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的Siri:從佔盡先機到被反超


Siri是喬布斯最後的主要新產品之一。
2010年,當一家同名創業公司推出了iPhone版虛擬助手應用後,他成了這一產品的粉絲。據Siri的投資人Gary Morgenthaler的説法,經過45天的30個電話,他勸説創始人把公司賣給了蘋果。然後,他們進一步開發產品,從而能夠在數百萬台iPhone中運行。

在2011年推出時,Siri被認為是iPhone 4s的最佳功能,它可以將語音轉換成文字,能預報天氣安排日程,也幫助iPhone實現了年73%的增長。

發佈會的第二天,喬布斯逝世。

在2014年底,蘋果Siri團隊的部分成員參加了亞馬遜的一個活動。當時已經面世三年的Siri似乎沒有對手,員工們也對亞馬遜抱着輕視的態度,認為自己領先對手不止一個身位。

但當看過亞馬遜的視頻後,他們的想法瞬間被顛覆了。亞馬遜展示了一個小巧的柱狀音箱,它可以播放音樂,訂購產品和進行搜索。更重要的是,這款音箱證明了亞馬遜已經弄清楚如何隔離背景噪音,讓虛擬助手Alexa響應遠距離指令,而這是Siri還做不到的。

一位前Siri團隊的成員那天説:“蘋果的焦慮水平上升了一點。”

如今,蘋果在它自己開創的語音助手產品類別領域,已經處於追趕者的位置。這似乎印證了外界對蘋果的評價,即它經常在對手之後進入新的產品類別,並逐步領先。

在本週一晚的WWDC上,蘋果推出了HomePod音箱。它內置Siri,可以通過語音的方式調節燈光、設置提醒,儘管不斷推銷其卓越的音質,但無疑已經落後的幾年。

在蘋果遲遲才進入的智能音箱市場,亞馬遜Echo已經發布兩年半,並且做了多次產品迭代。上個月亞馬遜還推出了新款Echo Show,它配備了攝像頭和用於視頻通話的顯示器。通過合作的方式,Alexa還走進了福特的汽車,LG的冰箱和通用的燈具。

還有其它攪局者。Google去年10月推出了音箱Google Home,且從上個月開始,語音助手登陸iOS平台,從內部蠶食蘋果用户。微軟上個月也開始與三星、HP等公司合作,推出內置Cortana的音箱。

反觀Siri,仍只是iPhone的一個功能,儘管它也可以在Apple Watch這樣的設備上運行。Siri的能力也逐步提升,以匹配或超越對手的系統。但幾項獨立研究表明,Siri在用户查詢響應方面,準確度還是低於Alexa和Google Assistant。根據數字營銷公司Stone Temple的測試,在5000多個不同問題的測試中,Siri的準確率僅為62%,而Google和亞馬遜達到近90%。


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指出,根據前Siri團隊成員的説法,在過去幾年裏由於目標缺失,戰略更迭和優先考慮用户隱私等原因,Siri前進的腳步逐漸放緩。項目還遭受了關鍵成員離職的影響,其中一些人去了競爭對手那。

喬布斯逝世約一年後,蘋果聘請了亞馬遜搜索部門主管Bill Stasior來管理Siri。Stasior曾在MIT研究人工智能,但他的專長在搜索而不是語音或語言。這導致Siri團隊的一些成員認為他並不理解產品的最初願景:不侷限於iPhone,擴展到第三方應用。

為了讓Siri可用於其他應用,這樣用户可以檢查賬户餘額或預約打車,蘋果需要開發相應的平台和工具,讓開發者將虛擬助手集成到iPad、iPhone或手錶上的應用中。但蘋果在2016年才最終這麼做。

也有員工對不願讓第三方應用使用Siri備感失望。有兩名前員工表示,蘋果在2013年增加了使用票務應用Fandango購買電影票的功能,但Stasior擱置了將Siri的能力擴展到更多應用的計劃。一位前工程師説,經過兩年的開發,蘋果還減少了開發者可以使用的新命令數量。

去年6月,蘋果公司在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公佈了約150個新的命令,讓Siri可以調用七種應用,比如Venmo和Uber等支付和打車應用。本週一晚上的WWDC上,蘋果宣佈新増四類應用可以使用Siri,包括備忘錄和銀行帳户。

相比之下,亞馬遜的Alexa允許開發者創建自定義命令,而且已經有大約12000個命令,能讓用户訂咖啡,指導冥想或檢查帳户餘額。

Siri的指令範圍讓不少開發者十分失望,以至於轉向了Google和Alexa。

Siri的聯合創始人Adam Cheyer和Dag Kittlaus則出於個人原因離開了團隊。隨後他們成立了另一家有競爭關係的公司Viv Labs,它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基於語音的系統。約有六名其他成員也隨着他們一起離開了,最終三星在去年以2.15億美元收購了Viv。

亞馬遜和Google相比Siri都有自己的優勢,他們有更多的數據(主要來自搜索)訓練助理,對隱私政策的限制也更省。蘋果通過隨機標記Siri搜索數據,以及僅保存標記數據六個月來保護用户隱私,不像Google和亞馬遜一直會保留數據。

據前Siri工程師的説法,這種做法讓提升Siri的性能變得困難,因為在來得及評估軟件改善的影響前,蘋果就會失去所需的數據。Siri搜索團隊的前員工Jason Douglas稱:“被束縛了。”iTunes裏面有不錯的數據,但規模比不上Google和亞馬遜。

蘋果曾表示,他們會使用通用數據而不是用户數據來對其系統進行訓練,而且能用iPhone本地的信息來改善Siri對個人用户的表現。


在2014年,蘋果為Siri換上了機器學習系統來改善其性能。後在2016年中,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報道,Blackchannel的一篇文章回顧了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展,並將Siri的升級比作一次“腦部移植”,錯誤率降低到原來的一半。從此Siri更加多才多藝,可以處理更加複雜的請求。

但大約在同一時間,亞馬遜推出了Alexa及Echo。過去兩年來,Echo估計有約1100萬的銷量。

Siri在經歷腦部移植後,改善其對話能力的計劃卻止步不前。蘋果將這一任務指派給了語言處理專家Alex Acero,由他領導兩個相互競爭的團隊: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前者主要是讓軟件識別口語,後者則涉及到解釋這些詞。根據一位內部人士的説法,在經過一段權力鬥爭之後,該項目被轉移到了另一位沒有相關領域背景的領導旗下。

這種變化使一些語音識別專家頗感失望,有些人去了Google和亞馬遜。

蘋果嘗試通過收購縮小差距。在2015年,它收購了VocalIQ,一家位於英國劍橋的創業公司,其設計的系統能提高虛擬助手的會話能力。比如在要求搜索附近的飯店後,可以再要求找到有Wi-Fi的店家。但Google助手已經開始提供這些會話能力,但Siri仍然沒有取得進展。


有人認為蘋果的創新能力在下降,缺乏引入新想法的緊迫性和困難。CEO蒂姆·庫克上任的六年中,蘋果股票飆升,但沒有發佈突破性的產品。

從數據上看,蘋果創新的步伐也從未停止,過去五年其研發支出增加了三倍,達到每年100億美元。它也在開展一系列項目,比如自動駕駛系統。對於Siri,蘋果的辯護是,通過iPhone它已經被全球數億用户所用,遠超任何語音助手。

根據蘋果公佈的數據,每月有3.75億台設備會使用Siri,橫跨21種語言,每週Siri會處理20億個請求。僅在美國,它每週就有7000萬用户。相比之下,亞馬遜的Alexa僅提供德語和英語,Google Assistant僅支持七種語言。

一個原因可能是iPhone本身。iPhone在許多方面有着巨大優勢,但也會成為一個障礙。這款史上最成功的消費產品霸佔了蘋果的大部分收入,是絕對的核心。

但這卻阻礙了蘋果開發獨立於手機的產品的決心,就像它在語音設備上的表現一樣。Siri是蘋果的首創,但蘋果卻眼睜睜看着自己失去了優勢,儘管擁有無可匹敵的資金和人才。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資料來源:雷鋒網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