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C餐
這家茶餐廳,午餐餐牌中沒有C餐,A和B之後,直接跳到D。起初以為是手民之誤,我談起之時,侍應就走過來跟我說是特意的,沒有寫錯。我再看看其他手寫的午餐餐牌,的確全部都沒有C,不是Long Time No C,是Let C Go。侍應有主動解釋原因,只是我一直想不透。
香港人對數字或文字忌諱是平常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私人大廈內刻意隔走4字樓,意思是「死死聲唔好聽」;「通勝」原本叫「通書」,但書與輸同音,不吉利,故此改作勝;賣樓的人會用「吉屋出售」而不用空屋,空與凶同音;甚至在稱謂上,有人不叫伯母而叫「伯友」,但這做法就很少見了,現在的人通常稱Auntie就避開了所有尷尬。
然而,將英文字母也視作忌諱,我還是第一次遇到。而把C視作為忌諱,侍應的解釋是「C唔老黎」(意思就指不吉利之類),我聽後有點迷糊,C餐是不是代表「屍餐」?還是C意思是借代「屎」,叫一個「屎餐」會令人不開胃。
刻意去隔開C的用法,我只想到英文字句Long Time No C的那種港式諧音玩法,也許是一個IQ題。女朋友不斷在手機中不停打ABABABABABABABD,然後男朋友就會猜到,「原來我們許久不見了,要搭港鐵去見她。」
若然餐廳會把C當作不吉利的代表的話,那麼與C字同音的菜名又會否有衝突呢?例如手撕雞、紅燒獅子球,芽菜炒三絲等,這些菜式都有C字呢,會否在一些人眼中,變了「手屍雞」或「芽菜炒三屍」,想起也恐怖,進食時或者心有餘悸。
茶餐廳把C字當作禁忌,若套用在此刻香港人的願景的話,將Chief Executive(行政長官)中Chief的C剔除,那麼Chief就會變了hief,這個字字典辨識是荷蘭語,指的是heffen,英文譯作Raised,意指「提高」或「喚起」。
這個「無C」的hief有着深遠意義,若有C代表完整的首長,此刻卻不但不能代表完整,而且無論民望還是治港能力都每況愈下,無C卻有着喚起和提高之意,若當權者有心要讓香港重回正軌,讓Chief的C存在得具價值,那麼一定要好好反思。
我們不想做被消失的C餐,也不要成為世界的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