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格速成:探究十大高科技公司的名字從何而來
在千軍萬馬前仆後繼、大波人群搞IT的現在,擁有一個拿得出手、“逼格很高”名號稱呼是非常重要的。要將產品理念、個人信仰、團隊文化等特質,壓縮到短短的幾個字或詞之中,著實不易。耐克公司為什麼放棄使用Blue Ribbon Sports(藍帶體育),改名為Nike(意為希臘勝利女神)?就是因為Nike聽起來更加威武霸氣。
如何快速掌握高逼格命名法?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世界上十大高科技公司名稱背後的故事吧。
SAMSUNG 三星SAMSUNG是韓語中“三”和“星”的組合。 ”三“在韓語中意為大、多、強,“星”則是”清澈、明亮、深遠、永放光芒”的意思。創始人李秉哲以“三星”命名,寄含著對公司深切的希望和憧憬。
早期的三星公司就像一個農副產品販賣商,旗下業務包括銷售乾魚、蔬菜、麵條和水果。 1987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哲任命其兒子李健熙,擔任公司的新任CEO,李健熙為公司定下了成為全球五大頂級電子產品製造商的目標。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三星的業務已經延伸到多樣化的各種領域中。如今消費者們最熟知的三星產品莫過於智能手機和3C衍生物。在過去的幾年中,三星開始涉足航天航空、金融保險等領域,“挺進太空”的勢頭是如此明顯。
從1938年到1993年,三星公司的logo歷經了多次改變。為世人熟知的“sans-stars”商標,是從1993年沿用至今。
Nokia 諾基亞令無數人唏噓的是,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在今年的4月25日宣布,正式退出手機市場。但其實,諾基亞成立初時的主要業務並不是電子設備。
1865年採礦工程師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芬蘭坦佩雷市的坦默科斯基河邊,建立了第一家木漿工廠。 1868年,為了尋找更好的河流,艾德斯坦在距離諾基亞小鎮(town of Nokia)幾英里的諾基亞河邊(Nokianvirta river),建立第二家工廠。 1967年,公司也正式命名為“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oration),產業涉及五個不同的領域:橡膠、電纜、林業、電子和發電。如今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仍然保留著3項業務:諾基亞網絡、Here地圖和諾基亞科技。
Apple 蘋果
創業初期的年輕的史蒂夫•喬布斯表示,公司需要一個帶有“虛擬意味”的命名稱呼。在諸如“矩陣電子”(Matrix Electronics)之類的提議被否決之後,公司被暫時命名為“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前提條件是,如果在截止日期前沒有人能提出更好的建議,這也將會成為公司的正式命名。
所以我們的問題來了,為什麼選擇是“蘋果”?用喬布斯的話說,“就電話黃頁中的前後位置而言, Apple排在在我曾經工作過的Atari公司前面。”一切只可能源於喬幫主的個人趣味…在2007年,公司名稱去掉了“電腦”(computer)一次,更名為蘋果公司(Apple Inc.)。
HTC很多人都認為 HTC的三個字母代表了“High-Tech Computer”(高科技電腦),但實際上三個字母的背後有著更深入的意思。
1997年卓火土先生(HT Cho)與王雪紅女士(Cher Wang)聯合創辦了公司,決定用二人姓名的結合命名公司,HTC也因此得來。雖然從字面上看,HTC三個字母就像是單獨以卓火土先生的名字命名。但實際上,HTC的某位執行主任在某次談話中透露,C字母實際代表了公司的王雪紅董事長。
Amazon 亞馬遜早期亞馬遜的名稱是“Cadabra”,聽起來就像是魔術師讓觀眾們見證奇蹟時刻的碎碎念。傑夫•貝佐斯希望建立的圖書零售網站,能夠讓用戶獲得魔術般的簡單迅捷的購物體驗。直到1995年網站才將名稱更改為“亞馬遜”(Amazon)——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貝佐斯表明了試圖建立電商帝國的巨大野心。
《傑夫•貝佐斯:亞馬遜網站的創始人》(the book Jeff Bezos: The Founder of Amazon.com)一書的作者Ann Byers表示,公司改名的原因是為了防止人們將“Cadabra”一詞誤聽為可怕的“Cadaver”(意為“屍體”)。
另一方面,貝佐斯和他的妻子對“Relentless”(意為“無情的、殘酷的”)這個名稱也情有獨鍾。雖然不少人建議放棄,但是貝佐斯依舊固執的在1994年購買了Relentless.com域名,並保留至今。到現在,當你點擊進入www.relentless.com,就會直接跳轉到亞馬遜的主頁。
Google
Google名字的來源想必是人盡皆知:創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故意將Googol(意為,“10的100次方”)的一詞的錯誤拼寫Google,當做公司的名稱。僅僅是因為他們想向用戶傳達,Google網站有能力向用戶傳遞數以億計的信息洪流。二人在1997年9月註冊了Google域名,並在一年後,於1998年9月註冊成立了Google公司。
Microsoft微軟
微軟在1975年4月正式宣布成立,名稱Microsoft,來自“microprocessor”(微處理器)和”software”(軟件)二詞的組合。 1977年,公司在日本建立了微軟第一家海外銷售辦事處ASCII Microsoft的國際辦事處。
有趣的事實是,艾倫和蓋茨在創立微軟之前,合辦了一家名為Traf-O-Data的公司,業務是給工程師提供業務數據整合報告。雖然Traf-O-Data公司並沒有大獲成功,但是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微軟的進步。
Facebook難以想像,許多人依舊不知道Fecebook是如何蒐集到自己名字、個人信息的。但就像電影《社交網絡》中講的那樣,Facebook已成為全球最火熱社交網站。
Facebook誕生的最初原因,僅僅是美國一些大學的學生主管,想讓學生自己建立一個結識周圍人的系統。接著thefacebook.com網站在2004年上線,直到2005年公司註冊了新的域名Facebook.com,並沿用至今。
Twitter
Twitter名字的來源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靈感來自Flicker,Twitter最本初的名字是Twttr。 Dom Sagolla(Twitter創始人Jack Dorsey和Ev Williams曾經的同事),在2009年接受《洛杉磯時報》的採訪時表示,“我們列出了許多個可以使用的名字,最後選擇了'twitch',意為抽搐,這能形象的表現出手機震動時的情景。但是twitch聽起來並不像一個很好的產品名稱。所以我們翻閱字典,尋找意思相近的單詞,於是發現了'twitter'。它的含義與產品契合的如此完美!Twitter就像是小鳥的唧唧聲一般,代表了信息到來時的短脈衝,這正是產品需要傳達的理念。”
Yahoo! 雅虎
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在美國於1994年創立了雅虎,在1995年1月最終確立“Yahoo!”作為公司名稱,同時購買域名正式組建公司。
Yahoo代表“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五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意為“另一處非官方的分層次神諭之地”,聽起來很是晦澀難懂。不過創始人更偏向喜愛Yahoo一詞的字面含義,意為“粗魯暴力的人”,來源於《格列佛遊記》中一個在外表和行為舉止上都非常討厭的傢伙,名叫Yahoo。或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反叛者Yahoo吧?
via the next web
資料來源:雷鋒網
編輯:張小馬
如何快速掌握高逼格命名法?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世界上十大高科技公司名稱背後的故事吧。
SAMSUNG 三星SAMSUNG是韓語中“三”和“星”的組合。 ”三“在韓語中意為大、多、強,“星”則是”清澈、明亮、深遠、永放光芒”的意思。創始人李秉哲以“三星”命名,寄含著對公司深切的希望和憧憬。
早期的三星公司就像一個農副產品販賣商,旗下業務包括銷售乾魚、蔬菜、麵條和水果。 1987年,三星創始人李秉哲任命其兒子李健熙,擔任公司的新任CEO,李健熙為公司定下了成為全球五大頂級電子產品製造商的目標。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三星的業務已經延伸到多樣化的各種領域中。如今消費者們最熟知的三星產品莫過於智能手機和3C衍生物。在過去的幾年中,三星開始涉足航天航空、金融保險等領域,“挺進太空”的勢頭是如此明顯。
從1938年到1993年,三星公司的logo歷經了多次改變。為世人熟知的“sans-stars”商標,是從1993年沿用至今。
Nokia 諾基亞令無數人唏噓的是,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在今年的4月25日宣布,正式退出手機市場。但其實,諾基亞成立初時的主要業務並不是電子設備。
1865年採礦工程師弗雷德里克•艾德斯坦在芬蘭坦佩雷市的坦默科斯基河邊,建立了第一家木漿工廠。 1868年,為了尋找更好的河流,艾德斯坦在距離諾基亞小鎮(town of Nokia)幾英里的諾基亞河邊(Nokianvirta river),建立第二家工廠。 1967年,公司也正式命名為“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oration),產業涉及五個不同的領域:橡膠、電纜、林業、電子和發電。如今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仍然保留著3項業務:諾基亞網絡、Here地圖和諾基亞科技。
Apple 蘋果
創業初期的年輕的史蒂夫•喬布斯表示,公司需要一個帶有“虛擬意味”的命名稱呼。在諸如“矩陣電子”(Matrix Electronics)之類的提議被否決之後,公司被暫時命名為“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前提條件是,如果在截止日期前沒有人能提出更好的建議,這也將會成為公司的正式命名。
所以我們的問題來了,為什麼選擇是“蘋果”?用喬布斯的話說,“就電話黃頁中的前後位置而言, Apple排在在我曾經工作過的Atari公司前面。”一切只可能源於喬幫主的個人趣味…在2007年,公司名稱去掉了“電腦”(computer)一次,更名為蘋果公司(Apple Inc.)。
HTC很多人都認為 HTC的三個字母代表了“High-Tech Computer”(高科技電腦),但實際上三個字母的背後有著更深入的意思。
1997年卓火土先生(HT Cho)與王雪紅女士(Cher Wang)聯合創辦了公司,決定用二人姓名的結合命名公司,HTC也因此得來。雖然從字面上看,HTC三個字母就像是單獨以卓火土先生的名字命名。但實際上,HTC的某位執行主任在某次談話中透露,C字母實際代表了公司的王雪紅董事長。
Amazon 亞馬遜早期亞馬遜的名稱是“Cadabra”,聽起來就像是魔術師讓觀眾們見證奇蹟時刻的碎碎念。傑夫•貝佐斯希望建立的圖書零售網站,能夠讓用戶獲得魔術般的簡單迅捷的購物體驗。直到1995年網站才將名稱更改為“亞馬遜”(Amazon)——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貝佐斯表明了試圖建立電商帝國的巨大野心。
《傑夫•貝佐斯:亞馬遜網站的創始人》(the book Jeff Bezos: The Founder of Amazon.com)一書的作者Ann Byers表示,公司改名的原因是為了防止人們將“Cadabra”一詞誤聽為可怕的“Cadaver”(意為“屍體”)。
另一方面,貝佐斯和他的妻子對“Relentless”(意為“無情的、殘酷的”)這個名稱也情有獨鍾。雖然不少人建議放棄,但是貝佐斯依舊固執的在1994年購買了Relentless.com域名,並保留至今。到現在,當你點擊進入www.relentless.com,就會直接跳轉到亞馬遜的主頁。
Google名字的來源想必是人盡皆知:創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故意將Googol(意為,“10的100次方”)的一詞的錯誤拼寫Google,當做公司的名稱。僅僅是因為他們想向用戶傳達,Google網站有能力向用戶傳遞數以億計的信息洪流。二人在1997年9月註冊了Google域名,並在一年後,於1998年9月註冊成立了Google公司。
Microsoft微軟
微軟在1975年4月正式宣布成立,名稱Microsoft,來自“microprocessor”(微處理器)和”software”(軟件)二詞的組合。 1977年,公司在日本建立了微軟第一家海外銷售辦事處ASCII Microsoft的國際辦事處。
有趣的事實是,艾倫和蓋茨在創立微軟之前,合辦了一家名為Traf-O-Data的公司,業務是給工程師提供業務數據整合報告。雖然Traf-O-Data公司並沒有大獲成功,但是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微軟的進步。
Facebook難以想像,許多人依舊不知道Fecebook是如何蒐集到自己名字、個人信息的。但就像電影《社交網絡》中講的那樣,Facebook已成為全球最火熱社交網站。
Facebook誕生的最初原因,僅僅是美國一些大學的學生主管,想讓學生自己建立一個結識周圍人的系統。接著thefacebook.com網站在2004年上線,直到2005年公司註冊了新的域名Facebook.com,並沿用至今。
Twitter名字的來源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靈感來自Flicker,Twitter最本初的名字是Twttr。 Dom Sagolla(Twitter創始人Jack Dorsey和Ev Williams曾經的同事),在2009年接受《洛杉磯時報》的採訪時表示,“我們列出了許多個可以使用的名字,最後選擇了'twitch',意為抽搐,這能形象的表現出手機震動時的情景。但是twitch聽起來並不像一個很好的產品名稱。所以我們翻閱字典,尋找意思相近的單詞,於是發現了'twitter'。它的含義與產品契合的如此完美!Twitter就像是小鳥的唧唧聲一般,代表了信息到來時的短脈衝,這正是產品需要傳達的理念。”
Yahoo! 雅虎
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在美國於1994年創立了雅虎,在1995年1月最終確立“Yahoo!”作為公司名稱,同時購買域名正式組建公司。
Yahoo代表“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五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意為“另一處非官方的分層次神諭之地”,聽起來很是晦澀難懂。不過創始人更偏向喜愛Yahoo一詞的字面含義,意為“粗魯暴力的人”,來源於《格列佛遊記》中一個在外表和行為舉止上都非常討厭的傢伙,名叫Yahoo。或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反叛者Yahoo吧?
via the next web
資料來源:雷鋒網
編輯:張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