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歌的想像空間 -《葉落冰川》

近年經常和身邊的人說多聽廣東歌(唔係喎一直都有叫,只係有冇人理我就⋯),而結果論來看,近年聽廣東歌的人真的比過去十年多上不少。但,多了人聽廣東歌的同時,廣東歌有什麼特點?廣東歌吸引的地方在哪?

又或者:廣東歌可以做到啲乜?

聽聽這一首。

《葉落冰川》

唱:泳兒 @vincychan
曲:馮穎琪 @vickyneverhome
詞:周耀輝 @yiufaichow
編:CMgroovy @cmgroovy
監:CMgroovy/馮穎琪

【刺痛和沉溺之後】
花落溝渠之後來到了海洋,經歷刺痛和沉溺後,來到最後的《葉落冰川》。

葉不會出現在冰天雪地之中,除非有奇蹟。這個歌名的概念,和《南昌街王子》有點相似(唔知點解我會諗起呢首XD),亦應是《所有遺失的東西》後最易入耳的一首。

也許因為之前三部曲中唱法上的變化,起初是有點兒不習慣泳兒在《葉落冰川》較用力的方式唱歌。當然,這種力度並非死力,便守望在途「中」,「將三」生再擁抱等的高音選擇了輕聲去唱,就算因歌曲的推進或chorus需加力,也不會過份用力,推持到歌曲的意境。而最重要的是,唱得夠「凍」。兩段Verse中頭兩句的輕聲,pre-chorus三句「奇蹟」不同的演繹,最後三句中第一次「再凍的不怕凍」輕浮的演繹,第二次開始沒了那種「浮浮地」的感覺,最後「還熱血的不凍」還加了一定力度,營造了由凍漸暖的感覺,這就是演繹上的細膩。

【配合】
當然,你不能演繹夠「凍」,然後歌詞編曲熱到焫著吧。CMgroovy的編曲從頭幾秒的program到琴和strings主導的intro便能營造那種在北極之中而不乏詩意的感覺。和《北極熊的遺言》有異曲同工之處(我自己覺得啦),在於歌曲用了電結來營造「凍」的感覺,較為明顯的地方是由第一段verse,chorus到music break中電結的echo。歌曲推進方面,歌曲的第一段以電結+電鼓為主,然後music break的後半加入了strings,好像表達了從起初發現自己身於雪地到慢慢感受到不同的困難和日漸寒冷的感覺。第二段verse開始加入了琴,電鼓的節奏亦頻密許多,到了chorus開始的full band,表演出身於極地的掙扎不斷,到了最後的副歌再次推進之時,那人學懂了在冰地上跳舞,相信在冰地中仍能有希望。而最後三句襯托的女聲,聽得出就算在冰地上也能感受到的溫暖,亦是整首歌我最喜歡的部分。

周耀輝的詞也寫得出感覺。就算故事的開首已「站於北極」,就算「天地無奇蹟」,但仍相信葉會落在冰川中,相信「生命是奇蹟」。就算寒風「逐漸侵蝕」,但內心會「學習逐漸晶瑩」。就算我們在冰地上,我們也不能放棄去相信,相信奇蹟會出現,為了北極光而守望,也許便能「在冰川中跳舞」。最後感受到的,不但是不會覺得凍,還會「熱血的不凍」。

最後,可以感受到這種感受和畫面,不可以忽略馮穎琪充滿美感的旋律啦(我真係好鍾意馮穎琪.jpg)。

【仍是獨特的】
上面說了這麼多,那廣東歌有什麼特點?主要有幾點。一,因廣東話九聲六調而令填詞本來就充滿限制,但相較國語的直白,廣東話除了能相對直白地描述外,亦能用如《葉落冰川》般以較有詩意的方式表達故事。正如林二汶曾說(係,真係佢講,你唔可以改寫歷史),廣東歌就是香港的詩,這是廣東歌表達故事的獨特性;二,正因故事的獨特表達方式,令編曲,唱法亦會互相配合,例如《葉落冰川》中冰兒的唱法,CM的編曲加上周耀輝的才能營造冰冷的感覺。就算做同一種曲風,也能有不同唱法,達致人歌合一,這是廣東歌的設計和細膩程度。三,因歌曲整體而帶來的想像空間。

而要做到以上每一種特點,如果團隊中有任何一個人不能配合也不能成事。《葉落冰川》,甚至泳兒過去三個系列的團隊做到了。我們除了看到「泳兒可以做到呢啲」,算是完成了一個自我救贖之外,亦聽到「廣東歌可以做到呢啲」。

多謝呢班團隊,俾我哋樂迷可以喺廣東歌聽到更多可能性。當然,期待之後嘅創作啦。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