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何拋棄了最受歡迎的字體?
今年秋天,在蘋果經歷兩年的艱辛字體設計之後,定製字體San Francisco將逐步取代曾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字體Helvetica Neue,成為OS X El Capitan 操作系統與iOS 9操作系統的默認字體。
San Francisco是蘋果總部20多年來設計的第一款蘋果產品專用字體。該字體不僅簡明、圓潤,而且字符間距較大。毫無疑問,該字體是為適應Apple Watch而專業設計的。但是,在此前的WWDC會議上,在對全新操作系統和流媒體音樂的大肆宣傳中,蘋果似乎悄悄的另有謀算:San Francisco字體不僅專為Apple Watch的小屏幕設計,對於手機和電腦同樣適用。
當然,這個想法並不會向人們直接公開,種種跡象卻皆可表明這一猜想的真實性:贈送給大會出席者的外套上的白色“WWDC 2015”標誌均為San Francisco字體;展示在觀眾面前的巨大屏幕上畫面也顯示着San Francisco在新的操作系統中的應用。大屏幕上出現的字體是San Francisco字體還是Helvetica Neue字體,這兩種字體孰優孰劣,在Twitter上引發了字體迷們的熱切關注和熱烈討論。
精妙的設計為蘋果帶來了鉅額的財富,因而不難想象它一定會對自己的字體設計藝術大加吹捧,但目前為止,它卻一直很低調,原因何在呢?
可能是蘋果想要挽回顏面。
“説到字體,蘋果是真的很落後”,著名的德國字體設計師Erik Spiekermann認為。2011年,Google推出了自定義字體Roboto,幾年前Spiekermann也為Mozilla瀏覽器設計了Fira Sans字體。
由於蘋果在其他領域佔據着主導地位,所以如果設計的字體達不到一流水平,必會受到人們的各種批評,這對蘋果有點苛刻。Type Supply公司的印刷工和程序員Tal Leming評論説,San Francisco字體並不完美,數字的應用就有漏洞,比如數字6上半部分太封閉,在使用時就經常會出錯,顯示出來看着像8。 當然,在他看來這些是可以忽視的,因為不能過於吹毛求疵。
蘋果在字體設計上曾經起過先鋒作用,最為顯著的成就是在80年代委託設計師Susan Kare設計過字體,但這已是過去。在最近的幾年裏,蘋果的用户界面都在使用現成的字體,毫無創新。從2000至2014年,蘋果OS X操作系統一直使用Lucida Grande字體。直到兩年前iOS 7發佈,蘋果宣佈將為新系統提供新字體,即Helvetica Neue Light字體。但這一舉動幾乎受到了全球設計師的抨擊。因為這種字體對分辨率較低的手機小型屏幕來説,太淡太瘦。於是蘋果最終放棄使用該字體,取而代之的是Helvetica Neue字體。僅僅在兩年之後,蘋果再次宣佈更新其系統的字體。
Helvetica 字體和 San Francisco 字體之間的差異即使從專業眼光來看也並不明顯,但確實存在。San Francisco比Helvetica Neue字體更粗,更簡單。根據德國字體標準,San Francisco字體的間距相對較大,在相對較小的手機屏幕上閲讀會更容易。
無可置疑,為小屏幕設計字體頗具挑戰性。想想你有多少次是把大寫的I當成了小寫的1。在雷鋒網報道過的一次採訪中,蘋果人機界面的負責人Alan Dye對如何優化字體,以適應Apple Watch的小屏幕做了解釋。他説,字體形狀變得更加方正,但是會帶有柔和的圓角。同時,字體非常緊縮,字號比一般字體的要高,小寫字母也更高,因而更好辨認。另外,字體設計非常靈活,屏幕大小變化時,字體也會跟着變化。
San Francisco字體對於以設計為主導的公司也許不是一個大膽的選擇,但是,為適應小屏幕,字體的清晰度比字體的靈活性更重要。畢竟,字體設計不僅僅是用户界面的一種要素,在一些以輸入為主的移動程序中,它就相當於一個用户界面。正如著名的印刷商Tobias Frere-Jones 闡釋的那樣,在人機交互中,從簡單操作(確定或取消)到個人數據等敏感信息的處理,字體輸入都普遍存在。
這足以説明為什麼不應隨意切換字體。“看見字體改變就好像回到家發現家裏的牆都變成了另一種顏色,令人心生不快,” Alan Dye説道。“不幸的是,蘋果繼引進 Helvetica字體不久後,又要改變界面字體。”但他對蘋果的這一做法持肯定態度。“Helvetica字體適用性確實不高,所以,我全力支持San Francisco。”
via wired
本文轉載請註明來源: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506/BgXiQk2GIDmJ3Hsd.html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