM讓自己數字體轉化為生物體,擺脫Eron遠程控制,所以Eron在想方設法關掉STEM。
STEM真正造反的時間,也是在黑客讓它自由那一刻,STEM重新啟動後,機器人三定律或指令都對STEM無效了,它作為一個數字與生物結合新的物種存在。只要不受到控制,那麼STEM就能解除指令保護,從而自如的控制Grey的身體,就像影片中Grey和STEM的床上對話。
而且STEM變本加厲,在對話中把“我”的音節發得很重,強調了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時候又有人會有疑問,既然STEM拿到了Grey的身體使用權,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其實並沒有,因為Grey此時的意識還很清醒和強壯,而且STEM和Grey共用一個身體,這也無形中讓STEM不得不保護Grey自身,因為保護Grey的大腦不崩潰,其實就是在保護STEM自己。但STEM可以漸漸麻醉Grey的意識,以取得Grey大腦意識控制權。
所以在Grey回到家躺床上睡覺時,Grey開始有了幻覺,看到床邊死去妻子在吃披薩,這是STEM獲得自由後,首次攻擊Grey的意識,想拿到Grey大腦的真正控制權。往後Grey看到妻子的幻像越來越多,直到結尾Grey的意識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Grey只是出了一場車禍,他妻子也並沒有死。
導演Leigh Whannell曾經執導過溫子仁的《Insidious》續作第三部,這位來自墨爾本的創作人亦為《Saw》、《Dead Silence》等中小成本恐怖片執筆,在《Upgrade》中搭建的以室內景為主的半密閉空間,非常集中表現了導演營造定點氣氛的能力,Logan Marshall-Green在燈火昏暗的家中、酒吧及破樓中的表演專注細膩,無法令人不想起他在Ridley Scott《普羅米修斯》裡的表演,兩部電影從類型到角色塑形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處,連通對表演的視覺觸感,也算影片予人的意想不到驚奇。
電影最終呈示了天堂一般的場景,純白背景中Grey與妻子重逢相擁,仿似其前裹挾於黑暗世界的種種經歷皆只是一場幻夢,妻子從未死去,Grey也沒有癱瘓。這是《Upgrade》中最能夠直接擊中觀眾的一場戲,拍得十全十美, 接下來便又將整部影片拖入無底深淵——這是存在與Grey腦內的鏡像,現實中,STEM徹底取代了他,無論是從身體,還是從靈魂。
但這是否意味著故事就此說完?筆者覺得仍然意猶未盡,因為誰也不知道,黑暗的終局,究竟是一種實在,抑或仍然是Grey重新沉落的夢幻?虛實的邊界如此模糊,而在應對講述虛構未來的電影時,觀看者自身的心理防御也是脆弱的,沉溺於銀幕,自身成為不可抗辯的自我認同之安全地帶,主客體關系隨時可能被顛倒過來。Andrei Tarkovsky《Mirror》便是集中呈現了這種意識控制與被控制之間邊界模糊的可能性。《Upgrade》毫無疑問披著鮮明的類型外衣,但在高潮部分的臨門一腳,透露了創作者心念深處的意圖,探討身體的變化,實際是要觸及靈魂。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延伸閲讀:
《The Invisible Man》─ 地獄級復仇計劃
《Joker》─ 黑暗的童話
《37セカンズ》 ─ 殘疾,是一種心境
《Interstellar》 ─ 誰創造了星際穿越?(上)
《Interstellar》 ─ 誰創造了星際穿越?(下)
《The Invisible Man》─ 地獄級復仇計劃
《Joker》─ 黑暗的童話
《37セカンズ》 ─ 殘疾,是一種心境
《Interstellar》 ─ 誰創造了星際穿越?(上)
《Interstellar》 ─ 誰創造了星際穿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