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巔峯之戰:HoloLens 對決 Magic Leap

本文作者為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IT編輯Rachel Metz如今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爭先恐後的和“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掛鈎,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有微軟的HoloLens以及神祕的初創公司Magic Leap家的產品。在親身體驗過後,我來説説自己對這兩款“代表性產品”的感受。


第一次接觸Magic Leap是在去年12月,那時的版本已經實現了將3D影像(例如遊戲中的元素,怪、機器人等)投影到用户周遭的真實場景中。不過唯一的不足時,用户必須要佩戴着厚重累贅的設備靜坐在某個地方,才能夠好好體驗遊戲的快感。

而最近在拜訪Redmond微軟總部時,試用了和滑雪鏡差不多大小、酷炫的HoloLens全息眼鏡。我親自體驗了三款HoloLens的demo:

引用1、HoloStudio,用於實現3D建模和操作控制

2、Mars,與NASA科學家合作研製的探索火星表面的應用

3、將HoloLens與Skype視頻通話配合,用於實現現實世界的用户遠程幫助


和之前試用過的VR 3D設備不同的是,HoloLens並沒有給我帶來“暈眩感”,反而是佩戴上HoloLens之後,沒有感覺到任何不舒適的地方。雖然説微軟至今仍未有對HoloLens的技術進行解釋,但根據科技媒體Wired給出的解釋是,HoloLens和Magic Leap大致是採用了相同的原理,將影像投影到用户肉眼的視網膜上,從而實現了與現實世界“毫無違和感”的效果。

不過需要説明的是,HoloLens圖像並沒有幾個月前試用的Magic Leap那樣,帶來連續流暢的觀看體驗,甚至是有些“生澀卡帶”的表現。另一點就是,HoloLens將AR 3D影像呈現在眼前四四方方的鏡頭中,但是並不能徹底屏蔽周遭真實環境的影響。也就是説,當佩戴者稍微活動一下,或者是扭扭頭之類的,真實物體的影像邊緣會對AR圖像產生干擾。而且我試用的應該是HoloLens的工程版,它本身不僅“器官複雜”,配置有眾多電子元件,而且還要與一個工作噪音很大的全息圖像處理原件相連;並且在使用時必須要靠近電腦。

在試用Mars demo時,看上去周圍空間其實就是“火星表面”。不過用户的視角只能限制於一塊“正方形屏幕”內,如果你朝外面瞅,當然是不加任何特效的真實世界了。

HoloLens最酷炫的一點應該是傳感器對佩戴者眼神、手勢、語言的捕捉。HoloLens會自動高亮顯示出我眼神“正在注視”的地方,而且手勢完全替代了傳統的鼠標操作。例如在Mars demo中,你可以在“火星表面”上插一朵旗幟或者隨手畫些噴繪什麼的。


另外,HoloLens還很好的實現了虛擬影像間的交互。當我使用Skype與某位微軟員工通話時,他甚至通過HoloLens操控了我這邊的電燈開關。也就是説,在今後HoloLens甚至能夠實現兩部配對設備的協同工作,比如説遠程幫助對方修空調之類的。

與Magic Leap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户甚至可以通過HoloLens捏一個自己中意的3D模型,然後和它近距離接觸,再用手勢和語言操縱它。所以説,造一個虛擬女朋友也不是什麼難事。

雖然説我接觸到的HoloLens“便攜性”的確要比Magic Leap差太多,不過能夠看出微軟花了很多的心血試圖實現將這項技術普及到普通用户都能接觸到的消費級領域。

HoloLens和Magic Leap帶給用户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AR體驗,關於二者究竟孰優孰劣真的很難説。雖然説我接觸到的HoloLens“便攜性”的確要比Magic Leap差太多,不過能夠看出,微軟花了很多的心血,試圖實現將這項技術普及到普通用户都能接觸到的消費級領域,而這也是他的競爭對手們也需要做的。

這裏,體驗一下Magic Leap的最新力作——AR射擊遊戲!

via technologyreview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井三胖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HoloLens  Magic L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