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不可説的四大禁忌,今天終於可以談談了


科技界有一些燙手山芋,是連進行實驗都不被允許的。他們或是處在現存社會倫理和法律的邊緣地帶,或是隱含着破壞整個地球生態的影響。

但是,有那麼一波科學研究人員,他們始終認為這些危險的因素是可控的,而人類只是需要更勇敢一些。

上週,一個名為“被禁止的科技”的會議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舉行,會議專門討論那些長期不被允許進行的科研活動,這一長串的“禁忌科技”的名單包括:性愛機器人、地球氣候改造、基因編輯、學術論文免費等7個議題,由於其他3個議題主要涉及槍支管理醫療投入等美國本土問題,本文暫不予討論。然而,僅這前四個議題,已經夠我們思考很久了。

性愛機器人:自帶社會污名

對於“性”進行的科學研究,在人類社會中一直面臨着比其他學科更為多重的阻礙。如今,性愛機器人並不構成多大的問題,但關鍵是,這不是普通的性愛機器人,而是模擬兒童身材大小的性愛機器人。


圖自:Techcentral

十多年來,人們把虛擬現實(VR)心理分析治療方法結合,用於治療廣泛的行為紊亂疾病,犯罪行為也被認為是一種行為紊亂而包括在內。

一部分研究人員也使用VR技術研究並治療具有性侵傾向的患者。一些極少數的研究人員認為,兒童大小的性愛機器人或者是VR裏的類似角色,可以幫助他們研究戀童癖患者,找出他們的患病原因和模式,以此“對症下藥。甚至,還可以讓患者們有一種更為安全的發泄方式,來減少其在真實社會中“再犯”的可能性。


圖自:Irish Examiner

但是,反對聲音表示,一系列相關研究已經表明,一個已經有過性侵行為的人再犯的可能性由許多潛在的“危險因素”決定,VR模擬出的場景並不能完全囊括這些“危險因素”,最終可能在VR模擬中顯示康復的患者其實並沒有康復,而已經康復的患者,也可能被認為仍然患有疾病。

對於戀童癖患者而言,這種治療方法存在着更多的爭議。在一些國家,就算是由電腦合成的卡通圖像都是違法的,尤其對象是兒童。此前英國一名男子因持有大量這種類型的漫畫圖,而遭拘捕。

但是,人們目前對於戀童癖人羣患者知之甚少,而且研究過程也頗為艱難。在美國,研究人員必須要把他們的研究對象名單報備給警察局。

機器人倫理學家 Kate Darling在這次會上説:

引用“我想知道我們是否可以使用機器來幫助治療。我們目前並不知道能不能這樣做,也不能對此進行研究,因為這類患者自身帶着巨大的社會污名。”同時她表示高質量的性愛機器人會在“社會還沒來得及對此進行討論”之前就會到來。

改造地球氣候:喬治奧威爾式的拯救?

雖然全球變暖日益嚴重,人們也知曉其意味的危害, 比如海平面上升導致大量海島國家消失,以及,越來越難以忍受的夏季高温。

但全球碳排放量並沒有減少,減少碳排量與經濟增長背道而馳,各國政府只有扯皮。


圖自:The Economist

而且,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單一減少碳排放量或許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大氣層裏的已經聚集的大量二氧化碳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即使我們從現在開始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還在那裏,並且會持續數十年。研究顯示,至少未來1000年,全球氣温還是會升高。

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David Keith表示,有一個簡單而低成本的方案:

引用在大氣層中釋放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硫粒子,將1%100的太陽光線反射出去,這樣到達地球的太陽光就減少,降低地球温度。這個方法被稱為“太陽輻射管理”(簡稱 SRM),最早的概念始於1970年代中期。目前已經有數百篇學術論文,使用計算機進行大量模擬,來預測這一方案可能引發的結果。


圖自:Wikipedia

因為二氧化硫是眾所周知的污染物,如果大氣中聚集過多並與水汽相遇,就會形成酸雨現象。人們普遍擔心這類實驗會將更多污染物放進大氣層中。

但按照Keith 團隊的方案,由於這些硫化物是投放到平流層,在平流層裏大氣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動,垂直方向上的運動較弱,因此氣流平穩,基本沒有上下對流。所以這些硫化物會始終停留在這裏,而不會返回地球而形成人們所懼怕的酸雨現象,而且可以人為控制劑量,確保不過線。

然而,關鍵問題是,臭氧層恰好就處在平流層裏。就算沒有酸雨,但會破壞臭氧層嗎?。

答案是,不知道。

要搞清楚是否對臭氧層有影響,就需要進行小範圍的大氣層實驗。而這就是Keith 目前極力促成的事情,但是這並不被允許。

就算是在學術界,也有很多人強烈反對這個方案。芝加哥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Raymond Pierre­humbert説:

引用所謂的‘太陽輻射管理’完全是一種喬治奧威爾式的説辭。這個詞語只是把你瘋狂想法變得容易接受一些,我們討論的可是改造整個地球大氣環境。”
這意味着我們將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星球,甚至天空的顏色將會變得更白一些。而且,如果地球温度繼續升高,你就必須加大使用二氧化硫的劑量,這是一個無底洞,後果不堪設想。

Keith在會議上表示,

引用“我並不是説這個方案一定會成功,但是如果不開始認真進行此類研究,一定是魯莽的,越早發現這是否行得通,越好。我們需要一個嚴肅的、開放的、實際的國際研究項目,但我們目前並沒有。而這,是政治上的懦弱。 ”

基因編輯:偉大或瘋狂?

這指的是近年來新興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

CRISPR是存在於細菌裏的一段DNA序列,病毒入侵細菌時,會把自己的一段DNA偷偷藏進細菌的一長串DNA裏。CRISPR就複製出一串RNA, 這段RNA與蛋白質Cas9一起,就像是兩個哨兵,拿着手電筒沿着自己的一趟DNA掃描下來,發現了那個暗藏的小賊DNA, Cas9就像一把“剪刀”把這個小賊剪掉拽出來帶走。


圖自:Origene

這段描述裏的整個裁剪基因的過程,就被稱為"基因編輯 "。它的優勢是易操作、準確率高,而且相比傳統工具成本更加低廉。並且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特質,使其與一般轉基因技術區分開來: 它只是把原有的基因剪掉,並不會添加新的外來基因,所以由此產生的食品並不會遭遇監管。這使得其收到資本的歡迎。

伴隨這這項技術而來的,是科學家們對更改生物界基因的或偉大或瘋狂的構想。人們擔心這些在實驗室裏進行的物種改變,一旦發生實驗室事故,變異的物種會散佈到野外,而對自然生態產生嚴重破壞。

合成生物學家Kevin Esvelt在會議上説:

引用“有一些事情不應該被禁止,但另外一些事情我們就是需要設置一些障礙。”

言下,指的就是CRISPR需要設限了。

然而,這些具體的限制並沒有被制定出來。CRISPR不僅能用在動植物上,更能用在人類細胞上,不僅是成人細胞,還有人類胚胎細胞。


圖自:The Plaid Zebra

也就是説:這項技術藴含了改變人類這個物種的巨大可能性。而事實是,世界上已經有研究機構開始將其用在人體基因改造上面了,中國就是其中最為激進的國家之一。今年8月,中國將進行全球首個人類CRISPR基因編輯臨床試驗,而實驗對象是一個成年人。

學術成果免費:人人都愛“海盜網站”

地球上無論什麼地方的任何人,都應該有權利查閲由公共資助的科學研究成果嗎?

一家名為“Sci-Hub”的網站給出的回答是自己的口號: 掃除科學道路的一切障礙(To Remove All Barriers In The Way of Science)。

這家俄羅斯的網站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盜”學術論文網站。稱其為“海盜網站”,是因為它裏面將近5500萬份學術論文都是通過“黑客技術”得來的,沒有付給來源機構任何費用,但同時,它的所有資源對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任何人都免費開放,由此得到很多學生和學者的支持。


圖自:Sci-Hub官網

創立這家網站的是一位當時年僅22歲的哈薩克斯坦女孩亞歷珊卓·艾爾巴金(Alexandra Elbakyan),她同時是一位精通軟件開發和神經技術的研究員。

世界上學術論文主要由幾家學術期刊出版商巨頭把持: JSTOR, Springer, Sage, Elsevier,如果你從私人電腦上搜索一篇英文論文,通常會跳轉到這幾家網站中的一家,然後網頁上會出現一個下載的鏈接,不過你需要先支付30多美元才能下載,這就是所謂的“付費牆”(Paywalls)。

但是與普通的音樂、電影等版權不同,創造論文的研究人員並不能從中得到任何收益,他們發表了文章但並不能從"付費牆"中得到任何稿費和分成, 而這麼高的價格完全是這幾家學術期刊管理商定的。

艾爾巴金過去在哈佛大學從事研究時,由於無法支付所需要的數百篇論文的開銷,便曾使用他人分享的未付費的“侵權“論文。這次經歷讓她認為只有讓更多人瀏覽付費牆後面的內容,才能夠提升知識的傳播。

2011年她成立了Sci-Hub。Sci-Hub獲得這些出版商的論文的方法是這樣的:

引用使用某些學術機構的匿名帳號進入這些期刊網站下載論文,而這些學術機構的帳號據説科研工作者自願提供的。由此繞開了出版商的費用壁壘。

《科學》雜誌網站今年4月對其進行了報道,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正在下載“海盜論文”?

答案是:每個人。
無論是在富有還是貧窮的國家,研究人員都在使用Sci-Hub。截至到今年3月的半年多時間裏,來自伊朗有超過260萬的論文下載請求,印度340萬,中國有440萬。就算是美國本土的下載量也是驚人,據統計,同樣這半年多時間裏,紐約市的論文下載請求有7.4萬。


全球使用Sci-Hub分佈圖,圖自:Science

世界上有來自超過300萬個獨立的IP地址使用過Sci-Hub,而真實使用人數會更多,因為很多大學校園的的幾千人同時使用着同一個IP地址。

自然,被切走了蛋糕出版商是要反擊的,她在去年遭到了Elsevier起訴。

對於此,《科學》針對Sci-Hub做了一個讀者調查問卷,已經有了最終的結果,點擊可進入:問卷結果

我們截取問卷裏的第一個問題,來管中窺豹一下讀者的態度。

你認為下載“海盜論文”是錯的嗎? 答案如下圖所示。


圖自:Science

超過80%的調查者認為這並沒有錯。

不僅是在國外,中國也面臨同樣問題。今年3月,北京大學發佈一則因與中國知網的合同到期而隨時可能中斷服務的消息,而此後媒體頻頻曝出知網漲價幅度過高的新聞。 而2014年知網對雲南大學的報價一下從原來的40萬提高至70萬,圖書館不得已暫時停用了知網。
以上四個讓人興奮或憤怒議題,它們遊蕩在懸崖邊,卻被一小撥人用繩子緊緊抓住。或許,我們真的只是需要多一點的勇氣嗎?

題圖自:Fast Codesign

Via 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亞萌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