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拍冥王星的攝像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在1930年被發現之後,我們眼裏的冥王星一直是一個遙不可及而神祕的存在。然而在近日,當新視野號發回了冥王星的清晰照片後,我們終於有機會一睹它的真容。
而讓我們感到好奇的是,照片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攝影機擔任起了此次記錄的重任?
The Atlantic的記者採訪了技術項目的工程師Lisa Hardaway,雷鋒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編譯出她關於攝像機的解答。
攝像設備統稱為“Ralph”,它能夠捕捉可見光和紅外線。因此,我們從照片上看到的冥王星具有黑色和棕褐色的高分辨率的圖像,實際上是Ralph所收集捕獲的信息數據。
因為Ralph能夠捕捉可見光,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有點類似與手機攝像頭,或是我們常見的數碼單反。按照傳統相機的規格,這是一個焦距75mm,光圈8,7的鏡頭。但是,由於其使用環境的特殊性,攝像機要面臨的問題其實有很多。團隊主要遇到的挑戰有如下四個:遇冷收縮、光線問題、質量控制以及時間。
挑戰一:遇冷收縮問題
隨着新視野號飛船離太陽越來越遠,温度也會變得很低(大概在-238°C到-218°C)。
引用“根據熱脹冷縮原理,不同的材料受冷時縮小的程度也不同。”
因此,團隊的解決方案是,用同一材料來製作攝像機的某一部位。按照雷鋒網小編的理解,也就是説,既然攝像機遇冷一定會縮小,為了保證機器的正常運作,同一部件就必須選擇同一材料。
引用“我們採用鋁來製作反光鏡和底座,這樣它們便會按同樣的比率縮小,保持焦距不變。”
要把鋁做成攝像機的反光鏡可非易事,團隊採用了鑽石打磨才把普通的鋁製造成能夠透光的鏡片;而鏡頭仍然採用玻璃製作。
在地球上,團隊進行了模擬測試,以保證攝像機在太空中也能正常運作。
挑戰二:光線問題
因為Ralph選擇了自然採光,這就意味着光源來自59億公里的太陽。而在新視野號飛躍冥王星時,要拍攝它背面照片則很有可能遭遇光源不足的問題。對此,它的唯一光源就只有冥衞一卡戎反射太陽的光線。
“標準相機中,我們可以對光圈進行調整,或者調整參數,使曝光的程度達到最平衡的狀態。”但在太空裏,這樣的操作便是難上加難。
對於這一問題,Hardaway和其團隊“沒有其他選擇”,
引用“只能利用少量的光線並將其轉換為圖像。”
而在飛船發射直至到達火星之前,相機的鏡頭蓋一直是關閉的。因為團隊把鏡頭的光圈調得很大,如果在離太陽過近之時打開,鏡頭過曝,可能會把自己燒壞。
在2007年,新視野號抵達木星,拍攝了這張照片。
挑戰三:質量
我們都知道,在太空飛行中,科學家們對於飛船自身的質量可謂是斤斤計較,每增加一點點重量,可能飛船在太空中就會增加額外的負擔。因此,攝像機的質量也成為了團隊需要嚴格控制的重點。
相對於飛船而言,攝像機所需要的燃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大頭便落在了攝像機自身的重量控制上。
引用“最終,Ralph的質量是23磅,低於NASA的要求。它也非常低能耗,功率只相當於一個小夜燈(7w)。”
挑戰四:時間
新視野號會在宇宙空間飛行九年半的時間,普通相機在地球上需要小心護理才能保存如此長的時間,更何況是在神祕難測的太空裏?
引用“我們的系統會對空間環境進行適應,特別是輻射和熱脹冷縮,畢竟它是一個要服役九年半的攝像機。”
NASA給團隊從設計到測試完畢的時間期限是三年,而團隊只花了不到兩年(22個月)就完成了任務。如何讓攝像機經歷九年多的飛行而依然正常運作,時間是最大的敵人。不過他們終於做到了。
接下來,它的征途是柯伊伯帶,以及海王星之外的矮行星。這大概還需要花費數年時間,而且還要考慮到燃料告罄的問題。但至少現在,Ralph已經完成了拍攝冥王星的任務。Hardaway表示:
引用“從地球上看冥王星,它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像素點……不過現在,很開心能夠看到這些照片呈現在世人面前。”
via The Atlantic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亦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