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穿戴設備是怎樣的?這五大方向值得思考
一直以來,人類對“人機合一”的概念非常着迷。
科幻小説作家Philip K. Dick就一直幻想人類可以利用高科技來提升自身信息處理能力。在他的書中,以及根據他的科幻小説改編的兩部電影《銀翼殺手》和《少數派報告》中,未來人類在高科技硬件設備的幫助下,幾乎都能具備“超人”能力。
事實上,科技與生理的融合已經不再是幻想,也不再是隻出現在科幻小説/電影裏的場景了,而這一理念的源頭,應該就是從可穿戴設備開始的。當然,現在我們尚處在可穿戴進化的初期,如果説的再準確一些,應該是處在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幼兒期”。但即便如此,市場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可穿戴設備,它們幾乎可以監測人類所有活動,比如走路,睡眠,甚至監測體內血糖,等等。
可穿戴設備的影響
當我們談到腕帶,手錶,以及其他可以“綁”在我們身上的電子設備,實際上能讓用户接觸最多的,就是數據。
不過,真正的困難(當然也是機遇)在於,如何能找到更智能的方式去“解釋”可穿戴設備從我們身體上收集到的數據。當然,除了數據之外,設備製造商們也不能忽略其他設備關鍵要素,比如電池壽命\設備通訊和界面開發,等等。
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類別,可穿戴設備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甚至可以打造出一個全新的二十一世紀!不過現在,我們依然需要做大量工作,但隨着可穿戴技術的發展,筆者預測在未來的幾年內,它至少會對五個行業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一、基於數據的健康分析
什麼意思:嵌入式生物傳感器和軟件,將會持續捕捉,傳遞,並分析人類健康和身體狀況。根據收集到的數據,醫生,護理人員,甚至是運動教練可以快速做出相應的決策。
David Berkoff博士是北卡羅納大學骨科專業的運動醫學醫生,他解釋説,“目前,利用可穿戴設備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進一步改善健康護理的連續性,”他繼續説道,“我現在對於病人的健康狀況還無法做到連續跟蹤,一旦有了實時追蹤的可穿戴設備,當病人來看病,我們就能拿到當天病況的第一手數據,幫助我們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可穿戴設備可以填補很多醫療行業的空白,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這些設備具備持續的健康監測功能。“有了這些設備,我們可以獲得更準確,且具有連續性的人體生理數據和日常行為數據,”David Berkoff博士補充説道,“在可穿戴設備的幫助下,醫療專業人士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幫助病人改變不良行為,提升病患健康,這真的非常重要。”
二、搭載傳感器的個性化服裝
什麼意思:個性化的可穿戴設備包括一些搭配了傳感器的服裝,消費者穿上這些衣服以後,可以檢測自身狀況,繼而能更好的健身鍛鍊;還有使用了3D打印技術的醫療設備,可以提供個性化定製醫療服務。
有報道稱,耐克在自己的服裝裏嵌入納米技術的傳感器,而且利用3D打印技術,人們很快也能打印出自己專屬的智能T恤。一旦有了智能運動服,運動員和教練就能更好地瞭解運動量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及時補水,或者運動員的心理壓力是否過大。而且融入了可穿戴技術的服裝,還可以幫助服裝公司(比如耐克)減少生產和供應鏈管理的成本。
嵌入傳感器的3D打印設備也會對醫療設備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美國梅約診所已經生產出首款定製臀部,他們現在正在研究如何在設備中嵌入傳感器,以便更好地監測患者功能和關節磨損等狀況。
三、為改善身體機能提供積極指導
什麼意思:嵌入傳感器的硬件和服裝可以監測人體表現,提供分析,並且能夠建議用户如何取得進步。可穿戴技術的下一階段,將會幫助每個人改善一切身體機能,比如健康,生物機械功能(身姿和步伐),等等。
可穿戴技術為改善身體機能提供積極指導,但其成功的關鍵就是必須要提升數據有效性和分析能力。Steven LeBoeuf博士是可穿戴設備製造公司Valencell總裁兼創始人,他認為耳朵是獲取身體信息的最好部位,並開發了可嵌入到普通耳機裏的生理監測模塊,用户在收聽音樂的同時,也能收集諸如,心臟速率、温度和呼吸速率等生命體徵數據。Steven LeBoeuf解釋説,“我們的技術最先利用了光信號傳感器,這樣可以確保數據收集的準確性。”
下一步,LeBoeuf 準備在數據支持下,提升用户參與度。“我們需要好數據,也需要有好軟件來分析這些數據,並且為用户提供更多有幫助的建議,讓他們改善自身身體機能,生活的更加健康。”
四、基於手勢的人機交互接口界面
什麼意思:人機交互,是指用户可以使用手勢或其他自然動作與設備進行交互。通過採用日常動作和手勢,可以取代複雜的機器操作。此外,手勢操作還可以進一步提升用户體驗,人們也能更輕鬆地學會操控新設備和新軟件。
在Google眼鏡上,我們已經看到手勢操控界面的雛形,比如用户可以眨下眼睛便可拍照;最近,蘋果公司也推出了一項專利,他們的Apple Watch將能支持基於手勢的自適應學習,用户可以在上面進行各種通訊操控,比如導航Apple TV界面,在跑步機上運動時可以對翻頁iPad內容,甚至還能關燈,等等。
五、身份驗證
什麼意思:可穿戴設備其實能為用户提供獨一無二的簽名認證服務。舉個例子,有些人體獨特的特徵,比如心律,就可以用於身份驗證,這比那些手寫密碼要安全、強大的多。
每個人都有忘記密碼的經歷,而且電子郵件也經常受到黑客攻擊吧。不過很快,這些遭遇就將成為過去,全新的可穿戴技術將會提供解決方案。比如帶有心率監測器的智能手錶,可以測量佩戴者的心律,並把它設置為密碼。還有一些公司正在研究利用外部設備近場技術實現自動登錄,比如當Android手機和Android智能手錶彼此靠近時,便可互相解鎖。
面對未來
當然,筆者需要提醒的一點是,如今很多面向消費者的可穿戴技術只做了極為膚淺的研究。事實上,我們可以在很多方面鑽研的更深,比如仿生學,互連外科修復學,等等。就拿Google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他們開發出了一個隱形眼鏡,可以監測血糖水平並糾正視力。此外還有研究顯示,人體胃酸可以發電,這又讓可穿戴技術向前邁了一大步,或許未來,可穿戴技術能與人體可攝取技術結合在一起。
儘管目前仍是可穿戴技術的“幼兒期”,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正逐漸與這項技術相融合,推進可穿戴技術創新不可避免,也是大勢所趨。事實上,可穿戴市場的表現已經説明了這一點。如果你是一名創業者,同時也希望進軍可穿戴領域,那麼請做好準備,迎接這股新浪潮的到來吧!
via readwrite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天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