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日常


最近過着大叔的生活,幾乎每個朝早送女兒上學後,我都會獨個兒在大埔的街道遊走,然後隨機走進一間茶餐廳,吃一個港式早餐。這天在這家茶記點了炸菜肉絲米粉,配上餐包、煙肉及煎蛋,再來一杯凍奶茶,食物相當吸引。正當我咀嚼着第一口米粉之時,店外來了一位婆婆,她也是一個人,坐在靠牆的一張卡位。

店員很有禮地着她坐下來,才請她拿出手機來,進行那個規範市民的程序。婆婆有智能手機,也有電子針卡顯示,只是不懂去掃碼。店員此時並不是板起臉來叫她不懂掃就不要吃了,而是很耐心地着婆婆拿出手機來,由她協助處理。

我意想不到,香港茶餐廳的人情味,在這無理又令人苦澀的時刻,依然保持那份溫度。婆婆的手機充份準備了所有合符堂食要求的元素,定必是家人細心替她處理,店員也很快完成相關手續,將手機還給婆婆。
婆婆坐下後,店員詢問她要吃什麼。婆婆言語不清,加上戴着討厭的口罩,致使擾攘一輪後,仍然未能點餐。店員說,現在老人家也要打夠三針才可堂食,讚婆婆很叻有聽話打針。我心裡慨嘆,許多老人家是為了家人才打針,是因為希望在餘生共聚天倫,當然也有人為了健康。只是,如今發展到出外吃一頓安樂茶飯,也變成了一場生命賭博遊戲。

我呷了一口凍奶茶,仍然看見店員在耐心跟婆婆溝通,但婆婆很吃力地說話,店員及其他食客都聽不懂,氣若游絲的,於是店員請婆婆脫去口罩才說話,若此刻有防疫弱智人士在旁,或者會怒斥店員的做法很危險,而香港的確存在這種防疫至走火入魔的弱智。幸好,食客都是理智的,婆婆脫去口罩後,總算說出她想吃的是烏冬,然後還點了檸檬茶,店員還是很細心的問是否熱檸檬茶,婆婆點頭稱是。

後來的事情很平順,婆婆也很聽話(某程度來說是悲哀),在食物未到之時一直戴着口罩。我吃了一半米粉,炸菜味道不錯,我感受到這店那份淡淡的人情味,不刻意不造作,然而我相信很多餐店,都不願意去花心思服務一個不諳科技的老人家。

矯枉過正的防疫令無孔不入,被蠶食得最嚴重的,一定是老人家和小孩子一樣,在過去的兩三年,前者直至合上眼睛躺進棺材的一刻,都無法看到街上人們的笑臉。小孩子更可悲,若是如今才2歲的小孩,從脫離媽媽子宮那刻開始,就已經要面對着封閉的人臉及世界觀。這是一輩子的事,而每個小孩的童年也很短,錯過了就代表沒有了,他們的童年都蒙了一重紗,根深柢固的,深深植入小孩的記憶及潛意識裡,到了有一天真的不用再戴口罩,他們反而會質疑,是否世界改變得不正常。

知道怨恨的作用不大,只是我們能夠逆來順受,但同時亦要讓世人知道,市民此刻聽話接受規範,不代表要永久被封印。每一個人的力量都悲微,只願逐點逐點令身邊的人反思,為小孩和長者還原一個有尊嚴及正常的人生。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茶餐廳  日常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