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之父” 文登·瑟夫:網絡自由有風險


互聯網之父文登·瑟夫(Vinton G. Cerf)於當地時間星期四警告説,政治和技術威脅了互聯網的普遍訪問和完整性,他將互聯網的普遍性和完整性形容為互聯網的價值基礎。

“在我看來,儲存碎片破壞了互聯網的基本功能,儲存碎片非常可怕並且會毀滅互聯網的價值,但我們必須努力確保沒有碎片產生,”瑟夫於星期四的互聯網治理和網絡安全會議期上説,此次會議由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和互聯網全球治理委員會主辦。

在歐洲,包括Google公司在內的許多公司必須要面對政府對搜索強加的一系列新的限制。在德國以及其他地方,有運動倡議實行本地數據存儲和電子郵件國家形式。同時有人呼籲在因特網管理上採用“多股份持有人”的方法。

“在這個問題上,雙方關係十分緊張。這個爭論可能會持續一陣子,”瑟夫在座談結束的採訪中説。“我們看到歐洲與其他國家對於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做法都有了一定的迴應。”瑟夫博士説。1970年代,瑟夫在任職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機構(federal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時,推動了TCP / IP技術的發展。此外他還幫助成立了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

一些跡象表明這些迴應將達到高峯,他説。“姑且不提私營企業運用密碼學做出的迴應,假設國會在數據收集方面採取一些行動,問題就會慢慢淡化。這可能會使歐洲和美國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我想……讓消化的過程變久一點,”瑟夫説,他現在為Google副總裁。

“我們一直強迫Google實現頂級域名。這必須要地方化,這絕對是十分有幫助的,”他説,“但無論在哪,你都要做出有效(搜索)響應。這是很難的。作為一個公司,我們必須遵循當地的規則。”

網絡自由是否存在風險?

“風險是必然的,” 瑟夫説,“我們看到,目前許多國家將互聯網的自由和開放看作是一個威脅,他們會故意壓制互聯網的使用。但説實話,我感覺長期來看,其效用和價值會逐漸掩蓋對互聯網開放的恐懼。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的例子,他們讓6.5億人民有網可上。”

隨着發展中國家新上網用户的增多,全球互聯網用户的數量預計將從以往的30億人增長到50億。根據小組成員表示,這些新用户的到來使得互聯網的管理必然要改變。“到時互聯網治理不是一個體系,而是一個生態系統。”GCIG研發主任兼美利堅大學教授 Laura DeNardis説。

“我們現在的難題是將歐洲隱私法與我國同步,”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勞倫斯·史崔克林説。“我們有相同的目標,就是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兩種機制。兩者都有優點,都可為國家服務…但是如果我們想要達成信息的全面自由流通,那麼就要解決多方股份持有人的問題。”

開放、選擇和競爭,是美國管理方式價值的根基。而在仍未實現人人上網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仍不確定其重要性是否與美國國內一樣重,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克里斯·託弗柳説。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中,一個由某公司資助的可以低價訪問互聯網的設備可能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最起碼比坐視不管要好。

“在不同的環境中,採取的平衡方式應該是不同的。”Yoo説。

via wsj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李旭旭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