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acBook 證明 Mac 換蘋果芯是大勢所趨
蘋果新一代MacBook什麼都好:超薄、超輕、視網膜屏幕、不錯的續航能力、無風扇、完美的做工……但唯有一點它讓許多潛在買家無法忍受:性能太差。
在Geekbench測試中,新MacBook的多核分數僅僅打平iPad Air 2,甚至不如三星新一代旗艦手機Galaxy S6;單核成績也僅僅是比iPad Air 2高一半不到。由於MacBook的無風扇設計,實際使用中CPU無法長時間工作在較高頻率下,跑複雜些的應用無異於自虐。説白了,這款售價13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僅僅是一台漂亮的上網本而已。
這尷尬的局面並不是蘋果的錯:所有搭載Core M芯片的無風扇筆記本全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Core M在沒有散熱限制的條件下可以持續工作在2.9GHZ的高頻率下,但是在無風扇13寸筆記本中這個數字變成了2GHZ不到—通常只有1.5-1.8GHZ而已。如此低的頻率還是雙核心,性能比不上三、四核心的ARM頂級芯片也是理所當然。
問題的根本在於,Intel引以為傲、稱霸CPU行業多年的Core系列微架構已經遇到了嚴重的發展瓶頸。從2009年至今,Core系列處理器同頻單核性能增長不過50%而已,大部分新增的晶體管都被拿去增強與普通用户沒什麼關係的科學計算性能了。另一方面,雖然Intel花了很大力氣提高芯片的能源效率,但是Core i系列芯片仍舊遠遠無法與手機ARM芯片對拼功耗。
與此同時,ARM陣營在過去幾年進步神速。蘋果開始自行研製CPU微架構後,拿出了驚豔世人的Cyclone,也就是A7、A8使用的CPU核心。這款核心的同頻性能相當接近新一代的Core核心,而功耗卻比同頻率的Core低很多。iPad Air 2使用的A8x芯片雖然是20nm工藝製造,但能耗甚至比Intel 14nm工藝的Core M都低不少。在性能功耗比這個對移動設備至關重要的指標上,Intel的產品已經不是蘋果的對手。
在有風扇的筆記本電腦上Core系列處理器可以不用太在意功耗指標,反正熱量可以靠高速風扇排出;但在新MacBook這樣的無風扇設備上,處理器持續高頻運行產生的熱量足以讓外殼燙得無法觸碰。為了把機體温度控制住,Core M只能以較低的頻率持續運行,而代價就是用户要在2015年忍受2012年甚至更早的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水準。事實上,性能已經是這類筆記本最大的軟肋。
下一代的iPad平板會更換性能更強的A9芯片,很可能大幅超越MacBook使用的Core M。蘋果沒法説服消費者接受“兩倍價格的筆記本還不如便宜的平板快”的現實,畢竟這樣的狀況實在太過諷刺。
考慮到Intel產品線緩慢的換代速度和下一代核心微小的改進幅度,蘋果唯一的辦法就是擺脱對前者的依賴,在Mac產品線中改用自家芯片。使用14nm工藝的A9芯片如果發展出四核心版本,就可以在性能上完勝Core M同時功耗更低。改用A9x的MacBook不僅可以擊敗一眾Core M本子,甚至能夠超越使用低電壓版Core CPU的有風扇輕薄本。
但僅僅替換MacBook的處理器是不夠的。就像當年蘋果拋棄IBM轉向Intel懷抱一樣,為了軟件系統的整體遷移,整個Mac系列的核心都要一次性改變。換句話説從MacBook直到頂級的MacPro都要替換為ARM平台,這的確會是個大工程。
這意味着蘋果要設計出8核甚至24核心、高頻率的處理器來取代iMac和Mac Pro使用的桌面版Core i7和工作站用Xeon E5處理器。即使對財大氣粗的蘋果來説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過去兩年來我們看到很多關於蘋果計劃拋棄Intel的傳言,而之所以至今傳言都未成真,最大的障礙就在這裏。事實上,蘋果要發展出自己的Xeon E5級處理器至少還要一年。
可是時間已經不等人了。搭載Core M芯片,受困於其孱弱性能的MacBook證明繼續依賴Intel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另一方面,蘋果最大的對手之一微軟正在推行跨平台統一系統的大業,蘋果需要讓iOS和OS X逐漸融合來對抗微軟,而統一硬件底層將是融合的關鍵步驟。Mac如果改用ARM平台,大量iOS應用就可以簡單移植到OS X上,豐富OS X的軟件生態,進一步加強Mac的競爭力。
此外,如果Mac產品線不再使用Intel處理器,每年蘋果可以節約超過30億美元的採購成本—就算是蘋果也無法抗拒這種誘惑。總之,蘋果換自家芯片已經勢在必行。
根據之前分析師的消息與目前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性能表現,預計到2016年末蘋果就可以準備就緒,屆時全系列Mac的換芯工程就會啟動,蘋果與Intel長達十年的合作也將戛然而止。
蘋果換芯後,MacBook“高端上網本”的帽子就能摘掉了。“Intel的處理器性能最強”在過去近十年來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但今天這條結論已經開始走入歷史。幾年前人們無法相信使用ARM芯片的平板手機的性能會趕上筆記本電腦,而幾年後我們將會習慣“Intel不再遙遙領先”“蘋果電腦使用自家處理器”的現實。以Mac換芯為標誌,CPU產業將迎來全新的篇章。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王強
在Geekbench測試中,新MacBook的多核分數僅僅打平iPad Air 2,甚至不如三星新一代旗艦手機Galaxy S6;單核成績也僅僅是比iPad Air 2高一半不到。由於MacBook的無風扇設計,實際使用中CPU無法長時間工作在較高頻率下,跑複雜些的應用無異於自虐。説白了,這款售價130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僅僅是一台漂亮的上網本而已。
這尷尬的局面並不是蘋果的錯:所有搭載Core M芯片的無風扇筆記本全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Core M在沒有散熱限制的條件下可以持續工作在2.9GHZ的高頻率下,但是在無風扇13寸筆記本中這個數字變成了2GHZ不到—通常只有1.5-1.8GHZ而已。如此低的頻率還是雙核心,性能比不上三、四核心的ARM頂級芯片也是理所當然。
問題的根本在於,Intel引以為傲、稱霸CPU行業多年的Core系列微架構已經遇到了嚴重的發展瓶頸。從2009年至今,Core系列處理器同頻單核性能增長不過50%而已,大部分新增的晶體管都被拿去增強與普通用户沒什麼關係的科學計算性能了。另一方面,雖然Intel花了很大力氣提高芯片的能源效率,但是Core i系列芯片仍舊遠遠無法與手機ARM芯片對拼功耗。
與此同時,ARM陣營在過去幾年進步神速。蘋果開始自行研製CPU微架構後,拿出了驚豔世人的Cyclone,也就是A7、A8使用的CPU核心。這款核心的同頻性能相當接近新一代的Core核心,而功耗卻比同頻率的Core低很多。iPad Air 2使用的A8x芯片雖然是20nm工藝製造,但能耗甚至比Intel 14nm工藝的Core M都低不少。在性能功耗比這個對移動設備至關重要的指標上,Intel的產品已經不是蘋果的對手。
在有風扇的筆記本電腦上Core系列處理器可以不用太在意功耗指標,反正熱量可以靠高速風扇排出;但在新MacBook這樣的無風扇設備上,處理器持續高頻運行產生的熱量足以讓外殼燙得無法觸碰。為了把機體温度控制住,Core M只能以較低的頻率持續運行,而代價就是用户要在2015年忍受2012年甚至更早的筆記本電腦的性能水準。事實上,性能已經是這類筆記本最大的軟肋。
下一代的iPad平板會更換性能更強的A9芯片,很可能大幅超越MacBook使用的Core M。蘋果沒法説服消費者接受“兩倍價格的筆記本還不如便宜的平板快”的現實,畢竟這樣的狀況實在太過諷刺。
考慮到Intel產品線緩慢的換代速度和下一代核心微小的改進幅度,蘋果唯一的辦法就是擺脱對前者的依賴,在Mac產品線中改用自家芯片。使用14nm工藝的A9芯片如果發展出四核心版本,就可以在性能上完勝Core M同時功耗更低。改用A9x的MacBook不僅可以擊敗一眾Core M本子,甚至能夠超越使用低電壓版Core CPU的有風扇輕薄本。
但僅僅替換MacBook的處理器是不夠的。就像當年蘋果拋棄IBM轉向Intel懷抱一樣,為了軟件系統的整體遷移,整個Mac系列的核心都要一次性改變。換句話説從MacBook直到頂級的MacPro都要替換為ARM平台,這的確會是個大工程。
這意味着蘋果要設計出8核甚至24核心、高頻率的處理器來取代iMac和Mac Pro使用的桌面版Core i7和工作站用Xeon E5處理器。即使對財大氣粗的蘋果來説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過去兩年來我們看到很多關於蘋果計劃拋棄Intel的傳言,而之所以至今傳言都未成真,最大的障礙就在這裏。事實上,蘋果要發展出自己的Xeon E5級處理器至少還要一年。
可是時間已經不等人了。搭載Core M芯片,受困於其孱弱性能的MacBook證明繼續依賴Intel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另一方面,蘋果最大的對手之一微軟正在推行跨平台統一系統的大業,蘋果需要讓iOS和OS X逐漸融合來對抗微軟,而統一硬件底層將是融合的關鍵步驟。Mac如果改用ARM平台,大量iOS應用就可以簡單移植到OS X上,豐富OS X的軟件生態,進一步加強Mac的競爭力。
此外,如果Mac產品線不再使用Intel處理器,每年蘋果可以節約超過30億美元的採購成本—就算是蘋果也無法抗拒這種誘惑。總之,蘋果換自家芯片已經勢在必行。
根據之前分析師的消息與目前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性能表現,預計到2016年末蘋果就可以準備就緒,屆時全系列Mac的換芯工程就會啟動,蘋果與Intel長達十年的合作也將戛然而止。
蘋果換芯後,MacBook“高端上網本”的帽子就能摘掉了。“Intel的處理器性能最強”在過去近十年來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但今天這條結論已經開始走入歷史。幾年前人們無法相信使用ARM芯片的平板手機的性能會趕上筆記本電腦,而幾年後我們將會習慣“Intel不再遙遙領先”“蘋果電腦使用自家處理器”的現實。以Mac換芯為標誌,CPU產業將迎來全新的篇章。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