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衰咩?(上)

早前在連登討論區看到一則關於帖文,該版主認為許多非英語國家拍的電視劇比香港好。忽發奇想,寫了這篇文章探討一下港劇的衰落。
港劇在80-90年代邁向輝煌,更一度「反攻」其他國家。可惜在00年開始,港劇開始步向衰落。雖然間中都有一兩套佳作出現,但關注度比起以前已經大打折扣。而TVB作為港劇製作的大工廠,成為港劇衰落的元兇。

【TVB劇集的衰落】
《溏心風暴》、《宮心計》、《天與地》、《忠奸人》、《使徒行者》...
曾幾何時身為00後的我們都會看TVB。但如今的TVB...就連台慶幾時搞、今年視帝視后係邊個、平日做緊咩劇都無乜人知道。
TVB劇集作為港劇的盛產大本營,導致港劇衰落必然要負上很大責任。而其衰落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台獨大和食老本。

1. 一台獨大
在亞視無人睇、HKTV不獲發牌、ViuTV還未開台的年代,造成TVB壟斷香港電視圈十多年。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TVB以粗製濫造的方式製作電視劇。三線劇重複使用相同橋段,引致香港背棄港劇,從而觀看韓劇、日劇、Netflix等節目。
一台獨大衍生出另一個問題——壓榨,眾所周知TVB人工低、工時長,亦會「雪藏」藝人、「一年一Show」。這樣的工作環境導致人才流失,擁有一定知名度的藝人都紛紛北上或出國發展,李施嬅外闖歐美、陳法拉拍Marvel、佘詩曼《延禧攻略》收200萬片酬,就連陶大宇9唱兩首歌都可以收廿萬人仔,例子多不勝數。這風氣使藝人出現斷層情況,導致離地劇情出現,2016年52歲的黎耀祥和59歲毛舜筠在《愛.回家之八時入席》中「壁咚」及接吻;2018年《守護神之保險調查》苗僑偉(60歲)和徐子珊(39歲)上演相差21年的忘年戀;2021年《伙記辦大事》歐陽震華(60歲)和萬綺雯(50歲)在劇中談戀愛...(唉~ 想嘔)除了上述極端例子,不少一線小生花旦亦出現「老齡化」現象,例如陳豪(50歲)、馬國明(47歲)、陳展鵬(44歲)、姚子羚(41歲)、唐詩詠(40歲)、李佳芯(39歲)。
此外,TVB「捧人」的方式亦十分趕客。第一,由00年代的林峯、早幾年的王浩信至近日的譚俊彥、炎明熹,每當TVB想「捧」一個演員,就會以短期高密度曝光率的方式出現在任何節目,包括劇集、綜藝、訪談、娛樂新聞。第二,TVB亦會以「舊人捧新人」的方式捧新人,推出所謂「捧人劇」,借舊人名氣吸引觀眾,而新人亦會較多戲份。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糊弄觀眾的方式的確令人反感。最後,藝人經常被固定於某類型角色,導致很難突破框架,例如鄭子誠演陰險小人、吳卓羲演火爆警察、盧宛茵演mean爆奶奶。

2. 食老本
近年TVB為了挽救收視,都會翻拍收視高、口碑好的經典劇集,2017年《溏心風暴3》、2018年《心宮計》、2018年《再創世紀》、2020年《法證先鋒4》、2021年《十月初五的月光》...雖然收視都有一定保證,但通常都會被批評老土,毫無新意,一味賣情懷,與年輕人脫節。
另外,劇本的橋段亦如出一轍,醫生、律師、查案、三角戀、爭產、宮鬥、煮個麵俾你食...,老是常出現。身為製作港劇主要的電視台,TVB劇本廿年如一,換湯不換藥。
其次,TVB的劇集大部份都製作30-40集,刻意拖長劇情。對比起非大台製作劇集,美劇大多以8-15集為一季、ViuTV劇10-20集、韓劇20多集。在今時今日的速食年代,觀眾對煲劇的耐性有限,長劇市場已經逐漸縮小。

【改變?】
隨著市場競爭激烈,TVB亦嘗試作出不少改變。近年以製作更多短劇、增添綜藝、多用新人、劇本多元化,試圖重奪年輕人市場。而當中某些劇集亦引起關注,短劇《香港愛情故事》(12集)和《欺詐劇團》(7集)被指撇甩舊有模式。另外,部分長劇的題材、套路亦有所突破,包括奇幻劇《金宵大廈》、愛情劇《智能愛人》、懸疑劇《失憶24小時》、校園劇《青春本我》等。
但「師奶劇」刻板印象;「Old Seafood」山頭文化;親共政治爭議,這些存積多年的因素,導致TVB改革路上還是離成功甚遠。而近年ViuTV、網劇,以及當年的HKTV的確比TVB劇集做得好,令港劇帶來新氣象...

未完待續。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kongmat_yeah/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