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手機不夠,小米要創造一個帝國
2015年初春的小米新品發佈會上,米粉會發現新款手機不再是全場聚光燈關注的焦點,取而代之的則是多款小米旗下的智能家居產品。雄踞2014年大陸手機市場銷量冠軍的這家手機企業正在試圖改變公眾的印象,把自己從“智能手機品牌”改造成“智能硬件品牌”。
業界都看到了小米的動作: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小米與多家智能硬件創業企業開始合作,推出了不少試水性質的產品,也得到了不錯的關注度。但一輪產品鋪貨下來,淨化器、燈泡、手柄,加上之前的電視、路由器……每款單品的銷量都談不上火爆,遠遠不及大獲成功的小米手機。競爭對手對小米的策略並不怎麼感興趣:各大廠商依舊在比拼手機出貨量與利潤,對智能硬件興味索然。大家都在眼饞蘋果單季度180億美元的恐怖收益,智能家居、智能穿戴?隨便玩玩就好啦。
小米卻沒有在“玩”。雷軍説小米要做互聯網企業而非手機生產商,他是認真的。做互聯網公司並不意味着放棄硬件生產--恰恰相反,小米的野心是為消費者提供全套智能裝備,從手機到手錶,從電視到吸塵器,最好所有設備、電器都打上“MI”的標籤。
但這家被粉絲戲稱為“粗糧”的公司並不打算從硬件上賺大錢。相反,小米在想方設法壓低它準備製造的每一種產品的成本,同時將毛利維持在極低的水平。即便有一天一位米粉全家的電器和電子設備都來自小米或合作伙伴,他為偶像品牌貢獻的純利也不見得比得上一部iPhone的毛利潤。
難道雷軍討厭利益嗎?當然不是。硬件產品的超低收益率只是“粗糧”實現自己野心的手段,目的是讓消費者以較低的代價快速接納小米的產品體系。家裏小米的產品越多,用户對這個品牌的依賴性就會越強--不管是電視還是燈泡抑或插線板都會接入統一的賬號,在一箇中心下管理,其他品牌的設備就會顯得與這套系統格格不入。一個生態圈一旦建立就是排他的,很快習慣了小米生態的消費者就不會對其他平台感興趣了。
當米粉的生活充斥着“粗糧”的影子,小米就可以輕易為他提供各種各樣的增值服務了。冰箱食物不足,小米手機自動發來推薦的網購清單;出門在外家中無人,小米攝像頭提供第三方安保平台為主人遠程看家;手環檢測到用户體質下降,電視就自動推薦健身節目和應用……這些服務不見得是小米提供,但它完全可以從中抽取分成,即使單次服務利潤不大,積少成多仍將是無比驚人的收益。
這是無比誘人的未來:每位消費者的衣食住行都和一家企業聯繫在一起,幾乎所有的信息服務都有這家企業的身影,背後的利潤遠不是賣幾部手機、平板可以相提並論的。這是科技企業的吉列模式:後者虧本銷售剃鬚刀,從高利潤的刀片中獲得豐厚回報。對小米來説,五花八門的設備都是刀架,未來的服務才是取勝的利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要創建一個帝國,首先要開拓一個個村莊。以高性價比手機聞名於世的小米不可能在朝夕之間轉型,何況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的市場尚處於萌芽狀態。為此小米選擇了提前佈局、步步為營:一開始我們只賣一些好玩的商品,讓大家知道我們不僅做手機。慢慢的,當小米的合作伙伴越來越多、經營的產品種類逐漸豐富,它就自然成為國內智能硬件產業的領頭羊和標準制定者。反正競爭對手都在關心手機部門的銷量,幾乎無人與“粗糧”正面對抗。等到生態圈業已形成,市場不再有別人崛起的空間,小米王朝也就能稱雄天下了。
表面上看,今天的小米可謂“不務正業”,整天琢磨一些不賺錢還沒什麼銷量的玩意兒。興師動眾做場發佈會,主角卻是些其他品牌都不見得看得起的小產品。但這些看似幼稚的舉動背後,未來的巨頭正在一步步擴展自己的版圖,一點點甩開和對手的距離。如果其他品牌依舊對此聽之任之甚至嘲笑和不屑,將來必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