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


疫情肆虐下的餐飲客人凋零,昔日午市例必排隊等候入座的中高檔次中菜餐館,如今一眼望去,只有三枱客。自從香港出現「打邊爐家族」及「香檳警察」後,大家對在餐廳用餐都避之則吉。然而,人生的意義第一層就是物理層,果腹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餐店亦看準時機,不能堂食就轉攻外賣,眼看不少過往不屑外賣的餐店(高檔),都在店外貼出大大的告示,標明外賣全單八折,而我抱着支持本地消費的心態,計算八折後的消費只比茶餐廳略高,故此也被吸引走了過去,向店員落單外賣。

我記得有特意再詢問一次是否外賣八折,店員點頭稱是,我點了兩個套餐,標價七十元至八十元不等,我想八折後還可以試一次。店員落單後馬上到收銀機入單,把單據印出來後,不是給我查看並結帳,而是第一時間跑到廚房去,估計是下單烹煮。

然後她才走過來給我單據,我只看了一眼就知中伏,只怪我被那個八折吸引了過去,店員向我解釋道,只有主餐牌單點的食物外賣才八折,套餐不計。好吧,是我沒有看清楚,那張推廣牌上其實有寫,只限主餐牌,字體也一樣大,只是列在最後一行。作為一個被八折吸引才考慮買外賣的人,的確又沒有時間及心思去計算究竟主餐牌算什麼,而店員也沒有向我說明套餐沒有八折,而那個偌大的二拉架列出的選擇,大部分是套餐。

若我此刻說取消帳單,店員一定會有所委屈,因她已經向廚房下單了,算是一種米已成炊的做法,我只好怪自己沒有看清和問清,雖也抱怨這做法只會趕客,至少我不會是回頭客。我付了那筆比預期高出很多的外賣錢,取了那張單,也沒有心情再看。

我在想,既然餐廳都主攻外賣,而午市外賣通常都是套餐方式的,既然已是外賣,還要單點一個餸和一碗飯那樣慢條斯理的話,不如堂食。我此時才細心看看那張單據,發覺有一個數目讓我既驚嘆又生氣。

除了正價收費的套餐外,原來單上還有一項令我咋舌的收費。那個名目叫外賣盒,數量有七個,收費是十四元。孤陋寡聞的我從未見過這種收費,例如外賣茶餐廳或者譚仔之類不會額外收費,有的甚至會比堂食平(怕你佔用空間),會把外賣餐具的成本納入食物之中,不會額外向客人收費。

如今,這高檔次餐館(看似),標明了那筆收費,每個外賣盒要收兩元,兩個套餐就要十四元,計算比例相等於今次交易的近一成,正如它寫明套餐堂食可享九折,只不過要再收取一成服務費而已。我承認看到這筆收費後即時小器,小器地不停查找資料看看是否有餐店外賣要逐個外賣盒計費,而我只是找到有外賣店要收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加一服務費而已。(可能酒店或高級餐廳的確如此,是我的層次未到)

也許不環保是要付出代價,支付那筆環境負擔其實無不妥。我不快樂的是店員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我,套餐沒八折也算了,早早到廚房落單先斬後奏也算了,外賣盒要逐個計費這一點,的確令我感到最不安,當她取餐給我時,我忍不住問了一句,為何外賣要這樣計費,她只是淡淡地回應一句,那是公司政策。

當然,明碼實價,既然把外賣盒也列印在單據上,童叟無欺,沒有抗議之處,最多只是不會光顧下一次,也真的不會,無論在收費及環保上。我想若果其他人光顧後,有幾多人願意付那接近總收費近一成的外賣盒費,若一家五口買五個套餐,外賣盒的價錢已可買到一個套餐了吧?

我在想,俠士有風骨,堅持用劍就永不用刀。餐店有政策,堅持逐個外賣盒收費就不理會會不會嚇跑像我這種小器得來又有點吝嗇的顧客。外賣與環保之間,的確是一種矛盾,而在餐店因沒客人堂食而苟延殘喘的時候,仍然堅持那種公司政策及外賣收費,我除了想到它是一名俠士外,別無他想。

我提着包裝冗贅的外賣回到家,的確把所有餐盒攤在桌上數一次,是不是有七個盒。我發覺是有八個的,那個盛載醫汁的小膠盒沒有計費(皇恩浩蕩),而連外賣的紙杯也收取兩元,其他的膠盒不是發泡膠,就如酒樓的有蓋餐盒那樣,可放進微波爐和重用(的確會收取兩元一個)。我向不如嘮叨一輪後,也打開外賣盒用餐。

其實那店的味道,平心而論比茶餐廳略好,即使計算了那些所謂的冤屈。然而,若餐店要在逆市中靠外賣支撐部分生意,是否值得大方檢討政策,不要讓小器的人認為那外賣八折是小器的騙人行為,外賣盒逐個計費能否在事前跟客人說明一次,也許提議客人自備餐盒響應環保。

餐店能在非常時期靈活變通,或可避免成為一個為風骨而死的劍士。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外賣  疫情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