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ve New World》 ─ 共有,化一,安定
《美麗新世界》是影響世界最深的名著之一,是反烏托邦3部曲中筆者最喜歡的一本。提起《美麗新世界》,已經無須多言,作為科幻小說,你很難想象它是寫於1931年的。
它最少領先了世界50年,它已經是一個符號,一種文化。90年後的今天讀,它依然經典。由它改編的美劇,那自然是噱頭十足的。自從聽說這部劇開始,已經等了一年,終於昨天晚上刷完了全集。
第一季來說,優缺點都蠻明顯的,先來說設定。這部劇對沒讀過書的朋友,還是挺不友好的,並沒有一個背景設定介紹。
簡單概況一下背景:故事發生在未來2500年代,新倫敦的社會是一種全新的模式。首先,所有人都是試管嬰兒,沒有父母,沒有懷孕,沒有家庭,統一人工胚胎。性解放到極致,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挑選性伴侶,只要願意可以一天換一個。並且每天都有性狂歡party,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
沒有私人佔有,沒有個人慾望,沒有一對一的愛情關係。並且從胚胎時期,就被調試5個階層,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艾普希隆──也就是α、 β、Γ 、 ε、 ζ。
阿爾法是天生的領導,貝塔是天生的聰明人,主要從事科研等重要工作。伽馬是普通市民,做一些服務和行政工作。德爾塔和艾普希隆,就是最下層的體力勞動者,而且統一半軍事化管理,他們連說話都只能說單音節的詞,屬於智力偏低的。
而這些天賦和階層,都是從出生前,在胚胎時期就被調整好基因,出生後又反覆洗腦訓練出來的。(電擊、催眠、睡眠廣播等等)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階層是最好的,是對社會貢獻最大的,這就是被洗腦後的結果。社會極度發達,生老病死已經全部被攻克。就連嫉妒、離別、孤獨等等消極情緒,也全被解決。
人們每天都會嗑一種叫唆麻的藥,這種藥可以立即改善負面情緒。任何時候,只要感到尷尬、憤怒、空虛、不甘等等任何一種負面情緒,吃一顆藥,就可以解決一切煩惱。這也是他們從小被反覆洗腦的真理。
和諧社會,每個人都安於自己的階級,安於自己的現狀,活在當下。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快樂,除了快樂就是工作。然後每天晚上一次集體性狂歡,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這是一個互相滿足、縱慾、追求快樂,沒有任何不滿,沒有任何憂愁的社會,所以叫做美麗新世界。
哪怕有不快樂,只要吃一顆藥,就能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吃兩顆。所有人永遠都優雅端莊,不驕不躁,井然有序。總結起來就是:
沒有隱私
沒有家庭,沒有婚姻,沒有迷信
沒有一夫一妻,所有人都是社會集體的一份子
性開放到極致,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
沒有任何私人財產,私人情緒,個人思想
階級分明,且每個人都樂於做自己的階級
吃藥可以解決一切煩惱情緒
每個人都活在當下,每個人都很快樂,稱舊社會的人為野蠻人。
改編
以上是一些基本設定,不得不說在1931年,這部《美麗新世界》是反烏托邦題材的開山鼻祖級作品,這個設定十分超前,但畢竟作者局限於自己時代的狹隘視野,所以有些設定還是過時的。
比如在原著的設定中,福特(汽車大王)最終成為了世界頂級資本家,也是美麗新世界的神級人物,被稱為福帝。人們說福帝就好像說上帝一樣,是口頭禪。
再比如原書中,關於女性避孕的設定比較麻煩,但是現代已經不需要那麼麻煩了,等等一些細節問題。
那麼美劇版《美麗新世界》自然也做出了相應的改編,比較明顯的就是加入了互聯網,可惜,這個改編也成了敗筆。
缺點
這次的改編有兩個敗筆,第一就是上面說的這個網絡。網絡加強了集體主義的屬性,加強了沒有隱私的設定,這原本是很好的。但是劇情到後面,就變成了主導社會網絡的人工智能覺醒,而人們開始反抗人工智能,不得不說,這就變味了,脫離了《美麗新世界》原著,而且反抗人工智能這種劇情,真的不新鮮了。只能說加入這種劇情,完全拉低了《美麗新世界》的格調,從開山鼻祖,變成了俗套的作品,也是最令觀眾不滿意的地方。
原著是一種批判,真正的統治者則高高在上,一邊嘲笑,一邊安穩地控制著制度內的人。改成人工智能,實為敗筆。
第二,在於注水。根據採訪,編劇親自說,改編的核心在於,如果人們無法體驗到痛苦的負面情緒,其實是一種損失而不是幸福。任何負面情緒,立刻就吃藥,馬上就變好,沒有恐懼沒有憤怒沒有低落,沒有任何「負」情緒,這樣的人生其實是不完整的,是有違人性的。
你若放棄了痛苦,你就放棄了人生最有價值的部分,這是編劇想改編的重點。這個初衷不錯。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就成了敗筆。為什麼?
因為如果只是借著這個命題,延伸探討,加入一些細節,那其實挺有趣的,同時也是《美麗新世界》的母題之一。但是美劇肯定不止拍一季,所以必定會注水。
首先,原著比較短,一共19章(沒記錯的話,不然就是18章),一下午就能讀完。原著故事非常精彩。然而一旦注水,就會發現劇中人物,進步和轉變非常緩慢,而且還會突然性格大變,突然又變回去了,就這樣反覆橫跳。它不可能讓主角一下就覺醒,它必須多橫跳幾下才有得拍。
這其實也是筆者觀察那些名著改編美劇的一個通病,就是貪心注水。你看《真探》這樣的神劇,一季就是一季,登峰造極的一季,神一樣的人物刻畫,何曾注水?很多人寫劇評,只會寫這部劇人物刻畫模糊、緩慢,但是為什麼?卻說不出來,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白了這個原理,你就明白這部劇彆扭的地方在哪了,哪些缺點就都有了解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個深層的道理也適合於很多其他劇。只不過有一些劇口碑好,有一些劇善於掩蓋洗腦。這種創作套路看破不說破,筆者就不點名了,免得毀了大家的好印象。
優點
前面說了這部劇的兩個缺點,但這部劇其實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畢竟,它是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只要能忍受上面兩個缺點,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那還是可圈可點的。畢竟,這是把一個烏托邦展現在你面前。
劇中對新倫敦的刻畫,非常讚。對性狂歡的刻畫,就更是迷幻級別的了,硬是把這種聚眾淫穢party,拍出了一種美感和集體感,一種儀式感。就單這一點來說,符合對原著的想象。
其實劇中對原著的很多細節還原都很不錯的,除了上面講的缺點,最終依然可以給到8分。而且看這部劇,再讀讀原著,確實會引人思考——這種烏托邦,最開始當然是以批判的形式出現,而且母題非常多。批判資本主義,批判階級,批判極權,批判不自由,人性在社會機器的碾磨下蕩然無存等等。
193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馬上來臨。資本主義工業化和科技的突破性發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一些深度的社會問題。然而諷刺的是,90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變本加厲,反而像個殺不死的病毒一樣,更自我完善了,更痼疾難除了。
在美麗新世界,消費是幸福的同義詞。為了刺激消費,掌權者絞盡腦汁。而所謂的幸福是每個人對食物、性、藥品以及其他消費品的需求和慾望,能得到即刻的滿足。他們沒有生病,沒有飢餓,沒有一切煩惱,也不怕死。沒有恐懼,沒有情感。沒有家人,沒有妻女兒子,也沒有父母,沒有任何情感羈絆,也沒有情感痛苦。
甚至沒有競爭,沒有嫉妒,沒有不甘心,沒有奮鬥,沒有任何獨立意識。每天就是工作、吃藥、娛樂、消費、狂歡、性交、睡覺。就是性交,沒有做愛。沒有人性,已經變成了機器。人們就像是人工孵化的肉雞一樣,還覺得自己很幸福。但事實上這種滿足只是虛假的幻覺,可悲的是人們已經忘記真正的幸福是什麼了。
最後,無論你看不看這部劇,筆者推薦你必須讀一下這本書的原著。引用書中的原句作為結尾: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詩,需要真正的危險,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惡。」
「實際上你要求的是受苦受難的權利。」 「那好,」野蠻人挑戰地說,「我現在就要求受苦受難的權利。」
「你還沒說要求衰老、醜陋和陽痿的權利;
要求害梅毒和癌症的權利;
要求食物匱乏的權利;
討人厭煩的權利;
要求總是戰戰兢兢害怕明天會發生的事的權利。
要求害傷寒的權利;
要求受到種種難以描述的痛苦折磨的權利。」
良久的沈默。
「這一切我都要求。」野蠻人終於說道。
《美麗新世界》
所以,「在幸福藥丸嗦麻和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亞之間,你選什麼呢?」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它最少領先了世界50年,它已經是一個符號,一種文化。90年後的今天讀,它依然經典。由它改編的美劇,那自然是噱頭十足的。自從聽說這部劇開始,已經等了一年,終於昨天晚上刷完了全集。
第一季來說,優缺點都蠻明顯的,先來說設定。這部劇對沒讀過書的朋友,還是挺不友好的,並沒有一個背景設定介紹。
簡單概況一下背景:故事發生在未來2500年代,新倫敦的社會是一種全新的模式。首先,所有人都是試管嬰兒,沒有父母,沒有懷孕,沒有家庭,統一人工胚胎。性解放到極致,每個人都可以隨意挑選性伴侶,只要願意可以一天換一個。並且每天都有性狂歡party,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
沒有私人佔有,沒有個人慾望,沒有一對一的愛情關係。並且從胚胎時期,就被調試5個階層,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艾普希隆──也就是α、 β、Γ 、 ε、 ζ。
阿爾法是天生的領導,貝塔是天生的聰明人,主要從事科研等重要工作。伽馬是普通市民,做一些服務和行政工作。德爾塔和艾普希隆,就是最下層的體力勞動者,而且統一半軍事化管理,他們連說話都只能說單音節的詞,屬於智力偏低的。
而這些天賦和階層,都是從出生前,在胚胎時期就被調整好基因,出生後又反覆洗腦訓練出來的。(電擊、催眠、睡眠廣播等等)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階層是最好的,是對社會貢獻最大的,這就是被洗腦後的結果。社會極度發達,生老病死已經全部被攻克。就連嫉妒、離別、孤獨等等消極情緒,也全被解決。
人們每天都會嗑一種叫唆麻的藥,這種藥可以立即改善負面情緒。任何時候,只要感到尷尬、憤怒、空虛、不甘等等任何一種負面情緒,吃一顆藥,就可以解決一切煩惱。這也是他們從小被反覆洗腦的真理。
和諧社會,每個人都安於自己的階級,安於自己的現狀,活在當下。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快樂,除了快樂就是工作。然後每天晚上一次集體性狂歡,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這是一個互相滿足、縱慾、追求快樂,沒有任何不滿,沒有任何憂愁的社會,所以叫做美麗新世界。
哪怕有不快樂,只要吃一顆藥,就能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吃兩顆。所有人永遠都優雅端莊,不驕不躁,井然有序。總結起來就是:
沒有隱私
沒有家庭,沒有婚姻,沒有迷信
沒有一夫一妻,所有人都是社會集體的一份子
性開放到極致,每個人都屬於所有人
沒有任何私人財產,私人情緒,個人思想
階級分明,且每個人都樂於做自己的階級
吃藥可以解決一切煩惱情緒
每個人都活在當下,每個人都很快樂,稱舊社會的人為野蠻人。
改編
以上是一些基本設定,不得不說在1931年,這部《美麗新世界》是反烏托邦題材的開山鼻祖級作品,這個設定十分超前,但畢竟作者局限於自己時代的狹隘視野,所以有些設定還是過時的。
比如在原著的設定中,福特(汽車大王)最終成為了世界頂級資本家,也是美麗新世界的神級人物,被稱為福帝。人們說福帝就好像說上帝一樣,是口頭禪。
再比如原書中,關於女性避孕的設定比較麻煩,但是現代已經不需要那麼麻煩了,等等一些細節問題。
那麼美劇版《美麗新世界》自然也做出了相應的改編,比較明顯的就是加入了互聯網,可惜,這個改編也成了敗筆。
缺點
這次的改編有兩個敗筆,第一就是上面說的這個網絡。網絡加強了集體主義的屬性,加強了沒有隱私的設定,這原本是很好的。但是劇情到後面,就變成了主導社會網絡的人工智能覺醒,而人們開始反抗人工智能,不得不說,這就變味了,脫離了《美麗新世界》原著,而且反抗人工智能這種劇情,真的不新鮮了。只能說加入這種劇情,完全拉低了《美麗新世界》的格調,從開山鼻祖,變成了俗套的作品,也是最令觀眾不滿意的地方。
原著是一種批判,真正的統治者則高高在上,一邊嘲笑,一邊安穩地控制著制度內的人。改成人工智能,實為敗筆。
第二,在於注水。根據採訪,編劇親自說,改編的核心在於,如果人們無法體驗到痛苦的負面情緒,其實是一種損失而不是幸福。任何負面情緒,立刻就吃藥,馬上就變好,沒有恐懼沒有憤怒沒有低落,沒有任何「負」情緒,這樣的人生其實是不完整的,是有違人性的。
你若放棄了痛苦,你就放棄了人生最有價值的部分,這是編劇想改編的重點。這個初衷不錯。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就成了敗筆。為什麼?
因為如果只是借著這個命題,延伸探討,加入一些細節,那其實挺有趣的,同時也是《美麗新世界》的母題之一。但是美劇肯定不止拍一季,所以必定會注水。
首先,原著比較短,一共19章(沒記錯的話,不然就是18章),一下午就能讀完。原著故事非常精彩。然而一旦注水,就會發現劇中人物,進步和轉變非常緩慢,而且還會突然性格大變,突然又變回去了,就這樣反覆橫跳。它不可能讓主角一下就覺醒,它必須多橫跳幾下才有得拍。
這其實也是筆者觀察那些名著改編美劇的一個通病,就是貪心注水。你看《真探》這樣的神劇,一季就是一季,登峰造極的一季,神一樣的人物刻畫,何曾注水?很多人寫劇評,只會寫這部劇人物刻畫模糊、緩慢,但是為什麼?卻說不出來,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白了這個原理,你就明白這部劇彆扭的地方在哪了,哪些缺點就都有了解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個深層的道理也適合於很多其他劇。只不過有一些劇口碑好,有一些劇善於掩蓋洗腦。這種創作套路看破不說破,筆者就不點名了,免得毀了大家的好印象。
優點
前面說了這部劇的兩個缺點,但這部劇其實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畢竟,它是美麗新世界改編的,只要能忍受上面兩個缺點,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那還是可圈可點的。畢竟,這是把一個烏托邦展現在你面前。
劇中對新倫敦的刻畫,非常讚。對性狂歡的刻畫,就更是迷幻級別的了,硬是把這種聚眾淫穢party,拍出了一種美感和集體感,一種儀式感。就單這一點來說,符合對原著的想象。
其實劇中對原著的很多細節還原都很不錯的,除了上面講的缺點,最終依然可以給到8分。而且看這部劇,再讀讀原著,確實會引人思考——這種烏托邦,最開始當然是以批判的形式出現,而且母題非常多。批判資本主義,批判階級,批判極權,批判不自由,人性在社會機器的碾磨下蕩然無存等等。
193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馬上來臨。資本主義工業化和科技的突破性發展,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知識分子開始思考一些深度的社會問題。然而諷刺的是,90年過去了,這些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變本加厲,反而像個殺不死的病毒一樣,更自我完善了,更痼疾難除了。
在美麗新世界,消費是幸福的同義詞。為了刺激消費,掌權者絞盡腦汁。而所謂的幸福是每個人對食物、性、藥品以及其他消費品的需求和慾望,能得到即刻的滿足。他們沒有生病,沒有飢餓,沒有一切煩惱,也不怕死。沒有恐懼,沒有情感。沒有家人,沒有妻女兒子,也沒有父母,沒有任何情感羈絆,也沒有情感痛苦。
甚至沒有競爭,沒有嫉妒,沒有不甘心,沒有奮鬥,沒有任何獨立意識。每天就是工作、吃藥、娛樂、消費、狂歡、性交、睡覺。就是性交,沒有做愛。沒有人性,已經變成了機器。人們就像是人工孵化的肉雞一樣,還覺得自己很幸福。但事實上這種滿足只是虛假的幻覺,可悲的是人們已經忘記真正的幸福是什麼了。
最後,無論你看不看這部劇,筆者推薦你必須讀一下這本書的原著。引用書中的原句作為結尾: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詩,需要真正的危險,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惡。」
「實際上你要求的是受苦受難的權利。」 「那好,」野蠻人挑戰地說,「我現在就要求受苦受難的權利。」
「你還沒說要求衰老、醜陋和陽痿的權利;
要求害梅毒和癌症的權利;
要求食物匱乏的權利;
討人厭煩的權利;
要求總是戰戰兢兢害怕明天會發生的事的權利。
要求害傷寒的權利;
要求受到種種難以描述的痛苦折磨的權利。」
良久的沈默。
「這一切我都要求。」野蠻人終於說道。
《美麗新世界》
所以,「在幸福藥丸嗦麻和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亞之間,你選什麼呢?」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延伸閲讀:
《Hamilton》 ─ “He changed the game”
《Twelve Monkeys》─ 一切都已經註定?
《Spread Your Wings》─ 純淨而震撼
《做工的人》─ 被遺棄的世界邊緣
《三塊廣告牌》 ─ 善與惡的結合與平衡
《Hamilton》 ─ “He changed the game”
《Twelve Monkeys》─ 一切都已經註定?
《Spread Your Wings》─ 純淨而震撼
《做工的人》─ 被遺棄的世界邊緣
《三塊廣告牌》 ─ 善與惡的結合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