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充電? 1000 萬美元融資的 uBeam 引爭議
上週一,25歲的Meredith Perry創辦的年輕矽谷創業公司uBeam,聲稱將推出一款酷炫的產品,讓iPhone手機充電時擺脫電源線的束縛,做到真正的“無線充電”。目前uBeam已經收到Upfront Ventures的1000萬美元的投資,以及來自著名天使投資人,Google公司Marissa Mayer,Zappos聯合創始人Tony Hsieh共計170萬美元的投資。
uBeam的核心技術是,首先通過一個安置在牆面插座上的電流轉換器,不經過實體電流線路,直接將電流轉化為人耳無法聽見的超聲波,釋放到空氣中;接著手機設備上的接收器,捕獲超聲波訊號,將其再轉化回電流,為移動設進行充電。如此以來,即便是在充電狀態中,使用者也可拿著不插線的手機,在房間內隨意行動了。
一名化名為“Danny”的物理學家,在網上撰寫了一篇博客名為《現今的投資者為什麼要將1000萬美元巨款投給一個完全違背物理原理的項目? 》(How putting $10M into UBeam illustrates everything that is wrong with tech investing today)。文章認為,違背物理學原理的uBeam是不能正常工作的,並且對家人尤其是寵物來說,也是很不安全的。博文發布後,隨即在科技圈內掀起軒然大波。 Hacker News、Tumblr中的海量的用戶、讀者,開始討論,風險投資者們是否將錢揮霍到了一個理論上有缺陷的項目。
風投人士Mark Suster(Koral的聯合創始人,2007年將其出售給Salesforce.com),在Medium上發表文章稱,“這是當我成為風險投資人之後,見過的最野心勃勃的投資項目,也是在我曾經寫過的文章中,創造最大數目A輪融資金額的公司。”所以在決定自己是否投資前,Suster邀請行業專家同他一起調查這家公司。
引用“這項技術究竟能否實現?它對人和寵物來說真的安全嗎?將電流轉化為人耳無法聽見的超聲波,對家中的孕婦而言,會不會有副作用?”
網民和投資者對uBeam所有的質疑,都將會在產品中得到答案。 uBeam現在擁有數項專利。在uBeam之前,Perry就已經創造出了產品原形,並且在矽谷中小有名氣。在2012年於紐約舉辦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中,Perry將產品帶去參展。在去年的AllThingsD會議上,Perry帶來的uBeam樣品獲得許多著名天使投資人的青睞,這也促使了她能夠順利贏得1000萬美元的投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Beam不是唯一一家借助“無線”的方法為移動產品充電的公司。 WiTricity公司的產品不需要聲波,借助磁場來轉化電能。 WiTricity認為自家的產品“操作時對人和動物都是非常安全的”。
胎死腹中的iFind項目能量採集現階段能否實現?
提到能量採集,就不得不提另一個悲劇的眾籌項目iFind。 Kickstarter上的iFind產品依靠“Battery-Free”技術,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個不用電池工作的BLE防丟器,所需的能量完全來自於用戶所處的WiFi環境,將這樣微弱的無線信號能量採集出來,供iFind連續地工作。在引起眾多關注之後,iFind被媒體爆料稱可能有造假嫌疑。 iFind在Kickstarter上籌集到將近55萬美元,離成功眾籌僅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就突然被Kickstarter叫停了。
美國黑客網站Hackaday早些時候就已經調查了iFind的技術,iFind說他們可以通過射頻信號給這個神器充電,但是Hackaday發現達到這個硬件不可能做成這麼小。 Kickstarter的用戶也暗自調查這項技術,發現iFind的專利號與美國專利局的結果是不相符的。
從披露的信息來看,WeTag團隊的iFind並沒有完整地解決了所有的工程問題。他們對於用戶使用場景的考慮及對產品的工程化實現的打磨,都還沒有達到可量產的階段,並且對於Wifi信號無線能量採集的能力過於樂觀。
在現階段,類似uBeam和iFind這樣的產品真的能夠實現嗎?雖然人類的技術已經擁有了相當的成熟度,但僅僅具備某個單一技術優勢是不能支撐整個產品的。產品的可用性應該體現在產品從設計到研發、生產的全過程。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產品功能能否實現仍存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電池與充電將再也不是一個惱人的問題,我們的裝置終將會實現直接“從空氣中抓取”需要的全部電量,會有一款成熟的產品,跳出來充滿自信的說,“能量採集,信我的準沒錯!”
via businessinsider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張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