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Queen's Gambit》─ “失敗者”的合奏

在淡季劇荒的支配下,Netflix再次給我們帶來了驚喜。

10月23號,Netflix放出原創劇集,《The Queen's Gambit》(女王的棋局)播出僅僅3天,IMDb評分達到8.9,爛蕃茄新鮮度100%。


介紹劇情之前,先說下名字。作品英文名The Queen's Gambit,直譯是女王的開局,女王的棋局。然而,Netflix官方給出了一個中文譯名,叫做《後翼棄兵》,這是劇中出現多次的一個國際象棋術語,也是Netflix官方定下的譯名。

這部劇講述一個女性天才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孤兒,變成世界象棋冠軍的故事,一部大女主劇,但和其他此類型的劇不同,它聚焦的不是作為天才的爽和優越感,它聚焦的是天才的缺陷,或者說是成為天才的代價,失敗的天才會怎麼樣?


故事從Beth的母親,帶著她一起自殺開始,母親欲開車自殺,和Beth一起走向終結,而Beth奇跡般的毫髮未傷;但她也就成了一個孤兒。

被送到孤兒院後,Beth迷戀上一種藍色的鎮定劑,這種藥物的作用下,Beth可以產生幻覺。她在孤兒院,學習成績一直是最好的,可謂是天賦異稟,最重要的是,她幾乎不需要花多少時間學習。

只有那藍色的藥丸,才能讓她渡過每個夜晚,一次偶然的機會下,Beth在地下室,認識了校工Shaibel先生,或者準確的說,她認識了國際象棋。Shaibel先生和他的國際象棋,深深的吸引了Beth。Beth僅僅通過默默觀察,就掌握了這些棋子的走法;Shaibel先生被她的天分所震動,遂教她入門。


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她便進步飛速,擊敗了Shaibel先生,但Shaibel先生教給她最重要的一樣東西,不是棋局,而是要學會認輸。Beth不喜歡輸,一點也不喜歡,好在她也不需要輸,自從學成後,Beth再也沒輸過。

高中象棋部的老師,受Shaibel先生邀請,前往地下室會一會Beth,結果被殺的片甲不留。Shaibel先生和老師,同Beth車輪戰,然後兩個人一起輸,整個高中俱樂部12名高中生,和Beth車輪戰,12人全輸,而且Beth贏的非常輕鬆;那年Beth9歲。


然而,也恰好是那一年,Beth已經有了藥癮,一天不吃藍色藥丸,她就要發瘋,然而美國頒布了新的法律,不許再給未成年人吃這種大劑量的鎮定劑,Beth被斷了藥之後,每天都極度不安,終於她鋌而走險,去藥房偷藥。
原本只想偷走一些,但她忍不住大口吃起那些藥丸,最後當著全孤兒院老師和孩子的面前,她暈了過去。15歲,Beth終於被收養。


她在正規的高中學校裡,和同學們格格不入,她心裡想的一切,依然是下棋。她寫信給Shaibel先生,借了5美元,報名了一次正規的象棋比賽,然後她擊敗了所有高手,包括積分1800+的州冠軍,最終贏得了100美元的獎金。

此時,她的養父離家出走,和小三成立了新家庭,家裡只剩下養母和她,兩個人相依為命。
養母開始帶著她四處參加比賽,贏得獎金,而她從未輸過一局,直到她和美國冠軍班尼,下了平手,成為了美國雙冠軍。

平局對於Beth來說,就和輸一樣,是一種失敗,然而,更可怕的是,她又遇見蘇聯人Borgov。當時正是蘇聯人稱霸棋壇的時候,Borgov稱霸棋壇,長達二三十年。(Borgov、Beth均為小說虛構,但蘇聯當年確實稱霸了棋壇很久,最終被美國人Fischer終結)

Beth在Borgov面前一敗塗地,但更慘的是,當她回到酒店,想把這個消息告訴養母時,卻發現相依為命的養母已經去世了,Beth叫著,這根本不是棋局,我注定被他打敗。與此同時,養母在床上已經死去。其實也象徵著,人無論多有天賦,都注定會被生活打敗。


失去養母后,Beth一蹶不振,雖然周圍的人都告訴她,下棋不是人生的全部,但除了下棋,她一無所有,她比以前更痴迷下棋,同時也和養母一樣,開始嗑藥喝酒,她頹廢的一塌糊塗。

直到一年後,在巴黎比賽,她再次在決賽前對陣Borgov,這一次更慘,她在比賽前一天晚上宿醉,差點錯過比賽,然而再次輸的一塌糊塗。在外界眼中,她是一個天才,但同時也是一個只會贏棋的機器;然而如果贏不了,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在男朋友的幫助下,她突然發現,歷史上有很多前輩棋手,最終有幾個天才,居然發了瘋。她漸漸開始懷疑,發瘋就是自己的歸宿;然而此時,筆者認為這部劇最高明的扭轉來了。


從一開始,Beth的天才,都是以「天賦」和「藥丸」作為依賴的,如果一天不吃鎮定劑,她就受不了,所以她墮落的時候,也是迅速地酒精和鎮定劑成癮。棋盤,其實是她逃離人生的鑰匙。只有吃鎮定劑,然後專注於腦子中的棋盤,她才可以從生活中幸免於難;她從來不敢面對自己的悲慘的命運,和這個殘酷的世界;她很害怕回想起自殺的母親,和童年的經歷;然而最終,她終於鼓起勇氣,去莫斯科,再次挑戰蘇聯高手。

在此之前,她回到了孤兒院;發現教自己下棋的Shaibel先生,多年來一直都默默的關注著她,就像關注著自己的女兒;她在孤兒院的好友,備受歧視的孤兒Jolene,拿出自己攢了很久上大學的學費,給她做路費;她的前任男朋友們,也為她出謀劃策;她不再是一個孤軍奮戰的天才,而終於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她不再需要藥物的幫助,而是憑借自己的力量,開始在天花板預測棋局;最終,她戰勝了所有的蘇聯高手,用騎士踏過Borgov的王宮,成為了新一代世界冠軍。

這是一部非常令人驚艷的作品,除了主體故事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特別多。它絕不僅僅是一個大女主,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世界冠軍這麼簡單;比如作品中的每一盤棋,都是由真正的特級大師設計,然而即使你完全不懂象棋,也沒有關係;這部劇的一切技巧,都足夠讓任何一個外行人,理解它要表達的意思。


再比如女主角Anya Taylor-Joy,她的長相和演技,都令人眼前一亮;因為大部分劇情,都是在下棋,是靜態的鏡頭;而女主角,她的每一個面部表情,都精準的詮釋了Beth的內心,可謂驚艷;更別提她別緻的面容,讓人過目難忘。

劇中還有很多細節,都值得一提;Beth知道自己早晚會和蘇聯人下棋,所以一早就提前學了俄語;在電梯裡,她第一次遇到Borgov;Borgov的身邊,跟著的是蘇聯的特工保鏢,以防止Borgov叛逃到美國。


那是一個冷戰的年代,這個背景也在劇中若隱若現。電梯裡,Borgov不知道Beth也在後面,而且也會說俄語,所以Borgov和同伴討論起Beth,一個同伴說:這次就要擊敗她,她越來越成熟了,再不擊敗她,她就要長大了;另一個同伴說:她剛坐飛機過來,肯定有時差,狀態不會好;Borgov說:她是一個孤兒,她和我們一樣,沒有退路;老實說,Borgov這句話,真的可以直接給這部劇加一分。

而在記者招待會上,Beth也非常有趣的回擊了他們,Beth特意告訴記者,我沒有時差,我狀態很好,而且後半句用的是俄語,就是告訴Borgov,自己聽到了電梯的談話,特別可愛,Borgov也忍不住開始偷笑。


有一個細節;高中時,Beth和高中裡,「最受歡迎」的美女同學們,格格不入;那些同學每天搞小圈子,拉幫結派欺負人,吃喝玩樂談戀愛,並且嘲笑Beth的衣服很土,說她永遠不會去那家店買衣服,而Beth,也選擇了我行我素,專心學業和下棋。順便從她家裡偷了一瓶好酒,自己回家一個人喝。
多年後,Beth已經成為全美國冠軍,周遊了多個國家,享受著天才的美譽。而再次遇到那個女同學,帶著孩子買衣服,就在她說自己永遠不會去的那家店。


還有一個;Beth和墨西哥的另一個天才小男孩,那個小孩很不可一世,結果被Beth反殺;反殺之後,Beth問他,你幾歲下棋,你的理想是什麼;小男孩說,3年後我會拿到世界冠軍;Beth問他,然後呢?拿到世界冠軍之後呢?筆者真的很喜歡這個情節。


電影只有七集,節奏飛快。然而內容超級詳實,這種小細節還有很多,就不再一一細說。

在棋盤之外,Beth的獨處生活也是被著重敘述的,她可能獨自在家,在陌生人的公寓裡,在飛機上,在旅館中,這是一個非常立體的角色,極易被觀眾共情。 但是,《The Queen's Gambit》的核心衝突並不是Beth對抗一個低估她並拋棄她的世界。除了Beth,還有不少角色被完整塑造,甚至成為許多段落的點睛之筆。


比如Shaibel先生為人嚴肅冷漠,但他生前一直搜集Beth參加賽事的一切消息,仿佛把Beth當成了遙遠的女兒。


Jolene身為黑人,不甘成為被壓迫被輕視的群體,於是努力攢錢考法學院,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身邊人的處境。


Beth正式參賽的第一個對手也是個女孩子,她們因為都是女孩而被分到一組。那個女孩在意識到自己沒有天賦後,走上了學醫的道路。

而Beth昔日的敵手,那些作為Beth手下敗將的“男性”,最後都成為Beth的左膀右臂。他們做Beth的教練和助手,與她短暫相戀,並讓Beth關注那些因為傲慢和天賦而忽視的細節。


這些人在棋盤之中或棋盤之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熱愛下棋的人仍然在下棋。就像結尾一個俄羅斯的老大爺,一輩子做平庸的棋手,仍然早早來到露天賽場,在天寒地凍的環境裡掏出一盒國際象棋。

如果一場競賽注定只有一個勝者,那麽餘下的“失敗的人”在為了什麽而下棋呢?
除了贏之外,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目的。某種程度上,國際象棋屬於所有人,並不只屬於那個戰無不勝的王者。
我們很容易因為幾次勝利而去熱愛一樣事,就像Beth熱愛國際象棋,因為她擅長,且能借此打敗別人。但勝利無法持久。
在一件事上不斷失敗,並承認自己的局限,但仍沒有放棄堅持這件事,這種選擇同樣值得被尊重。


所以說,這部劇最大的成功不是寫了一出“天才養成記”,卻是呈現了一個令人驚嘆的關於“失敗者”的合奏。 而且這部劇也讓我想起一個近期火得讓人生厭的詞——內卷。

內捲化效應被描述為一種“不斷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環”。如果把這個詞帶入這部劇的語境,並狹義地解讀它,我們能看到在一場以“贏”為唯一價值的競賽上,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是如何停止抽打自己,並找到喘息空間的。


所以人們何不放棄那個高度單一的目標,找到自己的目的呢?

其實劇集在結尾表達得足夠清晰,世界排名第一的Beth坐在椅子上,與老人下了一盤棋。此時天才與否被拋諸腦後,棋,僅僅是棋而已。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