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再給“蘋果地圖”一次機會


蘋果地圖 4 歲了。
蘋果負責互聯網服務和軟件的高管 Eddy Cue 和 Craig Federighi,受訪暢談地圖業務“得失”的機會並不多。採訪實錄還沒看完,我抓起 iPhone,點開上面叫“Apple”的文件夾(這裏藏着FaceTime、股票等被打入冷宮的蘋果預置軟件),把“地圖”移到了首屏顯眼的位置。

像大多數人一樣,蘋果地圖不是我的首選地圖應用。但我決定認真用一段時間蘋果地圖。蘋果高管説,正是因為地圖,蘋果才決定向普通消費者開放 Beta 版 iOS 系統的測試。我用的是剛剛升級到第 6 個 Public Beta 版本的 iOS 10,所以能提前用上 iOS 10,應該感謝這個產品。

為什麼一定要做地圖、為什麼做了個爛地圖出來以及為什麼地圖難做,這一次蘋果終於給出了答案。

為什麼一定要做地圖?

Eddy Cue 和 Craig Federighi 是一起接受採訪的。但蘋果一貫的公關策略是“對外只能有一個聲音”,兩位也做到了,所以我把他們的觀點合作一起。他們説,蘋果管理層討論了很久,是不是應該把地圖視作“第三方軟件”來看。最終結論是,地圖太重要了,必須自己做。

他們解釋道,地圖是 iOS 平台體驗的非常關鍵的一部分,iPhone 很多軟件特性依賴這項技術,是移動互聯網之所以被稱為“移動”互聯網的原因。蘋果不能容忍自己不掌控這項技術。

四年前,2012年的時候,蘋果用自家地圖軟件取代了Google地圖,提供 iOS 平台的默認地圖和定位服務。但因為這個地圖產品的表現與Google地圖相差甚遠,“錯誤百出”,一經推出就受到廣泛吐槽。幾周後,CEO庫克罕見地發表公開信,就地圖質量問題致歉,並且承諾會持續改進地圖,做出世界級的產品。

為什麼做了個爛地圖出來?

讓蘋果承認自己做了個爛產品是不容易的。兩位高管告訴 Fast Company,蘋果低估了做地圖的複雜度。最初,蘋果把地圖當成一個普通的產品,派了一個小組去做。後來才逐漸了解到做地圖的難度,明白需要調動全公司的力量去做。現在,蘋果有幾千名員工服務地圖業務(原文“ We have thousands of people working on Maps ”)。

他們透露,蘋果甚至因為“地圖”應用,改變了開發軟件的方式。如果不是“地圖”應用,蘋果不會向普通消費者開放 Beta 版的 iOS 系統軟件。過去的蘋果,並不需要用這種方式獲取海量用户的反饋。他們説,地圖不一樣,“我們內部員工在蘋果公司總部覺得好用,不代表世界各地的用户都覺得好用。“

為什麼地圖難做?

兩位高管表示,這個地球上,只有 Google 和蘋果兩家公司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做地圖,其他所有在做地圖的公司都是舊式的( old-fashion )。old-fashion 的方式,就是開着測繪車上路,拍照以及分析衞星圖片,各家的區別只在於測繪的頻次有多高。

蘋果的做法不一樣。他們舉例,數億台 iPhone 每天在到處走動,哪裏的路斷了,他們第一時間能找到。哪裏開了一家高爾夫球場(這裏的人打開高爾夫相關app的比例突然上升),他們也可以很快得知。這些UGC的數據,可以大幅改進傳統的地圖產品,讓地圖每一秒鐘都是不一樣的,“開發”永不停止。

然後做地圖很費錢,地圖產品又沒有可靠的商業模式。上邊提到蘋果投入幾千員工做地圖,這些看不見直接回報的投入非常大。只有蘋果和Google這種不差錢,又擁有絕佳UGC數據的公司,才能讓地圖產品跨入下一個世代。

總結

我詢問了國內某地圖負責人的看法,他認同 iPhone 產生的數據的價值,稱“靠主動或被動的UGC數據,在地圖的事件感知層面上有優勢”,並且認為“地圖測繪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一定是要與大數據結合的,目前國內的測繪廠商也都注意到這個問題了。”最後,他也提醒我們,蘋果所言的old fashioned的地圖製作方法目前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説取代傳統測繪方式,那是胡扯。”

地圖的價值,不言而喻。噹噹蘋果説自己和Google做地圖的理念領先全世界。我們的理解是,首先地圖是最大規模的“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實現,資金和人員投入可想而知,這個不解釋。然後,之前的地圖是以靜態數據為主,今後競爭的要點是動態數據,這一點蘋果和Google確實領先。

庫克在公開信中説,“蘋果做的任何產品,目標都是做到全球最佳”(Everything we do at Apple is aimed at making our products the best in the world),四年過去了,或許我們該抽空檢驗下,水果公司也沒有接近自己的目標。

參考閲讀: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郝曉茹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