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早就做過遊戲主機,不過成了黑歷史


對於熟悉科技的人而言,恐怕沒有誰會否認蘋果做出的巨大成就。從Macintosh電腦,到iPod,再到iPhone,這顆矽谷之星一直在不斷創新。而每當他們發佈一款新產品後,帶來的則是更大的成功。

但其實這並非絕對真理,也許鮮有人還會記得蘋果 Pippin,它設計之初想要顛覆遊戲產業,最終卻一敗塗地;一開始想要成為一名革命性的參與者,但只是成為蘋果公司歷史上尷尬的一筆註腳。

距離那次巨大的失敗已經過去了20年有餘,似乎蘋果已經準備重新啟程。在上週的發佈會上,他們揭曉了一款針對蘋果 TV更新的遊戲中心。但是為什麼Pippin失敗了,而蘋果這次認為新設備不會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下之前的那款設備。

曾經開放的蘋果

Pippin的軟件是一個開放的操作系統,旨在提供一個更加便宜的方式,讓電腦走進普通人家裏。它基於當時已有的Macintosh操作系統,這樣能被更廣泛的受眾接受。

如今,蘋果的生態系統是一個高度封閉的專利軟件,而與今天有所不同的是,當時蘋果允許其他公司克隆它的操作系統。蘋果就好像是給一具軀體提供了血肉,只等待着硬件製造商來完成骨骼了。

日本的遊戲製造商萬代看到了這項科技創新的潛力,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製造商。蘋果給它們提供了授權,以開發一個全新的遊戲系統。而他們開發出的Pippin確實讓人印象深刻,在其官網上我們還能看到當時的技術細節:4X CD-ROM,可擴展的內存,8 比特和16比特的顯卡。對於外設,如鍵盤和鼠標,也能得到很好地支持。

在1994年兩家公司刊登的聯合申明上可以看出,蘋果和萬代都對這次合作感到異常興奮。當時萬代的總裁還稱,這個系統上並不僅有遊戲,還有教育和信息產品,蘋果的新媒體團隊的主管也對這款產品的創新表示讚揚。

在某些方面,Pippin的某些特點確實很創新。

蘋果和萬代相信用户需要用它上網,於是在主機里加入了一個寬帶貓用。瀏覽網頁的功能讓Pippin從其他遊戲系統的競爭中脱穎而出,成為其最大的亮點。它名為Apple Jack的無線操縱器,形似飛行器,這和當時的產品設計大相徑庭。蘋果也是後向兼容的支持者,能為之後的迭代提供支持。還有一個獨特的特點就是,這個設備是不鎖區的。雖然Pippin發佈了日本版和世界版兩個版本,但是由於沒有區域保護,兩個版本上的軟件是可以互相運行的。

蘋果與萬代踢皮球

這樣看來,Pippin有着無限的前景:一款有力而且時髦的產品,由兩家巨頭公司生產。然而,這款產品很快表明,它不適合這個世界。

在美國登場的世界版售價599美元,而PlayStation售價為299美元。如果想要6個月的無限網絡連接,則還要額外付24.95美元每個月。萬代預計,在當年年末美國消費者會買30萬台主機。然而,美國版和日本版一共加起來才賣了42000台,遠低於銷售預期。

Pippin的失敗,是由於蘋果和萬代間踢皮球造成的。雖然蘋果因其市場推廣而聞名,但Pippin並未獲得相應的待遇。蘋果把這一堆工作扔給了授權商,萬代花了超過100萬美元推廣Pippin主機,但是這種投入並沒有奏效。而其重磅介紹的因特網特點並不如廣告推廣的那般好,每秒14KB的網速讓人抓狂,而且在瀏覽網頁時,電視組件也不能提供足夠清晰的畫面。

市場飽和度是另一個問題。對於萬代的Pippin而言,世嘉、Sony、微軟都是其有力的競爭對手。這些產品都有着強烈的品牌認知度,擁有廣泛的粉絲羣和開發認可度。只有很少的玩家對萬代和蘋果展示了其忠誠,而開發者對和這幾家公司工作都持保留態度。對他們來説,萬代無法對開發者提供支撐,而蘋果又沒有足夠的人手投入到這個項目裏來。

對於一款主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遊戲了。這款主機上的遊戲大多是教育之用,只有不到25款遊戲獲得了商業授權。而開發者由於對Mac OS不敢興趣,或者説是不熟悉,便大多投向了Playstation的懷抱。這款主機上的遊戲最終都很醜,毫不吸引人,與它的硬件配置極不相稱。

蘋果和萬代不僅對其遊戲軟件充滿了期待,還對其基於計算機的整個生態報以期望,然而無情的市場對於這款可以做太多事情的硬件,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

1997年,重新上任的喬布斯把Mac兼容機產品投向了終點。蘋果Pippin平台終止了開發,萬代也結束了市場推廣,剩下的世界版產品全都被送回了日本,改頭換面然後積壓在了倉庫。時至今日,對蘋果首次嘗試遊戲主機感興趣的收藏家們也許會上eBay找找貨,花上700美元買一台回來收藏。

Pippin的失敗讓蘋果重新投向計算機和消費科技領域的創新。在這之後,轉眼已是20年。2015年發佈的新主機如果還是這樣的話,很可能就會胎死腹中了。對於一款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主機而言,人們似乎仍然還沒有做好準備。

在iOS設備上掘金了數年後,蘋果開始重新燃起了對電子遊戲市場興趣。新的報告顯示,蘋果想要在蘋果 TV上花大力氣加入遊戲功能。這感覺又有點像Pippin了,就像是另一台想要實現多個功能的設備。不過在Pippin後,新的產品能否成功呢?我們拭目以待。

via polygon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譚成好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