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識別算什麼?腦波密碼更強大

因為人都有隱私,為了安全,我們需要密碼。

"123456" "654321" ……即便是這樣的簡單密碼,也佔用了硬創邦小編不少的腦容量呢。

那麼,指紋解鎖怎麼樣?如果像硬創邦小編一樣是個手滑黨,有時想要解鎖一下手機簡直不要太痛苦啊!

現在也出現了虹膜識別或者人臉識別的技術,不過還處於發展階段。面部識別理論上聽起來很贊,但實際應用中卻有一些問題。
它需要相當高端的設備,比如搭配了很好的攝像頭的計算機。

與此同時,面部識別很容易被欺騙,打印一張合適的臉部照片就可以矇混過關;再不行也能通過3D打印偽造人臉。


不管面部識別是不是消費電子的未來,現在它有對手了。賓厄姆頓大學構建了一個能夠通過掃描大腦認證身份的生物特徵識別系統。


測試者戴着EEG帽收集腦波信號,可以看到其上的信號波動圖

這一驗證過程需要用到一個腦電圖(EEG)帽和一系列500張圖片,其中包括文字、名人的臉和普通的照片。其中每一張圖片都只在屏幕上停留半秒鐘時間。

腦電圖檢測你看到這些圖片時的反應,然後將收集到的信號和已經記錄的反應進行比對。

如果屏幕上出現了一隻蜜蜂,那麼對蜂蜇強烈過敏的人可能會和以養蜂為生的人有不同的反應。隨着圖片數量和反應的增加,偽造認證的成功率也隨之下降。

早期的主動識別測試中,機器可以以82%~97%的精度從32個受試者中確定某個特定的人;而現在的機器已經能夠100%準確地從30個測試者中找出特定的人。

如果這一技術的成功繼續下去,就能夠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服務,這可能就將成為安全系統的最佳選擇。

目前這一技術面臨的缺點是“登錄”過程還較為繁瑣。當然,該系統可以最少只使用三個工作電極,而且一張圖片只需要半秒鐘,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過目大量圖片。

另外,實時獲取一個人看到這些圖片時的大腦反應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腦波密碼與指紋密碼或我們現在常用的字符密碼不同,安全程度自然也不在同一個檔次上。

當然你也不要期望能在iPhone 7上看到這一功能,如果你也想買一套這樣的認證系統,不妨關注一下下一屆DEFCON黑客大會。我也很期待看是否有人能破解這一項技術。

via Binghanton University

全球創客馬拉松北科大站現已火熱開啟報名!關注硬創邦微信公眾號,回覆“北科大”即可參與報名!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吳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