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姬(Ex Machina)》導演談人工智能:它是人類最後的希望
亞歷克斯·加蘭(Alex Garland)在想到AI (人工智能)革命時產生了一個想法:讓它發生。在從事了寫作小説和劇本的職業後,他又執導了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這部電影將AI和倫理的討論推到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境地。
當一名大男子主義的科技億萬富翁(由奧斯卡·伊薩克飾演)祕密地開發出了名為伊娃的機器人後,他邀請自己的員工(多姆納爾·格利森飾演)用圖靈測試去評估伊娃。後續的發展動人心魄,甚至變得危險起來,但和其他電影中濫殺無辜的機器人不同,伊娃很睿智、很仁慈,可能比創造她的人更適合繼承這個世界。連線雜誌的記者也對導演進行的採訪,談及了他對AI的看法。
《機械姬》並不是尋常的AI電影。你怎麼會對有感情的計算機這個題材感興趣?
我 44 歲了,視頻遊戲和計算機的發展貫穿成長過程。在我還是十二三歲時,家用計算機就誕生了;其他人的父母買電腦可能是希望能對孩子們起到教育作用,但孩子們卻可能是在用電腦玩遊戲。不過我是在電腦上用 Basic 語言編程。我當時會編寫很簡單的“你好,世界!”之類的程序,賦予電腦最基本的知覺。我還清晰地記得讓電腦活過來的那種觸電感,雖然我知道它並沒有活過來。
很多年來,我和一位主要興趣是神經科學的朋友進行了一系列討論。我朋友認為,計算機永遠也不會產生感情,而且他還有一些科學論據做支撐。但我並不認同這一觀點。於是我開始大量閲讀和AI、思維以及意識有關的東西。
你之前已經和複雜主題打過交道了,這次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我的小説《海灘》(The Beach)裏就有多元宇宙這種東西。我還給《太陽浩劫》(Sunshine)編過劇,這部電影與宇宙的熱寂有關。儘管有點這個東西會讓人覺得科學,從而讓電影看起來合理,但這基本上是扯淡,就和《星際迷航》裏的曲速引擎一樣。《太陽浩劫》讓我沮喪。我感覺我在一些重要的地方犯錯了。我並不是要詆譭這部電影,裏面有我非常喜歡的東西,但這件事讓我很煩。當我開始導演《機械姬》時,我想:“這才是我想要的合理”。
你接受了什麼樣的AI教育?
在AI上,我的知識有限。AI部分和智慧有關,部分和對數學的理解有關;這兩者的結合對我而言相當難逾越。但我能閲讀和理解圍繞AI產生的哲學理念。
尤其是我讀了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認知機器人學教授 Murray Shanahan 寫的書。我對書裏的論據非常贊同。於是在寫這部電影的劇本時,我聯繫了他和另外兩個人,並説:“我想讓你非常認真地看這個劇本,確保它站得住腳。”
劇本經得起推敲嗎?
這部電影中有兩大幻想。第一是你可以創造出一個有感情的機器,第二是這台有感情的機器有一張臉,可以有很細微的表情。現在這些都是很大的幻想,有人也許會把它和曲速引擎相提並論。但這是部科幻電影,我對這些幻想進行了仔細推敲。
你從哪些AI科幻作品裏吸取了靈感?
對於電影觀眾,你可以預料到他們對電影的熟悉程度,這點是預料讀者的文化水平所不可比擬的。人們也許讀過或者沒有讀過《黑暗之心》,是不是?不過,他們很可能已經看過《現代啟示錄》了。因此,當你在製作一部包含AI和機器人的科幻電影時,你可以相當確定人們知道哈爾和《2001:太空漫遊》。你甚至還可以確定他們知道《銀翼殺手》和複製人。這樣,當你在寫作劇本時,你知道自己的觀眾具有很高的觀影水平,而且他們差不多也的確如此。
而且他們也準備好了對你的電影吹毛求疵。
這會是個問題。在設計機器人時,我不想讓人們在屏幕上看到她時就想到另一部電影。如果她有金色的身體,你會立刻想到《星球大戰》裏的 C-3PO,即便機器人以女性形象出現也不會抵消這一看法。我們必須避開標誌性的機器人的形象。
人們似乎想拿《機械姬》和《她》做比較。這兩部電影的AI不同,但你的主題也是創造一個“完美的女人”。
這部電影中有兩條完全獨立的主線。第一條主線和AI以及意識有關,另一條主線和社會建構有關:為什麼這個人要讓機器人以 20 歲年輕女孩的形象出現,還要她接受一個青年男性的測試。
伊娃的設計對整部電影有多重要?
它給人以非常熟悉卻又極其獨特的感覺。她有點像《大都會》裏的瑪麗婭,不過也僅限於此了。這非常重要。因為它需要看起來非常美,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
南森解釋為什麼將伊娃造成這樣時的情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是的,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你就應該覺得毛骨悚然。你不會覺得在這件事上應該同情他;你就應該覺得不安、不舒服。因此伊娃需要得到拯救。
從很多方面看,南森的原型都是矽谷人士。南森這個角色是在影射矽谷的人嗎?
這部電影更多地是在強調大男子主義和非大男子主義的對抗。我喜歡將非常富有攻擊性,甚至有點欺負人的性格用在一個角色上,同時又包攬所有事情,好像這樣就能減輕自己做的事情的後果一樣。我原本以為你會覺得在華爾街上更容易找到這種人,而不是矽谷。
你有沒有關注最近有關AI和倫理的辯論?
這是個大問題。我覺得,如果你是在説無感情的AI,那就很值得擔心和關注。不難想象,AI控制的無人機在戰場上會比人類控制的無人機更高效,還不會像人類一樣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羣。你要做的就是將決定生死的權力交給機器。這裏面的倫理問題很明顯。
一般地説,如果你創造了有意識的機器,在我看來,這和兩個大人有了小孩沒多大區別。如果這個新機器比父母更聰明,這時就有問題了,但我們在這一方面也有經驗。有父母生出了愛因斯坦,也有父母生出了斯大林。
所以你不擔心天網。
我有點歡迎天網。人類會在地球上滅亡,原因可能是生態災難或太陽系內的變化。當這一情況發生時,我們不大可能會通過蟲洞進入另一個星系,找到另一個地球。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代表我們生存的就是AI,如果我們能創造出它們的話。天網不是問題,我們應該歡迎它。
《機械姬》讓人覺得在製作時就融入了這一思想。
希望《機械姬》並沒有明確的表露這一點吧。人們肯定會認為《機械姬》是一部偏向AI的電影。人類總是搞砸所有事情;和人類相比,機器有着相當好的記錄。
編者注:如果你對人工智能感興趣,還可以閲讀一下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對這一主題的看法,參見雷鋒網《Nick Bostrom:馬斯克和蓋茨都同意他對AI的看法》一文。
via wired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