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ET》─「感受它,別試著理解它」

像筆者這樣的人,還算是做足了一些功課才去看《TENET》。但即便這樣,在觀影過程中,筆者還是要不斷思考,這是在哪,這是在幹什麼,這是哪個時間點,他是誰,她又是誰,這句話帶出多少信息點,這麼做目的是什麼,這場戲和那場戲聯繫又是什麼,這都行,然後就結束了。


當然,筆者說了這麼多,也沒說這部電影看不懂,而且是在看第一遍的情況下,筆者相信大家也一樣能看懂這部電影,沒有網上說的那麼誇張。但這種看懂,就像預告片中提到的一句台詞,「感受它,別試著理解它」。更直觀一些說,就像你看到了一塊精美的機械錶,它的功能是看時間,你確實能看懂時間‧‧‧
但想再理解這塊機械錶複雜構造,你則需要去拆解這塊錶,還要清楚每個零件的用途,並確定明白他們之間是如何運作的...拆了後你還得把表裝回去並讓它重新走起來,才能通透看明白《TENET》。


筆者似乎看到了Christopher Nolan想把自己諾蘭宇宙的所有必殺技,全部集合在這部《TENET》裡,然後拍出一部極為個人風格的作者向電影,這樣可能會失去一部分缺乏耐心的觀眾,但筆者相信,那一部分是少數的,因為,誰不想拿諾蘭的電影,挑戰一下自己呢,對吧。

接下來要深入的點評環節,筆者必須本著預告片提供的信息,向大家稍微透露一下《TENET》的故事背景:
故事講述一位由John David Washington飾演的探員,像007或者Mission Impossible一樣,在世界各國美麗的風景下,做著很多高危任務。之後探員參與了一個事關全人類生死的大任務,這個任務的線索就像預告片一樣少,我們能知道一些物件能依靠時間逆轉,影片就是從探員探索時間逆轉的秘密展開。


既然是無劇透點評,那筆者已經說完了,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炸掉一架真實的波音747,除此之外,筆者不能再說更多了。或許這麼說好了,未來的事情在過去發生,過去的事情在未來已經結束,而當下,則是人們真正應該抓住的時刻,這就是電影《TENET》所想要表達的核心
看過電影的人自然明白筆者在說什麼,沒看過的人也沒關係,看完電影你自然會想到筆者這句話的含義。大家應該也從中抓取了關鍵詞,諜戰片,時間逆轉。

所以說《TENET》是諾蘭在玩過低配版的民間「間諜」《Following》和《Memento
(記憶碎片)》後,開始真正玩起了名副其實的諜戰片。諾蘭近期訪談時有說到,《TENET》的靈感和創作衝動,來源於小時候看得入迷的各種諜戰片。
其實不說我們也能從上述兩部電影,或者《Insomnia(失眠症)》和《Inception(盜夢空間)》能看出,諾蘭眼中的角色,都處在一種任務性的迫切感和解謎衝動中,這樣的角色設定基本都是諜戰片角色的標配。

影片的整體劇情線,有著諜戰片的經典傳統架構,解釋——計劃——執行——再解釋再計劃——再執行,聽不懂筆者說什麼的可以去補一下《Mission Impossible》系列。


Ethan是不是在每次做任務都要先和隊友解釋和計劃任務,然後再執行任務。這就是經典諜戰片的傳統結構,所以看了電影的人能感受到,影片前半段,其實有比較長時間的談話,這樣的大段解釋和計劃任務的談話,有些對話很明顯會降低觀眾的興趣和耐心,而且非常不好消化。
這種不好消化並不是諾蘭沒有解釋清楚,而是整部電影的劇作架構非常奇特,這也是冰山理論的典範。

簡單來說,一部電影有很多場戲組成,每場戲有自己的開頭,過程和結尾,但諾蘭在這部電影或者說諾蘭的幾乎所有作品,就一直不是這麼墨守成規的。《TENET 》的很多場戲,要麼去掉開頭,要麼去掉結尾,甚至有些戲份只有開頭和結尾,中間戲份被拿掉。
比如影片上來的第一場戲,就沒有開頭,接著第二場戲,已經在說結尾,然後第三場戲,只有開頭和結尾,中間一大段被刻意隱藏,放置到了第四場戲去演化。


這樣的做法並不是諾蘭故弄玄虛,而是在壓縮劇情時間,當你看完整部電影並仔細思考的時候,你會腦部影片中缺失的劇情,然後靠著諾蘭影片中給到的有效信息,去補完影片之外的內容,然後得到真正《TENET》的整個故事。
《TENET》時長150分鐘,但諾蘭用了這樣的劇作架構,最後當你探索冰山下的更多內容時,你就會發現原來《TENET》可以擴展到1500分鐘,當然1500分鐘這只是比喻。

所以這樣的劇作架構帶來副作用,最直接的就是觀眾第一時間會充滿疑問,這些疑問會被帶到下一場戲,從而疊加累積,除非你記憶力很強而且思考速度很快,不然你很難在第一次看片時,去輕鬆跟上影片進度,再加上這是一部諜戰片,節奏就更快了。
這也導致了很奇妙的情緒情感滯後,比如影片結尾,筆者其實沒能第一時間體會到那種觸動,但仔細覆盤和重組劇情之後,筆者真的很感動。

而且更重要的,劇情的時間線,還是被分支成了兩條相反的時間感知交錯進行,這更讓影片陷入更燒腦的地步。


在《TENET》中筆者能感受到,諾蘭在嘗試著再一次挑戰自己,挑戰自己對時間的解構,對這個世界提出新的設定,當然,也再次挑戰觀眾的觀影體驗。更重要的是,諾蘭在挑戰故事如何講,而不是如何講故事,這樣有點來回概念的意思,大家‧‧‧能理解嗎?

因為目前還不宜劇透,筆者真的很難具體舉例,所以請容筆者用魔方來代替,筆者也不知道這樣比喻是否正確,現在大家可以想像《TENET》的各個事件,是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時空發生的,就相當於魔方的每一面原本的顏色。
之後被打散,以至於筆者們現在看到了一個色彩繽紛的魔方,諾蘭所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打散後的魔方交給觀眾,讓觀眾自己嘗試還原魔方原來的樣子,把玩魔方的樂趣,傳遞給觀眾。


但如果觀眾不知道或不願意去還原魔方,其實也沒關係,因為我們都能看到魔方後,已經能感受和想像魔方還原後的樣子,只是不那麼清晰而已,這也正好再次對應影片那句台詞:「別試著理解(還原)它,感受(想像)它。」

筆者也終於明白諾蘭為何堅持要在影院上映《TENET》,原因之一就是讓觀眾更好體驗電影的轉瞬即逝,坦白講,如果你可以把《TENET》暫停,倒帶,不斷重看某片段,其實很快就能還原《TENET》的整個故事,但在電影院,就是一次性的刺激,就是真正的電影魔力。

相比較於《記憶碎片》,《記憶碎片》其實只是敘事上的顛倒打亂重組,《盜夢空間》其實是下沉式的層級區分則更好理解。

而《TENET 》,則是在劇情本身的新設定背景下,原生態的打亂了劇情的時間和空間。終於要聊到影片的新概念設定了,筆者也不知道算不算劇透,但預告片已經很清楚能看到時間逆轉的動作了。


前半段「冗長」甚至有些「乏味」的鋪墊,為的就是呈現一個更真實的虛構的時間逆轉設定。這個時間逆轉設定並不是傳統意義的時間穿越,而是通過一系列設計之後,讓你體驗「祖父悖論」理論的全面創新。

雖然影片以諜戰方式展開劇情,但如果你細品,時間逆轉設定真的可以讓你目瞪口呆,影片所有展現出的原理和動作,都基本能經得起現代物理理論的推敲,這才是這個設定最恐怖的地方。

時間逆轉設定,下次全面分析再分享。
當影片後半段真正展現時間逆轉這個設定後,給筆者的第一感覺,這些都是怎麼拍的,很多鏡頭並不是正拍倒放這麼簡單的操作,炸真飛機算什麼。而且當以開始時間逆轉的視角呈現時,更讓人撓頭應該前半段更集中注意力才對,雖然筆者已經夠集中了。


而這樣時間逆轉設定,筆者猜會讓很多人一開始很困惑,這種困惑其實並不是來自於影片細節和信息量的龐雜,更不是怪諾蘭又刻意製造複雜,相反,諾蘭在重復利用劇情盡量解釋時間逆轉設定。
這樣的困惑當然也不是因為觀眾智商低,而是筆者們作為人自身的生理決定的。
這句話怎麼理解,人的正常生理對時間的感知,就是正向的時間感,所以當要我們去馬上理解和感知一個逆向時間時,其實我們自身的生理時間感知,依然還是正向的,這種錯亂會導致筆者們需要一段時間去人為切換到逆轉時間的時間感。

在觀影時我們既要理解劇情,跟上節奏,還要去切換生理上的時間感,顯然對於大眾來說比較困難,從而造成困惑。而且當正向時間角色和逆向時間角色交匯時,更加讓你體驗到那種前所未有的新鮮和刺激,這也太好玩了。


當然這樣複雜嚴謹新穎時間逆轉設定,做出的犧牲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角色的魅力被嚴重沖刷,尤其在前半段,甚至角色有一度被淪為解釋劇情的工具。這也導致角色的情感和情緒,很難讓觀眾去捕捉,就像筆者前面說的,要當你真的通過自己的計算分析,你才能更好體會到角色在整部電影中的感情。

起碼,相比較於諾蘭同類型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TENET》角色情感的張力是被隱藏的,這種隱藏並不是出於刻意,而是為了推動逆轉這樣的複雜設定,無奈被犧牲掉了。

甚至你可以理解為,角色在這部電影中,根本沒有情感表現力的發揮空間,如果你不是諾蘭迷,你會對《TENET》這樣的處理角色成工具人的方式感到失望,但如果你是諾蘭迷,無所謂‧‧‧諾蘭的角色,不就都是為了新概念設定服務的嗎?


談到電影的主演,角色的演技都沒話說,John David Washington的演技沉著冷靜,台詞上安排的黑色幽默,有些也迎合了他一貫的表演風格。
而且John David Washington其實在表演動作中,還加入了不少致敬他老爸Denzel Washington的一些標誌動作,比如無處安放的手,大家看電影時可以注意一下。
還有Robert Pattinson,真的讓筆者大改對他此前的奶油小生的印像,尤其是他還飾演新版蝙蝠俠,潛力無限。

女主角Elizabeth Debicki,筆者第一次認識她是在劇集《The Night Manager》中,飾演反派頭目的情婦Jemima,這次演出也是擺脫了花瓶的形像。

在拍攝《TENET》期間,還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Robert Pattinson當時要去參加《新蝙蝠俠》的試鏡,但試鏡是需要保密的,所以他只能對諾蘭撒謊,說家裡有急事這種千年老梗請假藉口,被諾蘭一眼看穿,諾蘭在華納的影響力,怎麼會不知道蝙蝠俠試鏡的事情呢。

之後我們再聊聊《TENET》的配樂,諾蘭罕見這次不再與Hans Zimmer合作,當然一個重要原因是Hans Zimmer當時正在忙著另一部電影的配樂工作,這部電影同時也是筆者今年最為期待的電影之一《Dune(沙丘)》。
《TENET 》這次找來了當下電影配樂界的當紅炸子雞Ludwig Goransson,代表作有《黑豹》、《Venom》,利用非洲原始打擊樂和搖滾的交錯結合,還有《The Mandalorian》,傳遞出遙遠而陌生的星際西部世界。

《TENET 》的電影原聲很特別,同時也是謝帕德音調錯覺又一個很好的典範,而且Ludwig Goransson為了時間逆轉設定,還添加了一層逆轉倒帶的背景音,這不是幻聽這麼簡單,而是(可能)把原先錄好的音真的反著放。
沒看電影或者準備二刷的小夥伴也可以注意一下,到時如果真的分不清,可以留意電影原聲的鋪墊幫你區分。


最後,筆者再來總結收尾一下好了,《TENET》是一部讓人驚喜連連的電影,它有著《盜夢空間》一樣的腦洞設定,也有著類似於《記憶碎片》那樣的複雜敘事結構,但對於筆者來說,《TENET》也並非是諾蘭迄今最好的作品。但筆者真的佩服諾蘭這麼大膽的嘗試,又讓我們相信電影其實還有更多無限表達和創新的可能性。

要做最全面的《TENET》的解析,你們懂得,諾蘭的電影,特別是影片創作的時間逆轉設定,需要時間研究。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TENET  天能  信條  Christopher N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