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有大公司接盤的身影
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會誕生一批創業公司,也會有大公司接盤。雷鋒網報道,Google已收購手機圖像識別技術公司Moodstocks,其圖像識別應用Moodstocks Notes能通過照片識別書籍、海報、傳單等物體,掃描照片即能看到其他人對商品的評價。
被收購後,公司服務也將在不久後關閉。而其技術應該會逐漸融入Google的產品,比如Photos應用。
你很難知道這是Google收購的第幾家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了,這裏送上一份列表。此前據風險投資數據公司CB Insights統計,2013年到2016年有20多家人工智能公司被Google、亞馬遜、蘋果、Facebook等收購,領域包括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及專注算法開發的公司等。最活躍的是Google,除開這一次它共收購了5家公司,包括DNNresearch和開發了Alphago的DeepMind。
一般認為,近些年對人工智能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深度學習。2006年深度學習的泰斗Geoffrey Hinton在《科學》上發表Deep Belief Networks一文,算是開啟了深度神經網絡的新時代。在2012年圖像識別領域的ImageNet競賽中,基於深度學習的Alexnet取得了85%的準確率,比以前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自此學術和工業界對深度學習熱情高漲,它在語音和圖像(包括物體檢測和人臉識別等)領域也取得了突破,比如語音識別的準確率提高了二三成。一批人工智能公司也由此誕生,比如Clarifai,其創始人Matthew Zeiler所在團隊就是2013年ImageNet比賽的冠軍。現在你很難找到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不聲稱自己掌握了深度學習。Moodstocks在公告中也表示,過去的兩年半都在使用深度學習方法拓展物體識別服務。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雷鋒網(搜索“雷鋒網”公眾號關注),其實很多人一直都希望把人工智能技術商業化,技術每成熟一步,都會有對應的商業價值,當然大小不同。對應的也會出現一批公司,這種情況在十多年前就出現過。以人臉識別為例,當時非線性建模方法、統計學習理論(以SVM為代表)和基於Boosting學習技術的建模與識別方法是技術發展趨勢,不少公司也據此開發商業化的產品。
Riya
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可識別圖片中相似人臉的搜索引擎公司,不過在開展業務中遇到了困難,後來用同樣的技術開發出了like.com,一個商品的視覺搜索引擎。用户可以選定商品圖案的部分特徵,搜索具有類似樣式、形狀和顏色的其他商品。該公司自2005年開始就被傳要被Google收購,後終於在2010年以1億美元賣身。
Viewdle
成立於2006年,它開發有SocialCamera和Third Eye應用,前者能在用户給照片中的人打上標籤後,在此後的照片中認出此人;後者則是一款加入了面部識別技術的Android遊戲。2012年被Google收購。
face.com
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人臉識別平台公司,其移動端的技術在用户上傳照片時,建議該為哪些人打上標籤,並一鍵確認。2012年被Facebook收購。
Polar Rose
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計算機視覺平台公司,它開發的圖像識別軟件能根據圖片內容幫助用户分類和搜索。2010年它被蘋果收購,服務也由此停止。
Snap Tell
成立於2006年,其開發的應用程序,允許用户拍下中間的書籍和DVD的封面照片,識別後可連接到網絡商店購買,與Moodstocks的服務差不多。2009年它被亞馬遜收購。
PittPatt
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人臉識別技術公司,其人臉檢測和跟蹤技術能在照片中確定人臉位置,在視頻中跟蹤人臉移動。2011年被Google收購。
上面這些公司的成立時間與被併購時間基本相同,而被併購之後深度學習也逐漸登場。雖然被收購不是糟糕的結局,但也説明技術和產品還不足以支撐大型公司的出現。這有技術的原因(不然深度學習不會出現),也有產品與使用場景錯位的原因。現在智能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產品化仍是部分公司的障礙,或許等幾年,會有更多公司被收購。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