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最終會模仿人類的動作和感受,但它們畢竟不是人類

編者按:本文作者約翰·馬爾科夫(John Markoff),文章收錄在其最新作品《與機器人共舞》(湛廬文化出品)中,雷鋒網已獲得授權。

隨着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需要護理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但樂於照顧老人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而且很多獨生子女需要工作,也無暇好好照看老人。另外,養老護理是一項超出常人想象的重體力勞動,比如要把一位坐卧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的老年人抱起來,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而且容易造成腰部受傷,導致養老行業人手短缺。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大白”們來幫忙照看爸媽。《紐約時報》高級科技記者約翰·馬爾科夫認為,機器人擔任老年護理員、服務工人將成為必然趨勢。

Hello,新護工


幾年前,在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考,快與慢》一書的作者丹尼爾·卡尼曼共進晚餐時,我曾指出,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對中國等新興製造業國家的社會穩定構成威脅。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在向信息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這些國家將會遭遇失業危機。
“你沒有抓住問題的精髓,”卡尼曼反駁道,“機器人進入中國的時機其實恰到好處。”

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在之後的10年中,無論是在工廠生產任務還是在老年人護理工作中,智能機器都成了司空見慣的存在。不僅中國如此,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只不過中國的人口結構的嚴重失調導致未來20年老齡化嚴重,以及適齡勞動力的短缺。即使中國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也很難在短期內改善人口結構。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老年病學專家路易絲·阿倫森認為,社會急需機器人護理員來承擔看護、照顧老年病人,改善老年人生活,充當陪伴等任務。阿倫森提到,為每一個病患打電話問診和上門看病所花費的時間都比她原本需要的時間長,因為她必須充當護理員和陪伴者的雙重角色。

但是圖菲克希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她最擔心的是,機器人是否能夠勝任照顧人類的任務?在現代療養院和護理機構中,有很多關於老年護理的驚悚故事。圖菲克希提出,每一位老年人都值得一位受過良好教育、護理技能熟練、富有同情心的阿倫森博士去關注。但是,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那麼,不斷出現的低成本機器人會讓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好還是更糟?老年人的觀點被忽略,他們“被温柔的機器照顧”的景象還是令人有些不安。

機器或許最終能夠模仿人類的動作與感受,但是它們畢竟不是人類。然而,為了幫助老年人,機器人並不需要完全取代人類護理員。舉個例子,一個由互相連接的機器人組成的網絡,也許能為那些孤獨的老人在互聯網上打造一個虛擬社區。或許,無法外出的老人們會成為Magic Leap、微軟等公司設計的增強現實技術的忠實用户。虛擬的可能性對這些身體虛弱的人來説,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想法。

新護工的未來


2006年時,微軟的特羅爾在比爾·蓋茨的授意下,成立了“微軟機器人研發工作室”。他意識到老年護理在未來二三十年將會膨脹為巨大的市場。今天,在美國,有超過850萬名老年人需要得到照顧,未來20年,這一數字會增長到2100萬。老年人護理方面有對機器人協助的明顯需求,而且,在這個市場裏,沒有什麼主要的科技競爭對手。然而微軟的新任CEO鮑爾默對此並不感興趣,他更專注賺錢,並且更不願意承擔風險。

“我必須來做這個。”特羅爾對自己説。所以,2009年年末,他在供職微軟28年後選擇了離開,創立了Hoaloha Robotics(“Hoaloha”在從夏威夷語中意為“朋友”),特羅爾希望以合理的成本打造一台可移動的老年護理機器人。

5年過去了,特羅爾研發出了一台1.2米高的機器人原型,並親切地稱它為Robby。Robby並不是人類護理員的取代品,但它能夠聽和説,可以處理藥物、回覆消息,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遠程出席。它不會行走,只是在一個簡單的輪子上滾動,這讓它能夠向各個方向輕鬆移動;它沒有手臂,只有一個可以自行調節重量的托盤。這使得Robby可以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務,比如拾起掉落的物品。

特羅爾並不認為Robby會取代人類工人。成本上升和工人供應短缺反而會造成這樣的局面:輔助機器人可以拓展人類病患和護理員的能力。由於人類護理員一年至少需要7萬美元的工資,特羅爾認為,低成本的機器人能為那些無法負擔費用的人提供幫助。

特羅爾忽略了圖菲克希的顧慮,主要專注於使用工程技術去拓展和幫助人類。但是,這些機器什麼時候才能符合人們對它們的期待呢?那些被照顧的人又該怎麼去接受這些機器呢?這些仍舊是問題。儘管有大量證據表明,隨着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技術的不斷改善,傳感器成本的下降,如果機器人專家能研製出更加靈活的機器,我們還是會心懷感激地接受它們。

此外,對使用平板電腦、iPhone、Siri長大的互聯網一代而言,護理機器將會變得像第二天性一樣。機器人擔任老年護理員、服務工人、司機和士兵,這是一種必然趨勢。但是,人類與這些機器人的關係目前還很難預測。

至少到目前為止,特羅爾賦予機器人的角色十分清晰,就是幫助體弱者和老年人。這是一個人工智能被用於服務人類的很好的例子。但是,如果人工智能機器迅速通過市場傳播開來,情況又會如何?我們只能寄希望於未來朝着我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湛廬文化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