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路線之爭,氫燃料電池有戲嗎?
雷鋒網在前幾日盤點了一下目前市場主流的電動汽車。如大家所見,其實電動汽車存在“流派之爭”,即採用何種電池的路線之別。目前,以特斯拉為首的一派採用的是傳統的鋰電池,而以豐田為首的另一派採用的是氫燃料電池。對於到底哪種電池更好的爭論一直就沒停過,這幾天則更是熱鬧。本月中旬,豐田才大張旗鼓地發佈氫燃料旗艦車型Mirai(續航里程483km)沒多久,這邊特斯拉就發佈了Roadster 3.0,將電池續航里程提高到到有些變態的640km。
在旁觀這場有些針尖對麥芒意味的較勁後,智駕君也頗為好奇地去查閲了許多資料,發現了一些乾貨。只能説,到底這場路線之爭誰會是最後的贏家,目前就想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就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不明朗和不利的因素還是很多的。
採用氫燃料電池的豐田Mirai
暫時還是太貴了
和特斯拉被充電樁和充電站問題一樣,氫燃料電池車想要大規模普及,基礎設施也是剛性要求。直到目前,建設一座加氫站的成本高達5億日元(約3000萬人民幣),如此高的成本如果達不到一定的保有量,是根本無法盈利的。
所以,儘管日本政府一再承諾可以給建加氫站承擔一半的補貼,也沒有幾家響應。而Mirai享受政府補貼後,價格仍高出同級別汽油車一倍多,這使得豐田自己都對氫燃料電池的普持謹慎態度 。
環保方面,氫燃料和鋰電池是對難兄難弟
相比鋰電池汽車,氫能源汽車一直是被當做“終極環保汽車”來宣傳的,原因是其原理為氫氧化和反應,不會產生任何碳排放。但這點其實經不起推敲,如果追溯氫能的來源,其實和電能一樣,都是二次能源,至今仍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天然氣、石油)產生。只有利用低成本光伏、生物等電解的氫,才能算是氫燃料。在這點上,氫能源佔不到鋰電池多少便宜。
根本上看,這是個政治問題
也許大家也和智駕君一樣,好奇一件事:為什麼氫燃料電池只在日本被大規模推廣?
這其實算是電動汽車面臨的一個全球性問題了。由於電動汽車的特殊性(技術起步但道德佔優),使得其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政府補貼,不論是科研投入,還是對購買者的補貼,甚至是對充電網絡的基建投入。因此,政府對補貼政策的選擇,就變相地成為了對技術路徑的選擇。日本受二戰後的世界格局影響,一直喜歡埋頭髮展自己的產業,從通信技術到能源領域無不如此,而此次大力普及氫能源汽車就屬於此列。而放眼全世界,主流的方案還是鋰電池,比如德國,雖然他們在2006年出台過一個為期十年的《氫與燃料電池國家創新項目》(NIP),但到了2009年,就新推出了《國家電動交通發展計劃》。該計劃認為,電動交通,應是包含車輛、智能交通以及智能電網的系統性方案,並且確認電動汽車包括:純電、插電混動、增程式電動三種技術路徑。
由此可見,出於國家戰略和利益的考量,各國政府對於如何採用電動汽車技術都有自己的算盤。氫能源電池和鋰電池的技術之爭,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而這多少會影響市場的選擇。
最後,給大家提供一份國際能源署(IEA)給出的預測,供參考。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夏衝
在旁觀這場有些針尖對麥芒意味的較勁後,智駕君也頗為好奇地去查閲了許多資料,發現了一些乾貨。只能説,到底這場路線之爭誰會是最後的贏家,目前就想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就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不明朗和不利的因素還是很多的。
採用氫燃料電池的豐田Mirai
暫時還是太貴了
和特斯拉被充電樁和充電站問題一樣,氫燃料電池車想要大規模普及,基礎設施也是剛性要求。直到目前,建設一座加氫站的成本高達5億日元(約3000萬人民幣),如此高的成本如果達不到一定的保有量,是根本無法盈利的。
所以,儘管日本政府一再承諾可以給建加氫站承擔一半的補貼,也沒有幾家響應。而Mirai享受政府補貼後,價格仍高出同級別汽油車一倍多,這使得豐田自己都對氫燃料電池的普持謹慎態度 。
環保方面,氫燃料和鋰電池是對難兄難弟
相比鋰電池汽車,氫能源汽車一直是被當做“終極環保汽車”來宣傳的,原因是其原理為氫氧化和反應,不會產生任何碳排放。但這點其實經不起推敲,如果追溯氫能的來源,其實和電能一樣,都是二次能源,至今仍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天然氣、石油)產生。只有利用低成本光伏、生物等電解的氫,才能算是氫燃料。在這點上,氫能源佔不到鋰電池多少便宜。
根本上看,這是個政治問題
也許大家也和智駕君一樣,好奇一件事:為什麼氫燃料電池只在日本被大規模推廣?
這其實算是電動汽車面臨的一個全球性問題了。由於電動汽車的特殊性(技術起步但道德佔優),使得其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政府補貼,不論是科研投入,還是對購買者的補貼,甚至是對充電網絡的基建投入。因此,政府對補貼政策的選擇,就變相地成為了對技術路徑的選擇。日本受二戰後的世界格局影響,一直喜歡埋頭髮展自己的產業,從通信技術到能源領域無不如此,而此次大力普及氫能源汽車就屬於此列。而放眼全世界,主流的方案還是鋰電池,比如德國,雖然他們在2006年出台過一個為期十年的《氫與燃料電池國家創新項目》(NIP),但到了2009年,就新推出了《國家電動交通發展計劃》。該計劃認為,電動交通,應是包含車輛、智能交通以及智能電網的系統性方案,並且確認電動汽車包括:純電、插電混動、增程式電動三種技術路徑。
由此可見,出於國家戰略和利益的考量,各國政府對於如何採用電動汽車技術都有自己的算盤。氫能源電池和鋰電池的技術之爭,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問題。而這多少會影響市場的選擇。
最後,給大家提供一份國際能源署(IEA)給出的預測,供參考。
引用2030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以插電式汽車、純電動汽車為主,203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世界汽車銷量中的比重約為2-3%。2030-2050年,插電式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順序和市場大格局保持不變,但氫燃料電池汽車佔比將提高到15%左右。
——國際能源署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夏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